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拉链,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拉头及拉链。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双面拉头的拉体都是通过鼻梁组合拉片或者拉袢的形式,但鼻梁具有一定高度,特别是双面鼻梁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拉体本身厚度,不够轻便;而另一种则是通过机芯开孔穿绳达到减薄拉体完成双面的拉合使用,但由于机芯体积的限制,开孔位极限只能容纳直径1.8mm以内的绳子,这极大的限制了一些需要加粗绳袢的应用场景例如帐篷、睡袋等。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拉链拉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双面拉头及拉链。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拉头,拉头本体、第一外接部、第二外接部和绳子;
3、第一外接部设置在拉头本体的顶面,第二外接部设置在拉头本体的底面;
4、拉头本体的端部开设有绳体限位部,第一外接部与第二外接部均开设有绳孔;
5、绳子部分限位在绳体限位部内,且绳子的两端分别穿出至两个绳孔外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头本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机芯连接板;
7、机芯连接板竖直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绳孔均沿机芯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开设。
8、在一些实施例中,绳体限位部设置在机芯连接板的第一端;
9、第一外接部设置在上盖板顶面,且靠近机芯连接板的第二端;
10、第二外接部设置在下盖板顶面,且靠近机芯连接板的第二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绳体限位部设置为导槽,导槽开设在机芯连接板第一端的端面上,上盖板和下盖板对应导槽开设有限位凹陷。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绳体限位部设置为导槽,导槽开设在机芯连接板第一端的端面上,上盖板和下盖板对应导槽开设有限位凹陷。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表面对应在限位孔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凹陷。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孔的孔径大于绳子的直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接部和第二外接部均设置为拱形盖板,绳孔设置在拱形盖板的中轴线上。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绳孔的孔径与绳子直径相等。
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面拉头。
18、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设置有拉头本体、第一外接部、第二外接部和绳子。上述第一外接部设置在拉头本体的顶面,第二外接部设置在拉头本体的底面。上述第一外接部和第二外接部均开设有绳孔,且拉头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绳体限位部,上述绳子部分可活动的限位在绳体限位部内,上述绳体的两端分别对应贯穿两个绳孔,穿出绳孔之后,绳端打结固定,将绳子安装在拉头本体上。外接件可直接与绳子连接实现类似拉片的结构。绳子代替常规拉头的拉片结构,在装配时可兼容更大直径的连接件,且更加灵活轻便。同时,因用绳子代替了常规的鼻梁、拉片结构,拉头本体的厚度也可显著变薄,实现结构减重。
19、本申请提供的具有上述双面拉头的拉链,具备上述有益效果,本文不再展开。
1.一种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本体(1)、第一外接部(2)、第二外接部(3)和绳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本体(1)包括:上盖板(11)、下盖板(12)和机芯连接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机芯连接板(13)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限位部设置为导槽(14),所述导槽(14)开设在所述机芯连接板(13)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上盖板(11)和所述下盖板(12)对应所述导槽(14)开设有限位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限位部设置为限位孔(15),所述限位孔(15)从所述上盖板(11)顶面贯穿所述机芯连接板(13)至所述下盖板(12)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和所述下盖板(12)的表面对应在所述限位孔(1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5)的孔径大于所述绳子(4)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部(2)和所述第二外接部(3)均设置为拱形盖板,所述绳孔(5)设置在所述拱形盖板的中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孔(5)的孔径与所述绳子(4)直径相等。
10.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