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带可调的登山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5322发布日期:2022-08-05 18:4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带可调的登山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肩带可调的登山背包。


背景技术:

2.目前,申请号为cn201922271427.6,公开了一种肩带可调节的书包,包括书包本体、双肩背带和背带调节组件,
3.所述背带调节组件包括高度调节固定带、固定带首尾固定件和若干调节基带;
4.所述固定带首尾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固定带的首尾两端;
5.若干所述调节基带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书包本体背面中间的竖直方向上,每个所述调节基带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书包本体背面固定,其中间部分与所述书包本体背面存在一定间隙供所述高度调节固定带穿过。
6.上述调节方式通过高度调节固定带穿过不同高度的调节基带以实现肩带可调的功能。但是书包本体的重量完全由高度调节固定带承受,而高度调节固定带的宽度较短,无法保证书包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在使用中高度调节固定带容易发生磨损、断裂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带可调的登山背包,能解决常规肩带可调背包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肩带可调的登山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肩带和高度调节组件,
10.所述肩带为m型肩带,所述m型肩带包括位于两侧顶端的上固定位和位于上固定位之间的下固定位;
11.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调节带,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上固定位固定连接,所述背包本体上固定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调节扣,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带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调节扣可调节固定连接;
12.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带和多个调节基带,多个调节基带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水平间隔排列在背包本体的背面上,所述调节基带的两端均与背包本体固定连接;
13.所述第二调节带的底端固定在下固定位上,所述第二调节带的顶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由上至下穿过调节基带后与底端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背包本体包括背板和固定在背板一侧面上的容纳袋,所述肩带、高度调节组件和第一调节扣固定在背板相对另一侧面上,所述背板的顶端固定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盖合在容纳袋的袋口上。
15.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袋与背板固定的内侧面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沿竖直方向延伸。
1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筋条分别位于背板两侧边缘,所
述背板靠近肩带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向外凸起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加强筋条位置相对应。
17.进一步的,两个加强筋条分别与两个上固定位位置相对应。
18.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袋内侧面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袋,所述加强筋条分别放置在安装袋内。
19.进一步的,所述背包本体一侧面上可拆卸连接有子背包,所述子背包和肩带分别位于背包本体相对的两侧上。
20.进一步的,所述子背包与背包本体之间连接有拉链。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带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魔术贴的勾面和毛面。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本方案中,m型肩带的上部通过两个第一调节带和书包本体上的第一调节扣之间固定连接,以及第二调节带与背包本体上的调节基带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调节带位于背包本体顶部的两端,第二调节带位于第一调节带之间下方,形成三角形固定位。在满足调节功能的前提下,保证了背包本体在使用中的稳定性,避免对第二调节带造成过多的磨损,降低第二调节带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带可调登山背包结构示意图;
26.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带可调登山背包调节状态图;
27.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带可调登山背包后视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1、背包本体;101、背板;102、容纳袋;103、子背包;104、拉链; 105、防水罩;1051、开口;106、缓冲层;1061、让位通道;107、束腰带;
30.2、肩带;201、上固定位;202、下固定位;
31.3、高度调节组件;301、第一调节带;302、第一调节扣;303、第二调节带;3031、第二调节带的底端;3032、自由端;304、勾面;305、毛面;306、调节基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
发明保护的范围。
33.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带2可调的登山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肩带2和高度调节组件3。
34.请参照图1-3,背包本体1包括背板101和固定在背板101一侧面上的容纳袋102,肩带2和高度调节组件3固定在背板101相对另一侧面上,背板101的顶端固定有防水罩105,防水罩105盖合在容纳袋102的袋口上。防水罩105上开设有腔体(附图中未展示)和连通腔体和外部的开口1051。腔体充分利用防水罩105的空间,增加了登山背包的容纳量。容纳袋102 与背板101固定的内侧面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条(附图中未展示),加强筋条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加强筋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筋条分别位于背板101两侧边缘,加强筋条分布的位置能够施加给使用者背部更大的支撑力,最大限度的保证登山背包的稳定性。背板101 靠近肩带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向外凸起的缓冲层106,缓冲层106与加强筋条位置相对应,缓冲层106减少加强筋条与人体施加作用力时造成的不舒适感。容纳袋102内侧面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袋(附图中未展示),安装袋为长条状,并与加强筋条形状相匹配,加强筋条分别放置在安装袋内。安装袋的袋口上固定有魔术贴,魔术贴对安装袋进行开启和关闭。安装袋的设置使得加强筋条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根据携带物的重量以及大小等因素对加强筋条进行拆装,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35.请参照图1,背包本体1一侧面上可拆卸连接有子背包103,子背包103 和肩带2分别位于背包本体1相对的两侧上。子背包103与背包本体1之间连接有拉链104,子背包103与背包本体1通过拉链104可拆卸连接,保证子背包103与背包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的同时增加了子背包103的灵活性。
36.请参照图2-3,肩带2为m型肩带2,m型肩带2包括位于两侧顶端的上固定位201和位于上固定位201之间的下固定位202,两个加强筋条分别与两个上固定位201位置相对应。
37.请参照图2-3,高度调节组件3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调节带301,两个第一调节带30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上固定位201固定连接,背板101上固定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调节扣302,两个第一调节带30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调节扣302可调节固定连接。
38.请参照图2-3,高度调节组件3还包括第二调节带303和多个调节基带 306,多个调节基带306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水平间隔排列在背板101的侧面上,调节基带306的两端均与背包本体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带303的底端固定在下固定位202上,第二调节带303的顶端为自由端3032,第二调节带303的自由端3032为箭头状,自由端3032由上至下穿过调节基带306 后与底端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带30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魔术贴的勾面304和毛面305。第二调节带303的自由端3032穿过不同高度的调节基带306后与第二调节带303底端上的毛面305相互粘连,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本方案中,第二调节带303的自由端3032由上至下穿过调节基带306后上升与底端相互粘连,在使用过程中,背包本体1的重量主要施加在粘连部位的下方,魔术贴能够更好的施加上提的作用力,同时,粘连部位的上方被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第二调节带303的底端受拉力的作用下与背板101更加贴合,第二调节带303的底端施加背包本体1 向外的作用力,形成杠杆使得书包本体的底部靠近使用者,保证了登山背包与使用者的背部之间的贴合度,进而保证了登山背包的稳定性。
39.请参照图2-3,缓冲层106的底部与背板101之间开设有让位通道1061,让位通道1061穿设有束腰带107。让位通道1061内固定有魔术贴,束腰带 107与让位通道1061通过魔
术贴固定连接。肩带2底部与背板101的底部通过卡扣可调节固定连接。
40.在使用时,使用者根据自身的身高以及携带物的重量等因素,调节第二调节带303穿过的调节基带306的高度和第一调节带301与第一调节扣 302之间的长度,对背包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背包的重心位置,使得背包的重心位置前移,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体力。在外过程中需要携带小部分物件出发时,通过拉链104将子背包103取下使用,避免过多得携带物品出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