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及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6416发布日期:2022-11-15 20:4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及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及拉链头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及拉链头。


背景技术:

2.拉链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从服装、裤子、鞋子到箱包,全都需要设置拉链,而拉链头是拉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拉链头一般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为了方便操作拉链头实现拉合或者打开拉链,拉片与拉头主体之间为可活动翻转连接。因拉片与拉头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使得拉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频繁翻转并发出声响,这会影响使用体验,另外在一些场合下也容易导致拉链被误拉开。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及拉链头,解决现有拉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频繁翻转并发出声响,同时在一些场合下也容易导致拉链被误拉开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一种拉片锁定结构,包括拉头本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拉头本体上的拉片,所述拉片具有转轴和位于转轴一侧的通孔,所述拉片对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转轴的位置设置有弹性部,所述拉头本体上具有锁定凸部,所述锁定凸部向远离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锁定凸部与所述拉片转动时所述弹性部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所述拉片转动至与所述锁定凸部接触时,所述锁定凸部挤压所述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产生形变并阻止所述拉片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锁定凸部下方设置有弹性部配合区,所述拉片克服阻力转动至所述锁定凸部下方时,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锁定凸部分离,所述弹性部复原并位于所述弹性部配合区,所述锁定凸部限制所述弹性部向上运动。
7.进一步的,所述锁定凸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记为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于所述拉头本体的顶部一端,所述第二凸块设于所述拉头本体的顶部另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拉头本体上在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拉片挂孔,所述拉片挂孔在靠近所述第一凸块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挡止,所述拉片挂孔在靠近所述第二凸块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挡止。
9.进一步的,所述拉片包括挂件本体,所述挂件本体的前部形成所述通孔,所述弹性部设于挂件本体的后部。
1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宽度均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圈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挡止到所述第一凸块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圈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挡止到所述第二凸块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圈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为注塑在所述挂件本体上的树脂片。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一弧形锁定部;所述第二凸块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二弧形锁定部。
14.第二方面,一种拉链头,所述拉链头使用上述的拉片锁定结构。
15.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计拉头本体上具有锁定凸部,同时设计拉片对应通孔远离转轴的位置具有弹性部,且锁定凸部与拉片转动时弹性部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使得将拉片转动至与锁定凸部接触时,可以利用锁定凸部和弹性部挤压配合实现对拉片进行锁定;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拉片锁定结构的设计,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拉片时,可以利用弹性部的弹性作用将弹性部的内侧缘挤压并限位在锁定凸部上,从而实现对拉片进行固定,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就不会翻转并发出声响,能够很好地提升使用体验,同时拉片被锁定后,拉链头就不容易被拉动,因此还可以起到防止拉链被误拉开的效果;而当需要使用拉片拉动拉链头时,只需施力将拉片往上抬起并使弹性部脱离锁定凸部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17.2、通过在拉头本体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使得在使用时,既可以通过弹性部将拉片锁定在第一凸块上,也可以通过弹性部将拉片锁定在第二凸块上,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18.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片的俯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片的正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头本体的正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头本体的俯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俯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将拉片扣入第二凸块的结构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将拉片扣入第一凸块的结构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在拉动拉片时的结构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马钩结构在锁定状态下的结构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马钩结构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马钩结构的俯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0-拉链头,200-马钩结构,1-拉头本体,11-锁定凸部,111-第一凸块,1111-第一弧形锁定部,1112-第一斜坡,112-第二凸块,1121-第二弧形锁定部,1122-第二斜坡,113-弹性部配合区,12-天窗口,13-卡持槽,2-拉片,21-挂件本体,211-通孔,22-弹性部,23-转轴,3-拉片挂孔,31-第一限位挡止,32-第二限位挡止,4-顶板,5-马钩本体,51-针尖部,52-拱形弯曲部,53-延伸段,54-第一弧形弯曲段,55-第一倾斜段,56-第二倾斜段,57-第二弧形弯曲段,6-夹持片,61-拉片装配缺口,62-固定脚。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4.实施例1
