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7950发布日期:2023-02-14 15:2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


背景技术:

2.运动鞋,是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设计制造的鞋子,运动鞋的鞋底和普通的皮鞋、胶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运动时能增强弹性,有的还能防止脚踝受伤。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都要穿运动鞋,尤其是高烈度体能运动,如:篮球、跑步等。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技术的运动鞋通常在鞋帮本体开设鞋眼孔,鞋带穿设于鞋眼孔,而在鞋带绑紧后,鞋带会对鞋眼孔的孔壁进行拉扯,容易导致鞋眼孔的孔壁发生撕裂,使得鞋帮本体受损,从而影响运动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运动鞋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包括鞋底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所述鞋帮本体开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的伸入口,所述鞋帮本体位于脚背处开设有鞋舌口,所述鞋帮本体位于鞋舌口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片,所述防护片的下端设置于鞋底本体,所述防护片靠近鞋舌口的上部开设有若干个鞋眼孔,若干个所述鞋眼孔沿鞋帮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所述鞋眼孔依次交叉穿设有鞋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防护片,一方面,防护片可对鞋帮本体进行防护,减少穿着者的脚部在收到撞击时的疼痛感,另一方面,通过在防护片开设供鞋带穿设的鞋眼孔,以减少在鞋帮本体开设鞋眼孔从而导致鞋眼孔孔壁开裂损伤鞋帮本体的可能。
7.优选的,所述鞋底本体设置有固定带,所述防护片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片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防护片上的鞋眼孔收到较大的拉扯力而导致孔壁开裂时,可通过连接组件将防护片拆卸下来,然后将新的防护片安装于固定带。
9.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的鞋头面以及防护片均开设有透气开口,所述透气开口连通于鞋帮本体的内部,所述鞋帮本体设置对透气开口进行覆盖的透气网孔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透气网孔布,以提高鞋帮本体的透气性能。
11.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设置有弹性带,所述鞋帮本体位于伸入口的后端向上延伸以形成提拉部,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鞋帮本体位于鞋舌口的两侧,所述弹性带的中部设置于提拉部远离伸入口的侧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者在将脚部从伸入口伸入鞋帮本体的内部时,先对提拉部进行提拉,使得伸入口张大并使得弹性带发生拉伸,然后穿着者将脚部伸入;接着松
开提拉部,弹性带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对鞋帮本体位于伸入口处进行压迫,使得伸入口进行收缩,以提高鞋帮本体对穿着者脚部的包覆性,减小在穿着时休闲鞋发生脱落的风险。
13.优选的,所述提拉部远离伸入口的侧面设置有提拉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提拉环,在需要对提拉部进行提拉时,可通过提拉环对提拉部进行提拉,提高便利性。
15.优选的,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掌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跟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底本体的脚掌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使得鞋底本体的脚掌部具有缓震的效果,而在鞋底本体位于脚跟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使得鞋底本体的脚跟部具有缓震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由内脚掌部向外脚掌部的方向逐渐递减。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穿着者在行走或者运动时,分散于鞋底本体内脚掌部的重量大于外脚掌部,因此第一通孔位于内脚掌部的孔径大于外脚掌部,以适配穿着者在行走或运动时脚底不同区域的缓震需求,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19.优选的,所述鞋底本体设置有位于第一通孔内的第一气囊柱,所述鞋底本体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内的第二气囊柱,所述第一气囊柱的直径大小与第一通孔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二气囊柱的直径大小与第二通孔的孔径一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气囊柱以及第二气囊柱,以进一步提高鞋底本体的缓震性能。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设置有防护片以及防护片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防护片可对鞋帮本体进行防护,减少穿着者的脚部在收到撞击时的疼痛感,另一方面,通过在防护片开设供鞋带穿设的鞋眼孔,以减少在鞋帮本体开设鞋眼孔从而导致鞋眼孔孔壁开裂损伤鞋帮本体的可能,当防护片上的鞋眼孔收到较大的拉扯力而导致孔壁开裂时,可通过连接组件对防护片进行更换;
23.2、设置有弹性带,弹性带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对鞋帮本体位于伸入口处进行压迫,使得伸入口进行收缩,以提高鞋帮本体对穿着者脚部的包覆性,减小在穿着时休闲鞋发生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鞋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实施例2 中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鞋帮本体;11、伸入口;12、防护片;121、鞋眼孔;13、鞋带;14、透气开口;141、透气网孔布;15、固定带;16、连接组件;161、第二链带;162、第一链带;17、提拉部;171、提拉环;18、弹性带;2、鞋底本体;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一气囊柱;24、第二气囊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实施例1公开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参照图1,鞋帮本体1以及鞋底本体2,鞋帮本体1固定连接于鞋底本体2的上端面。鞋帮本体1开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的伸入口11,鞋帮本体1位于脚背处开设有鞋舌口,鞋帮本体1位于伸入口11的后端向上延伸以形成提拉部17,提拉部17远离伸入口11的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提拉环171。
31.参照图1,鞋帮本体1位于鞋舌口的两侧设置有防护片12,防护片12的下端延伸至鞋底本体2并与鞋底本体2固定连接。防护片12靠近鞋舌口的上部开设有若干个鞋眼孔121,若干个鞋眼孔121沿鞋帮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鞋眼孔121依次交叉穿设有鞋带13。
32.参照图1,鞋帮本体1的鞋头面以及防护片12均贯穿开设有透气开口14,透气开口14连通于鞋帮本体1的内部,鞋帮本体1设置有分别对若干个透气开口14进行覆盖的透气网孔布141,透气网孔布141的边缘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
33.参照图2,鞋底本体2位于脚掌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21,若干个第一通孔21沿鞋底本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通孔21的轴线方向与鞋底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通孔21的孔径由内脚掌部向外脚掌部的方向逐渐递减。鞋底本体2位于脚跟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22,若干个第二通孔22沿鞋底本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通孔22的轴向与鞋底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
34.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防护片12可对鞋帮本体1进行防护,减少穿着者的脚部在受到撞击时的疼痛感,通过在防护片12开设供鞋带13穿设的鞋眼孔121,以减少在鞋帮本体1开设鞋眼孔121从而导致鞋眼孔121孔壁开裂损伤鞋帮本体1的可能。
35.实施例2:
3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防护片12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16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带15,鞋底本体2设置有固定带15;鞋帮本体1设置有弹性带18;鞋底本体2设置有第一气囊柱23和第二气囊柱24。
37.参照图3,鞋帮本体1位于鞋舌口的处设置有弹性带18,弹性带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1位于鞋舌口的两侧,弹性带18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提拉部17远离伸入口11的侧面。
38.参照图3,鞋底本体2靠近鞋帮本体1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5,固定带15的长度方向与鞋帮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防护片12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16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带15。连接组件16包括第一链带162以及第二链带161,第一链带162沿固定带15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固定带15的上边缘,第二链带161固定连接于防护片12的下端。
39.参照图3,第一气囊柱23位于第一通孔21内,第一气囊柱23的直径大小与第一通孔21的孔径一致,第一气囊柱2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第一通孔21的孔壁。第二气囊柱24位于第二通孔22内,第二气囊柱24的直径大小与第二通孔22的孔径一致,第二气囊柱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第二通孔22的孔壁。
40.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防护片12上的鞋眼孔121收到较大的拉扯力而导致孔壁开裂时,可通过第一链带162和第二链带161将防护片12拆卸下来,然后将新的防护片12通过第二链带161与第一链带162的闭合,将新的防护片12固定连接于固定带15。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