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931发布日期:2023-03-21 19:5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表带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和手表。


背景技术:

2.手表通过表带进行佩戴,现有表带通过机械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和调节。例如一表带上打孔,另一表带上设置插销,手表佩戴时,插销卡入孔中实现表带的佩戴和固定。但现有表带的设置方式,对于手表使用者而言,存在佩戴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和手表,以解决现有表带佩戴不方便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包括:
5.第一带本体,所述第一带本体为硅胶材质;
6.第二带本体,所述第二带本体为硅胶材质;
7.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带本体上;
8.被吸附件,所述被吸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带本体上;
9.其中,所述第一带本体和所述第二带本体通过所述吸附件和所述被吸附件的配合可相互吸附。
10.可选的,所述吸附件为磁铁,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带本体内。
11.可选的,所述被吸附件为磁铁或亲磁物质,所述被吸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带本体内。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带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延所述第一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磁铁间的距离为6mm~6.5mm;
13.所述被吸附件为磁铁,所述第二带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延所述第二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磁铁间的距离为6mm~6.5mm。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带本体的厚度0.9mm~1.1mm,和/或所述第二带本体的厚度0.9mm~1.1mm。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带本体于长度方向上具有两端部,其中一端部具有空磁区,所述第二带本体于长度方向上具有两端部,其中一端部具有空磁区。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带本体的空磁区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带本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带本体的空磁区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带本体可拆卸连接。
17.可选的,所述第一表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多个延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定位块,相邻两定位块之间形成定位槽;
18.所述第二表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多个延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定位块,相邻两定位块之间形成定位槽。
1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表
带,所述表带可佩戴在所述表体上。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通过在第一带本体上设置吸附件,在第二带本体上对应设置被吸附件,进而佩戴手表时用户只需将表带绕在手上,表带即可通过吸附配合的方式,自然贴合后即完成手表佩戴,实现佩戴方便的效果。同时,表带采用硅胶材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硅胶材质为食品级,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另外,硅胶材质的亲肤性,使得用户在佩戴表带时,享受亲和的舒适感,不会产生压痕。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表带的部分区域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截去表层结构的示意图,以显示磁铁结构。
27.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沿i-i线的剖面视图。
29.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10-手表;20-表体;30-表带;31-第一带本体;32-第二带本体;321-定位块;322-定位槽;33-磁铁;34-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和手表,以解决现有的表带使用不便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30可应用于手表10,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10的结构示意图。手表10包括表体20和表带30,表带30包括第一带本体31和第二带本体32,第一带本体31和第二带本体32分别连接在表体20的相对两端。佩戴时,用户只需将表带30绕在手上,然后表带30通过磁铁33相互吸附贴合后,即完成手表10佩戴。表本体可以是机械表或者是电子表,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电子表。
3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表带3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表带30进行介绍。
35.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和图3,表带30包括第一带本体31和第二带本体32。第一带本体31上设置有吸附件,应该理解,吸附件可设置在第一带本体31表面,或者嵌设在第一带本
