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17012发布日期:2023-09-10 03:4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特别涉及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口罩是一种卫生防疫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鼻罩是能把患者的鼻子严密包裹,然后用带子固定,用于过滤进入鼻子的空气的卫生防疫用品。

2、口罩和鼻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和鼻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口罩或鼻罩存在如下问题:1、口罩或鼻罩只能单独使用,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由于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以免感染传染病,然而在人们就餐及喝水时,不可避免地需将口罩取下,这增加了人们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出现了只遮鼻子的鼻罩,但现有的口罩和鼻罩是分离的,人们需要同时携带口罩和鼻罩,才能满足安全防疫的需要,这使得人们携带不便,专利号cn202010156482.5名称“一种新型鼻罩”,其通过在鼻罩本体的中部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弧形结构处设有护鼻部,该鼻罩可保护使用人员在进餐时从鼻腔吸入病毒和污染物,但其不能兼具口罩和鼻罩两种状态的使用需求。

3、专利号cn217487729u名称“一种弧形欧米伽折叠平面口罩”,其通过改变口罩内外层的材质使口罩更加立体、其口罩本体采用欧米伽折叠,增加口罩内呼吸腔的体积。但其存在仅能作为单一的口罩使用,不能兼具鼻罩的使用功能。

4、综合上述现有的口罩、鼻罩无法满足兼具口罩和鼻罩两种功能的使用需求,需同时携带口罩和鼻罩,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5、2、现有鼻罩使佩戴者呼吸不畅;由于现有鼻罩的体积及表面积较小,这就导致鼻罩不能向佩戴者供给充足的过滤空气,容易导致用户呼吸困难,不利于用户长期佩戴,专利号cn202010156482.5名称“一种新型鼻罩”,其通过在鼻罩本体的中部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弧形结构处设有护鼻部,该鼻罩可保护使用人员在进餐时从鼻腔吸入病毒和污染物,但其呼吸腔体积较小,无法向佩戴者提供充足的过滤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实现一罩双用,既可作为口罩,还可用作鼻罩,该双用型口鼻罩包括:

2、包括口罩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横向左、右两端的佩戴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上部的上折叠部、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中部的中折叠部及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下部的下折叠部,且所述上折叠部、所述中折叠部及所述下折叠部均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褶皱;

3、所述口罩本体的大部分或全部所述褶皱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口罩本体的外形可满足覆盖佩戴者的鼻子唯一区域的防护使用需求,使得所述口罩本体用于可仅过滤通过鼻子呼吸的空气;所述口罩本体的大部分或全部所述褶皱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口罩本体的外形可同时满足覆盖佩戴者的口和鼻子区域的防护使用需求,使得所述口罩本体用于可同时过滤通过口和鼻子呼吸的空气。

4、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及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上左固定部和上右固定部;

5、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及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下左固定部和下右固定部;在所述上左固定部和所述上右固定部之间,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和/或,在所述下左固定部和所述下右固定部之间,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

6、进一步地, 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

7、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及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上左固定部和上右固定部;在所述上左固定部和所述上右固定部之间,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

8、进一步地, 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及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下左固定部和下右固定部;在所述下左固定部和所述下右固定部之间,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

9、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中部与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中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纵向尺寸与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纵向尺寸的差值不大于8mm。

11、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纵向尺寸与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纵向尺寸的差值不大于8mm;

12、进一步地,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的折叠部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在所述褶皱处于收拢状态时,纵向尺寸为2.5cm-6cm;

14、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在所述褶皱处于展开状态时,沿所述口罩本体的纵向弧面的最大弧长尺寸为12cm-20cm;

15、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的最外边缘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内设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鼻梁条;在佩戴者佩戴时,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和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内侧贴合佩戴者面部;

1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平面口罩的口罩本体,其中,所述口罩本体中部为折叠成至少一个褶皱的中折叠部,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口罩本体的上端包覆有鼻梁条;

17、将所述口罩本体的最上端折叠成至少一个褶皱的上折叠部,其中,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与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之间形成第一折线,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与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之间形成第二折线;

