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负及矫正功能的双肩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4053发布日期:2022-07-09 00:1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负及矫正功能的双肩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肩背包,具体为一种能够减轻双肩负重并矫正肩背部变形的双肩背包。


背景技术:

2.常规双肩背包的包身紧贴使用者背部,背包重量完全施加于肩部,长期负重使用会导致肩背部损伤和不适,严重者会造成脊柱和肩胛骨变形,引起驼背或肩部变形。减负背包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肩部受力,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3.例如,cn 214855012 u提供了一种力悬浮减负多功能背包,其利用肩带两末端的弹性带以及三段式弹连接带的中断弹性带形成六个弹力点同时受力拉伸,通过弹性带的弹力拉扯背包本体从而产生悬浮感,以减缓使用者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实现减少负重的效果。类似的设计还包括cn 214677995 u、cn 214547925 u、cn 214230252 u、cn 213664123 u等。然而,此类设计导致背包使用时始终处于上下运动状态,虽然向上运动时可以减轻部分肩部压力,但向下运动时必然加重对肩部的压力,其减压效果实属有限,并且背包使用难言舒适。
4.cn 214630652 u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减压背包,通过给气囊式减压背包安装气囊增压装置和充气气囊等部件,通过内置充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结合内层柔性腰带等部件,可达到缓冲、减压及辅助支撑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体脊椎。然而,包身安装的增压装置、充气泵和充气管路本身会造成额外的负担,使得减负效果不如预期。
5.cn 112806705 a公开了一种机械悬浮减负背包,背包内部设置有安装板,传动系统和蓄能装置,传动系统和蓄能装置同时连接在安装板上,通过在安装板和传动系统之间设置齿轮和齿条,使安装板和传动系统在人体行走时,背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相对滑动,同时安装板的上下滑动使蓄能装置重复发生形成蓄力和释放蓄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作用力与背包克服重力的作用相抵消,实现对用户肩部的减负效果。但是,该背包的传动系统和蓄能装置本身会造成额外的沉重负担,并且机械设计过于复杂,生产和维护成本都过高。
6.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简便且舒适的背包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其不仅能够降低肩部负担,起到减负效果,同时能够对肩背部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肩背包,其包括:纵向支撑件,所述纵向支撑件具有与人体肩部相对的第一端部、与人体腰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中间部分;包身,其独立于所述纵向支撑件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底端以及连接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包身相对于所述纵向支撑件倾斜设置;以及至少一个横向连接件,其连接所述纵向支撑件与所述包身,并至少部分地维持所述包身相对于所述纵向支撑件的所述倾斜,并且所述第一
端部与所述顶端之间的第一横向间距大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端之间的第二横向间距。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即包身的纵向方向与纵向支撑件的纵向之间的夹角)能够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能够以等间距变化,例如以5度为幅度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可以在大于0度至小于90度之间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可以在15至45度之间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可以在15至30度之间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的角度可以选自5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身能够在倾斜位置和非倾斜位置之间切换。例如,在非倾斜位置,所述包身与所述纵向支撑件在纵向上平行并且贴合。例如,在倾斜位置,倾斜的角度可以是固定的(例如30度),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上文所述的变化方式)。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纵向支撑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包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在纵向上由所述纵向支撑件的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肩背包还包括独立于所述横向连接件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由所述纵向支撑件延伸并至少部分地承托所述包身。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纵向支撑件的夹角是变化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纵向支撑件的夹角固定不变。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设置于所述纵向支撑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包身的中间部分之间,并且所述承托件由所述纵向支撑件横向延伸第一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二横向间距增大。