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8507发布日期:2023-01-17 23:0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女士的内裤,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其围绕使用者腰部的部分能够均匀地产生变形,而且产生的变形幅度很大,让使用者穿着非常舒适的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


背景技术:

2.女士的内裤是女性非常重要的贴身衣物,由于女性在很多特殊时期身材变化很大,比如青春期、孕期等,市面上一些固定尺寸、弹性小的内裤无法满足上述女性群体在这些特殊时期的穿着需要。随着身体尺寸增长,弹性小、小尺码标准尺寸内裤穿着时束缚感强、甚至无法穿着,而大尺码的内裤穿着时则非常松弛、不贴身。
3.为了解决特殊时期女性穿着的内裤存在的问题,公告号为cn213045201u,名称为“一种通码女士内裤”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女士内裤,它包括前片和后片,该前片和该后片的下端连接形成底裆,该前片、该后片及该底裆采用氨纶含量为5%-10%的氨纶混纺面料,前片和后片的侧部之间缝接有侧片,侧片的下缘与前片、后片、底裆的缘部形成脚口,侧片采用氨纶含量为15%-30%的氨纶混纺面料;通过将内裤的侧片相对前片、后片及底裆采用氨纶含量更高的氨纶混纺面料,可使内裤的腰口尺寸变化空间增大,进而满足学生、小孩及孕妇等身体尺寸变化大的特殊女性群体穿着需要以解决该群体频繁更换内裤或者内裤尺码选择难以找到合适的问题。
4.但是,申请人发现,上述这种结构的女士内裤,其结构并不合理,由于女士内裤能够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处于左右两侧,使得女士内裤在变形时,前后区域变形小,两侧变形大,但是实际上女士快速长大的时期,各部位增大的比率大致相同,孕期则变形最大的区域在前侧,但是上述女士内裤位于前侧、后侧的部分变形小,而两侧变形大,使得女士内裤在左侧、右侧对使用者的身体施加较大的力,甚至会在使用者的身体两侧勒出明显痕迹,而使用者腰部其它区域则受力较小,这种受力不均匀会导致使用者穿着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这种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其围绕使用者腰部的部分能够均匀地产生变形,而且产生的变形幅度很大,让使用者穿着非常舒适。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包括内裤本体、腰口弹力带、两条脚口弹力带,内裤本体顶端具有腰口,内裤本体底端具有中部底裆、两个底端腿口,腰口弹力带安装在内裤本体顶端的腰口处,两条脚口弹力带分别安装在内裤本体底端的两个底端腿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裤本体采用一片经编塑身衣面料制成,该经编塑身衣面料的边缘轮廓从上到下按顺序依次为前腰口顶边、左前侧边、左腿口弧边、左后侧边、后腰口顶边、右后侧边、右腿口弧边、右前侧边,该经编塑身衣面料的左前侧边、左后侧边缝合,该经编塑身衣面料的右后侧边、右前侧边缝合,制成内裤本体。这种女士内裤,由于采用一片弹力非常好的经编塑身衣
面料制成内裤本体,因此其结构比较合理,使得内裤本体围绕使用者腰部的部分能够均匀地产生变形,而且产生的变形幅度很大。
7.较优的方案,所述经编塑身衣面料采用经编机的第一梳栉gb1、第二梳栉gb2和第三梳栉gb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梳栉gb1以垫纱数码为1-0/1-1/2-3/2-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一织线;所述第二梳栉gb2以垫纱数码为1-1/1-0/1-1/1-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二织线;所述第三梳栉gb3以垫纱数码为1-1/0-0/1-1/2-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三织线;所述第一织线、第二织线和第三织线分别在第一梳栉gb1、第二梳栉gb2和第三梳栉gb3上弯曲成线圈,第一织线与第二织线、第二织线与第三织线以及第三织线与第一织线相互圈套而构成经编塑身衣面料的组织结构。
8.较优的方案,所述女士内裤还包括底裆垫布,底裆垫布与内裤本体的中部底裆内侧面粘合。在中部底裆内侧面上增设底裆垫布,使得此处变形减少,不容易损坏,便于使用者安装卫生巾。
9.更优的方案,所述底裆垫布为棉布或纱布。
