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车缝TPU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2038发布日期:2022-12-10 03: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车缝TPU绑带的制作方法
一种无车缝tpu绑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绑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车缝tpu绑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注重锻炼身体。目前,运动绑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人们在进行跑步、打球、登山等运动时,可绑定于使用者的手臂或者腿上,用于放置手机、卡片等物品,然而现有的运动绑带,结构设计较为不合理,如生产时车缝线较多,工序复杂,使用时对身体皮肤带来不适感,且使用较为不便,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车缝tpu绑带,该无车缝tpu绑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定弹性,佩戴舒适,且其生产时减少了车缝工序,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车缝tpu绑带,包括置物主体和捆绑带体,所述捆绑带体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捆绑带体的固定端与置物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捆绑带体包括第一tpu底层,所述第一tpu底层的正面粘结有第一魔术贴母贴以及用于和第一魔术贴母贴相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位于捆绑带体的活动端;所述置物主体包括第二tpu底层以及设置于第二tpu底层正面的tpu面层,所述第二tpu底层与tpu面层围设形成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上端设置有置物口;所述置物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捆绑带体穿过的连接环,所述第一tpu底层和第二tpu底层为一片式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还包括隔片,所述隔片位于第二tpu底层和tpu面层之间,所述隔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分别与tpu面层和第二tpu底层粘结,所述隔片和第二tpu底层围设形成置物副袋,所述置物副袋设置有副袋放物口。
6.进一步的,所述tpu面层包括tpu框架部,所述tpu框架部呈环状,所述tpu框架部的中部设置有视窗,所述tpu面层设置有用于覆盖视窗的透明膜,所述透明膜的四周边缘与tpu框架部粘结。
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膜为tpu透明膜。
8.进一步的,所述tpu框架部远离捆绑带体固定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接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tpu面层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遮盖置物口的置物盖板,所述置物盖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所述第二tpu底层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魔术贴母贴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贴。
10.进一步的,所述副袋放物口开设于第二tpu底层,所述无车缝tpu绑带还包括加强圈,所述加强圈位于副袋放物口,所述加强圈的四周边缘与第二tpu底层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远离捆绑带体固定端的一端设置有附片,所述附片由第二tpu连接层向远离捆绑带体固定端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附片设置于连接环的背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呈长条状,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的长度,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的一端位于捆绑带体的固定端。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和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均通过胶粘剂层粘结于第一tpu底层的正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的下端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贯穿第二tpu底层的正面和背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无车缝tpu绑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佩戴舒适,且其生产时减少了车缝工序,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车缝tpu绑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车缝tpu绑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主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沿a-a处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包括:
21.1-捆绑带体、11-第一魔术贴母贴、12-第一魔术贴公贴、13-第一tpu底层、2-置物主体、20-第二魔术贴公贴、21-连接环、22-附片、23-置物盖板、231-第二魔术贴母贴、24-加强圈、25-过线孔、26-第二tpu底层、27-tpu面层、271-tpu框架部、28-隔片、29-透明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如图1-4所示,一种无车缝tpu绑带,包括置物主体2和捆绑带体1,所述捆绑带体1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捆绑带体1的固定端与置物主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捆绑带体1包括第一tpu底层13,所述第一tpu底层13的正面粘结有第一魔术贴母贴11以及用于和第一魔术贴母贴11相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贴12,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12位于捆绑带体1的活动端;所述置物主体2内设置有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上端设置有置物口,所述置物主体2包括第二tpu底层26以及设置于第二tpu底层26正面的tpu面层27,所述第二tpu底层26与tpu面层27围设形成置物腔;所述置物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捆绑带体1穿过的连接环21,所述第一tpu底层13和第二tpu底层26为一片式结构。
