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卡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8531发布日期:2024-01-06 23:1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复合卡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收纳银行卡等卡片的复合卡包。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使用到各类卡片,包括有银行卡以及各类会员卡等,为了便于随身携带,人们通常会借助卡包来对各类卡片进行收纳整理。

2、现有卡包包括有拉链式卡包、钱包内的插卡空间、金属卡包、按扣式卡包等。但是现有这些卡包存在取卡不方便,操作繁琐,取卡过程中卡片容易掉落等问题。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取卡方便、操作简便的卡包。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卡包,通过设置商量两个收纳空间,可提升收纳卡片的能力。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卡包,包括壳体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前后滑动打开的两个盖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导轨条,所述壳体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边缘分别向上下两侧延伸形成的一对横向侧壁与一对纵向侧壁及在所述基板上下两侧围设成的两个收纳空间,两个所述收纳空间横向外侧的横向侧壁均开设有前端开放的成型槽,所述导轨条成型于所述成型槽内并沿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覆盖于所述收纳空间上或下侧的盖板及固定于所述盖板横向两侧的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盖板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轨插入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的滑槽内以使所述盖板组件可在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滑动,所述成型槽前端开口以供所述第一滑轨插入。

3、优选地,所述基板及自所述基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横向侧壁与纵向侧壁围设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基板及自所述基板向下延伸形成的横向侧壁与纵向侧壁围设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第二收纳空间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

4、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底表面上的铆接固定部、自所述铆接固定部横向外侧向下折弯形成的折弯部及自所述折弯部朝横向外侧垂直折弯形成的限位滑动部,所述限位滑动部自前端插入所述滑槽内以提供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轨迹,所述成型槽的前端开口通过一插销封闭。

5、优选地,所述盖板底表面上对应所述铆接固定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铆接固定部铆接于所述固定槽内以使所述铆接固定部不超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6、优选地,所述成型槽上或下侧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上下贯穿形成有若干断口,所述断口将所述挡片分割成若干段,所述导轨条包括贴合于所述成型槽底面的下限位部、贴合于所述成型槽上表面的上限位部、贴合于所述成型槽横向侧面的侧限位部、填充若干所述断口形成的嵌入部及通过所述下限位部、上限位部与侧限位部围设的所述滑槽。

7、优选地,所述插销固定于所述成型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滑轨向前退出,所述插销包括与所述壳体侧壁保持一致的裸露部及插入所述成型槽内的插入固定部。

8、优选地,所述卡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下两侧的横向侧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磁条与固定于所述盖板表面的第二磁条,所述横向侧壁上凹设有跨越若干挡片与嵌入部的第一磁条槽,所述第一磁条固定于所述第一磁条槽内,所述第一磁条的表面与所述横向侧壁的表面平齐,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磁条槽位置开设有第二磁条槽,所述第二磁条固定于所述第二磁条槽内,所述第二磁条的表面与所述盖板的表面平齐。

9、优选地,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完全重合;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至少在打开方向上部分错位,所述第一磁条、第二磁条相互接触且相互吸引。

10、优选地,所述卡包还包括呈“几”字形的扭簧,所述扭簧包括扭簧主体及自所述扭簧主体延伸形成的扭簧第一端、扭簧第二端,所述扭簧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横向侧壁上,所述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盖板内表面上,所述盖板内表面设有在横向外侧开放的凹陷槽,所述扭簧主体收容于所述凹陷槽内,所述凹陷槽内设有第二转动固定端,所述扭簧第二端通过铆钉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固定端上,所述壳体的横向侧壁表面后端设有第一转动固定端,所述扭簧第一端通过螺钉锁定在所述第一转动固定端上,所述扭簧第一端与所述螺钉之间设有轴承,所述扭簧第二端与所述铆钉之间设有轴承。

11、优选地,所述扭簧在卡包处于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时施加给盖板与壳体的阻力最小,从闭合状态转化至打开状态时,需要施加的外力逐步加大,直至扭簧的扭力达到最大值时,阻力转化为推力协助所述盖板至打开状态;当从打开状态转化至闭合状态时则反之。