18、将所述口罩本体的最下端折叠成至少一个褶皱的下折叠部,其中,所述褶皱为“z”字形褶皱,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以及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与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之间形成第三折线,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与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之间形成第四折线;

19、进一步地,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和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一并沿所述第二折线向所述口罩本体内侧折叠;将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沿所述第一折线向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外侧折叠;

20、进一步地,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沿所述第一折线向所述口罩本体外侧折叠;将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和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一并沿所述第二折线向所述口罩本体内侧折叠;

21、进一步地,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和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一并沿所述第四折线向所述口罩本体内侧折叠;将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沿所述第三折线向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外面折叠;

22、进一步地,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沿所述第三折线向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外侧折叠;将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和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一并沿所述第四折线向所述口罩本体内侧折叠;

23、进一步地,所述上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沿所述口罩本体横向分别内缩移动,以使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外凸于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将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与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上左固定部和上右固定部;

24、进一步地,所述下折叠部的最外边缘的“z”字形褶皱加工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沿所述口罩本体横向分别内缩移动,以使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外凸于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将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与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相固定,形成下左固定部和下右固定部;

25、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分别内缩移动分为以下步骤:将折叠后上折叠部和/或下折叠部的口罩本体的端部沿所述横向朝向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弯折。

26、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加工方法还包括:固定两佩戴带在所述口罩本体横向的左右两端。

27、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用型口鼻罩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佩戴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横向左、右两端的佩戴带,使所述口罩本体覆盖佩戴者的呼吸器官区域;收拢,收拢所述口罩本体的大部分或全部所述褶皱,使所述口罩本体覆盖佩戴者的鼻子唯一区域;展开,展开所述口罩本体的大部分或全部所述褶皱,使所述口罩本体覆盖佩戴者的口和鼻子区域。

28、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29、1、实现一罩双用,既可作为口罩,还可用作鼻罩。本发明通过在口罩本体的最上端折叠成至少一个“z”字形褶皱的上折叠部,所述口罩本体的中部为折叠成至少一个“z”字形褶皱的中折叠部,所述口罩本体的最下端为折叠成至少一个“z”字形褶皱的下折叠部,使得所述口罩本体上具备更多的折叠部,即具备了更大的伸展能力,在所述上折叠部、所述中折叠部及所述下折叠部处于完全撑张状态时,其纵向尺寸可以覆盖佩戴者的口和鼻子区域,即用作口罩;在所述上折叠部、所述中折叠部及所述下折叠部处于收拢状态时,其相应的折叠部收缩,其可仅覆盖鼻子唯一区域,用作鼻罩,此时所述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密封佩戴者鼻子上部面部区域、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密封佩戴者鼻子下部且口上部区域,确保鼻罩的上下两侧的密封效果。由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用型口鼻罩同时兼具口罩和鼻罩的使用需求,能够在两种形态之间自由切换,使用方便,并且上折叠部、中折叠部和下折叠部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30、2、用作鼻罩时,提升鼻罩的呼吸顺畅度。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上下底平均长度使所述上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上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相对于上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向佩戴者对侧外凸,同理,使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所述下折叠部次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相对于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向佩戴者对侧外凸,以此来使口鼻罩更加立体,增大呼吸腔的体积,使佩戴者的呼吸更加顺畅,以上结构加工方法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31、进一步的,通过将所述下折叠部最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中部和所述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的中部固定连接,使得作为鼻罩使用时,口鼻罩的下折叠部次外边缘横向边条不会被吸附贴到到鼻孔处,使佩戴者的呼吸更加顺畅。

32、3、用作口罩时,提升口罩左右两侧的密封性能。常规的口罩左右两侧边的纵向尺寸通常为9cm,其与佩戴者面部的接触区域较大;本发明通过将口罩本体在使用状态时的最左端和最右端的纵向尺寸为2.5cm-6cm,来减少口罩本体最左端和最右端与佩戴者两侧面部的接触面积,以此在较小的区域内实现口罩侧面的密封,进而解决由于口罩侧面与佩戴者接触区域过大造成的不贴合、漏气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口罩左右两侧密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