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撑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包身的底端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由所述纵向支撑件的第二端部横向延伸,并且所述包身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肩背包的承托件是弹性元件或缓冲元件,例如是弹簧或气囊。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身通过第一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所述第一中间连接件具有连接至所述包身的第一部分和连接至所述承托件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能够变化。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身通过第一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所述第一中间连接件为楔形,所述楔形的斜面接触所述包身的底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的斜面与所述承托件之间的夹角能够变化。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由填充材料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由填充材料形成并且所述包身的底端也填充有楔形填充材料以与横向连接件共同维持所述包身的倾斜。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的横向宽度能够以预定间隔调节。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为至少部分地刚性的连接件。例如,所述横向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连杆、铰链、合页、三角板、气囊等,其横向宽度可调节或不可调节。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是包围并连接所述包身与所述纵向支撑件的纺织物。例如,可通过纺织线直接将所述包身缝合至包裹所述横向连接件的纺织物上。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支撑件、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承托件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被隐藏,或者所述纵向支撑件、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承托件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被暴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连接件被隐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肩背包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件和所述包身之间的拉链,所述拉链的拉合和拉开导致所述横向连接件的隐藏和暴露。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身的内部空间由至少一个硬质片材在纵向上分隔成至少两个子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身的侧边具有至少一个硬质片材作为内衬,从而维持包身的刚性。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肩背包具有连接至所述纵向支撑件的背带以及连接所述包身与所述背带的条带,所述条带能够在不同位置连接至所述背带。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肩背包具有独立的包身和纵向支撑件,并且包身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纵向支撑件向远离所述纵向支撑件的方向倾斜,包身底端抵接纵向支撑件或通过承托件连接至纵向支撑件,一方面,包身的一部分重量被腰部或背部所分担,从而减轻了肩部的压力,起到减负效果,另一方面,包身向右倾斜使得对肩部产生一个向后拉伸的力,从而起到矫正肩背部弯曲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肩背包可以作为书包、旅行包、登山包等各种场景。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将参考附图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图示的方案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示例,并且为更清楚地阐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细节,附图中的元件并非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绘制,实际元件的数量可以变化,实际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图示基本保持一致,并且某些元件并未示出。在存在多个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在之前实施例中已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也可以适用于另一个实施例时,为简要起见,在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不再赘述这些可重复适用的特征,该在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应被理解为已描述了这些可重复适用的特征,除非另有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后将意识到,在一个图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在另一个图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以构建出一个或多个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的替代性实施方式,这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也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26.图1a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图1b示意性显示该双肩背包的透视图。