24.本实用新型的置物主体2设置有置物腔,可用于放置手机等物品,第一tpu底层13的正面采用胶黏剂层粘结有第一魔术贴母贴11和第一魔术贴公贴12。无车缝tpu绑带使用时,将捆绑带体1缠绕于人体的手臂或者腿部,捆绑带体1的活动端穿过设置于置物主体2的连接环21,然后将捆绑带体1沿连接环21的一端翻折,使得经过翻折的第一魔术贴公贴12与第一魔术贴母贴11粘贴,从而将无车缝tpu绑带固定于手臂或者腿部。第一tpu底层13和第二tpu底层26由经过裁切的一整片tpu材料制成,形成一片式结构,即将一整片tpu材料裁成第一tpu底层13和第二tpu底层26组合的形状,有助于减少车缝线,人体接触时舒适度更高,
且第一tpu底层13和第二tpu底层26连接牢固。本实施例的无车缝tpu绑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定弹性,佩戴舒适,其生产时减少了车缝工序,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本实施例描述时,以无车缝tpu绑带被佩带时,贴近人体的一面为背面,远离人体的一面为正面。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tpu底层13和第二tpu底层26均为弹性tpu层,便于将无车缝tpu绑带固定于人体,且调节方便。
25.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2还包括隔片28,所述隔片28位于第二tpu底层26和tpu面层27之间,所述隔片28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分别与tpu面层27和第二tpu底层26的边缘粘结,所述隔片28和第二tpu底层26围设形成置物副袋,所述置物副袋设置有副袋放物口。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隔片28将置物腔分隔出可用于放置手机的主袋和可用于放置卡片、纸币等用品的置物副袋,无车缝tpu绑带使用更为方便,实用性强。本实施例的无车缝tpu绑带生产时,可将第二tpu底层26、隔片28、tpu面层27依次叠放后,三者的边缘采用热熔胶依次粘合,然后进行热压,减少了产品的车缝线并减少车缝的生产工序,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使用舒适性。当隔片28尺寸较小时,第二tpu底层26、隔片28、tpu面层27的边缘不能完全重合,亦可将隔片28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分别与tpu面层27和第二tpu底层26粘结,所述tpu面层27和第二tpu底层26的边缘直接粘结。
26.进一步的,所述tpu面层27包括tpu框架部271,所述tpu框架部271呈环状,所述tpu框架部271的中部设置有视窗,所述tpu面层27设置有用于覆盖视窗的透明膜29,所述透明膜29的四周边缘与tpu框架部271粘结。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置物主体2正面的中部形成视窗,在置物腔内放置手机后,可通过透明膜29对手机界面进行观察。更进一步的,透明膜29可设置为可通过透明膜29对手机进行触控操作,使用更为方便。所述透明膜29为tpu透明膜29。所述tpu框架部271的四周边缘可与隔片28正面的边缘粘结;当隔片28尺寸较小时,所述tpu面层27的四周边缘亦可以和第二tpu底层26正面的边缘直接粘结。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片28为tpu隔片28。
27.进一步的,所述tpu框架部271远离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接环21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固定部由tpu面层27远离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翻折后再与tpu面层27的部分区域粘结形成。无车缝tpu绑带生产时,tpu面层27远离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翻折后穿过连接环21,然后与tpu面层27的部分区域连接,从而将连接环21连接于置物主体2。
28.进一步的,所述tpu面层2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遮盖置物口的置物盖板23,所述置物盖板23的背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231,所述第二tpu底层26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魔术贴母贴231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贴20。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置物盖板23由tpu面层27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使用时,置物盖板23在置物口处朝第二tpu底层26的背面翻转后,实现第二魔术贴公贴20与第二魔术贴母贴231粘贴,可防止运动时置物腔内的手机等物品从置物口掉落。
29.进一步的,所述副袋放物口开设于第二tpu底层26,所述无车缝tpu绑带还包括加强圈24,所述加强圈24位于副袋放物口,所述加强圈24的四周边缘与第二tpu底层26连接。第二tpu底层26开设一个开口,形成副袋放物口,所述加强圈24为塑胶圈,塑胶圈具有弹性,所述加强圈24的四周边缘与副袋放物口的边缘粘结,可防止第二tpu底层26的开口边缘材料虚边,提高副袋放物口的边缘耐磨性,提高置物主体2的耐用性。
30.进一步的,所述副袋放物口设置于置物口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副袋放物口位于第二魔术贴公贴20的下方,副袋放物口开设于第二tpu底层26的中部,使得卡片等物品可从位于第二tpu底层26中部的副袋放物口插入,副袋放物口和加强圈24的尺寸可根据卡片的尺寸设定,即可使得卡片能够从副袋放物口放入又不易轻易自行掉出。
31.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2远离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设置有附片22,所述附片22由第二tpu连接层向远离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附片22设置于连接环21的背面。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附片22位于连接环21靠近人体的背面,附片22贴附于人体,提高佩带舒适性,并可有效防止佩带时捆绑带体1穿过连接环21后,捆绑带体1或连接环21夹住皮肤,实用性强。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呈长条状,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12的长度,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的一端位于捆绑带体1的固定端,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的另一端朝向捆绑带体1的活动端延伸。在捆绑带体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魔术贴母贴11和第一魔术贴公贴12不重叠。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魔术贴母贴11的长度较长,捆绑带体1穿过连接带后翻折,第一魔术贴公贴12可粘贴于第一魔术贴母贴11的不同部位,便于调整捆绑带体1的松紧度,可适合不同的人群。捆绑带体1具有弹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靠近捆绑带体1活动端的一端与第一魔术贴公贴12靠近捆绑带体1固定端的一端之间设有间隔。本实施例的第一魔术贴母贴11和第一魔术贴公贴12均通过胶粘剂层粘结于第一tpu底层13的正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11为魔术贴毛面贴,所述第二魔术公贴为魔术贴勾面贴,魔术贴毛面贴长度较长,相对于魔术贴勾面贴具有更好的手感。
33.进一步的,所述置物主体2的下端设置有过线孔25,所述过线孔25贯穿第二tpu底层26的正面和背面。无车缝tpu绑带使用时,耳机线或者其他线可通过过线孔25从置物腔内穿出,使用时更为方便。
34.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