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换跟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8812发布日期:2023-02-01 01:5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换跟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跟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扣式换跟高跟鞋。


背景技术:

2.高跟鞋几乎是现在女性鞋柜中必备的鞋类。出席不同场合要求穿着不同跟型或不同款型的高跟鞋,不同跟型的高跟鞋适合不同风格的女性,高跟鞋需要按场合搭配,同一天或经常在外出席不同场合就需要携带众多不同跟型的高跟鞋,增加生活负担,如果能够克服固定式的鞋跟设计,随心更换女性喜爱的跟型,从而来应对各式各样的场合。
3.针对上述问题,部分商家研发出可换跟的高跟鞋,现有的可换跟的高跟鞋使用久了容易发生鞋底与鞋跟脱开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可换跟的高跟鞋使用久了容易发生鞋底与鞋跟脱开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感的问题,提供一种卡扣式换跟高跟鞋。
5.一种卡扣式换跟高跟鞋,包括:
6.鞋跟,所述鞋跟上设置有侧槽;
7.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鞋跟上,所述安装件设置有通孔;
8.按压扣,所述按压扣装设于所述鞋跟上,所述按压扣包括按压部及连接所述按压部的卡接部,所述按压部伸出于所述侧槽,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伸出于所述安装件外;
9.弹簧,所述弹簧装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鞋跟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部相抵;
10.鞋底,所述鞋底设置有嵌槽、通槽及旋接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鞋底,所述旋接槽设于所述鞋底远离所述嵌槽的一侧,所述嵌槽及所述通槽相互连通;以及
11.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鞋底可拆式连接,所述支撑板嵌设于所述嵌槽中,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开槽及卡扣槽,所述卡扣槽与所述开槽连通;
12.所述鞋跟通过所述安装件穿过所述开槽与所述通槽后旋入所述旋接槽以及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卡扣槽中与所述鞋底可拆式连接。
13.上述卡扣式换跟高跟鞋,通过鞋跟、安装件、按压扣、弹簧、鞋底以及支撑板的配合既能实现可换跟功能,又能确保卡扣式换跟高跟鞋在使用过程中鞋底与鞋跟之间不会脱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支撑板与鞋底可拆式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更换支撑板,使卡扣式换跟高跟鞋的实用性更强。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的翼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安装件,所述翼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部呈间隔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所述开槽及所述卡扣槽相互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开槽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固定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设于所述嵌槽中,所述支撑板设置有铰接钩,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铰接钩钩于所述铰接轴与所述鞋底可拆式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鞋底铰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设置有露出槽,所述露出槽与所述嵌槽连通,所述铰接钩穿过所述露出槽伸出于所述鞋底外。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于所述旋接槽中,所述限位挡块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限位挡块之间对角设置。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设置有止挡平面,所述翼部设置有侧平面,所述侧平面与所述止挡平面相抵以限定所述翼部旋入所述旋接槽中的位置。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鞋底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旋接槽连通。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设置有第一导引弧面,所述第一导引弧面与所述定位槽相邻设置,所述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引弧面配合的第二导引弧面。这样通过第一导引弧面与第二导引弧面的配合能驱使定位块更容易卡入定位槽中以及更容易使定位块移出定位槽中。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实施方式卡扣式换跟高跟鞋的组装结构图;
24.图2为如图1所示卡扣式换跟高跟鞋的分解图;
25.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6.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27.图5为图1所示卡扣式换跟高跟鞋在鞋跟顺时针旋转后支撑板、鞋跟、安装件及按压扣的组装结构图;
28.图6为图1所示卡扣式换跟高跟鞋中在鞋跟顺时针旋转前的组装结构图。
29.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30.100-卡扣式换跟高跟鞋;
31.10-鞋跟,11-侧槽;
32.20-安装件,21-安装部,211-通孔,22-翼部,221-定位块,222-侧平面,23-连接部,231-安装槽;