35.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片锁定结构,拉片锁定结构包括拉头本体1以及转动设置在拉头本体1上的拉片2,所述拉片2具有转轴23和位于转轴23一侧的通孔211,所述拉片2对应所述通孔211远离所述转轴23的位置设置有弹性部22,所述拉头本体1上具有锁定凸部11,所述锁定凸部11向远离所述转轴23的方向延伸,所述锁定凸部11与所述拉片2转动时所述弹性部22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所述拉片2转动至与所述锁定凸部11接触时,所述锁定凸部11挤压所述弹性部22,所述弹性部22产生形变并阻止所述拉片2转动,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3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拉头本体1上具有锁定凸部11,同时设计拉片2对应通孔211远离转轴23的位置具有弹性部22,且锁定凸部11与拉片2转动时弹性部22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使得将拉片2转动至与锁定凸部11接触时,可以利用锁定凸部11和弹性部22挤压配合实现对拉片2进行锁定;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拉片锁定结构的设计,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拉片2(即不需要通过拉片2对拉链头进行拉合或者打开操作)时,可以利用弹性部22的弹性作用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挤压并限位在锁定凸部11上,从而实现对拉片2进行固定,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2就不会翻转并发出声响,能够很好地提升使用体验,同时拉片2被锁定后,拉链头就不容易被拉动,因此还可以起到防止拉链被误拉开的效果;而当需要使用拉片2拉动拉链头时,只需施力将拉片2往上抬起并使弹性部22脱离锁定凸部11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锁定凸部11下方设置有弹性部配合区113,所述拉片2克服阻力转动至所述锁定凸部11下方时,所述弹性部22与所述锁定凸部11分离,即弹性部22的内侧缘与锁定凸部11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弹性部22与锁定凸部11长时间挤压,保证弹性部22能够更好复原;所述弹性部22复原并位于所述弹性部配合区113,所述锁定凸部11限制所述弹性部22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锁定凸部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记为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所述第一凸块111设于所述拉头本体1的顶部一端,所述第二凸块112设于所述拉头本体1的顶部另一端。通过在拉头本体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使得在使用时,既可以通过弹性部22将拉片2锁定在第一凸块111上,也可以通过弹性部22将拉片2锁定在第二凸块112上,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拉头本体1上在第一凸块111与第二凸块112之间
的中间位置设有拉片挂孔3,以通过拉片挂孔3实现将拉片2转动挂设于拉头本体1;所述拉片挂孔3在靠近所述第一凸块111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挡止31,所述拉片挂孔3在靠近所述第二凸块112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挡止3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挡止31和第二限位挡止32用于对拉片2的活动进行限位。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拉片2包括挂件本体21,所述挂件本体21的前部形成所述通孔211,挂件本体21的前端形成所述转轴23,且转轴23穿过拉片挂孔3,所述弹性部22设于挂件本体21的后部,这样挂件本体21前端的转轴23可在拉片挂孔3内进行转动,而在将拉片2转动至与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接触时,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可以挤压弹性部22使弹性部22产生形变,当拉片2克服阻力继续转动至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下方时,弹性部22被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通孔211为方形通孔。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通孔211设计为其它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拉片2翻转和锁定功能即可。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的宽度均小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拉片2能够灵活翻转;所述第一限位挡止31到所述第一凸块111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挡止32到所述第二凸块112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在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上端时,弹性部22的内侧缘能够产生形变并向内顶紧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而在弹性部22克服阻力进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时,弹性部22能够复原并被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弹性部22的弹性形变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使第一限位挡止31到第一凸块111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同理使第二限位挡止32到第二凸块112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这样既能够顺利地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上端,且压入后弹性部22又能够复原并被限位在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内,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弹性部22为注塑在所述挂件本体21上的树脂片,这样挂件本体21可以与弹性部2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且树脂片具有弹性,在将拉片2的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时,弹性部22能够产生形变;而在弹性部22进入至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时,弹性部22能够复原并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挂件本体21为合金本体,通过设置挂件本体21为合金本体,可以保证整个拉片2的强度,确保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2不容易损坏。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凸块111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所述第二凸块112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通过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和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可更方便将拉片2的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是以中间为内,两端为外,所述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和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均为由内向外朝向下船板延伸的弧面。
