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展式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1935发布日期:2022-09-24 02: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展式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展式文具盒。


背景技术:

2.文具盒是非常常见的学习用品,其主要是用于盛装笔、小刀、直尺、橡皮、削笔刀等小件学习用品,目前的文具盒大多数采用一个长方形盒子且顶部开口,开口端通过盖子封闭,使用时直接打开盖子即可,结构非常简单。
3.但发明人在使用时发现,由于文具盒的容量是固定的,对于稍大或者稍多的文具是无法存放的。而且在学校使用时,需要拿出文具盒、选择文具后再将文具和放回学习桌的抽屉内,拿出的文具要么摆放在桌面上、要么散乱地放在抽屉中,比较影响使用。特别是学习画画等课程中,需要使用多种颜色的笔,此时直接摆放在桌面上显然比较乱,还容易掉;放在抽屉里边使用又不方便。对此很多人开始增设一个笔筒放置常用的文具,但笔筒不易于携带,而且使用后还需要将笔收回文具盒,整个过程相对麻烦,也容易遗失文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展式文具盒,其能够展开变成笔筒状,从而便于临时放置文具、使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展式文具盒,包括下壳、上壳、盖板、连杆,所述下壳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上壳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盖板将上壳远离下壳一端的开口封闭,上壳远离盖板的一端与下壳压紧或正对;
6.所述下壳包括下壳体,所述上壳包括上壳体;连杆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杆销,连杆有两根,且两根连杆的中间部分通过第二连杆销铰接;所述下壳体上安装有下壳隔板,所述下壳隔板上设置有下壳隔板槽;所述上壳体上安装有上壳隔板,所述上壳隔板上设置有上壳隔板槽;所述下壳隔板槽、上壳隔板槽分别与两根连杆两端的第一连杆销卡合且可滑动装配。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壳体上设置有下壳滑槽,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上壳滑槽;盖板上设置有盖板凸起,所述盖板凸起上设置有盖板转轴,所述盖板转轴择一卡装入上壳滑槽、下壳滑槽内,且盖板转轴位于上壳滑槽最远离下壳体的一端处时可向上壳体转动以遮盖上壳体远离下壳一端的开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隔板、上壳隔板分别与第一柔性片的两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柔性片具有伸缩弹性;第一柔性片为四侧封闭且两端开口状或至少远离下壳的一端开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位于连杆的外侧处还分别与第二柔性片的两端装配,所述第二柔性片具有伸缩弹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互铰接的两根连杆的同一端还分别与拉力件的两端装配,所述拉力件具有弹性,拉力件用于对两根连杆产生相互靠近转动的弹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盖板上安装有盖板扣,在上壳体与盖板扣对应处设置有上壳锁槽,所述盖板扣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具有弹性;所述卡扣穿过上壳锁槽后与上壳体位于上壳锁槽内侧的端面卡紧,以将盖板卡紧在上壳体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壳体上安装有上锁组件,所述上锁组件用于卡紧对应的第一连杆销,两个上锁组件为一对上锁组件;每根第一连杆销对应一对锁组件;
13.同一端的两根第一连杆销分别对应两对不同的上锁组件;同一对的两个上锁组件分别用于卡紧上壳、下壳之间间距最大和最小时间距对应的第一连杆销;
14.所述上锁组件包括支架、上锁架、滑轴,所述支架安装在上壳体上,且支架上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与滑轴的一端装配,滑轴的另一端穿过受力板后与轴座板装配,所述轴座板安装在上锁通道内,上锁通道贯穿上壳体;所述受力板设置在上锁架上,上锁架上还分别安装有上锁推板、上锁卡板,所述上锁卡板处设置有能与第一连杆销卡合装配的上锁槽;
15.所述滑轴位于受力板、支架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对上锁架施加向轴座板推动的弹力,使得初始状态时上锁卡板处于最靠近轴座板的状态。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对上锁组件的上锁推板分别与同一块解锁板装配,所述解锁板安装在解锁槽内,解锁槽设置在上壳体上;盖板与上壳体卡紧装配时,盖板将解锁板、上锁推板遮挡。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下壳体保持槽,所述上壳体保持槽与对应的第一连杆销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连杆销的两端分别卡紧在下壳体保持槽的内壁与下壳隔板槽的内壁之间。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盖板上安装有手提装置,所述手提装置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带槽,带槽套装在保持销上,保持销安装在盖板上;弹性带具有弹性,初始状态时弹性带通过自身弹性平铺在盖板上。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够灵活调节容量,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文具。另外可以展开成笔筒状态,从而可替代笔筒便于使用,而且无需反复收纳,只需要将文具整体放好在第一柔性片内,然后盖上盖板、或先将上壳和下壳收起后盖上盖板即可完成收纳,非常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盖板300转动90