10.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内裤本体采用一片经编塑身衣面料制成,并将其结构设计得更加合理,因此围绕使用者腰部的部分能够均匀地产生变形,而且产生的变形幅度很大,让使用者穿着非常舒适;而在中部底裆内侧面上增设底裆垫布,使得此处变形减少,不容易损坏,便于使用者安装卫生巾。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未制成内裤本体时的经编塑身衣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2的经编塑身衣面料的组织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穿着舒适的女士内裤,包括内裤本体1、腰口弹力带2、两条脚口弹力带3,内裤本体1顶端具有腰口101,内裤本体1底端具有中部底裆102、两个底端腿口103,腰口弹力带2安装在内裤本体1顶端的腰口101处,两条脚口弹力带3分别安装在内裤本体1底端的两个底端腿口103处。所述内裤本体1采用一片经编塑身衣面料4制成(如图2所示),该经编塑身衣面料4的边缘轮廓从上到下按顺序依次为前腰口顶边401、左前侧边402、左腿口弧边403、左后侧边404、后腰口顶边405、右后侧边406、右腿口弧边407、右前侧边408,该经编塑身衣面料4的左前侧边402、左后侧边404缝合,该经编塑身衣面料4的右后侧边406、右前侧边408缝合,制成内裤本体1,如图1所示。这种女士内裤,由于采用一片弹力非常好的经编塑身衣面料4制成内裤本体1,因此其结构比较合理,使得内裤本体1围绕使用者腰部的部分能够均匀地产生变形,而且产生的变形幅度很大。
15.如图3所示,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经编塑身衣面料4采用经编机的第一梳栉gb1、第二梳栉gb2和第三梳栉gb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梳栉gb1以垫纱数码为1-0/1-1/2-3/2-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一织线;所述第二梳栉gb2以垫纱数码为1-1/1-0/1-1/1-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二织线;
所述第三梳栉gb3以垫纱数码为1-1/0-0/1-1/2-2//的运动方式,满穿经缎组织横移的穿纱方式编织的第三织线;所述第一织线、第二织线和第三织线分别在第一梳栉gb1、第二梳栉gb2和第三梳栉gb3上弯曲成线圈,第一织线与第二织线、第二织线与第三织线以及第三织线与第一织线相互圈套而构成经编塑身衣面料4的组织结构。垫纱数码是经编针织物其组织结构(也称为编织结构)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其主要是通过横移机构控制梳栉gb-导纱针的针前、针背横移-垫纱来构成经编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垫纱数码按针前横移规律书写,在一个线圈横列之后用隔离符号“/”分隔,即线圈横列与线圈横列之间的数码用“/”分隔,一个花纹循环的末端用“//”结束。不同的垫纱数码编织出来的经编针织布的组织结构不同:只要垫纱数码中有一个线圈横列不同,编织出来的经编针织布的组织结构就不同;如果具有多个线圈横列不相同,编织出来的经编针织布的组织结构其区别更大;如果整个花纹循环不相同,编织出来的经编针织布的组织结构便会完全不相同;同时,如果花纹循环的起始线圈横列不相同,编织出来的经编针织布的组织结构也不相同。
16.如图3所示,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梳栉gb1采用化纤长丝通过编花轮相互套圈形成所述第一织线409。所述第一织线409上的化纤长丝的单股纤维大于0.01旦尼尔。所述第二梳栉gb2采用化纤长丝通过编花轮相互套圈形成所述第二织线410。所述第二织线410上的化纤长丝的单股纤维大于0.01旦尼尔。所述第三梳栉gb3采用弹性纤维通过编花轮相互套圈形成所述第三织线411。所述第三织线411上的弹性纤维的单股纤维大于0.01旦尼尔。本实施例的经编塑身衣面料4克服了传统平纹高弹力布的弹力性和延展性的局限性,达到了四面高弹的效果,加强了组织各之间的强度,提高了布料的紧实度,在同克重的情况下,节约了氨纶的使用比例,降低了成本,也使得用户穿着更加舒适,即使在出汗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粘稠感。
17.如图1、2所示,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女士内裤还包括底裆垫布5,底裆垫布5与内裤本体1的中部底裆102内侧面粘合。在中部底裆102内侧面上增设底裆垫布5,使得此处变形减少,不容易损坏,便于使用者安装卫生巾。
18.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底裆垫布5为棉布。
19.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底裆垫布5为纱布。
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