46.实施例2
47.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头100,所述拉链头100包括拉片锁定结构,所述拉片锁定结构包括拉头本体1以及转动设置在拉头本体1上的拉片2,所述拉片2具有转轴23和位于转轴23一侧的通孔211,所述拉片2对应所述通孔211远离所述转轴23的位置设置有弹性部22,所述拉头本体1上具有锁定凸部11,所述锁定凸部11向远离所述转轴23的方向延伸,所述锁定凸部11与所述拉片2转动时所述弹性部22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所述拉片2转动至与所述锁定凸部11接触时,所述锁定凸部11挤压所述弹性部22,所述弹性部22产生形变并阻止所述拉片2转动,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4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拉头本体1上具有锁定凸部11,同时设计拉片2对应通孔211远离转轴23的位置具有弹性部22,且锁定凸部11与拉片2转动时弹性部22所形成的轨迹部分重合,使得将拉片2转动至与锁定凸部11接触时,可以利用锁定凸部11和弹性部22挤压配合实现对拉片2进行锁定;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拉片锁定结构的设计,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拉片2(即不需要通过拉片2对拉链头进行拉合或者打开操作)时,可以利用弹性部22的弹性作用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挤压并限位在锁定凸部11上,从而实现对拉片2进行固定,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2就不会翻转并发出声响,能够很好地提升使用体验,同时拉片2被锁定后,拉链头就不容易被拉动,因此还可以起到防止拉链被误拉开的效果;而当需要使用拉片2拉动拉链头时,只需施力将拉片2往上抬起并使弹性部22脱离锁定凸部11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锁定凸部11下方设置有弹性部配合区113,所述拉片2克服阻力转动至所述锁定凸部11下方时,所述弹性部22与所述锁定凸部11分离,即弹性部22的内侧缘与锁定凸部11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弹性部22与锁定凸部11长时间挤压,保证弹性部22能够更好复原;所述弹性部22复原并位于所述弹性部配合区113,所述锁定凸部11限制所述弹性部22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锁定凸部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记为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所述第一凸块111设于所述拉头本体1的顶部一端,所述第二凸块112设于所述拉头本体1的顶部另一端。通过在拉头本体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使得在使用时,既可以通过弹性部22将拉片2锁定在第一凸块111上,也可以通过弹性部22将拉片2锁定在第二凸块112上,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拉头本体1上在第一凸块111与第二凸块11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拉片挂孔3,以通过拉片挂孔3实现将拉片2转动挂设于拉头本体1;所述拉片挂孔3在靠近所述第一凸块111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挡止31,所述拉片挂孔3在靠近所述第二凸块112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挡止3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挡止31和第二限位挡止32用于对拉片2的活动进行限位。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拉片2包括挂件本体21,所述挂件本体21的前部形成所述通孔211,挂件本体21的前端形成所述转轴23,且转轴23穿过拉片挂孔3,所述弹性部22设于挂件本体21的后部,这样挂件本体21前端的转轴23可在拉片挂孔3内进行转动,而在将拉片2转动至与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接触时,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可以挤压弹性部22使弹性部22产生形变,当拉片2克服阻力继续转动至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下方时,弹性部22被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5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通孔211为方形通孔。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通孔211设计为其它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拉片2翻转和锁定功能即可。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的宽度均小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拉片2能够灵活翻转;所述第一限位挡止31到所述第一凸块111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挡止32到所述第二凸块112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在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上端时,弹性部22的内侧缘能够产生形变并向内顶紧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而在弹性部22克服阻力进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时,弹性部22能够复原并被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弹性部22的弹性形变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使第一限位挡止31到第一凸块111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同理使第二限位挡止32到第二凸块112上缘的外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通孔211的内圈的长度,这样既能够顺利地将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的上端,且压入后弹性部22又能够复原并被限位在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内,从而实现拉片2的锁定。