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袖子

文档序号:30936376发布日期:2022-07-30 01:1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服袖子

1.本技术涉及医疗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袖子。


背景技术:

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防护性是医用防护服最为重要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液体阻隔、微生物阻隔和对颗粒物质的阻隔等方面。液体阻隔性指医用防护服应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体。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
3.现有的医疗防护服在穿戴后,袖套端部需要佩戴医疗手套,但是袖套部只是简单通过弹性带固定在腕部,容易偏移,或导致套在防护服衣袖外的橡胶手套卷边甚至滑脱到腕关节,造成内部医护人员自己的衣物外露并受到污染,而且袖子部分长度不是完全贴合医护人员,会造成袖子部分堆积在袖口部,操作者只能手动再次调整橡胶手套,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增加职业暴露危险。
4.目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胶带在手套的外进行周向缠绕,以固定手套,但缠绕太松容易脱落,太紧又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医务工作者的不适,且撕下胶带时容易造成防护服的破裂,导致污染物进入防护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袖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防护服袖子和防护手套固定不牢的问题。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护服袖子,其包括:
7.袖子主体;
8.至少一个粘贴件,均一端连接于上述袖子主体的外壁,用于粘贴防护手套;
9.防护袖套,其一端连接于上述袖子主体的外壁,另一端可朝靠近或远离袖口的方向翻转,当上述防护袖套翻转至靠近上述袖口处可覆盖上述粘贴件。
1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袖口设置第一收紧部,以收紧上述袖口。
1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有的上述粘贴件依次沿袖子主体的周向布置。
1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有的上述粘贴件均连接于上述防护袖套与上述袖子主体的连接处。
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防护袖套未与上述袖子主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紧部。
1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第二收紧部为魔术贴。
1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防护袖套的长度小于上述袖口至上述防护袖套固定端的长度。
16.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粘贴件为d型的胶带。
1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粘贴件包括粘结在一起的粘接层和覆盖层,上述覆盖层上设有撕拉部,上述撕拉部对应的粘接层位置没有粘黏性。
18.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粘贴件设有至少三个。
1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服袖子,通过在袖子主体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粘贴件,将防护手套粘贴固定在袖子主体上,避免防护手套与袖子主体之间产生位移,且多个粘贴件的设置避免了传统的缠绕固定带来的不适;在袖子主体外套设防护袖套,且防护袖套的一端连接在袖子主体的外壁,另一端可朝靠近或远离袖口的方向翻转,可以在利用粘贴件固定好手套后,再将防护袖套翻转直至完全覆盖粘贴件,保护粘贴件的稳定,避免由于摩擦等原因造成粘贴件和防护手套脱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护服袖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防护服袖子与防护服手套的配合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粘贴件的示意图。
25.图中:1、袖子主体;11、袖口;12、第一收紧部;2、防护袖套;21、第二收紧部;3、粘贴件;31、撕拉部;4、防护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服袖子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护服袖子,包括袖子主体1、防护袖套2和粘贴件3,粘贴件3设有至少一个,均一端连接在上述袖子主体1的外壁上,用于粘贴防护手套;防护袖套2的一端连接在上述袖子主体1的外壁上,另一端可朝靠近或远离上述袖口11的方向翻转,当上述防护袖套2翻转至靠近上述袖口11处可覆盖上述粘贴件3。
