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带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3329发布日期:2023-03-17 22:4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带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吊带衣结构。


背景技术:

2.吊带衣为一种无袖的、设置细肩带的服饰,通常为女性的着装。该类型服饰的一大特点为简便轻快,为女性夏日考虑服饰之一,在此基础上,现将内衣与吊带衣结合形成一体衣的吊带衣结构,此类吊带衣因更为简便、轻松而受到女性的欢迎。
3.现有的内衣与吊带衣构成一体衣,如专利文件202111090594.6 一种吊带背心,专利文件202122558607.x 一种具有塑型功能的吊带内衣,由于内衣与吊带衣成为一体,使内衣胸前的罩杯主体也与吊带衣成为一体,罩杯主体由于要起到包裹、定型、承托的作用,一方面,罩杯主体的质地相对较硬,一体衣的胸前部分无法与所有人的人体十分贴合,另一方面,一体衣与内衣不同,销售服饰的尺寸标准分类级别较宽泛,单一尺寸对应的适穿身材范围较大,最终导致一体衣的罩杯主体与人体的贴合度较低,而吊带衣的衣领普遍较低,易造成暴露走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一体衣胸前罩杯主体与人体贴合度低造成暴露走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带衣结构,在吊带衣胸前的领口位置设置荡领,两侧的肩带设置为可调节的肩带,荡领设计成蕾丝花边与前中里片的结合,在吊带衣胸前造成双层结构的视觉效果,并增高前胸衣物高度,遮挡住因罩杯主体与人体部贴合造成的空隙部分,防止暴露走光。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6.一种吊带衣结构,包括吊带衣与罩杯主体,所述罩杯主体内置于所述吊带衣,所述罩杯主体倾斜设置并朝向中心,所述吊带衣的前里中片的内层与蕾丝花边连接,所述前里中片的中心设置荡领,所述荡领呈v字形,所述荡领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罩杯主体的最高点,所述荡领堆叠的布料设置在所述罩杯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蕾丝花边的顶部高于所述罩杯主体的最高点且遮挡部分肩带。
7.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罩杯主体由两片棉片立体裁剪拼接形成,两片棉片的拼接线为所述罩杯主体的中心。
8.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罩杯主体之间通过连接纱材连接,所述连接纱材顶部位于所述罩杯主体的水平中线上方,底部与所述罩杯主体的底部平并与托举丈根连接。
9.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罩杯主体的两侧设置倾斜向上的侧托纱,所述侧托纱延伸至所述吊带衣腋下部的曲线边缘附近并与上比丈根连接。
10.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罩杯主体连接的肩带是上比丈根的一部分,所述上比丈根的上部为内衣肩带,中部与侧托纱连接,下部趋向水平延伸与勾圈连接。
11.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吊带衣顶部的两侧端部设置吊带肩带,所述罩杯主体连接内衣肩带,所述吊带肩带与所述内衣肩带在人体前端并列设置,所述吊带肩带与所
述内衣肩带在人体后背趋近并穿过同一个调节扣叠放。
12.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节扣的下方设置水平方向的装饰带。
13.进一步的,所述内衣肩带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吊带肩带顶部的高度。
14.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罩杯主体的底部与托举丈根连接,所述托举丈根呈波浪状,所述托举丈根末端部分向上弯曲并与上比丈根连接。
15.上述的一种吊带衣结构,所述托举丈根经下扒托纱与下比丈根连接,所述下扒托纱为定型纱,所述下比丈根的水平延伸与勾圈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下扒托纱延伸至所述勾圈的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勾圈与所述吊带衣之间。
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8.1.罩杯主体内置于吊带衣内部,内衣的托举与连接布料均采用轻薄型的纱布,尽可能减少二者布料重叠的部分的厚重感,使穿戴人员感到轻便、舒适。
19.2.设置高度均高于罩杯主体的前里中片与蕾丝花边形成直接遮挡,防止直接暴露走光发生,同时构造双层衣料的视觉效果,减少裸露感,此外,前里中片的荡领设计令布料在胸前堆叠,加深了遮挡的视觉效果。
