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首饰挂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8034发布日期:2022-11-18 21:4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首饰挂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首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首饰挂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首饰挂件如首饰锁,锁头的卡合结构不稳定,而且大多结构复杂,且电镀后容易卡死,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开合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好,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首饰挂件。
4.一种首饰挂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的另一端能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处,所述第二锁扣件能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至少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一锁扣件连接,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一锁扣件分离;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扣件相抵,所述弹性件能使所述第二锁扣件由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
5.本技术公开的首饰挂件,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且第一锁扣件的一端能够相对壳体转动。第二锁扣件设置在壳体上,且第二锁扣件能够相对壳体转动。弹性件设置在壳体或第二锁扣件上,且弹性件分别与壳体和第二锁扣件相抵。第二锁扣件能够与第一锁扣件相互卡合。当第二锁扣件被挤压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二锁扣件相对壳体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锁扣件与第一锁扣件分离,第二锁扣件解除对第一锁扣件的限位,第一锁扣件移动至第一限位槽外,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开启。此时第二锁扣件的部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限位槽内。当第一锁扣件向第一限位槽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二锁扣件时,第二锁扣件向第二位置方向移动,第一锁扣件进入至第一限位槽内时,第二锁扣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产生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此时第二锁扣件与第一锁扣件卡合在一起,并使第一锁扣件的部分限定在第一限位槽处,从而使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闭合。上述的首饰挂件中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开合方便,开合性能稳定,开合结构简单,且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抵。
7.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锁扣件设置第二限位槽,从而方便将弹性件部分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使首饰挂件的结构更紧凑,首饰挂件更轻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包括限位部和支撑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
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适配的缺口,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部卡合于所述缺口处。
9.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在第二锁扣件相对壳体转动时,第二锁扣件的限位部能够相对第一锁扣件移动。当第二锁扣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限位部与第一锁扣件的缺口卡合,并使第一锁扣件限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实现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闭合。
10.可选地,限位部的其中一面为第一斜面,第一锁扣件的缺口的其中一面为与第一斜面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通过在限位部和缺口上分别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从而方便限位部插入缺口上,或方便限位部从缺口处顺利移出。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与所述第二槽位连通,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件的部分以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位处,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槽位处。
12.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且第一槽位用于当第二锁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之间的卡合限位。支撑部在第二锁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设置在第二槽位处,从而有利于将第二锁扣件整体嵌入至壳体的第一限位槽内,提升了首饰挂件的结构紧凑性和整体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位的槽底形成为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锁扣件一端的端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
14.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地,第一槽位的槽底形成为第一弧形面,第一锁扣件与第一槽位槽底接触的端面形成为与第一弧形面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从而提高第一锁扣件在第一槽位上移动的顺滑性,有效减少卡顿现象,提高了首饰挂件开合的结构可靠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位的一侧槽壁设置为第三弧形面,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三弧形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为与所述第三弧形面相适配的弧形段。
16.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槽位的一侧槽壁设置为第三弧形面,从而方便第一弹性部与第二槽位更好地抵接配合,弹性件对壳体以及第二锁扣件之间的弹力更稳定,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开合稳定性更好。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壳体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锁扣件通过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限位孔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18.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锁扣件和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并且第二锁扣件通过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将第二锁扣件设置在壳体上。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一锁扣件远离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处,所述第一锁扣件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能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20.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上设置第三限位槽,且第一锁扣件远离第二锁扣件的一端能插设在第三限位槽内,从而方便对第一锁扣件的限位,提高第一锁扣件与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槽的槽底设置为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一锁扣
件远离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为与所述第四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五弧形面。
22.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三限位槽的槽底以及第一锁扣件与第三限位槽槽底相抵接的端面被分别设置为第四弧形面和第五弧形面,从而使第一锁扣件在第三限位槽内的转动更顺畅,首饰挂件的结构可靠性更好。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上还设置有触发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壳体外。
24.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地,第二锁扣件上设置触发件。且当第二锁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件位于壳体外,从而方便对第二锁扣件的挤压并触发第二锁扣件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分离。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锁扣件远离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一端上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一锁扣件通过连接件穿设所述第四限位孔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孔将所述第一锁扣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26.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与第一锁扣件分别设置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且第一锁扣件通过连接件穿设第四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从而将第一锁扣件设置在壳体上。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分离时首饰挂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连接时首饰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分离时首饰挂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首饰挂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首饰挂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首饰挂件的分解结构内部视图。
