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文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1207发布日期:2023-10-06 11:4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文胸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文胸。


背景技术:

1、如今消费者常规有肩带文胸,穿着时会对肩部造成压迫,带来勒痕,舒适感不佳,同时,对于服装的搭配穿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些深v露肩美背或者材料轻薄的衣服,就会有内衣外漏的尴尬。

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无肩带文胸,无论是传统缝制内衣,还是近年被追求舒适自我的现代女性所追捧的无缝内衣产品,大多选择防滑松紧带或硅胶等防滑方式运用在产品上,舒适度与防滑效果无法兼顾,硅胶条对于部分人群易产生过敏反应,下围尺寸的减少增加了内衣的穿戴压力。此外,透气性也欠佳。

3、市面上大多数罩杯无肩带内衣的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减小穿戴后的胸部隆起高度达到稳定效果,但增加了乳房与人体的接触面,易产生憋闷感;另一种为增强杯碗挺度,在模杯内增加了大面积硬质塑片,虽然保证了杯碗的挺度效果,但牺牲了罩杯的透气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滑文胸。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防滑文胸,包括模杯、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一后比、第二后比,所述的模杯包括第一模杯、第二模杯以及下巴,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均具有碗口,所述的下巴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碗侧,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均由防滑面料制成,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均具有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第三侧,所述的第一弧形侧与所述的第二弧形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三侧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二弧形侧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的碗口连接,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三侧分别与所述的下巴的两个碗侧一一对应并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的碗侧连接,且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内对应碗围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托。

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均包括相贴合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的第二层中部具有镂空部,使所述的第一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的第二层的表面积。

5、优选地,所述的镂空部具有依次连接的上侧、左侧、下侧、右侧,所述的上侧靠近所述的后比的上部,所述的上侧具有至少一个向上凸出的凸出部。

6、优选地,所述的镂空部的左侧、下侧、右侧均呈直线形。

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后比的第二层的镂空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比的第二层的镂空部沿一中心线对称。

8、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托包括钢托,所述的钢托的外周包覆柔性层,所述的柔性层由塑胶或硅胶制成。

9、优选地,所述的防滑文胸还包括面料层,所述的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模杯具有凸出面的一侧,所述的面料层覆盖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

10、优选地,所述的面料层在所述的模杯具有凹进面的一侧边沿形成折边。

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后比和\或第二后比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均包括外层、内层和设置在所述的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外层与所述的内层均为布层,所述的中间层为绵层。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文胸,通过设置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支撑托,在没有肩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文胸的力学稳定性,将原有肩带所承担的压力将分散到底围、后比、支撑托等多个部位,在文胸上形成新的压力平衡,保证了穿着后模杯的挺阔效果及稳定性,且舒适减压。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杯、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一后比、第二后比,所述的模杯包括第一模杯、第二模杯以及下巴,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均具有碗口,所述的下巴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碗侧,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均由防滑面料制成,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均具有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第三侧,所述的第一弧形侧与所述的第二弧形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三侧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二弧形侧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的碗口连接,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三侧分别与所述的下巴的两个碗侧一一对应并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的碗侧连接,且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内对应碗围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均包括相贴合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的第二层中部具有镂空部,使所述的第一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的第二层的表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部具有依次连接的上侧、左侧、下侧、右侧,所述的上侧靠近所述的后比的上部,所述的上侧具有至少一个向上凸出的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部的左侧、下侧、右侧均呈直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后比的第二层的镂空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比的第二层的镂空部沿一中心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托包括钢托,所述的钢托的外周包覆柔性层,所述的柔性层由塑胶或硅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文胸还包括面料层,所述的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模杯具有凸出面的一侧,所述的面料层覆盖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层在所述的模杯具有凹进面的一侧边沿形成折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后比和\或第二后比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模杯、第二模杯均包括外层、内层和设置在所述的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外层与所述的内层均为布层,所述的中间层为绵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文胸,包括模杯、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一后比、第二后比,模杯包括第一模杯、第二模杯以及下巴,第一模杯、第二模杯均具有碗口,下巴具有碗侧,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均具有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第三侧,第一弧形侧与第二弧形侧一端连接,第一弧形侧、第二弧形侧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侧连接,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二弧形侧分别与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的碗口连接;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第一模杯、第二模杯的碗侧连接,且第一后比、第二后比分别与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的第三侧连接;第一模杯和第二模杯内对应碗围位置均设有支撑托。本技术提供的防滑文胸,保证穿着后模杯挺阔效果及稳定性,舒适减压。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方,范红莉,李世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