°
打开状态);
24.图4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盖板300转动90
°
后下移卡入下壳槽111内);
25.图5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盖板扣320端面处剖视图);
26.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27.图7是滑轴64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28.图8是图7中b处放大图;
29.图9是实施例一展开为笔筒状态的示意图;
30.图10是实施例一展开为笔筒状态的示意图;
31.图11是实施例一展开为笔筒状态的示意图;
32.图12是实施例一展开为笔筒状态的示意图;
33.图13是第二柔性片420、第一柔性片410、连杆510处结构示意图;
34.图14是第二柔性片420、第一柔性片410、连杆510处结构示意图;
35.图15是滑轴640轴线所在另一中心面处剖视图的局部结构图(下壳体保持槽112处);
36.图16是柔性料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8是盖板300、弹性带340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实施例一
42.参见图1-图15,一种收展式文具盒,包括下壳100、上壳200、盖板300、连杆510,所述下壳100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上壳200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盖板300将上壳200远离下壳100一端的开口封闭,上壳200远离盖板300的一端与下壳100压紧或正对。
43.所述下壳100包括下壳体110,下壳体110上设置有下壳滑槽111;所述上壳200包括上壳体210,所述上壳体210上设置有上壳滑槽211;盖板300上设置有盖板凸起310,所述盖板凸起310上设置有盖板转轴311,所述盖板转轴311择一卡装入上壳滑槽211、下壳滑槽111内,且盖板转轴311位于上壳滑槽211最远离下壳体110的一端处时可向上壳体210转动以遮盖上壳体210远离下壳100一端的开口。
44.优选地,所述上壳体210上还设置有缺槽212,缺槽212贯穿上壳体210,以便于手指伸入盖板300下方从而打开盖板300。使用时,对盖板处于缺槽212一端施加抬升力,使得卡扣321进入上壳锁槽213内,然后转动打开盖板300即可。如需要切换成笔筒状态,这将盖板300转动至垂直状态,然后使得盖板转轴311沿着上壳滑槽211、下壳滑槽111滑入下壳110上也就是图4状态,最后展开至图9状态即可。这种设计主要是避免笔筒状态时盖板300占用较大空间或遮挡上壳体开口端,影响使用。
45.连杆510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杆销511,连杆510有两根,且两根连杆510的中间部分通过第二连杆销512铰接;所述下壳体110上安装有下壳隔板120,所述下壳隔板120上设置有下壳隔板槽121;所述上壳体210上安装有上壳隔板220,所述上壳隔板220上设置有上壳隔板槽221;所述下壳隔板槽121、上壳隔板槽221分别与两根连杆510两端的第一连杆销511卡合且可滑动装配。
46.图1展示的是初始状态,此时上壳200与下壳100贴紧,处于收起状态。图9展示的是
展开状态,此时上壳200与下壳100达到最大间距;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对上壳200、下壳100施加相互远离的拉力即可使得两根连杆510通过第二连杆销512转动以对上壳200、下壳100之间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调高上壳、下壳间距的效果,此时可以利用第一连杆销511与下壳隔板槽121、上壳隔板槽221的摩擦力保持图9状态。
4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下壳隔板120、上壳隔板220分别有两块,且从而使得连杆510至少有四根(两根为一对,两对连杆510分别位于下壳体110内侧的两侧),这种设计可以提高上壳200与下壳100展开后的稳定性。
48.优选地,所述下壳隔板120、上壳隔板220分别与第一柔性片410的两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柔性片410具有伸缩弹性,从而使得上壳200、下壳100之间间距变化时可通过第一柔性片410的伸缩对上壳200、下壳100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以防止其内部的文具穿出,造成遗失。第一柔性片410为四侧封闭且两端开口状或至少远离下壳100的一端开口,从而可以有效形成顶部开口的内部空间,以便于文具的存放。
49.优选地,所述上壳体210、下壳体110位于连杆510的外侧处还分别与第二柔性片420的两端装配,所述第二柔性片420也具有伸缩弹性。从而在上壳200、下壳100的间距变化时可以通过伸缩将连杆510远离第一柔性片410的一侧遮挡,以防止夹手或异物进入。当然所述第二柔性片420的侧边可与第一柔性片410缝合固定,从而使得使用时第一柔性片410与第二柔性片420之间没有间隙,进一步防止夹手或异物进入。
50.优选地,同一侧的两根连杆510还分别与拉力件520的两端装配,所述拉力件520具有弹性,初始状态时(图1状态)拉力件520处于拉伸状态,而使用时,拉力件520通过自身弹力带动同一侧的两根连杆510转动,以配合上壳200、下壳100之间的展开。本实施例中拉力件520可以选用弹性拉带、拉簧等。更优选地,所述拉力件5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杆510同一端的两根第一连杆销511装配。