体31,或者设置在第一带本体31内。同理,第二带本体32上设置有被吸附件,被吸附件可设置在第二带本体32表面,或者嵌设在第二带本体32,或者设置在第二带本体32内。表带30通过吸附件和被吸附件的配合实现相互吸附,供用户佩戴。其中,吸附件可以是磁铁33或者魔术贴等。被吸附件可以是磁铁33,亲磁物质(例如各金属物质)或者魔术贴等。本实用新型中,吸附件和被吸附件优选磁铁33,下述内容均以磁铁33进行展开解释,并且,优选将吸附件和被吸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带本体31和第二带本体32内。
36.关于带本体30的材质,优选第一带本体31和第二带本体32为硅胶材质。首先,硅胶材质为食品级,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另外,硅胶材质的亲肤性,使得用户在佩戴表带30时,享受亲和的舒适感,不会产生压痕。
37.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带本体31内设置有多个磁铁33,多个所述磁铁33延所述第一带本体3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磁铁33间的距离为6mm~6.5mm。具体请参阅图3至图5,图中示出了表带30设置有多个磁铁33,经过多次试验及数据分析,优选相邻两所述磁铁33间的距离l为6mm~6.5mm,该数值范围内,吸附件能够给予表带30最优的磁吸力,同时相邻两磁铁33能够提供足够间距供表带30灵活弯曲。另外,由于间隔距离的设置,表带30在生产中更易客服磁力的干扰便于成型。更优的,设置相邻两所述磁铁33间的距离l为6.2mm~6.3mm。同理,为达到相同效果,优选被吸附件为磁铁33,所述第二带本体32内设置有多个磁铁33,多个所述磁铁33延所述第二带本体3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磁铁33间的距离l为6mm~6.5mm。更优的,第二带本体32内相邻的两磁铁33间的距离l为6.2mm~6.3mm。
38.容易理解的,表带30的吸附强度的取决因素不止关于磁铁33,另一重要的因素是表带30的厚度。如果厚度设置较大,则严重影响表带30间的磁吸力,容易导致手表10在佩戴时脱落。若厚度设置较薄,则表带30间吸力过大,用户佩戴不便。所以,通过不断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当第一带本体31的厚度设置在0.9mm~1.1mm(最佳1mm)时,磁铁33对外的作用力达到优选值。进一步的,同时将第二带本体32的厚度设置在0.9mm~1.1mm(最佳1mm),为优选值。此处应该说明,表带30的厚度不包含磁铁33的厚度在内,具体参阅图6和图7,例如:若整体厚度d的值为2.3mm,则磁铁33的厚度s为1.2mm至1.4mm,带本体30的厚度为d-s,即得0.9mm至1.1mm,则磁铁33两侧的硅胶厚度为0.45mm至0.55mm。若整体厚度d的值为2.5mm,则磁铁33的厚度s为1.4mm至1.6mm,带本体30的厚度为d-s,即得0.9mm至1.1mm,换算得磁铁33两侧的硅胶厚度为0.45mm至0.55mm。
39.另一实施例中,在磁铁33的选材和磁吸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若结合相邻磁铁33的间距值和表带30的优选厚度值设置,则表带30在佩戴时能够起到非常完美的吸附作用。具体的,设置表带30中相邻两所述磁铁33间的距离为6.2mm~6.3mm,同时将表带30的厚度设置在0.9mm~1.1mm(最佳1mm)。此时,第一表本体和第二表本体的尾部6颗磁铁33磁吸拉力可达到约1.5公斤,即约15n,完全满足吸附要求和佩戴便捷要求。
40.示例性的,为了避免表带30装配表体20后,靠近表体20部分的磁铁33所产生的磁场对表体20的运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表带30用以连接表体20的端部设置有空磁区。具体的,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带本体31于长度方向上具有两端部,用于连接表体20的一端设置有空磁区,即该部分区域(如图中矩形虚线框所示)未设置磁铁33。同理,所述第二带本体32于长度方向上具有两端部,用于连接表体20的一端设置有空磁区。
41.请参阅图2和图3,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带本体31的空磁区端部设置有连接头34,所述连接头34与所述第一带本体3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带本体32的空磁区端部设置有连接头34,所述连接头34与所述第二带本体32可拆卸连接。考虑到表带30的适配性,故设置连接头34以实现一款表带30适配不同表体20。
42.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表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多个延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定位块321,相邻两定位块321之间形成定位槽322;所述第二表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多个延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定位块321,相邻两定位块321之间形成定位槽322。因此,第一带本体31与第二带本体32相互吸附后,第一带本体31上的定位块321位于第二表本体的定位槽322内,相应的,第二带本体32上的定位块321位于第一表本体的定位槽322内。依次,通过定位作用,可有效避免表带30在佩戴后产生移动,提高佩戴稳定性。同时,用户在佩戴表带30后,定位块321与用户皮肤之间产生空隙,有利于空气流通,实现透气效果,减少出汗以提高佩戴舒适性。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30通过在第一带本体31上设置吸附件,在第二带本体32上对应设置被吸附件,进而佩戴手表10时用户只需将表带30绕在手上,表带30即可通过吸附配合的方式,自然贴合后即完成手表10佩戴,实现佩戴方便的效果。同时,表带30采用硅胶材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硅胶材质为食品级,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另外,硅胶材质的亲肤性,使得用户在佩戴表带30时,享受亲和的舒适感,不会产生压痕。
4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冰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