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7195发布日期:2022-12-13 21: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羽绒服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


背景技术:

2.毛领是大衣上的衣领,一般毛领用的是人造毛或者动物毛。公开号为“cn11026928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羽皮一体式羽毛领及其制备方法,该羽皮一体式羽毛领设置在衣服开口的周边,该衣服为羽绒服或大衣,所述衣服开口为领口或帽口,所述羽皮一体式羽毛领包括一体连接的禽类皮和羽毛层,所述禽类皮环绕所述衣服的领口或帽口设置,所述羽毛层位于所述禽类皮的上表面且羽毛的根部朝向所述衣服的领口或帽口。本发明实施例的羽皮一体式羽毛领以日常屠宰后的禽鸟类皮毛作为原材料,不需要额外宰杀皮毛类动物,节能环保,一体连接的禽类皮和羽毛层构成的羽皮一体式羽毛领具有优良的防风保暖性能,且能提高衣服领口、帽口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但是该羽毛领位于衣服的下领口处,仅仅增强美观性,实用性大大降低,另外,羽毛领的整体保暖性差,且不易清洗,而且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包括设于羽绒服脖领位置处的充气皮料囊和设于充气皮料囊外表面的人造羽毛和绒毛,所述人造羽毛和绒毛之间处于层层交替设置,并且人造羽毛位于绒毛的外侧,其中,充气皮料囊包括防水气囊,所述防水气囊的外侧依次设有保温层、皮料层,所述皮料层上设有加厚层和薄弱层,其中加厚层的表面设有若干组孔洞,所述人造羽毛位于孔洞内,薄弱层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薄弱层与接羽绒服的连接件。
6.所述人造羽毛包括羽轴、设于羽轴端部的羽根以及设于羽轴外侧的毛绒纤维;其中毛绒纤维包括炭纤维、羊毛纤维和橡胶纤维,若干组由炭纤维、羊毛纤维和橡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毛绒纤维,依次经过热压、冷却形成羽体,另外,羽根的表面设有胶粘层,且羽根位于孔洞的内部;
7.当充气皮料囊处于未充气状态时,人造羽毛贴合在充气皮料囊表面,呈服帖状态;当充气皮料囊处于充气状态时,在膨胀过程中,人造羽毛展开,用于在颈椎周边形成围护结构。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连接件为纽扣、魔术贴或拉链中的一种;利用连接件,方便快捷的将该充气皮囊装拆在羽绒服上。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保温层为海绵;海绵松软,且内部存在大量的透气孔,透气性好,舒适且不易过敏。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保温层包括保温面料、由保温面料制成的保温内胆以及设于保温内胆内胆的羽绒;羽绒的保暖性好,而且容易被压缩,可以使得保温内胆压
制成片状结构,使得本发明中毛领更加的轻便有型。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皮料层为貂皮或牛皮中的一种;貂皮或牛皮均为上等的皮料,且皮质柔软,回弹性好,当防水气囊充泄气时,皮料层能很好地适应防水气囊的膨胀与回缩。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气皮料囊还包括设于防水气囊上的气门,所述气门位于充气皮料囊与羽绒服的连接处;所述气门位于充气皮料囊与羽绒服的连接处,气门隐藏在羽绒服的内部,不影响整体羽绒服的美观性。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气皮料囊还包括出气管和若干组设于防水气囊上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自由端设有呈喇叭状结构的导风筒,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设有内部呈锥形中空状结构的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出气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通过弹簧夹转动设于出气筒上。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毛绒纤维包括30%-40%炭纤维、35%-50%羊毛纤维和20%-25%橡胶纤维;炭纤维的抗菌效果好,混合着羊毛纤维,增强整体毛绒纤维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另外,添加的橡胶纤维作为稳定纤维,可增强毛绒纤维的延展性,经过热压,橡胶纤维会处于热熔状态,并经过冷却,使得若干组毛绒纤维粘附在一起,易于羽体的成型。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羽轴包括70%-80%合成树脂和20%-30%硅胶,其中合成树脂较硅胶而言,材质偏硬,使得羽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硅胶增强了羽轴的延展性,使得羽轴软硬适中,且不易受损,而且柔软的羽轴服帖性好,不易影响使用者的穿戴体验。