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4619发布日期:2023-03-04 03:1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书包、背囊等背包工具,人们一般都是通过双肩背负在背部,而为了提高背负时的舒适感,减轻肩部的受力以避免肌肉酸痛等情况,设计者也通常会将背包肩带对肩膀的压力部分转移至背部及腰部,那对应的,就需要在背包的背面增设背副结构,以使背包更贴近于人体背部,从而达到转移受力的效果。而现有的设计中,大多只考虑该背副结构的贴附程度,而忽略了使用者在长久使用背包时,容易出汗,从而令背部产生的闷热感。即使在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如中国专利205285449u公开的一种具有透气垫的背包,其通过海绵层、无纺布以及透气网格布制成的透气垫,依然是大面积的平面布料贴附于人体背部,而一旦配合人们的衣物等,就无法更有效地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且该种设计只能位于背包的背面上,要增设在支撑用的背副结构上还得根据需要,在内部包裹海绵以及通过缝线形成相应的形状;或者如中国专利100577059c公开的一种背包的智能自动调节减压装置,其中的背部气垫虽然有凸起的长条形气囊,但贴附人体背部而受压后,首先,气囊位置只提供缓冲作用而无法通气,其次,网格状的平面也基本呈包围式的,并近乎相当于贴附至人体背部上,这样形成的网格布仍然如上述透气垫一样只能起到较少的透气作用,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本实用新型可配合安装至背包背面作为背部支撑件使用,通过凸起组件的支撑,从而在保证一定支撑力的同时,在背包和人体背部之间形成导气槽等的空隙,并利用通孔连通外界空气,进而使人们背起背包时背部能有更好的透气性和空气流通的能力。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包括位于背包上靠近人体背部的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整体呈块状,所述气垫本体靠近人体的一侧上设有凸起组件,且所述凸起组件之间形成有多条导气槽,多条所述导气槽均由所述气垫本体的中部向四周延伸,且每条所述导气槽内均设有贯穿所述气垫本体的通孔。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气垫本体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围绕所述第一凸起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凸起和多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均留有空隙,多条所述导气槽均与该空隙相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垫本体靠近背包的一侧凹设有半球状的空腔,所述空腔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下方,且所述空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最小宽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条所述导气槽内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靠近背包的一端呈开口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靠近所述气垫本体的边缘处呈开口状,所述导
气槽的宽度为4~6mm。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且所述凸起组件的表面形成与人体背部相适配的弧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垫本体和所述凸起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凸起组件的边角处均为圆滑过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可配合安装至背包背面作为背部支撑件使用,通过凸起组件的支撑,从而在保证一定支撑力的同时,在背包和人体背部之间形成导气槽等的空隙,并利用通孔连通外界空气,进而使人们背起背包时背部能有更好的透气性和空气流通的能力。
13.2、凸起组件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大小进行调整,一般设计为第一凸起作为中心支点提供主要的支撑作用,保证各凸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和整体的弹性外,还能更多地形成导气槽以提高透气性。而气垫本体主要是利用边缘四周与背副结构的框架结合,第一凸起的位置作为单个气垫的主要支撑点,使用者在运动时造成的压力更容易让第一凸起下压,即整体向中部内凹,而利用半球状的空腔四周的气垫本体实体,也容易让第一凸起甚至是整个凸起组件回弹,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的截面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至背副结构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气垫本体,2-凸起组件,3-通孔,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18.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性高的背副气垫,包括位于背包上靠近人体背部的气垫本体1,气垫本体1整体呈块状,气垫本体1靠近人体的一侧上设有凸起组件2,且凸起组件2之间形成有多条导气槽,多条导气槽均由气垫本体1的中部向四周延伸,且每条导气槽内均设有贯穿气垫本体1的通孔3。本实用新型可配合背副结构安装至背包背面作为背部支撑件使用,通过凸起组件2的支撑,从而在保证一定支撑力的同时,在背包和人体背部之间形成导气槽等的空隙,并利用通孔3连通外界空气,进而使人们背起背包时背部能有更好的透气性和空气流通的能力。在使用时,背副结构基本依靠本实用新型的气垫来抵
住人体的背部,多个气垫互相组合就能在关键的受力位置形成支撑点,而每个气垫来看,气垫本体1可安装至背副框架上,其上的凸起组件2对应人体背部,当使用者背起背包时,气垫本体1就可以紧贴背部而形成一定的支撑并分散肩部的压力,而此时即使凸起组件2受压,中间的导气槽依然能从侧面与外界连通,形成空气流通,而且还能由于使用者的行动,造成凸起组件2的压缩和回弹,而背包背面可与背副结构安装面留有空间或者背包背面开设与通孔3相对应的吸气孔,进而由通孔3吸气进入导气槽中,这样即使在使用者衣物的封闭作用下依然能保持人体背部的空气流通和透气的作用,有效减少使用者背部的闷热感。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组件2包括一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位于气垫本体1的中部,多个第二凸起围绕第一凸起均匀分布,且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之间均留有空隙,多条导气槽均与该空隙相连通。凸起组件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大小进行调整,一般设计为第一凸起作为中心支点提供主要的支撑作用,其他的第二凸起以第一凸起为中心围绕其分布,从而让它们之间形成的导气槽能均匀地呈蛛网状地发散出去,保证各凸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和整体的弹性外,还能更多地形成导气槽以提高透气性。而此外,气垫本体1靠近背包的一侧凹设有半球状的空腔4,空腔4对应位于第一凸起的下方,且空腔4的直径小于第一凸起的最小宽度。气垫本体1主要是利用边缘四周与背副结构的框架结合,第一凸起的位置作为单个气垫的主要支撑点,使用者在运动时造成的压力更容易让第一凸起下压,即整体向中部内凹,而利用半球状的空腔4四周的气垫本体1实体,也容易让第一凸起甚至是整个凸起组件2回弹,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易变形。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条导气槽内均设有至少两个通孔3,且通孔3靠近背包的一端呈开口状。多个通孔3能避免衣物对部分通孔3的堵塞而影响其整体的通气效果,而且较快的气流大多数是从背包侧引入,因此开口状的一端可让气流大量地快速涌入,在导气槽中加快流动。同理,导气槽靠近气垫本体1的边缘处也呈开口状,即在气垫的中部时,凸起组件2的厚度与气垫本体1厚度差不多,而在边缘时,导气槽形成向下的斜面,让边缘均为凸起组件2来支撑,使导气槽从边缘导入空气的空间更大,而导气槽的宽度大约为5mm,以保证不易被衣物等完全堵塞。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二凸起的高度,且凸起组件2的表面形成与人体背部相适配的弧度。第一凸起作为主要的支撑受力点,较高于其他的第二凸起,并且易于让第二凸起配合形成与人体背部相适配的弧度,两个对称布置的气垫就能刚好包裹人体脊椎附近的肌肉,以达到更好的贴附和分力作用。另外,气垫本体1和凸起组件2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eva射出成型塑料,即乙烯乙烯基乙酸酯泡沫通过注射机一体成型,可整体与背副结构的框架进行拆装,凸起组件2的边角处均为圆滑过度,以避免划伤。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