33.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4.1壳体,
35.101第一限位槽,1011第一槽位,10111第一弧形面,1012第二槽位,10121第三弧形面,102第二限位孔,103第三限位槽,1031第四弧形面,104第三限位孔;
36.2第一锁扣件,
37.201缺口,202第二弧形面,203第五弧形面,204第四限位孔;
38.3第二锁扣件,
39.31限位部,32支撑部;
40.301第二限位槽,302第一限位孔,
41.4弹性件,41第一弹性部,42第二弹性部;
42.5触发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首饰挂件。
4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首饰挂件,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01;第一锁扣件2,第一锁扣件2的一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第一锁扣件2的另一端能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01处;第二锁扣件3,第二锁扣件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01处,第二锁扣件3能相对壳体1转动,第二锁扣件3相对壳体1转动时至少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锁扣件3与第一锁扣件2连接,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扣件3与第一锁扣件2分离;弹性件4,弹性件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101相抵,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扣件3相抵,弹性件4能使第二锁扣件3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47.本技术公开的首饰挂件,第一锁扣件2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且第一锁扣件2的一端能够相对壳体1转动。第二锁扣件3设置在壳体1上,且第二锁扣件3能够相对壳体1转动。弹性件4设置在壳体1或第二锁扣件3上,且弹性件4分别与壳体1和第二锁扣件3相抵。第二锁扣件3能够与第一锁扣件2相互卡合。当第二锁扣件3被挤压时,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第二锁扣件3相对壳体1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锁扣件3与第一锁扣件2分离,第二锁扣件3解除对第一锁扣件2的限位,第一锁扣件2移动至第一限位槽101外,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的开启。此时第二锁扣件3的部分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限位槽101内。当第一锁扣件2向第一限位槽101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二锁扣件3时,第二锁扣件3向第二位置方向移动,第一锁扣件2进入至第一限位槽101内时,第二锁扣件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产生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此时第二锁扣件3与第一锁扣件2卡合在一起,并使第一锁扣件2的部分限定在第一限位槽101处,从而使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闭合。上述的首饰挂件中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的开合方便,开合性能稳定,开合结构简单,且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48.如图3、图5、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锁扣件3上设有第二限位槽301,弹性件4的部分设置在第二限位槽301处,弹性件4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槽301的槽底相抵,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槽101相抵。
49.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锁扣件3设置第二限位槽301,从而方便将弹性件4部分设置在第二限位槽301内,使首饰挂件的结构更紧凑,首饰挂件更轻便。
50.如图3、图5、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锁扣件3包括限位部31和支撑部32,限位部31与支撑部32连接,第一锁扣件2的一端上设有与限位部31相适配的缺口201,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31卡合于缺口201处。
51.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在第二锁扣件3相对壳体1转动时,第二锁扣件3的限位部31能够相对第一锁扣件2移动。当第二锁扣件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限位部31与第一锁扣件2的缺口201卡合,并使第一锁扣件2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01内,实现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的闭合。
52.可选地,限位部31的其中一面为第一斜面,第一锁扣件2的缺口201的其中一面为与第一斜面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通过在限位部31和缺口201上分别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从而方便限位部31插入缺口201上,或方便限位部31从缺口201处顺利移出。
53.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01包括第一槽位1011和第二槽位1012,第一槽位1011与第二槽位1012连通,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扣件2的部分以及限位部31设置在第一槽位1011处,支撑部32位于第二槽位1012处。
54.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限位槽10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位1011和第二槽位1012,且第一槽位1011用于当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扣件2与第二锁扣件3之间的卡合限位。支撑部32在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设置在第二槽位1012处,从而有利于将第二锁扣件3整体嵌入至壳体1的第一限位槽101内,提升了首饰挂件的结构紧凑性和整体性。
55.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位1011的槽底形成为第一弧形面10111,第一锁扣件2一端的端部形成为与第一弧形面10111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202。
56.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地,第一槽位1011的槽底形成为第一弧形面10111,第一锁扣件2与第一槽位1011槽底接触的端面形成为与第一弧形面10111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202,从而提高第一锁扣件2在第一槽位1011上移动的顺滑性,有效减少卡顿现象,提高了首饰挂件开合的结构可靠性。
57.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位1012的一侧槽壁设置为第三弧形面10121,弹性件4包括第一弹性部41和第二弹性部42,第一弹性部41与第二弹性部42连接,第一弹性部41与第三弧形面10121相抵接,第一弹性部41为与第三弧形面10121相适配的弧形段。
58.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槽位1012的一侧槽壁设置为第三弧形面10121,从而方便第一弹性部41与第二槽位1012更好地抵接配合,弹性件4对壳体1以及第二锁扣件3之间的弹力更稳定,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的开合稳定性更好。
59.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扣件3上设有第一限位孔302,壳体1设有第二限位孔102,第二锁扣件3通过连接件穿设第一限位孔302以及第二限位孔102设置在壳体1上。
60.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锁扣件3和壳体1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孔302和第二限位孔102,并且第二锁扣件3通过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孔302和第二限位孔102将第二锁扣件3设置在壳体1上。
61.如图3、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第三限位槽103,第一锁扣件2远离第二锁扣件3的一端插设在第三限位槽103处,第一锁扣件2在第三限位槽103内能相对壳体1转动。
62.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1上设置第三限位槽103,且第一锁扣件2远离第二锁扣件3的一端能插设在第三限位槽103内,从而方便对第一锁扣件2的限位,提高第一锁扣件2与壳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63.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槽103的槽底设置为第四弧形面1031,第一锁扣件2远离第二锁扣件3的一端的端部设置为与第四弧形面1031相适配的第五弧形面203。
64.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三限位槽103的槽底以及第一锁扣件2与第三限位槽103槽底相抵接的端面被分别设置为第四弧形面1031和第五弧形面203,从而使第一锁扣件2在第三限位槽103内的转动更顺畅,首饰挂件的结构可靠性更好。
65.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扣件3上还设置有触发件5,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件5位于壳体1外。
66.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地,第二锁扣件3上设置触发件5。且当第二锁扣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件5位于壳体1外,从而方便对第二锁扣件3的挤压并触发第二锁扣件3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2与第二锁扣件3分离。
67.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第三限位孔104,第一锁扣件2远离第二锁扣件3的一端上设有第四限位孔204,第一锁扣件2通过连接件穿设第四限位孔204以及第三限位孔104将第一锁扣件2设置在壳体1上。
68.上述的首饰挂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1与第一锁扣件2分别设置第三限位孔104和第四限位孔204,且第一锁扣件2通过连接件穿设第四限位孔204和第三限位孔104从而将第一锁扣件2设置在壳体1上。
6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