51.参见与图8,优选地,为了能够锁紧盖板300,本实施例还在盖板300上安装有盖板扣320,同时在上壳体210与盖板扣320对应处设置有上壳锁槽213,所述盖板扣320上设置有卡扣321,所述卡扣321具有弹性;所述卡扣321穿过上壳锁槽213后与上壳体210位于上壳锁槽213内侧的端面卡紧,以将盖板300卡紧在上壳体210上。
52.参见图8,优选地,为了防止连杆510在非需要的前提下发生转动,造成上壳200、下壳100之间的间距无法保持稳定,本实施例还在上壳体210上安装上锁组件600,所述上锁组件600用于卡紧对应的第一连杆销511,两个上锁组件600为一对上锁组件600;每根第一连杆销511对应一对锁组件600;同一端的两根第一连杆销511分别对应两对不同的上锁组件600;同一对的两个上锁组件600分别用于卡紧上壳200、下壳100之间间距最大和最小时间距对应的第一连杆销511。也就是上壳200、下壳100之间间距最大和最小时时,对应的第一连杆销511有两个位置,两个上锁组件600分别用于卡紧位于这两个位置上的第一连杆销511。一旦卡紧第一连杆销511,就使得连杆510不能转动,从而可以有效支撑和保持上壳200、下壳100之间的收起或展开状态。
53.所述上锁组件600包括支架610、上锁架620、滑轴640,所述支架610安装在上壳体210上,且支架610上设置有支架板611;所述支架板611与滑轴640的一端装配,滑轴640的另一端穿过受力板624后与轴座板215装配,所述轴座板215安装在上锁通道216内,上锁通道216贯穿上壳体210;所述受力板624设置在上锁架620上,上锁架620上还分别安装有上锁推
板621、上锁卡板622,所述上锁卡板622处设置有能与第一连杆销511卡合装配的上锁槽623。
54.所述滑轴640位于受力板624、支架板611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弹簧630,弹簧630对上锁架620施加向轴座板215推动的弹力,使得初始状态时上锁卡板622处于最靠近轴座板215的状态。
55.图8展示的是图1状态时,第一连杆销511与对应上锁组件600卡合装配的状态,而需要调整成图9状态时,对右侧的上锁推板621施加下压力,从而推动上锁架620克服弹簧630的弹力下移,直到第一连杆销511退出上锁槽623,此时两根连杆510会在拉力件520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调整上壳、下壳的间距,当然也可以手动拉伸上壳、下壳,直到不能拉动为止。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销511向左侧的上锁槽623移动,直到与左侧的上锁卡板622的端面压紧,然后挤压此上锁卡板622,使得左侧的上锁架620克服弹簧630的弹力下移,直到第一连杆销511进入上锁槽623内,然后上锁架620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上移,使得左侧的上锁槽623卡紧第一连杆销511,以实现对连杆510转动的锁紧,此时上壳、下壳达到最大间距。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第一柔性片410、第二柔性片420具有弹性,拉伸后第一柔性片410、第二柔性片420的弹力会作用在连杆510上,造成连杆510支撑不稳。且保持上壳相对于下壳两个最大位移点的状态还利于扩展内部空间。如在文具偏大或过多时,可以直接展开上壳,放置文具,最后关闭盖板即可,及大地增加了容纳量,方便使用。
56.优选地,同一对上锁组件600的上锁推板621分别与同一块解锁板601装配,所述解锁板610安装在解锁槽214内,解锁槽214设置在上壳体210上。使用时,直接按压解锁板601即可推动同一对上锁组件600的两个上锁架620下移以实现解锁。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上锁推板621太小,不好按压,设置较大的解锁板601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57.优选地,盖板300与上壳体210卡紧装配时(封闭上壳体210远离下壳体110一端的开口),盖板将解锁板601、上锁推板621遮挡。从而使得必须打开盖板后才能收展上壳体210,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表面误触,保证使用时得稳定性。
58.参见图15,优选地,所述下壳体110上设置有下壳体保持槽112,所述上壳体保持槽112与对应的第一连杆销511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连杆销511的两端分别卡紧在下壳体保持槽112的内壁与下壳隔板槽121的内壁之间,从而提高连杆510相对于上壳、下壳的稳定性,以使连杆510对上壳、下壳进行稳定的支撑。
59.参见图16,所述第一柔性片410、第二柔性片420均采用柔性料制成,柔性料具有收缩弹性、柔软性,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高弹性布料、高弹性硅胶等制作。考虑到第一柔性片410、第二柔性片420的拉伸量偏大,还可以将柔性料做成弯曲折叠状,从而增加其拉伸长度,收缩时只需通过自生弹力收缩折叠即可,类似于弹簧管、弹簧线。
60.实施例二
61.参见图17-图18,由于上壳、下壳完全展开后其体积偏大,此时放置的文具多,也就是更重,而较大的体积不适合放在书包里,因此本实施例还增加了手提装置,所述手提装置包括弹性带340,所述弹性带340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带槽341,带槽341套装在保持销330上,保持销330安装在盖板300上,所述弹性带340上还设置有弹性带凸起342,弹性带凸起342用于便于拉动弹性带340。
62.弹性带340具有弹性,初始状态时,其通过自身弹性平铺在盖板300上以降低对空
间的占用,从而利于携带。需要使用时,通过弹性带凸起342将弹性带340上拉,使得带槽341相对于保持销330滑动,以使弹性带340位于弹性带凸起342处隆起,从而便于手穿过提拉。本实施例中,弹性带340可采用硅胶啪啪圈钢片,其内部为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钢片,外部包裹一层软质硅胶,从而便于使用。
6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6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