33.30-按压扣,31-按压部,32-卡接部;
34.40-支撑板,41-开槽,42-卡扣槽,43-开口,44-限位槽,45-铰接钩;
35.50-鞋底,51-通槽,52-旋接槽,53-铰接轴,54-露出槽,55-限位挡块,551-止挡平面,56-定位槽,57-第一导引弧面,58-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2.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
43.如图1所示,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包括鞋跟10、安装件20、按压扣30、弹簧(图未示)、支撑板40以及鞋底50,该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既能实现换跟功能,又能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鞋底50与鞋跟10之间不会脱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感。
44.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安装件20固定装设于鞋跟10上,所述安装件20包括安装部21以及连接安装部21的翼部22,所述鞋跟10设置有贴合面,所述安装部21与贴合面相抵,所述安装部21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安装件20,所述鞋跟10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设于贴合面,所述安装件20通过螺栓穿过穿孔与螺孔配合固定装设于鞋跟10上。所述翼部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部22呈间隔设置。
45.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件20还包括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设于安装部21与翼部22之间,所述连接部23轴向设置有安装槽231,螺栓嵌于安装槽231内。
46.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按压扣30装设于鞋跟10上,所述按压扣30包括按压部31
及连接按压部31的卡接部32,所述鞋跟10设置有侧槽11,所述按压部31伸出于侧槽11,所述安装部21设置有通孔211,所述卡接部32穿过通孔211伸出于安装件20外。
47.所述弹簧装设于鞋跟10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鞋跟10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按压部31相抵。
48.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40靠近鞋跟10的端部设置有开槽41及卡扣槽42,所述卡扣槽42与开槽41连通。所述支撑板40设置有开口43,所述开口43与开槽41连通。所述支撑板40还设置有限位槽44,所述限位槽44设于卡扣槽42的一侧,所述限位槽44、卡扣槽42及开槽41相互连通。
49.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鞋底50设置有嵌槽(图未示)、通槽51及旋接槽52,所述嵌槽设于鞋底50的底面,所述支撑板40嵌设于嵌槽中,所述通槽51贯穿鞋底50,所述旋接槽52设于鞋底50远离嵌槽的一侧,所述嵌槽及通槽51相互连通,所述鞋跟10通过翼部22穿过开槽41与通槽51后旋入旋接槽52中以及卡接部32卡入卡扣槽42中与鞋底50可拆式连接。
50.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板40远离开槽41的端部设置有铰接钩45,所述鞋底50固定设置有铰接轴53,所述铰接轴53设于嵌槽中,所述支撑板40通过铰接钩45钩于铰接轴53与鞋底50可拆式连接,所述支撑板40与鞋底50铰接。所述鞋底50设置有露出槽54,所述露出槽54与嵌槽连通,所述铰接钩45的上端面穿过露出槽54伸出于鞋底50外。
51.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鞋底50设置有限位挡块55,所述限位挡块55设于旋接槽52中,所述限位挡块55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限位挡块55之间对角设置。所述限位挡块55设置有止挡平面551,所述翼部22设置有侧平面222,所述侧平面222与止挡平面551相抵以限定翼部22旋入旋接槽52中的位置。
52.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翼部22设置有定位块221,所述鞋底50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221适配的定位槽56,所述定位槽56与所述旋接槽52连通。所述鞋底50设置有第一导引弧面57,所述第一导引弧面57与定位槽56相邻设置,所述定位块221设置有与第一导引弧面57配合的第二导引弧面。
53.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鞋底50设置有让位槽58,所述让位槽58、通槽51及旋接槽52相互连通。
54.本实施例中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的工作原理:鞋跟10与鞋底50之间的安装过程:使连接部23穿过开口43卡入开槽41中,同时卡接部32穿过开口43及开槽41卡入卡接槽中,然后按压按压部31,驱使卡接部32与连接部23相触,如图5所示,手动驱使鞋跟10顺时针旋转,直至卡接部32卡入限位槽44中,如图6所示,将铰接钩45钩入铰接轴53中,使支撑板40嵌于嵌槽中,使翼部22穿过通槽51,卡接部32伸入让位槽58中;如图1所示,手动驱使鞋跟10逆时针旋转,直至翼部22上定位块221卡入定位槽56中、侧平面222与止挡平面551相抵以及卡接部32卡入卡扣槽42中为止。
5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鞋跟10、安装件20、按压扣30、弹簧、鞋底50以及支撑板40的配合既能实现可换跟功能,又能确保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在使用过程中鞋底50与鞋跟10之间不会脱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支撑板40与鞋底50可拆式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更换支撑板40,使卡扣式换跟高跟鞋100的实用性更强。
5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