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轴的内部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内部设有纳米银粒子和保温粒子;保温粒子为保温泡沫,保温粒子增强羽轴的保温性,加上纳米银粒子的相互作用,不仅仅增强了羽轴的整体保温性和抗菌性,另外当羽轴的整体温度上升时候,便于促进纳米银粒子的活性,抗菌效果显著提升,相互协同,便于最大发挥纳米银粒子的作用。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羽绒服的脖领位置处设置有可充泄气的充气皮料囊,以起到防护颈椎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羽绒服毛领实用性低的技术问题,并通过在充气皮料囊外表面设置的人造羽毛和绒毛,起到了增强保暖性的同时,保证了透气性的作用,达到了高保暖性、高透气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的充气皮料囊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的充气皮料囊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的人造羽毛的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的毛绒纤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的羽轴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的保温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发明的出气筒和导风筒连接状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充气皮料囊;11、防水气囊;12、保温层;121、保温面料;122、保温内胆;123、羽绒;13、皮料层;14、加厚层;15、薄弱层;16、连接件;17、孔洞;18、气门;19、出气管;110、进气管;111、导风筒;112、出气筒;113、压盖;2、人造羽毛;21、羽轴;22、羽根;23、毛绒纤维;231、炭纤维;232、羊毛纤维;233、橡胶纤维;24、羽体;25、保温腔;26、纳米银粒子;27、保温粒子;3、绒毛。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8.实施例1
29.如图1-2所示,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包括设于羽绒服脖领位置处的充气皮料囊1和设于充气皮料囊1外表面的人造羽毛2和绒毛3,人造羽毛2和绒毛3之间处于层层交替设置,并且人造羽毛2位于绒毛3的外侧,其中,充气皮料囊1可充泄气,其中,充气皮料囊1包括防水气囊11,防水气囊11的外侧依次设有保温层12、皮料层13,皮料层13上设有加厚层14和薄弱层15,其中加厚层14的表面设有若干组孔洞17,人造羽毛2位于孔洞17内,薄弱层15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薄弱层15与接羽绒服的连接件16;
30.如图3所示,连接件16为纽扣、魔术贴或拉链中的一种,利用连接件16,方便快捷的将该充气皮料囊1装拆在羽绒服上。
31.其中,保温层12为海绵;海绵松软,且内部存在大量的透气孔,透气性好,舒适且不易过敏;
32.皮料层13为貂皮或牛皮中的一种,貂皮或牛皮均为上等的皮料,且皮质柔软,回弹性好,当防水气囊11充泄气时,皮料层13能很好地适应防水气囊11的膨胀与回缩。
33.充气皮料囊1还包括设于防水气囊11上的气门18,气门18位于充气皮料囊1与羽绒服的连接处,气门18隐藏在羽绒服的内部,不影响整体羽绒服的美观性;
34.正常状态下,该抗寒羽绒服毛领起到装饰作用,防水气囊11的内部处于收缩状态,人造羽毛2会贴合在防水气囊11的表面,从而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使得羽绒服的整体造型独特。
35.当防水气囊11通过气门18充气时,防水气囊11的内部体积会发生膨胀,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会贴合在穿戴者的脖颈处,一方面,起到防护颈椎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水气囊1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2,使得防水气囊11的整体驱寒保暖效果好,从而达到了保暖穿戴者脖颈处的效果;
36.另外防水气囊11鼓起时,孔洞17开口位置的尺寸会变大,此时,人造羽毛2沿着孔洞17开口位置发生角度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相邻的两组人造羽毛2之间的区域会变大,此时绒毛在该区域内展开直至蓬松,通过仿“鸟类遇冷硬毛竖立,并使软毛蓬松起来”,能有效的在保证保暖的同时,保证了该抗寒羽绒服毛领的透气性,方便穿戴者穿着;
37.如图8所示,充气皮料囊1还包括出气管19和若干组设于防水气囊11上的进气管110,进气管110的自由端设有呈喇叭状结构的导风筒111,出气管19的自由端设有内部呈锥形中空状结构的出气筒112,出气筒112的出气端设有压盖113,压盖113通过弹簧夹转动设
于出气筒112上,出气筒112和导风筒111的背面均通过魔术贴设于羽绒服衣体上;
38.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筒111的进气端截面大于出气筒112的出气端截面;以便于在防水气囊11的内部形成气压,便于空气长期停留在防水气囊11的内部,起到缓慢泄压作用;
