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式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8522发布日期:2023-12-30 13:5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贴合式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口罩,尤其涉及一种贴合式口罩。


背景技术:

1、口罩本身集密封性、通透性于一体,既有防护、抗湿、抗菌、防外漏、防尘防霾功能,又解决了透气、闷热等问题,基本能满足民用防尘防霾防毒及工业和医疗需求。市售口罩一般分成长方形和杯状两种,口罩必须大小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

2、现有口罩在佩戴时,口罩本体靠近耳带的两侧容易与脸部皮肤产生较大的间隙,当吸入空气时,气流瞬时加速,一部分空气则顺着此间隙进入,故而无法有效阻止细菌吸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贴合式口罩,能够减小口罩本体靠近耳带的两侧与脸部皮肤之间产生的间隙。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式口罩,所述贴合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所述口罩本体靠近所述耳带的两侧内表面涂布有无粘性软胶条,所述无粘性软胶条能够在所述耳带拉紧受力情况下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合。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4、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位于其可塑鼻梁处内表面涂布有可粘性软胶条,且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表面附有油性薄膜纸。

5、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端部相连。

6、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可粘性软胶条和所述无粘性软胶条均压敏热熔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表面。

7、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长度大于5mm,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宽度大于1mm,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厚度大于0.01mm。

8、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无粘性软胶条沿所述口罩本体的外缘5延伸。

9、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为平面、杯状或折叠结构。

10、上述的贴合式口罩,进一步地,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长度大于5mm,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宽度大于1mm,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厚度大于0.1mm。

11、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0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贴合式口罩,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佩戴者佩戴时,将两个耳带分别挂设于佩戴者的两个耳朵上,耳带拉紧受力,使得无粘性软胶条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合,起到防滑及密封作用,从

13、而减小口罩本体靠近耳带的两侧与脸部皮肤之间产生的间隙,有效阻止细菌吸5入。

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所述口罩本体靠近所述耳带的两侧内表面涂布有无粘性软胶条,所述无粘性软胶条能够在所述耳带拉紧受力情况下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合,所述口罩本体位于其可塑鼻梁处内表面涂布有可粘性软胶条,且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表面附有油性薄膜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端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粘性软胶条和所述无粘性软胶条均压敏热熔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长度大于5mm,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宽度大于1mm,所述可粘性软胶条的厚度大于0.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粘性软胶条沿所述口罩本体的外缘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为平面、杯状或折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长度大于5mm,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宽度大于1mm,所述无粘性软胶条的厚度大于0.1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合式口罩,涉及口罩技术领域。该贴合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分别安装于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口罩本体靠近耳带的两侧内表面涂布有无粘性软胶条,无粘性软胶条能够在耳带拉紧受力情况下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合。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耳带拉紧受力,使得无粘性软胶条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合,起到防滑及密封作用,从而减小口罩本体靠近耳带的两侧与脸部皮肤之间产生的间隙,有效阻止细菌吸入。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未来加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