20.3.装饰带的设置令肩带的位置相对稳定,并起到美背的装饰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衣部分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7.1.吊带衣;2.罩杯主体;3.荡领;4.蕾丝花边;5.连接纱材;6.侧托纱;7.上比丈根;8.托举丈根;9.下扒托纱;10.下比丈根;11.前里中片;12.吊带肩带;13.内衣肩带;14.调节扣;15.勾圈;16.装饰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一种吊带衣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吊带衣1与罩杯主体2,在吊带衣1的顶部设置荡领3与蕾丝花边4,前里中片11的顶部设置荡领3,吊带衣1的前里中片11的内层与蕾丝花边4连接,荡领3呈v型结构,且荡领3的最低点略高于罩杯主体2的顶部,这样荡领3堆叠的布料基本处于罩杯主体2之间,恰如其分地遮挡在罩杯主体2与人体不贴合的中部位置,同时,蕾
丝花边4的高度设置在前里中片11的上方。
30.综合本实用新型前端设计,前里中片11作为直接遮挡的布料,对于前方直视的视线能够起到遮挡作用,蕾丝花边4设计高度远高于罩杯主体2的设置位置,起到遮挡自上而下的视线的作用,前里中片11与类似花边起到直接物理遮挡的效果。而从视觉效果上,蕾丝花边4还能够拔高衣物高度,而在胸部中心堆叠的荡领3配合前里中片11,起到双层的布料的视觉效果,令人从潜意识上觉得遮挡效果较佳,从意识层面起到遮挡的效果。
31.如图2、图3、图4所示,设置在两侧的罩杯主体2倾斜设置,顶部位置朝向整体中心,罩杯主体2由两片棉片立体裁剪拼接形成,两片棉片的拼接线为罩杯主体2的中心。罩杯主体2之间通过连接纱材5连接,连接纱材5水平连接两侧的罩杯主体2,连接纱材5顶部的设置线位于罩杯主体2的水平中线上方,底部则与罩杯主体2的底部平齐,但受到底部托举丈根8的限制,设置有波浪状的收边。
32.如图2、图3、图4所示,罩杯主体2的两侧设置倾斜向上的侧托纱6,侧托纱6延伸至吊带衣1腋下部的曲线边缘附近并与上比丈根7连接。在吊带衣1腋下部的曲线边缘向内收缩的位置设置与曲线边缘弧度相同或相似的上比丈根7,上比丈根7与内衣部分的内衣肩带13连接,上比丈根7向上延伸形成内衣肩带13,使得内衣肩带13与吊带肩带12并列设置。上比丈根7保持着与吊带衣1的边缘相同的形状,沿着吊带衣1边缘收缩些许的位置向下延伸。
33.如图3、图4所示,吊带衣1顶部的两侧端部设置吊带肩带12,与其并列设置有上比丈根7延伸形成的内衣肩带13,内衣肩带13与吊带肩带12在人体前端并列,后端逐渐合拢、叠放,并嵌入同一个调节扣14中,最终叠合在一起缝合在吊带衣1的顶部。初始状态下,内衣肩带13顶部高度设计较吊带肩带12顶部高度略微低些,在经过同一个调节扣14时,令二者均可通过调节扣14实现高度调整,二者调整长度同步,即保持二者相同的高度差。
34.在本实施例中,后背吊带衣1的后背射设计较低,以避开人体后背肩胛骨的位置。因人体手臂活动均需要肩胛骨带动进行,肩胛骨的活动频率高,若吊带衣1的背部高度设计与肩胛骨平齐或者是位于肩胛骨的中间位置,当肩胛骨活动时,会与吊带衣1顶部布料频繁摩擦,给穿着的人带来不适感,因此,吊带衣1后背设计较低。而内衣肩带13与吊带肩带12的设计也可避开肩胛骨的位置,但这样肩带随着手臂动作外翻的可能性提高,故在内衣肩带13与吊带肩带12叠合处设置一条横向的装饰带16,收紧分设在两端肩带,防止肩带外翻,甚至滑落,同时彻底将内衣肩带13与吊带肩带12并拢叠放,并起到修饰背部的美观效果。
35.在上比丈根7与罩杯主体2之间的连接纱材5与罩杯两侧的侧托纱6均采用轻薄材料,减少负重感与累赘感,同时其边缘通过缝合固定在吊带衣1上,或者为了减少因缝合造成的摩擦不适感,通过拉紧连接纱材5、侧托纱6,减少纱料的长度,通过罩杯主体2与人体的贴合阻挡、上比丈根7及托举丈根8的收拉,使得连接纱材5与侧托纱6呈拉紧状态,无缝合线也能够实现位置稳定,并且不对人体皮肤造成粗粝的摩擦感。
36.如图2、图3、图4所示,罩杯主体2的底部与托举丈根8连接。托举丈根8起到收紧、托举的效果,以实现内衣一体式无钢圈的设计,保护女性健康。托举丈根8具有弹性,整体呈波浪状,在与罩杯主体2的连接处为下凹部分,在连接纱材5处、侧托纱6处为上凸结构,两末端部分向上弯曲并与上比丈根7连接、缝合固定。
37.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托举丈根8的下方为内衣部分的下扒托纱9与下比丈根10,下扒托纱9为定型纱,面料略微偏硬偏厚,在使用时尽量取用轻薄的材料构成,且在设置连
接时,需整体拉紧,减少缝合后因局部位置固定造成活动时纱料松脱的干扰。下扒托纱9在接近吊带衣1边缘的位置设置向内倾斜的缝合线,此处为内衣与吊带衣1为数不多的连接缝合处,通过该缝合处的缝合,令内衣与吊带衣1的相对位置固定,当然,各处的丈根作为内衣的边缘部分,也可以与吊带衣1缝合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定性。在本技术中,仅有下扒托纱9的缝合处以及处于该缝合处上方、非内衣肩带13部分的上比丈根7与吊带衣1进行缝合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下比丈根10的宽度为1.5厘米,较宽的下比丈根10,穿着稳定舒适。
39.如图3、图4所示,上比丈根7与下比丈根10均朝向水平方向延伸,兼以延伸的下扒托纱9,共同形成罩杯的后比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罩杯背部结构的勾圈15采用内勾圈15结构,外部为下扒托纱9的延伸部分,遮挡住勾圈15的凸出结构,同时勾圈15使用两排扣的设计,减少竖直方向的宽度,加深勾合的长度,穿着时隐形不外露。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