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4056发布日期:2022-08-06 04:5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表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带。


背景技术:

2.手表作为人们常用的穿戴设备,种类繁多,智能手表因其方便携带及其较强的显示效果与丰富的功能,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之一。
3.现有的智能手表的表带一般通过弹簧的斥力作用推动定位块卡入表框,进而与表框连接。但是,弹簧作为一种机械件,当使用时间过长时,弹簧生锈会影响其机械伸缩性,而且弹簧在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时会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这些都会影响弹簧的机械效应,进而影响表带的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的表带。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包括表带本体和设于所述表带本体端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柔性件和滑扣件,所述外壳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柔性件与所述滑扣件固定连接,所述滑扣件包括卡合部和连接于所述卡合部两侧的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上下滑动地与所述外壳连接,以使所述柔性件可沿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卡合部可沿所述第二通孔伸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呈弓形且所述柔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卡合部之间形成一可供所述柔性件压缩的压缩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具有远离所述卡合部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卡合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弧形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曲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部上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内设有限位柱,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柱可滑动连接;或,两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卡合部的一端均设有滑块,所述外壳内的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硬胶材质的所述滑扣件的硬度大于软胶材质的所述柔性件的硬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与所述滑扣件通过套啤工艺注塑成型。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连接机构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表面与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齐平。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上下对应拼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处向外凸设有缘边部,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凹陷部,所述外壳卡设于所述容置槽且
所述缘边部卡设于所述凹陷部内。
16.本技术的表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表带在安装时,通过连接部与外壳的滑动连接,使得柔性件和卡合部可分别伸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卡合部在柔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表框卡接,结构简单,提高了表带的组装效率;通过设置柔性件替代传统的弹簧,无机械损伤问题和长时间使用后的锈蚀问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卡合部两侧的连接部起到弹力壁的作用,有利于柔性件的回弹,提高表带安装后的抗拉程度。该表带结构稳固可靠,使用舒适美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表带连接至表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表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表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4中滑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4中上盖和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图2中表带与表框未连接时表带本体与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25.图9为图2中表带连接于表框时表带本体与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26.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表框10;安装槽11;凹槽12;表带本体20;容置槽21;凹陷部22;连接机构30;外壳31;上盖311;第一通孔312;下盖313;第二通孔314;限位柱315;缘边部316;柔性件32;第一表面321;第二表面322;安装部323;滑扣件33;卡合部331;连接部332;卡槽333;限位孔334;压缩腔335。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可连接于表框10,并佩戴至用户的手腕。
该表带包括表带本体20和连接机构30。本技术实施例中,表带本体20的材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硅胶表带、真皮表带或塑料表带等,表带本体20的使用形态也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表带本体20,单根表带本体20的两端与表框10的两侧连接;也可以为两根可相互连接的表带本体20,表框10的两侧分别连接两根表带本体20的其中一个端部,两根表带本体20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连接机构30装设于表带本体20的端部,表带本体20通过连接机构30与表框10连接。请参阅图2至图3,表框10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形状与表带本体20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为长条形,以使表带本体20及连接机构30可插设于安装槽11内。
32.具体的,表带本体20的一端设有容置槽21,连接机构30装设于容置槽21内。连接机构30包括外壳31,外壳31的顶面和底面与表带本体20的上下两表面齐平,如此,当连接机构30连同表带本体20插设于安装槽11内时,安装槽11的侧壁与外壳31、表带本体20均相贴合,以避免安装槽11与外壳31或安装槽11与表带本体20之间存在缝隙使得表带本体20或连接机构30产生晃动。
