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8532发布日期:2023-03-22 13:0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调温服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调温服。


背景技术:

2.在诸如野外勘探、骑行、电焊作业、矿洞作业、海上平台作业等极限高温或低温场景下,人体会因为体温无法得到保障而出现诸如热射病、失温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危害生命安全。因而针对体温保持的调温服饰成为了业内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产品。目前,制冷服或制暖服一般基于流体材料进行对流从而对人体需要的位置进行调温处理,亦或者通过相变材料进行吸热从而达到制冷或制暖的目的。如公开号为cn10376395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公布的运动员的冷却和加热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如公开号为cn1119727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公布的智能控制温度服装,均公开了由两层高分子材料层热压而成的蓄液层,以及设置在蓄液层内的多个供流体流动的空腔,利用流体循环进行热交换。
3.但是,上述方案均存在着以下问题:1、cn10376395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布的方案,采用自上至下的流道设计,会在各个流道的拐角处上方形成漏点,流体在经过拐角处时直接落入下一级流道,从而无法经过这些漏点,也就形成了热交换面积不足的现象;2、cn1119727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布的方案,采用自下而上的流道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先方案中的问题,但是流体在流道中流动的阻力过大,相应地需要更大功率的电磁阀或电泵进行驱动,耗能也就更高,体积也更大,成为了制约智能控制温度服装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耗能更低且热交换面积更大的调温服,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可应用多场景、成本更低、热交换效果更好的调温服。
5.技术方案:调温服,包括调温装置和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上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调温装置的腔体;
6.所述调温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泵,以及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之间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
7.从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通过分隔条分隔,且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水平侧至少一端处连通;
8.所述第一流道被配置为呈部分地包裹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包括较高部和较低部,流体在流经所述第一流道时受重力作用从较高部流入较低部,还包括输入流道,所述输入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所述输入流道下部设置有用以输入流体的输入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所述输入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隔绝,所述输入流道仅与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较高部连通;
9.所述第二流道内还设置有用以输出流体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泵至少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中的一个上;
10.以及,还包括网眼布材料层,所述网眼布材料层固定连接于腔体内贴近所述穿戴者一侧,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温装置上贴近所述穿戴者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被设置为远离穿戴者的一层,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远离所述穿戴者的一面还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12.进一步地,所述衣服本体的背部开设有所述腔体,所述第二流道上还设有可被打开的旋盖,用以在打开状态下向所述第二流道内投入冷/暖介质。
13.进一步地,所述较低部有两个,分设于所述较高部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一流道的水平两侧端均与所述第二流道两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内顶端对应所述输入流道处设有用以分流所输入流体的分流引导器。
1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流道至少水平一侧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分别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三流道的顶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所述凸起部内设置有呈竖直状的分隔条,用以在所述凸起部底端分隔所述凸起部,并使得所述第一流道输送的流体堆集于所述凸起部内靠近第一流道的一侧,再流入另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引导器被配置为呈对准所述输入流道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凸起端,所述凸起端的两侧用以分别引导所输入流体向所述凸起端的两侧流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下方的回流部,所述回流部被分隔条分隔成s型水道,且所述回流部的一端连通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
17.进一步地,所述腔体被配置为覆盖穿戴者的后背部,并沿后背部朝向所述衣服本体的两肋处延伸至所述衣服本体的前襟处,所述第三流道被配置为对应所述衣服本体的前襟处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被配置为对应所述衣服本体的后背处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端被设置还至少包括两个,分别呈倒置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对应所述输入流道连通处的两侧。
19.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顶部开口设置有拉链,用以在所述调温装置被放置入所述腔体内时封闭所述腔体。
20.有益效果:通过将衣服本体开设腔体,并在腔体内置入调温装置,并将调温装置内的流体通道分设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通过将第一流道呈部分包裹第二流道,从而形成较高部和较低部,利用较高部和较低部之间流体的重力势能,形成流体自由下落,从而无需较大的输入功率即可完成调温装置内的流体循环,而且通过设置输入流道,并将输入流道设置在第一流道下方,流体在循环时须先填满输入流道,再进入第一流道,则避免了循环时从上至下地完全依赖重力流动从而导致的易出现漏点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热交换面积,而且结构相比于现有方案更简单,能够使用更少的接头配件,从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1.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调温服的衣服本体部分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2为本发明调温服的调温装置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3为本发明调温服的调温装置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操作/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操作/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操作/对象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27.参见图1-3所示的本发明调温服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调温装置2和衣服本体1,所述衣服本体1上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调温装置2的腔体11。
28.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泵,以及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之间构成流体通道210,所述流体通道210包括:
29.从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3,所述第一流道22和所述第二流道23之间通过分隔条216分隔,且于所述第一流道22的水平侧至少一端处连通;
30.所述第一流道22被配置为呈部分地包裹所述第二流道23设置,包括较高部222和较低部221,流体在流经所述第一流道22时受重力作用从较高部222流入较低部221,还包括输入流道25,所述输入流道25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22和所述第二流道23之间,所述输入流道25下部设置有用以输入流体的输入端251,所述输入端251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所述输入流道25与所述第二流道23隔绝,所述输入流道25仅与所述第一流道22的所述较高部222连通;
31.所述第二流道23内还设置有用以输出流体的输出端26,所述输出端26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泵至少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中的一个上;
32.以及,还包括网眼布材料层213,所述网眼布材料层213固定连接于腔体11内贴近所述穿戴者一侧,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温装置2上贴近所述穿戴者一侧。
33.具体地,流体通道210内流通的为液体,通过在输入端251和输出端26之间外接循环装置,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循环装置,利用冷媒直接从输入端251输入冷媒,在输出端26输出冷媒并进入空调循环装置内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为调温装置2附着在人体上时提供热交换。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流体通道210内流通的也可以为气体,同样地可以通过
在输入端251和输出端26之间外接气体循环装置,在输出端26输出冷气/暖气并进入气体循环装置内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为调温装置2附着在人体上时提供热交换。通过设置网眼布材料层213,利用网眼布隔绝穿戴者和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避免调温装置2过热或过冷导致的穿戴者不适现象发生,在比如极端炎热情况下,穿戴者可能也会穿上贴身衣服再装配调温装置2,但是这类贴身衣服也比较透气轻薄,直接接触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可能会造成穿戴者不适。同时也利用网眼布材料的缝隙较大,形成一定的缓释作用,将冷/暖感较为平缓地传递给穿戴者。具体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通过热压连接在一起,在流体通道210内形成多个热压块215,各相邻热压块215之间构成供流体通过的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被设置为远离穿戴者的一层,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外侧还设有保温材料层214,用以降低调温装置2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
34.通过将衣服本体1开设腔体11,并在腔体11内置入调温装置2,并将调温装置2内的流体通道210分设为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3,并通过将第一流道22呈部分包裹第二流道23,从而形成较高部222和较低部221,利用较高部222和较低部221之间流体的重力势能,形成流体自由下落,从而无需较大的输入功率即可完成调温装置2内的流体循环,而且通过设置输入流道25,并将输入流道25设置在第一流道22下方,流体在循环时须先填满输入流道25,再进入第一流道22,则避免了循环时从上至下地完全依赖重力流动从而导致的易出现漏点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热交换面积,而且结构相比于现有方案更简单,能够使用更少的接头配件,从而降低了成本。
35.所述第二流道23上还设有可被打开的旋盖27,用以在打开状态下向所述第二流道23内投入冷/暖介质。通过在第二流道23设置可被打开的旋盖27,并在需要进行制冷/制暖时朝向第二流道23内投放对应的冷/暖介质,并利用电磁阀带动调温装置2内的流体进行循环,流体接触冷/暖介质后流经诸如第一流道22、第三流道24乃至第二流道23,从而完成对穿戴者的热交换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冷介质可以为冰袋,也可以为热水袋等相变材料,也可以为其他具备大比热容的介质。对应地,需要制冷时,先将介质冷却到一定温度,再投入第二流道23内。反之,当需要制暖时,先将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投入第二流道23内。
36.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称的泵,也可以为电磁阀,泵或电磁阀还可以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泵或电磁阀的循环速度和开启/关闭,以控制流体在无需制冷/暖时停止循环或降低循环速度,在需要制冷/暖时提高循环速度或开启循环。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分隔条216为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之间用以分隔流体通道210、引导流体流向的挡条,同时也可以作为用以连接第一高分子材料层211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12,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分隔条216设置为中空的槽,如此则提高了调温装置2的柔软程度,使之更贴合穿戴者。
3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较低部221有两个,分设于所述较高部222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一流道22的水平两侧端均与所述第二流道23两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22内顶端对应所述输入流道25处设有用以分流所输入流体的分流引导器。如此,则在流体通过输入流道25进入第一流道22时,会被分流引导器分开,分别进入分流引导器两侧的第一流道22内,从而使得流体均匀地从第一流道22两端流入第二流道23。作为进一步地优化,第三流道24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流道22两侧,且分别和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23连通,流体在通过第一流道22两侧即进入第三流道24,再进入第二流道23。优选地,第一流道22和
第二流道23被配置为对应穿戴者的背部设置,而第三流道24则被配置为对应穿戴者的前胸/两肋设置,从而使得调温装置2最大程度上地包裹穿戴者提供热交换,从而提高穿戴舒适度。
38.具体地,所述分流引导器被配置为呈对准所述输入流道25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凸起端217,所述凸起端217的两侧用以分别引导所输入流体向所述凸起端217的两侧流动。凸起端217可以为尖端或圆头端等轴对称形状。所述凸起端217被设置还包括两个,分别呈倒置于所述第一流道22内对应所述输入流道25连通处的两侧。通过将凸起端217增加设置在第一流道22内靠近输入流道25连通处的两侧,与设置在第一流道22内顶端的凸起端217一起,共同减小了输入流道25出口处的流体截面积,即提升了流体速度,从而加快流体循环填充第一流道22、第三流道24的速率。
3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流道22至少水平一侧的第三流道24,所述第三流道24分别连通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3,且所述第三流道24的顶端设置有凸起部241,所述凸起部241与所述第一流道22连通,且所述凸起部241内设置有呈竖直状的分隔条216,用以在所述凸起部241底端分隔所述凸起部241,并使得所述第一流道22输送的流体堆集于所述凸起部241内靠近第一流道22的一侧,再流入另一侧,如此则保证了流体进入凸起部241后至少完全地充满凸起部241一侧,提高了热交换面积,避免了流体漏点现象发生。通过设置第三流道24,增加了调温装置2的面积,提高了流体通道210和人体之间实现热交换的面积,从而增强了调温效果。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道2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起部241下方的回流部,所述回流部被分隔条216分隔成s型水道,且所述回流部的一端连通所述凸起部241远离所述第一流道22的一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3。在本实施例中,回流部被设置为呈竖直状的排布,如此可以降低漏点发生的情况,从下往上填满s型水道时具备更好的填充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水平排布的s型水道,这样的结构变化依旧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所述腔体11被配置为覆盖穿戴者的后背部,并沿后背部朝向所述衣服本体1的两肋处延伸至所述衣服本体1的前襟处,所述第三流道24被配置为对应所述衣服本体1的前襟处设置,所述第一流道22和所述第二流道23被配置为对应所述衣服本体1的后背处设置。而且,所述腔体11的顶部开口设置有拉链,用以在所述调温装置2被放置入所述腔体11内时封闭所述腔体11。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