27.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
28.图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
29.图4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
30.图5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
31.图6a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中的承托件的局部透视图,图6b示意性显示该承托件的侧视图。
32.图7a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图7b示意性
显示该双肩背包的透视图(7b)。
33.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结构骨架示意图。
34.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结构骨架示意图。
35.图10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图。
36.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图。
37.图1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图。
38.图1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骨架结构图。
39.图14a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图14b示意性显示该双肩背包的透视图。
40.图15a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透视图,图15b示意性显示该双肩背包的侧视图。
41.图16a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透视图,图16b示意性显示该双肩背包的侧视图。
42.图17a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图17b示意性显示该双肩背包的透视图。
43.图18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
44.图19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
45.图20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侧视图。
46.图2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肩背包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启示,可对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和变化,而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这些修改与变化意在被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概括的范围内。
48.图1a和1b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00的侧视图和透视图。该双肩背包100包括纵向支撑件110、包身120和横向连接件130。纵向支撑件110具有与人体肩部相对的第一端部112、与人体腰部相对的第二端部116以及连接第一端部112与第二端部116的中间部分114。纵向支撑件110通常为板状结构并且由硬质材料构成或具有硬质骨架,以使其能够承受包身120的部分重力而不至发生形变。硬质材料或硬质骨架例如可以是轻质的塑料,其可以被纺织物包裹或暴露在外。
49.包身120独立于纵向支撑件110存在,用于容纳物品。包身120通常为长方体,但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立体形状。包身120具有与纵向支撑件110的第一端部112相对的顶端122、与纵向支撑件110的第二端部116相对的底端126以及连接顶端122与底端126的中间部分124。包身1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10倾斜设置。
50.横向连接件130连接纵向支撑件110与包身120,并维持包身1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10的倾斜设置。第一端部112与顶端122之间的第一横向间距w1大于第二端部116与底端126之间的第二横向间距w2,因而包身1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10向图示的右侧倾斜。
51.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30具有与纵向支撑件1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2、与包
身12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4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4的中间连接部136。为维持包身1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10的倾斜设置,第一连接部132与第二连接部134之间的间距在纵向上(即纵向支撑件110的长度方向上)由纵向支撑件110的第一端部112向第二端部116逐渐减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横向连接件130不限于该实施例图示的结构,例如,横向连接件130的中间连接部136可位于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4中部而不是如图所示的端部。横向连接件130通常为刚性的,例如由硬质材料(如塑料)构成,以将包身1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10的倾斜角度固定。
52.倾斜的角度可以在例如大于0度至小于90度之间变化,例如可以为15至45度,或15至30度,或30度。倾斜的角度取决于横向连接件130的设置,特别是其第二连接部134相对于其第一连接部132的夹角。第一横向间距w1和第二横向间距w2取决于横向连接件130的中间连接部136的横向延伸距离以及上述倾斜角度。例如,第一横向间距w1的数值可为1至20 cm,第二横向间距w2的数值可为0至15 cm。在该实施例中,该倾斜角度可设置为30度,w1的数值可设置为10 cm,w2的数值可设置为5 c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该倾斜角度、w1、w2而不限于上述具体例证。