12、本申请的复合卡包通过壳体组件与盖板组件的相互滑动来打开收纳空间用以存放或取用电子卡片,相较于传统拉链或铰链卡包,取卡更为方便,且体积小,使用场景更多,在打开状态下,电子卡片不会掉落,而需要手动取卡,更为安全。同时在壳体组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盖板组件,通过所述两个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侧滑推动,在所述壳体组件的上下两侧形成两个收纳空间以增强本复合卡包的收纳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前后滑动打开的两个盖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导轨条,所述壳体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边缘分别向上下两侧延伸形成的一对横向侧壁与一对纵向侧壁及在所述基板上下两侧围设成的两个收纳空间,两个所述收纳空间横向外侧的横向侧壁均开设有前端开放的成型槽,所述导轨条成型于所述成型槽内并沿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覆盖于所述收纳空间上或下侧的盖板及固定于所述盖板横向两侧的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盖板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轨插入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的滑槽内以使所述盖板组件可在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滑动,所述成型槽前端开口以供所述第一滑轨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及自所述基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横向侧壁与纵向侧壁围设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基板及自所述基板向下延伸形成的横向侧壁与纵向侧壁围设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第二收纳空间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底表面上的铆接固定部、自所述铆接固定部横向外侧向下折弯形成的折弯部及自所述折弯部朝横向外侧垂直折弯形成的限位滑动部,所述限位滑动部自前端插入所述滑槽内以提供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轨迹,所述成型槽的前端开口通过一插销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底表面上对应所述铆接固定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铆接固定部铆接于所述固定槽内以使所述铆接固定部不超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槽上或下侧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上下贯穿形成有若干断口,所述断口将所述挡片分割成若干段,所述导轨条包括贴合于所述成型槽底面的下限位部、贴合于所述成型槽上表面的上限位部、贴合于所述成型槽横向侧面的侧限位部、填充若干所述断口形成的嵌入部及通过所述下限位部、上限位部与侧限位部围设的所述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固定于所述成型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滑轨向前退出,所述插销包括与所述壳体侧壁保持一致的裸露部及插入所述成型槽内的插入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下两侧的横向侧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磁条与固定于所述盖板表面的第二磁条,所述横向侧壁上凹设有跨越若干挡片与嵌入部的第一磁条槽,所述第一磁条固定于所述第一磁条槽内,所述第一磁条的表面与所述横向侧壁的表面平齐,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磁条槽位置开设有第二磁条槽,所述第二磁条固定于所述第二磁条槽内,所述第二磁条的表面与所述盖板的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完全重合;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至少在打开方向上部分错位,所述第一磁条、第二磁条相互接触且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还包括呈“几”字形的扭簧,所述扭簧包括扭簧主体及自所述扭簧主体延伸形成的扭簧第一端、扭簧第二端,所述扭簧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横向侧壁上,所述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盖板内表面上,所述盖板内表面设有在横向外侧开放的凹陷槽,所述扭簧主体收容于所述凹陷槽内,所述凹陷槽内设有第二转动固定端,所述扭簧第二端通过铆钉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固定端上,所述壳体的横向侧壁表面后端设有第一转动固定端,所述扭簧第一端通过螺钉锁定在所述第一转动固定端上,所述扭簧第一端与所述螺钉之间设有轴承,所述扭簧第二端与所述铆钉之间设有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在卡包处于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时施加给盖板与壳体的阻力最小,从闭合状态转化至打开状态时,需要施加的外力逐步加大,直至扭簧的扭力达到最大值时,阻力转化为推力协助所述盖板至打开状态;当从打开状态转化至闭合状态时则反之。


技术总结
一种复合卡包,包括壳体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前后滑动打开的两个盖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导轨条,所述壳体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边缘分别向上下两侧延伸形成的一对横向侧壁与一对纵向侧壁及在所述基板上下两侧围设成的两个收纳空间,两个所述收纳空间横向外侧的横向侧壁均开设有前端开放的成型槽,所述导轨条成型于所述成型槽内并沿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覆盖于所述收纳空间上或下侧的盖板及固定于所述盖板横向两侧的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盖板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轨插入所述壳体组件上下两侧的滑槽内。本申请卡包取卡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韦光东,刘建军,董杰,刘明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摩乐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