39.使用时,可将出气筒112和导风筒111均通过魔术贴粘附在羽绒服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的导风筒111可均匀分布在羽绒服本体四周,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向羽绒服本体,吹到羽绒服上的气流会顺着导风筒111进入到进气管110内,并顺着进气管110进入到防水气囊11的内部,使得防水气囊11快速膨胀,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具有很好的保暖性,从而便于该毛领紧密贴合在脖颈处,能有效的避免外界寒气顺着脖颈处进入到使用者体内;
40.另外,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内部仍然会存在有气压,气流会穿过出气管19,并通过出气筒112排至外部,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缓解外界气流对羽绒服的冲击。
41.如图4所示,人造羽毛2包括羽轴21、设于羽轴21端部的羽根22以及设于羽轴21外侧的毛绒纤维23;其中毛绒纤维23包括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若干组由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编织而成的毛绒纤维23,依次经过热压、冷却形成羽体24;
42.如图5所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毛绒纤维23包括30%炭纤维231、50%羊毛纤维232和20%橡胶纤维233,炭纤维231的抗菌效果好,混合着羊毛纤维232,增强整体毛绒纤维23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另外,添加的橡胶纤维233作为稳定纤维,可增强毛绒纤维23的延展性,经过热压,橡胶纤维233会处于热熔状态,并经过冷却,使得若干组毛绒纤维23粘附在一起,易于羽体24的成型;
43.羽轴21由合成树脂和橡胶混合制成,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羽轴21包括80%合成树脂和20%硅胶,其中合成树脂较硅胶而言,材质偏硬,使得羽轴21具有一定的支撑力,硅胶增强了羽轴21的延展性,使得羽轴21软硬适中,且不易受损,而且柔软的羽轴21服帖性好,不易影响使用者的穿戴体验;
44.如图6所示,羽轴21的内部设有保温腔25,保温腔25的内部设有纳米银粒子26和保温粒子27,其中,纳米银粒子26为成熟背景下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保温粒子27为保温泡沫,保温粒子27增强羽轴21的保温性,加上纳米银粒子26的相互作用,不仅仅增强了羽轴21的整体保温性和抗菌性,另外当羽轴21的整体温度上升时候,便于促进纳米银粒子26的活性,抗菌效果显著提升,相互协同,便于最大发挥纳米银粒子26的作用;
45.羽根22的外表面设有胶粘层,便于增大羽根22与孔洞17之间的固定程度;
46.绒毛3为复合绒毛条,为成熟背景下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绒毛3与人造羽毛2相互匹配,大大增强了整体羽绒服毛领的保暖效果。
4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人造羽毛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s1:取定量原材料合成树脂和橡胶,100-150℃加热融化,并混合搅拌均匀,利用挤出机,制成截面尺寸为2-4mm的复合纤维,即获得羽轴21;
49.s2:按照比例,将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复合编织成若干组毛绒纤维23,将毛绒纤维23排列整齐,依次经过热压、冷却获得呈片状的羽体24;
50.s3:将上述获得的羽体24一侧面对准羽轴21的径向表面,利用二次热压、冷却获得人造羽毛2。
51.实施例2
52.如图1-3所示,一种抗寒羽绒服毛领,包括设于羽绒服脖领位置处的充气皮料囊1和设于充气皮料囊1外表面的人造羽毛2和绒毛3,人造羽毛2和绒毛3之间处于层层交替设置,并且人造羽毛2位于绒毛3的外侧,其中,充气皮料囊1可充泄气,其中,充气皮料囊1包括防水气囊11,防水气囊11的外侧依次设有保温层12、皮料层13,皮料层13上设有加厚层14和薄弱层15,其中加厚层14的表面设有若干组孔洞17,人造羽毛2位于孔洞17内,薄弱层15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薄弱层15与接羽绒服的连接件16;
53.连接件16为纽扣、魔术贴或拉链中的一种,利用连接件16,方便快捷的将该充气皮料囊1装拆在羽绒服上。
54.如图7所示,其中,保温层12包括保温面料121、由保温面料121制成的保温内胆122以及设于保温内胆122内胆的羽绒123,羽绒123的保暖性好,而且容易被压缩,可以使得保温内胆122压制成片状结构,使得本发明中毛领更加的轻便有型;
55.皮料层13为貂皮或牛皮中的一种,貂皮或牛皮均为上等的皮料,且皮质柔软,回弹性好,当防水气囊11充泄气时,皮料层13能很好地适应防水气囊11的膨胀与回缩。
56.充气皮料囊1还包括设于防水气囊11上的气门18,气门18位于充气皮料囊1与羽绒服的连接处,气门18隐藏在羽绒服的内部,不影响整体羽绒服的美观性;
57.正常状态下,该抗寒羽绒服毛领起到装饰作用,防水气囊11的内部处于收缩状态,人造羽毛2会贴合在防水气囊11的表面,从而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使得羽绒服的整体造型独特。