53.该双肩背包100还包括连接至纵向支撑件110的背带102(仅显示其一部分)以及附接至纵向支撑件110的缓冲垫104和106,分别为背部和腰部提供背包100对两者造成重力压迫的缓冲作用。缓冲垫104和106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被例如包裹纵向支撑件110的织物所替代,或者可进一步被织物所包裹。
54.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200的骨架结构。该双肩背包200包括纵向支撑件210、包身220和横向连接件230。双肩背包200还包括一对背带202,每个背带202可具有调节其长度的调节元件208,调节元件208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所熟知,不再赘述。纵向支撑件210包括第一端部212、第二端部216和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分214。在实际产品中,纵向支撑件210可被织物包裹和/或附接有缓冲垫。包身220包括顶端222和底端226,并相对纵向支撑件210呈倾斜设置。横向连接件230连接纵向支撑件210的第一端部212和包身220的顶端222。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230可以成对设置,并且可以由硬质材料构成。横向连接件230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与纵向支撑件210或包身200可拆卸地连接。
55.在该实施例中,双肩背包200还包括独立于横向连接件230的承托件240。承托件240由纵向支撑件210的第二端部216延伸至包身220的底端226(例如其中段),从而部分地承托包身220的重量。承托件240由硬质材料构成,并且该硬质材料可具有弹性。承托件240可包括缺口242,从而可通过材料的弹性形变而在外力作用下脱离第二端部216,实现包身220与纵向支撑件210的可拆卸连接。当横向连接件230也可以与纵向支撑件210或包身200可拆卸连接时,包身220整体上可与纵向支撑件210分离而可被替换或清洁。在该实施例中,承托件240可设置成相对于第二端部216不可旋转地连接。
56.图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300的骨架结构。该双肩背包300与背包200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但横向连接件330和承托件340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横向连接件330连接纵向支撑件310的第一端部312与包身320的中间部分324,并且具有可调节的长度。长度调节可通过例如调节元件338来实现,该调节元件338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一种形式。在该实施例中,调节元件338可以是与背带302的调节元件308相
同的调节锁扣。调节元件338由硬质材料构成,以使得包身320不能在横向上随意摆动。
57.承托件340连接至纵向支撑件310的第二端部316,并且第二端部316贯通承托件340,使得承托件340能够围绕第二端部316转动。承托件340与第二端部316的结合紧密度可以合理地设置以使得承托件340只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围绕第二端部316转动。这可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二端部的直径以及承托件340对应贯通孔的直径来实现。当承托件340能够围绕第二端部316转动时(亦即承托件340相对于纵向承托件的夹角是变化),包身3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310的倾斜角度随之变化。相应地,横向连接件330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该倾斜角度的变化。
58.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400的骨架结构。该双肩背包400包括纵向支撑件410、包身420和可调节长度的横向连接件430。承托件440设置于纵向支撑件410的中间部分414与包身420的中间部分424之间。承托件440包括连接至纵向支撑件410的第一延伸部442、连接至包身420的第二延伸部444以及连接第一延伸部442和第二延伸部444的转轴446,使得第一延伸部442与第二延伸部444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59.第一延伸部442在横向上由纵向支撑件延伸第一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442的横向长度。该横向长度的存在使得在包身420的纵向长度较大而容易触及使用者的臀部时(例如用于远足或登山背包的场景下),包身420的底端426能够与使用者的臀部间隔开而不接触,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42的延伸距离使得纵向支撑件410的第二端部416到包身420的底端426之间的第二横向间距增大,但包身420仍然保持相对于纵向支撑件410的倾斜。例如,第一延伸部442的延伸距离可以为10至30 cm,或更大,或更小,该延伸距离可以根据包身420在纵向上的长度合理地确定。
6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500的骨架结构。该双肩背包500包括纵向支撑件510、包身520、可调节长度的横向连接件530以及承托件540。承托件540设置在纵向支撑件510的第二端部516并由其横向延伸形成承托平台548。在该实施例中,承托平台548可以是平板状,其在包身520的整个底端526上承托包身520。包身520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固定件545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连接至承托平台548。
61.承托平台548能够围绕第二端部516转动,从而使得包身5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510的倾斜角度能够调整。在该实施例中,承托平台548与纵向支撑件510的夹角大于90度,因而使得包身始终处于向图示的右侧倾斜。承托件540还包括能够固定所述倾斜角度的紧固件546(例如是紧固螺栓),当确定合适的倾斜角度后,通过拧紧紧固件546而固定住承托平台548与纵向支撑件510之间的夹角。当要调节倾斜角度时,拧松紧固件546调整转动承托平台548以调整其与纵向支撑件510之间的夹角。