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弹性部22为注塑在所述挂件本体21上的树脂片,这样挂件本体21可以与弹性部2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且树脂片具有弹性,在将拉片2的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时,弹性部22能够产生形变;而在弹性部22进入至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下方的弹性部配合区113时,弹性部22能够复原并限位在弹性部配合区113内。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挂件本体21为合金本体,通过设置挂件本体21为合金本体,可以保证整个拉片2的强度,确保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2不容易损坏。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凸块111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所述第二凸块112的锁定端上部向外形成有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通过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和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可更方便将拉片2的弹性部22的内侧缘压入第一凸块111或者第二凸块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是以中间为内,两端为外,所述第一弧形锁定部1111和第二弧形锁定部1121均为由内向外朝向下船板延伸的弧面。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拉链头100还包括与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可拆卸连接的马钩结构200,所述马钩结构200包括顶板4以及与顶板4一体连接且具有弹性的马钩本体5;所述马钩本体5位于顶板4的下方,所述拉头本体1的顶部形成有天窗口12,所述马钩本体5的自由端具有用于穿入至天窗口12内的针尖部51,以利用针尖部51顶住链牙实现拉链头100的锁定;所述顶板4的两侧一体连接有夹持片6,这样可以利用两个夹持片6将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从两侧夹持住,从而使顶板4与拉头本体1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所述夹持片6的中部形成有拉片装配缺口61,这样在将马钩结构200与拉头本体1的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连接在一起后,拉片装配缺口61可以与拉头本体1的顶部围成拉片挂孔3,从而方便安装拉片2。
5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马钩结构200包括顶板4以及与顶板4一体连接且具有弹性的
马钩本体5,并且顶板4的两侧具有与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卡持连接的夹持片6,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通过夹持片6将顶板4与拉头本体1连接固定在一起,而马钩本体5又与顶板4一体连接,因此与现有将马钩独立设置的方式相比,可以提高整个马钩本体5的稳定性,确保在使用的过程中马钩本体5不会产生晃动。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马钩本体5在对应于所述拉片装配缺口61的位置形成有拱形弯曲部52,并且拱形弯曲部52处于拉片装配缺口61的区域之内,这样在需要通过拉片2拉动拉链头100时,可以利用拉片2将拱形弯曲部52向上提拉,进而使马钩本体5的针尖部51往上抬实现拉链头100的解锁;而在不使用拉片2拉动拉链头100时,拉片2不会对拱形弯曲部52产生作用力,拱形弯曲部52在弹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从而使马钩本体5的针尖部51往下归位实现拉链头的锁定。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马钩本体5还包括由所述顶板4的一端中部向外延伸的延伸段53、与所述延伸段53一体连接并且向内弯折的第一弧形弯曲段54以及与所述第一弧形弯曲段54一体连接并且向上倾斜的第一倾斜段55,所述第一倾斜段55与拱形弯曲部52一体连接。
62.所述马钩本体5还包括与所述拱形弯曲部52一体连接并且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段56以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段56一体连接并且向下弯折的第二弧形弯曲段57,所述针尖部51的上端与第二弧形弯曲段57一体连接。
6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马钩本体5,顶板4与延伸段53两者正好形成t形结构,第一弧形弯曲段54呈圆弧形结构,整个马钩本体5从侧面看起来类似s形结构,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马钩本体5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使整个马钩本体5的弹力保持在最佳状态。
6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倾斜段54和第二倾斜段55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拱形弯曲部52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拉片2与拱形弯曲部52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拉片2在翻转时造成的擦伤。
6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为了保证针尖部51的锁定效果,所述针尖部51呈下细上粗结构,且所述针尖部51的尖端在下表面形成斜角面(未图示)。
6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为了使夹持片6与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牢固地夹紧在一起,所述夹持片6的下端两侧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脚62,所述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的两侧下部对应每个所述固定脚62均设置有一个卡持槽13,这样在将固定脚62从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的两侧往下压入后,固定脚62正好能够进入至卡持槽13内,并且卡在卡持槽13内,从而保证马钩结构200与拉头本体1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整个拉链头的拉攀结合力。
6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凸块111的顶部两侧形成有第一斜坡1112,所述第二凸块112的顶部两侧形成有第二斜坡1122。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顶板1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夹持片6,因此通过在第一凸块111的顶部两侧形成第一斜坡1112以及在第二凸块112的顶部两侧形成第二斜坡1122,使得在具体装配时,顶板4两侧的夹持片6(具体是夹持片6的固定脚62)能够顺着第一斜坡1112和第二斜坡1122往下滑,从而可以避免刮伤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12的两侧。
6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
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