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开叉液体型眼线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4876发布日期:2022-10-14 23:5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开叉液体型眼线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线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开叉眼线笔。


背景技术:

2.眼线笔广泛应用于美妆领域,为避免眼线笔,常见的眼线笔分为铅笔型和液体型,其中液体型眼线笔,以其更加贴合眼部皮肤,持久不晕染的优势,被人们广泛应用,液体型眼线笔的笔尖上设毛刷头,为保持其湿润并避免眼线液挥发浪费,笔尖上均套装有笔套,笔套通常由外笔套和内笔套两部分嵌套而成,内笔套与外笔套之间会存在装配缝隙。使用者用完眼线笔后,笔头在套入笔套时,很难保证是同轴套设,笔头多是倾斜进入笔套的,因此笔头上的毛刷头很容易触碰到内笔套与外笔套的装配缝隙导致分叉,影响液体型眼线笔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液体型眼线笔毛刷头易分叉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开叉液体型眼线笔。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防开叉液体型眼线笔,其包括笔杆、笔头及笔套,所述笔头包括笔尖及毛刷头,所述笔尖设于笔杆的前端,毛刷头插设于笔尖前端的插口中,并部分外露;所述笔套包括外笔套及同轴嵌设在其封闭端的内笔套,外笔套与内笔套共同限定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其深度方向包括内套腔和外套腔,所述外套腔深度大于内套腔;外笔套靠近笔套端口的一侧设有导正段,所述笔头由笔套端口进入容置腔中,并在经过导正段时被逐渐导正;所述笔杆的外径为d,所述导正段为内壁光滑的直筒状,且其内径为d,外套腔的深度为h,导正段的长度为l,l≥0.5h。
6.作为优选,所述外笔套还包括靠近内套腔一侧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内径小于导正段内径,过渡段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止结构。
7.作为优选,所述笔尖沿其长度方向包括锥形段、卡止段以及装配段,其中装配段内嵌于笔杆的前端实现两者固接,所述卡止段上设有与第一卡止结构进行配合的第二卡止结构;所述锥形段逐渐缩径,所述插口开设于锥形段的最前端。
8.作为优选,所述笔套套设到位时,毛刷头及锥形段的前端容置在内套腔,锥形段后端及卡止段容置在过渡段,笔杆的前端容置在导正段。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止结构包括环状内收沿及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内收沿位于过渡段与导正段的邻接位,所述环状卡槽位于过渡段中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卡止结构包括与环状内收沿进行配合的缩径部,及与环状卡槽进行配合的环状卡楞,所述缩径部位于卡止段与装配段的邻接位,且其外径逐渐变小,所述环状卡槽位于卡止段中部。
11.作为优选,所述缩径部起始端与装配段邻接,并具有最大外径,所述最大外径为d。
12.作为优选,所述缩径部的起始端位于笔套端口,且笔头的中心轴线与笔套的中心轴线具有最大偏移角度时,缩径部起始端与毛刷头尖头的直线距离小于导正段的长度。
13.作为优选,所述内笔套开口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笔套及笔头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设置导正段,能够在笔头插入笔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导正,限制其最大偏斜角度,从而避免毛刷头触碰到内笔套与外笔套的装配缝隙导致分叉,延长了液体型眼线笔的使用寿命;导正段内径及长度设置合理,能够对笔头插入笔套初期即完成笔头导正,保证毛刷头同轴插入内套腔中,不会触碰到内套腔内壁;笔套内的容置腔及笔尖均分段设置分段配合,各段尺寸设置合理配合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笔套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笔头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笔头的外露部完全伸入笔套处于最大倾斜角度时,笔套与笔头的位置示意图。
19.图中标记:笔杆10;尾塞11;弹簧12;钢珠13;调节器14;引水芯15;笔尖21;锥形段211;卡止段212;缩径部2121;环状卡楞2122;装配段213;毛刷头22;外笔套31;内笔套32;内套腔33;外套腔34;导正段311;过渡段312;环状内收沿3121;环状卡槽312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开叉型眼线笔,其包括笔杆10、笔头及套设在笔头上的笔套,所述笔头包括笔尖21及毛刷头22,所述笔尖21设于笔杆10的前端,毛刷头22插设于笔尖21前端的插口中,并部分外露。
23.笔杆10为中空杆状结构,其尾端装配有尾塞11,笔杆10的中空腔内装配有弹簧12、眼线液、钢珠13、调节器14以及引水芯15,引水芯15的前端伸入毛刷套内部,将笔杆10内的眼线也引至毛刷头22,上述构件相互配合,保证液体型眼线笔出液顺畅。
24.笔套包括外笔套31及同轴嵌设在其封闭端的内笔套32,所述内笔套32开口端的端面为圆弧面。外笔套31与内笔套32共同限定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其深度方向包括内套腔33和外套腔34,所述外套腔34深度大于内套腔33;外笔套31靠近笔套端口的一侧设有导正段311,所述笔头由外笔套31端口进入容置腔中,并在经过导正段311时被逐渐导正;所述笔杆10的外径为d,所述导正段311为内壁光滑的直筒状,且其内径为d,外套腔34的深度为h,导正段311的长度为l,l≥0.5h,本实施例中外套腔34的深度为24.1mm,导正段311的长度为13mm,笔杆10的外径及导正段311的内径均为7.75mm。
25.外笔套31还包括靠近内套腔33一侧的过渡段312,导正段311与过渡段312共同限定出外套腔34,所述过渡段312内径小于导正段311内径,过渡段312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止结构,所述第一卡止结构包括一环状内收沿3121及环状卡槽3122,所述环状内收沿3121位于
过渡段312与导正段311的邻接位,所述环状卡槽3122位于过渡段312中部。
26.笔尖21沿其长度方向包括锥形段211、卡止段212以及装配段213,其中装配段213内嵌于笔杆10的前端实现两者固接,笔尖21的总长度为11.1mm,锥形段211与卡止段212的长度和为8.6mm;所述卡止段212上设有与第一卡止结构进行配合的第二卡止结构,所述第二卡止结构包括与环状内收沿3121进行配合的缩径部2121,及与环状卡槽3122进行配合的环状卡楞2122,所述缩径部2121位于卡止段212与装配段213的邻接位,且其外径逐渐变小,所述环状卡槽3122位于卡止段212中部;所述锥形段211逐渐缩径,所述插口开设于锥形段211的最前端。
27.所述笔套套设到位时,毛刷头22及锥形段211的前端容置在内套腔33,锥形段211后端及卡止段212容置在过渡段312,缩径部2121抵接至环状内收沿3121,避免笔头过渡插入,环状卡楞2122卡入环状卡槽3122中,避免笔套脱落;笔杆10的前端容置在导正段311。
28.缩径部2121起始端与装配段213邻接,并具有最大外径,所述最大外径为7.75mm,缩径段的最大外径与导正段311的内径一致,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笔头套进笔套时的偏移角度,避免毛刷头22触碰内外笔套31的装配间隙,并能够更为快速的对笔头进行导正,保证笔头与笔套同轴套设。所述缩径部2121的起始端位于笔套端口,即笔头的外露部完全伸入笔套时,且笔头的中心轴线与笔套的中心轴线具有最大偏移角度时,本实施例中最大偏移角度为5度,缩径部2121起始端与毛刷头22尖头的直线距离小于导正段311的长度,以使毛刷头22尖头与内壁套和外笔套31的装配间隙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毛刷头22不会插入该装配间隙中导致分叉。
29.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