62.图6a和6b显示了作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承托件540的一种替代性方式,其中图6a显示了其局部透视图,图6b显示其侧视图。与承托件540不同的是,承托件640固定连接至纵向支撑件610的第二端部616,而不能相对其转动。承托件640形成承托平台648,承托包身620。在该实施例中,包身620通过第一中间连接件650设置在承托平台648上。第一中间连接件650具有连接至包身620的底端626的第一部分654和连接至承托平台648的第二部分656。第一部分654和第二部分656之间的夹角通过转轴652的转动而能够变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中间连接件650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658,其介于第一部分654和第二部分656之间,以保持两者间隔开,从而使得包身6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610始终保持倾斜。在该实施例中,凸起
658显示为设置在第二部分656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凸起65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654上而具有相同的作用。
63.图7a和7b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700的骨架结构的侧视图和透视图。该双肩背包700包括纵向支撑件710、包身720和可调节长度的横向连接件730。双肩背包700还包括承托件740,其固定连接至纵向支撑件710的第二端部716,并且相对纵向支撑件710不能转动。包身720通过第一中间连接件750设置在承托件740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中间连接件750为楔形,其斜面754接触包身720的底端726。包身720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固定件745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连接至斜面754。
64.第一中间连接件750具有滑槽752,紧固件746设置在滑槽752中,滑槽752能够相对于紧固件746移动,因而能够调节斜面754的倾斜角度,因而包身7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710的倾斜角度能够变化。当确定合适的倾斜角度后,通过拧紧紧固件746而固定住斜面754与纵向支撑件710之间的夹角。当要调节倾斜角度时,拧松紧固件746调整以调整斜面754与纵向支撑件710之间的夹角。
6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800的结构骨架示意图。该双肩背包800包括纵向支撑件810、包身820、横向连接件830以及承托件840。承托件840固定连接至纵向支撑件810的第二端部816并且整体上呈楔形,其斜面848承托包身820,包身820可通过紧固件845固定或可拆卸地连接至斜面848。在该实施例中,包身8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810的倾斜的角度被设置成固定角度而不可调节,因而横向连接件830可以设置为固定长度。
66.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900的结构骨架示意图。该双肩背包900包括纵向支撑件910、包身920、横向连接件930以及承托件940。双肩背包900与图8所示的双肩背包800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横向连接件930的结构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930在纵向支撑件910和包身920的整个纵向上连接两者,并具有适应纵向支撑件910和包身92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形状(图中显示为大致的三角形)。该三角形横向连接件930可以不填充纵向支撑件910和包身920之间形成的空间,而仅为片状并且可以有多个。
67.横向连接件930的中心处可以设置有通孔936以有利于空气流通。通孔936的形状和位置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和位置,并且通孔936可用其他形式替代,例如可以为多个分布在横向连接件930上的较小的孔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各种其他可能形式的空气流通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存在该通孔936。
68.图10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000的骨架结构图。双肩背包1000包括纵向支撑件1010、包身1020、横向连接件1030以及承托件1040,其与图7所示的双肩背包700具有类似的结构,但两者的横向连接件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030在纵向支撑件1010和包身1020的整个纵向上连接两者,并具有适应纵向支撑件1010和包身102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形状(图中显示为大致的三角形)。横向连接件1030包括与纵向支撑件1010相连的第一部分1032和与包身1020相连的第二部分1034。横向连接件1030还包括连接第一部分1032和第二部分1034的转轴1036。第一部分1032和第二部分1034可以分别围绕转轴1036转动,因而可以调节横向连接件1030在横向上的宽度。
69.横向连接件1030可以不填充纵向支撑件1010和包身1020之间形成的空间,而仅为片状并且可以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横向支撑件1030为两个,分别为横向支撑件1030a和
横向支撑件1030b,分别靠近包身1020的两侧。当调节承托件104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010的角度而使得包身10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010的倾斜角度变化时,横向连接件1030通过第一部分1032和第二部分1034相对于转轴1036的转动而适应性地改变其横向长度。
70.第一部分1032和第二部分1034相对于转轴1036的转动可被设置成仅在外力作用下才发生,因而包身1020不能随意在横向上摆动。在实际产品中,横向连接件103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合页或铰链。
