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0113发布日期:2023-10-06 02: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内衣文胸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


背景技术:

1、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裤、抹胸、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日常贴身服装。而随着女性胸型及形体的追求,市面上推出多种聚拢型内衣文胸,一般是在罩杯内表面对应胸部底部或胸部外侧的位置设置内托件,来将胸部向上承托、向鸡心位内推,以达到聚拢效果,而且一般是根据消费者的胸型量身定做,以针对性地进行聚拢调整。

2、但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聚拢内衣的内托件与人体胸部底部、外侧的抵接,会压迫到胸部,影响胸部血液正常循环,且内衣一般穿着时长较长,胸部长时间血液流通不顺畅,长期会引起胸部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聚拢内衣的罩杯内表面内托件等部件对人体胸部的压迫感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旋钮调节的聚拢内衣,包括罩杯部和背围部,所述背围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罩杯部的两侧,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罩杯底部的下围,所述下围与两个所述罩杯一体连接成型;所述下围的外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每个罩杯靠近鸡心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多个调节单元,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绳和旋钮件,所述调节绳穿经每个罩杯的所述调节单元,所述旋钮件调节所述调节绳穿经调节单元的松紧长度。

4、一片式罩杯在生产过程中,两个罩杯的间距一般已设计好,通过模压的方式生产出一体连接的下围及两个罩杯,使得一片式罩杯的两个罩杯较为收聚,穿着时下围与人体躯干抵接稳定,使得两罩杯不易出现移位或不平衡、不对称的情况,穿着稳定性较高。而分体式的两个罩杯则灵活性相对较高,常用于运动内衣、睡衣、哺乳内衣等舒适型服饰中,穿着时胸部不被过于固定,穿着舒适性优良。

5、对此,目前调整罩杯之间距离的内衣,一般是对于分体式的两个罩杯进行调节,来达到调节文胸松紧的效果,提高穿着舒适性;相反,由于一片式罩杯的尺码及罩杯间距一般均是在模压生产过程中已经设计定型,来达到结构稳定、穿着稳定的效果,往往无需再调整罩杯之间的间距,即便是需要调整一片式罩杯的聚拢效果调节,市面上一般是通过拼接的方式,在罩杯的内表面车缝多个内托配件,但内托配件的设置会增加穿着的压迫感和异物感,舒适性较低。

6、因此,本技术通过在罩杯部鸡心位置设置调节组件和调节单元,能便于调节一片式罩杯的两个罩杯往鸡心侧靠近的聚拢程度,即通过罩杯收聚于鸡心侧的方式来调节聚拢程度,而不需采用内托件等其他配件来将胸部承托、聚拢,减少配件对胸部的压迫感,提高穿着舒适性,在穿着稳定的基础上调节罩杯之间的距离,能兼备穿着稳定和调节聚拢效果的性能,适用于日常穿着、晚会盛装穿着等不同场合。而且,传统的聚拢内衣需要调整聚拢程度,一般需要反手调节背扣的扣合位置来调整,调整过程并不便利,尤其对于已经穿着好服饰的穿着者,则需要将服饰脱掉后再反手调整背扣的扣合位置。而本技术能通过设置在罩杯部鸡心位置的旋钮件,在内衣的前侧面则能调整罩杯的聚拢程度,调整过程便捷,且能实现单手调节,在不脱除服饰的情况下亦能在内衣前侧进行调整,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7、可选的,所述调节单元为开设于罩杯靠近鸡心一侧的调节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绳能直接穿经罩杯开设的调节通孔,直接调整两罩杯靠近鸡心侧的距离,进而调整内衣的聚拢程度。

9、可选的,所述调节单元为连接于罩杯靠近鸡心一侧的穿孔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绳穿经穿孔扣并调整两罩杯的穿孔扣之间距离,则能带动调整两罩杯靠近鸡心侧的距离,实现一片式罩杯部的两罩杯聚拢程度调整。

11、可选的,一罩杯的调节单元与另一罩杯的调节单元对称设置,能均衡地将两个罩杯往鸡心位置拉拢,来达到聚拢效果可调的作用。

12、可选的,一罩杯的调节单元与另一罩杯的调节单元错位设置,可根据女性左右胸部不对称的情况设置两个罩杯的调节单元连接位置,以调整左胸与右胸的聚拢程度,能针对左右胸不对称的胸型亦能起到调整聚拢程度的作用。其中,错位设置方式具体是一侧罩杯的一个调节单元对应设置于另一侧罩杯的两个调节单元之间。