33.请参阅图4和图7,外壳31可以为塑胶外壳或五金外壳,具体包括上下对应拼接的上盖311和下盖313,上盖311和下盖313围合形成一容置腔。优选的,上盖311和下盖313之间可以通过紧配柱装配,再以围骨点胶的方式连接。上盖311和下盖313的连接处向外凸设有缘边部316,容置槽21内设有与缘边部316相适配的凹陷部22,外壳31卡设于容置槽21且缘边部316卡设于凹陷部22内,从而使连接机构30与表带本体20连接。外壳31与容置槽21之间、缘边部316与凹陷部22之间均可以通过胶水粘接连接,通过缘边部316卡设于凹陷部22对外壳31的晃动进行限制,使得连接机构30不易脱落,进而加强表带本体20与连接机构30的连接稳定性。
34.连接机构30还包括柔性件32和滑扣件33,柔性件32与滑扣件33固定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滑扣件32可上下滑动地与外壳31连接,外壳31的顶面和底面,即上盖311和下盖31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14。柔性件32可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或复位状态,当连接机构30连接于安装槽11内时,柔性件3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312且抵顶于安装槽11的一侧壁,此时,柔性件32处于压缩状态,柔性件32的弹力推动滑扣件33朝向安装槽11的另一侧壁移动,安装槽11的另一侧壁设有凹槽12,滑扣件33的一部分可在弹力作用下穿过第二通孔314插设于凹槽12内。如此,通过柔性件32和滑扣件33分别抵顶于安装槽11的两个侧壁,完成表带本体20与表框10的连接,同时滑扣件33与凹槽12卡合配合,使得连接机构30不易脱出。
35.具体的,请参阅图6,滑扣件33包括卡合部331和两个连接部332,卡合部331设于连接部332的下方且两个连接部332分别连接于卡合部331的两侧,形成卡合部331朝下凸出的结构,第二通孔314与凹槽12的形状与卡合部331均相适配,如此,卡合部331可穿过第二通孔314抵顶于凹陷部22。
36.连接部332与外壳31之间可滑动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连接部33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334,外壳31内设有与限位孔334对应的限位柱315,限位柱315竖向设置且穿过连接部332上的限位孔334,使得连接部332可沿限位柱315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15设有两根且设于下盖313上,两个连接部332对应两根限位柱315滑动连接;限位柱315的上端与上盖311相抵接,使得滑扣件33在外壳31的容置腔内滑动时无法由限位柱315脱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柱315还可以设为四根、六根等;限位柱315还可以设
于上盖311上,在此不作限制。
37.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两个连接部332远离卡合部331的一端均设有滑块,外壳31内的两侧均设有竖直方向的滑槽,滑块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使得连接部332与外壳31之间可上下滑动连接。
38.请参阅图5,柔性件32可以呈弓形设置,柔性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332连接。滑扣件33优选为硬胶材质,柔性件22优选为软胶材质,滑扣件33与柔性件32可以通过套啤工艺注塑成型。为便于二次注塑成型,柔性件32可以包括安装部323,两个安装部323分别设于柔性件32两端,两个连接部332上均设有卡槽333,每一安装部323对应一卡槽333插接连接,便于注塑同时达到固定连接的目的。安装部323的形状不作限制,可以是半圆柱体形状或其他形状,卡槽333的形状与安装部323相适配。
3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柔性件32具有一定的弧度,定义柔性件32远离卡合部331的一面为第一表面321,朝向卡合部331的一面为第二表面322,第一表面321和第二表面322均为弧形面。软胶材质的柔性件32可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或复位状态。在压缩状态下,柔性件32的中间部分朝向卡合部331的方向发生形变,此时柔性件32具有复位的趋势从而产生弹性力,柔性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332连接,使得柔性件32与卡合部331之间形成一压缩腔335,为柔性件32的压缩提供空间。连接于卡合部331两侧的连接部332同时起到弹性臂的作用,有利于柔性件32的回弹,增强表带与表框10连接时的稳定性。
40.优选的,第一表面321的曲率小于第二表面322的曲率,即,第一表面321的弯曲程度小于第二表面322的弯曲程度。第一表面321的弯曲程度较小,当柔性件32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表面321可更多地露出于第一通孔312,便于用户按压操作;同时,当柔性件32抵顶于安装槽11的一侧壁时,因第一表面321的曲率较小,使得第一表面321与安装槽11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大摩擦力,有利于整个连接机构30与安装槽11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表面322的弯曲程度较大,当柔性件32受力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表面322的复位弹性力大于第一表面321的复位弹性力,柔性件32的弹力主要由第二表面322形变回弹产生。
41.本技术的表带在安装前,请参阅图8,柔性件32处于复位状态,柔性件32的第一表面321与卡合部33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安装槽11的宽度,可以通过手指按压柔性件32和卡合部331,使得柔性件32的第一表面321以及卡合部331的底面均齐平或低于外壳31的外表面,然后将表带本体20的一端送入表壳上的安装槽11内。连接机构30在安装槽11内滑动,此时柔性件32处于压缩状态,在柔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柔性件32与卡合部331均抵顶于安装槽11的侧壁。当连接机构30滑动至卡合部331与凹槽12相对应的位置时,请参阅图9,卡合部331可在弹力作用下伸出第二通孔314且与凹槽12卡接,连接机构30无法继续在安装槽11内滑动,此时柔性件32仍处于压缩状态,柔性件32抵顶于安装槽11的一侧壁,卡合部331插设于凹槽12内,始终保持压缩状态的柔性件32有利于结构的稳定与可靠,这样,即完成表带与表框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便捷,极大地简化了表带本体20与表框10的连接结构,加快了用户组装手表的效率。
4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表带,通过连接部332与外壳31的滑动连接,使得柔性件32和卡合部331可分别伸出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14,卡合部331在柔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与表框10卡接,结构简单,提高了表带的组装效率;通过设置柔性件32替代传统的弹簧,无机械损伤问题和长时间使用后的锈蚀问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卡合部331两侧的连接部
332起到弹力壁的作用,有利于柔性件32的回弹,提高表带安装后的抗拉程度。该表带结构稳固可靠,使用舒适美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