71.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100的骨架结构图。双肩背包1100包括纵向支撑件1110、包身1120和横向连接件1130。包身1120可通过织物直接连接(例如通过纺织线缝合)至纵向支撑件1110的第二端部1116。横向连接件1130可以是横向连接件1030的形式或其他可调节横向宽度的形式(例如弹性连接件)。横向连接件1130被拉链1138沿纵向支撑件1110和包身1120的四周包围。当拉链1138完全拉开时,由于中间连接件1130的作用力(例如弹性斥力)而使得包身1120相对纵向支撑件1110倾斜,而当拉链1138完全拉合时,横向连接件1130的作用力被拉链1138抵消,从而使得包身1120处于与纵向支撑件1110平行的状态并紧贴所述纵向支撑件1110,因而包身1120此时处于非倾斜位置。该设计支持包身1120在倾斜位置和非倾斜位置之间方便地切换。
72.图1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200的骨架结构图。双肩背包1200包括纵向支撑件1210、包身1220、横向连接件1230以及承托件1240,其与图7所示的双肩背包700具有类似的结构,但两者的横向连接件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230在纵向支撑件1210和包身1220的整个纵向上连接两者,并具有适应纵向支撑件1210和包身122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形状(图中显示为大致的三角形)。横向连接件1230在横向上的宽度可以调节,例如与在图10中所示的形式相同。
73.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230被拉链1238包围,当拉链1238完全拉开时,承托件1240和第一中间连接件1250使得包身1220相对纵向支撑件1210倾斜,而当拉链1238完全拉合时,第一中间连接件1250可以被调节至与承托件1240平行,从而使得包身1220处于与纵向支撑件1210平行的状态并紧贴所述纵向支撑件1210,因而包身1220此时处于非倾斜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承托件1240和第一中间连接件1250可不被织物包裹而暴露于外。
74.图1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300的骨架结构图。双肩背包1300包括纵向支撑件1310、包身1320、横向连接件1330以及承托件1340,其与图7所示的双肩背包700具有类似的结构,但两者的横向连接件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330连接纵向支撑件1310的中间部分1314和包身1320的中间部分1324。横向连接件1330在横向上的宽度可以调节。具体而言,横向连接件1330在该实施例中为齿条,并具有设置在包身1320上的固定部1336,齿条1330可贯穿1336并在其中滑动,因而能够以固定距离调整横向连接件1330的横向宽度。因此,包身13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310的倾斜角度可以以固定间距(例如5度或10度)变化。当调节齿条1330的横向宽度时,第一中间连接件1350以与之前描述相似的方式改变其斜面而适应性调整。横向连接件1330的材料可为刚性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轻质金属(例如铝材或铝合金)。
75.图14a和14b分别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400的侧视图和透视图。双肩背包1400包括纵向支撑件1410、包身1420(以虚线表示)、横向连接件1430以及承托件1440。包身1420以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410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该实施例中,
包身1420及其与纵向支撑件1410之间的空间被织物包裹,并且所述空间被填充材料(例如海绵)填充,以形成横向连接件1430。类似地,在包身的底端的空间被填充材料(例如海绵)填充,以形成承托件1440。因此,横向连接件1430在图中显示为三角形截面,而承托件1440在图中显示为楔形截面,从而维持包身14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410的倾斜。
76.图15a和15b分别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500的透视图和侧视图。双肩背包1500包括纵向支撑件1510、包身1520以及横向连接件1530。包身1520可通过纺织线而缝合在纵向支撑件1510的第二端部1516,并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510呈倾斜设置。横向连接件1530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撑件1510上的滑槽1532以及与包身1520连接的紧固件1538,紧固件1538能够在滑槽内滑动。通过拧紧或拧松紧固件1538,可以松动和固定包身1520,从而调节包身15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510的倾斜角度。
77.双肩背包1500还包括一对背带1502以及连接包身1520的顶端与背带1502的一对条带1560。该条带1560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孔1562,背带1502上设置有固定栓1503,固定栓1503能够穿过孔1562,从而将条带1560与背带1502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多个孔1562可以使得条带1560与背带1502在不同位置连接,从而与横向连接件1530的调节相适应。横向连接件1530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位于包身1520的两侧。
7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到,横向连接件1530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方式。例如,横向连接件1530可以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的横向连接件,例如图8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横向连接件。
79.图16a和16b分别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600的透视图和侧视图。双肩背包1600包括纵向支撑件1610、包身1620以及横向连接件1630。包身1620可通过纺织线而缝合在纵向支撑件1610的第二端部1616,并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610呈倾斜设置。横向连接件1630连接包身1620的顶端1622与纵向支撑件1610的第一端部1612。在该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1630通过紧固件1636固定连接至纵向支撑件1610。横向连接件1630包括至少两个通孔1634和1638,设置在包身1620的顶端1622的固定栓1632可穿过两个通孔1634和1638中的一个,从而将在第一端部1612和顶端1612处将包身1620与纵向支撑件1610连接在一起。