29.可以理解,防护袖套2与袖子主体1的连接端远离袖口11,另一端可翻转至靠近袖口11的位置,且防护袖套2的长度应设置的足够长,以便于将所有的粘贴件3覆盖。
30.由此可见,设置防护袖套2的作用是覆盖所有粘贴件3,以保护粘贴件3不会因为受到摩擦等外力而与被粘贴的防护手套或袖子主体1脱离,确保防护手套与粘贴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袖口11设置第一收紧部12,以收紧上述袖口11。
32.在本例中,第一收紧部12为魔术贴,将袖口收紧以便于防护手套的穿戴,同时防止袖子主体1位移。
3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有的上述粘贴件3依次沿袖子主体1的周向布置。
34.相比于缠绕式的固定方式,将粘贴件3设置为多个并沿袖子主体1周向布置,既可以使防护手套被稳定粘贴在袖子主体上,又避免了由于缠绕固定而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
3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有的上述粘贴件3均连接在上述防护袖套2与上述袖子主体1的连接处。
36.在其他实施例中,粘贴件3可设置在防护袖套2与袖子主体1连接处至袖口11之间的任意位置,只要使防护袖套2朝袖口11翻转后可以将所有粘贴件3覆盖即可。但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粘贴件的具体位置时应当考虑粘贴件与防护手套粘贴固定后,防护手套与手掌部分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防护袖套2未与上述袖子主体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紧部21。
38.第二收紧部21的作用为固定防护袖套2与袖子主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防护手套与袖子主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收紧部21为魔术贴。
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收紧部21还可设置为橡皮筋或胶带等。
4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防护袖套2的长度小于上述袖口11至上述防护袖套2固定端的长度。
42.可以理解,防护袖套2的长度不宜过长,超过袖子主体1的袖口11位置,以避免防护袖套2影响穿戴者的使用。
4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粘贴件3为d型的胶带。
4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述粘贴件3包括粘结在一起的粘接层和覆盖层,上述覆盖层上设有撕拉部31,上述撕拉部31对应的粘接层位置没有粘黏性。
45.本例中,将胶带的形状设置为d型,将d型胶带的一端固定在袖子主体1上,使用时,由于撕拉部31对应的粘接层位置没有粘黏性,因此可以较为方便地从撕拉部31处将覆盖层撕下,并粘贴在防护手套上。
4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粘贴件3设有至少三个。
47.可以理解,粘贴件3的数量不宜设置的过多,以免在穿脱时较为麻烦,但考虑到防护手套与袖子主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粘贴件3的数量应设有至少三个,且优选为等间距的周向设置。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在穿上防护服后,将袖口11用魔术贴收紧,并将防护袖套2朝远离袖口11的方向翻转,以使所有的粘贴件3露出,此时穿戴好防护手套4后,将防护手套4套设在袖子主体1外并拉伸至粘贴件3的位置,通过撕拉部31将粘贴件3的覆盖层撕落后,将所有的粘贴件3粘贴在防护手套4上,使防护手套4与袖子主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再将防护袖套2向袖口11的方向翻转,直至防护袖套2将所有的粘贴件3覆盖后,收紧防护袖套2未与袖子主体1连接的一端,固定防护袖套2不会出现位移;当需要取下防护手套4时,将防护袖套2的第二收紧部21打开并将防护袖套2向远离袖口11的位置翻转,直至所有的粘贴件3外露,此时将粘贴件3与防护手套4撕离后,依次将粘贴件临时贴在防护袖套2
上,脱下防护手套4,并可依照上述步骤更换新的防护手套。需要说明的是,所有上述步骤中,粘贴件3均不会与袖子主体1发生粘连,避免袖子主体1由于粘贴件的撕拉而出现破损。
49.本技术的一种防护服袖子,通过在袖子主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粘贴件,并利用多个粘贴件周向粘贴在防护手套上,避免了传统的缠绕固定的方式给穿戴者造成的不适感;在袖子主体上设置防护袖套,并使防护袖套可翻转至袖口处将所有的粘贴件覆盖,避免了粘贴件在外力下与防护手套脱离,进一步保证了防护手套与袖子主体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防护袖套未与袖子主体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二收紧部,固定防护袖套与袖子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解决了防护袖套在使用中出现位移的问题;将粘贴件设置为胶带,且在覆盖层上设置撕拉部,与撕拉部对应的粘接层位置没有粘黏性,方便了粘贴件的撕拉,便于穿脱手套。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