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2363发布日期:2023-06-08 14:3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拉链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市场实际应用中,服装行业开始广泛采用缝纫机器人自动化缝纫,提高行业整体生产效率,但是服装缝纫机器人需要操作人员把拉链放置于具体位置上,而缝纫机器人暂时无法自动感应定位拉链与布带的相对位置,生产过程中需要员工重复定位动作,劳动强度大,容易精神疲惫而发生定位失误,造成产品不合格,不利于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布带上编织有反光标识区,方便缝纫机器人进行识别判定是否越界,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包括:

4、两个布带;所述布带由一根纬纱、多根第一经纱、及两根第二经纱编织而成;所述布带包括链牙连接区、位于所述链牙连接区一侧的反光标识区、及位于所述反光标识区远离所述链牙连接区的一侧的布料连接区;所述反光标识区由多根所述第一经纱、两根所述第二经纱及所述纬纱编织而成;两根所述第二经纱呈间隔设置,两根所述第二经纱之间具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一经纱;所述第二经纱采用两上两下经重平组织进行编织,以使得所述第二经纱连续间隔浮现于所述布带的相对两面;及

5、连接于各所述布带一侧的链牙;两个所述布带上的所述链牙相互匹配啮合。

6、上述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布带的反光标识区内编织有两根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二经纱,以便于缝纫机器人的光电感应模块进行识别判定是否越界,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纬纱呈蜿蜒盘旋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牙连接区由多根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编织而成。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连接区由多根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编织而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牙的内部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由多个多股纱线捻合成型,且各个所述多股纱线的颜色互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股纱线的数量为3-8个。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呈蜿蜒盘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连接区由多根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连接区由多根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的内部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由多个多股纱线捻合成型,且各个所述多股纱线的颜色互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纱线的数量为3-8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包括:两个布带;布带由一根纬纱、多根第一经纱、及两根第二经纱编织而成;布带包括链牙连接区、反光标识区、及布料连接区;反光标识区由多根第一经纱、两根第二经纱及纬纱编织而成;两根第二经纱呈间隔设置,两根第二经纱之间具有至少一根第一经纱;第二经纱采用两上两下经重平组织进行编织,以使得第二经纱连续间隔浮现于布带的相对两面;及连接于各布带一侧的链牙。上述具有反光标识的拉链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布带的反光标识区内编织有两根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二经纱,以便于缝纫机器人的光电感应模块进行识别判定是否越界,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道友,刘小炎,洪荣照,洪宝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