80.当固定栓1632穿过通孔1638时,包身16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610倾斜设置,并且通过横向连接件1630以及包身底端缝合线而维持所述倾斜。当固定栓1632穿过通孔1634时,包身1620平行于纵向支撑件1610并与其贴合,因而处于非倾斜位置。本领域可以预期到,通过在横向支撑件1630上设置更多个通孔,倾斜角度的调节将更多样化。
81.图17a和17b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700的侧视图和透视图。双肩背包1700包括纵向支撑件1710、包身1720和横向连接件1730。包身1720例如通过纺织线而缝合在纵向支撑件1710的第二端部1716,并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710呈倾斜设置。纵向支撑件1710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成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以更好地适配人体脊柱的自然弯曲。此外,纵向支撑件1710可在其第一端部1712和第二端部1716处分别附接缓冲垫1713和1715,以增加背包的舒适性。作为另一种选择,纵向支撑件1710可被织物包覆并填充有弹性填充材料,但在织物包覆和填充后整体上仍保留人体工程学形状。
82.图18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800的侧视图。双肩背包1800包括纵向支撑件1810、包身1820和横向连接件1830。包身1820相对于纵向支撑
件1810呈倾斜设置。包身1820包括顶端1822、底端1826和中间部分1824。在该实施例中,包身1820的内部空间被两片硬质材料1828在纵向上分割为三个独立的子空间。包身1820还可包括位于内部空间周边的另外两片硬质材料1827,以为包身提供足够的刚性而不发生形变。硬质材料1827和1828在包身1820的整个纵向上延伸。
83.硬质材料1828的存在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证包身1820在容纳较多物品时,物品的重心沿着纵向的硬质材料1828(或1827)方向,即与包身相对于纵向支撑件1810的倾斜所在的斜向相同,以保证不因物品的重心而抵消包身倾斜设置所带来的减负和矫正效果。
84.图1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1900的侧视图。双肩背包1900包括纵向支撑件1910、包身1920和横向连接件1930。在该实施例中,双肩背包1900还包括承托件1940,其连接包身1920的中间部分1924和纵向支撑件1910的中间部分1914。承托件1940在该实施例中是弹性元件,例如是弹簧或气囊,其一方面为包身1920提供至少部分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为包身1920对纵向支撑件1910(因而是对使用者的腰背部)提供缓冲作用。该缓冲作用与纵向支撑件1910在靠近使用者腰背部的一侧提供的缓冲元件(例如缓冲垫)一起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85.图2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2000的侧视图。双肩背包2000包括纵向支撑件2010、包身2020和横向连接件2030。双肩背包2000还包括承托件2040,其连接包身2020的中间部分2024和纵向支撑件2010的中间部分2014。承托件2040可通过紧固件2042连接至包身2020。在该实施例中,承托件204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2010围绕转轴2046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包身2020相对于纵向支撑件2010的倾斜角度。在该实施例中,承托件2040与纵向支撑件2010的夹角呈锐角,并且与包身2020与纵向支撑件2010的倾斜夹角相同。
86.图2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双肩背包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包身受到重力g、横向连接件的拉力f9以及承托件的支撑力f10共同作用而保持平衡。横向连接件的拉力f9可以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分力f5和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6,承托件的支撑力f10可以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分力f7和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8。一方面,根据力学平衡原理,f6 = f8,并且g = f5 + f7。在背包使用过程中,承托件的支撑力f10部分地是由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提供,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其肩部受力(分力f5的反作用力)被分力f7抵消至少一部分而变小,因而能够减轻肩部负担。另一方面,通过静力平衡分析,对a点取平衡力矩,得到平衡方程:f6*l4=g*l3,即f6 = g*tanα,随着α越大,f6越大,因而对使用者的肩部有更大的拉伸矫正作用。
87.以上所述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示例,且仅为说明性目的提供。本实用新型预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在不违背实施方式的目的的情况下,可以添加至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形成改进或替代的实施方式。同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在不违背实施方式的目的的情况下可以被省略或替代,以形成替代的或简化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在不违背实施方式的目的的情况下,可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组合,以形成改进的或替代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意在包括所有以上改进的、替代的、简化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