13、可选的,一罩杯的相邻调节单元间隔距离为0.5-1.5cm,能均衡地调节两个罩杯靠近鸡心侧的间距,若一罩杯的相邻调节单元间隔间距过小,则调节单元均集聚于靠近鸡心位置,难以将靠近bp点(即罩杯罩面最高点)的罩杯边缘往鸡心位置拉拢,两罩杯的聚拢间距调节效果不明显;若一罩杯的相邻调节单元间隔间距过大,则调节绳将多个调节单元拉拢的力矩较长,聚拢间距调整精度较少,且调整过程容易将罩杯靠近鸡心侧的边缘拉扯明显而出现形变的情况。

14、可选的,罩杯纵向方向上最高处的调节单元所处纵向高度小于等于罩杯罩面最高点的纵向高度,能将罩杯内侧边缘靠近鸡心处的位置至bp点(即罩杯罩面最高点)的位置,往另一罩杯收聚,实现聚拢调节;若最高处的调节单元所处水平面高于bp点(即罩杯罩面最高点)所处水平面,则容易调整过度,甚至出现调整过程罩杯边缘拉扯明显而形变的情况。

15、可选的,该聚拢内衣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的前端与一罩杯的顶部连接,第一肩带的后端与该罩杯的同侧背围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肩带的前端与另一罩杯的顶部连接,第二肩带的后端与该另一罩杯的同侧背围部顶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的两条肩带均为单侧肩带,穿着便利,适用于日常上衣、背心款服装、吊带款服装等服饰;优选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设有调节肩带长短的调节扣,便于调节穿着松紧度。

17、可选的,所述连接带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的前端与一罩杯的顶部连接,第一肩带的后端与远离该罩杯的另一侧背围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肩带的前端与另一罩杯的顶部连接,第二肩带的后端与远离该另一罩杯的背围部顶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的两条肩带呈x型交叉肩带结构,能将连接带前端的罩杯部往上提托,起到交叉设置、提高聚拢效果的作用;优选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设有调节肩带长短的调节扣,通过分别调节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长度,来调整相应一侧罩杯的提托高度,结合旋钮件调节罩杯之间距离,能调整罩杯之间的距离、罩杯的提托高度,进而调整两乳房的聚拢效果,适用于日常上衣、背心款服饰等。

19、可选的,所述连接带为一绕脖带,所述绕脖带的一端与一罩杯的顶端连接,绕脖带的另一端与另一罩杯的顶部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通过绕脖方式固定聚拢内衣,使得聚拢内衣能适用于穿着挂脖款服饰,适用范围广泛。优选的,绕脖带设置有调节长短的调节扣,便于调节穿着松紧度。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技术采用一片式的罩杯部,在下围的稳固作用下,提高内衣罩杯的穿着稳定性,同时通过调节组件及调节单元,调整两个罩杯往鸡心侧聚拢的距离,以达到调整一片式罩杯聚拢效果的作用,不需额外拼接内托件等其他配件来将胸部承托、聚拢,减少内设的配件对胸部造成压迫感,提高聚拢内衣的穿着稳定性和舒适性。

23、2.本技术可在罩杯靠近鸡心一侧设置调节通孔,或是设置穿孔扣,调节绳直接穿经罩杯上的调节通孔或是穿孔扣,均能调节一片式罩杯的两罩杯间距,进而调整一片式罩杯的聚拢效果。

24、3.本技术可采用无肩带或单侧连接肩带或交叉连接肩带或挂脖带方式,均能与调节组件协同起到聚拢效果调整的作用,可适用于抹胸服饰、背心服饰、吊带服饰、挂脖服饰或日常服装,适用范围广泛。

25、4.而肩带的前端和后端也可同时采用圆环方式连接;或是肩带的前端通过第一圆环与罩杯顶部连接,肩带的后端通过常规的九字扣与背围部顶部连接;又或者是肩带的前端通过常规的九字扣与罩杯顶部连接,肩带的后端通过第二圆环与背围部顶部连接;通过搭配圆环的肩带连接方式,能在两罩杯聚拢距离调整的同时,罩杯与肩带前端、或是背围部与肩带后端,均有一定肩带连接角度调整,提高罩杯部、背围部和连接带的穿着贴合度,使得在调整两罩杯聚拢距离的同时不易出现空杯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