58.当防水气囊11通过气门18充气时,防水气囊11的内部体积会发生膨胀,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会贴合在穿戴者的脖颈处,一方面,起到防护颈椎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水气囊1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2,使得防水气囊11的整体驱寒保暖效果好,从而达到了保暖穿戴者脖颈处的效果;
59.另外防水气囊11鼓起时,孔洞17开口位置的尺寸会变大,此时,人造羽毛2沿着孔洞17开口位置发生角度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相邻的两组人造羽毛2之间的区域会变大,此时绒毛3在该区域内展开直至蓬松,通过仿“鸟类遇冷硬毛竖立,并使软毛蓬松起来”,能有效的在保证保暖的同时,保证了该抗寒羽绒服毛领的透气性,方便穿戴者穿着;
60.如图8所示,充气皮料囊1还包括出气管19和若干组设于防水气囊11上的进气管110,进气管110的自由端设有呈喇叭状结构的导风筒111,出气管19的自由端设有内部呈锥形中空状结构的出气筒112,出气筒112的出气端设有压盖113,压盖113通过弹簧夹转动设于出气筒112上,出气筒112和导风筒111的背面均通过魔术贴设于羽绒服衣体上;
6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筒111的进气端截面大于出气筒112的出气端截面;以便于在防水气囊11的内部形成气压,便于空气长期停留在防水气囊11的内部,起到缓慢泄压作用;
62.使用时,可将出气筒112和导风筒111均通过魔术贴粘附在羽绒服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的导风筒111可均匀分布在羽绒服本体四周,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向羽绒服本体,吹到羽绒服上的气流会顺着导风筒111进入到进气管110内,并顺着进气管110进入到防水气囊11的内部,使得防水气囊11快速膨胀,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具有很好的保暖性,从而便于该毛领紧密贴合在脖颈处,能有效的避免外界寒气顺着脖颈处进入到使用者体内;
63.另外,膨胀后的防水气囊11内部仍然会存在有气压,气流会穿过出气管19,并通过出气筒112排至外部,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缓解外界气流对羽绒服的冲击。
64.如图4所示,人造羽毛2包括羽轴21、设于羽轴21端部的羽根22以及设于羽轴21外侧的毛绒纤维23;其中毛绒纤维23包括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若干组由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编织而成的毛绒纤维23,依次经过热压、冷却形成羽体24;
65.如图5所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毛绒纤维23包括30%炭纤维231、50%羊毛纤维232和20%橡胶纤维233,炭纤维231的抗菌效果好,混合着羊毛纤维232,增强整体毛绒纤维23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另外,添加的橡胶纤维233作为稳定纤维,可增强毛绒纤维23的延展性,经过热压,橡胶纤维233会处于热熔状态,并经过冷却,使得若干组毛绒纤维23粘附在一起,易于羽体24的成型;
66.羽轴21由合成树脂和橡胶混合制成,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羽轴21包括80%合成树脂和20%硅胶,其中合成树脂较硅胶而言,材质偏硬,使得羽轴21具有一定的支撑力,硅胶增强了羽轴21的延展性,使得羽轴21软硬适中,且不易受损,而且柔软的羽轴21服帖性好,不易影响使用者的穿戴体验;
67.如图6所示,羽轴21的内部设有保温腔25,保温腔25的内部设有纳米银粒子26和保温粒子27,其中,纳米银粒子26为成熟背景下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保温粒子27为保温泡沫,保温粒子27增强羽轴21的保温性,加上纳米银粒子26的相互作用,不仅仅增强了羽轴21的整体保温性和抗菌性,另外当羽轴21的整体温度上升时候,便于促进纳米银粒子26的活性,抗菌效果显著提升,相互协同,便于最大发挥纳米银粒子26的作用;
68.羽根22的外表面设有胶粘层,便于增大羽根22与孔洞17之间的固定程度;
69.绒毛3为复合绒毛条,属于成熟背景下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绒毛3与人造羽毛2相互匹配,大大增强了整体羽绒服毛领的保暖效果。
7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人造羽毛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s1:取定量原材料合成树脂和橡胶,100-150℃加热融化,并混合搅拌均匀,利用挤出机,制成截面尺寸为2-4mm的复合纤维,即获得羽轴21;
72.s2:按照比例,将炭纤维231、羊毛纤维232和橡胶纤维233复合编织成若干组毛绒纤维23,将毛绒纤维23排列整齐,依次经过热压、冷却获得呈片状的羽体24;
73.s3:将上述获得的羽体24一侧面对准羽轴21的径向表面,利用二次热压、冷却获得人造羽毛2。
7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