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01981发布日期:2024-03-25 18:4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1、手杖是一种用于行走或支撑身体的辅助工具,通常由轻便但坚固的材料制成,如木材、铝合金或碳纤维,手杖主要用于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帮助人们更安全地行走、平衡身体或减轻身体负荷,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是一种设计用于手杖的底座系统,它具有减震功能并且能够在不同角度下进行转换,这种底座结构旨在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杖(公告号为cn207744782u),包括杖柄、杖身,所述杖柄连接在杖身顶部,所述杖身底部连接有配重垫,所述配重垫密度大于杖身、杖柄密度,所述配重垫底部设有弹簧伸缩管,弹簧伸缩管两端封闭,弹簧伸缩管顶部连接配重垫底部,弹簧伸缩管内设有非牛顿液体,所述弹簧伸缩管底部设有吸盘。该专利技术杖身底部配重垫的设置,使手杖重心下移,能够增加手杖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倾倒;伸缩套筒结构的杖身设置,既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方便使用,又能够在不用时进一步降低手杖重心,增加手杖稳定性。但是该设备的底端无法转动和减震,手杖使用时底脚承重力较大,以至于该设备不适用于倾斜、坑洼等不平整路面情况使用,与地面接触处没有足够弹性缓冲空间,不利于使用者保持身体平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旨在改善手杖底座不可转动和减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包括底撑,所述底撑的底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底撑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限位胶垫,所述底撑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垫片一,所述金属垫片一的顶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底撑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下侧设置有底槽,所述连接套的内部上侧设置有上槽,所述上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垫片二,所述金属垫片二的顶端设置有胶垫二,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的外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连接套的底端设置有裙边;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撑和连接套均为橡胶材料设置,通过主杆与连接套在与连接杆相接处转动,通过弹簧反弹使转动复位,实现了手杖和底座之间的角度可任意转换的作用,使设备可在倾斜、坑洼等不平整路面的情况下使用;同时,通过主杆挤压连接套,通过连接套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反弹,实现了手杖减震的作用,提供弹性缓冲空间,减少肩膀、关节等处的负担,有利于使用者保持身体平衡。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的顶端设置有杖身组件,所述杖身组件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底端卡合在上槽的内部,所述主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杆连接底座设备,通过把手,实现了提供舒适握感的作用。

7、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设置在底槽的内部,所述弹簧设置在连接杆的外部;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实现了提供缓冲和反弹力的作用。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胶垫设置在底撑的顶端中部,所述限位胶垫设置在弹簧的内部;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垫,实现了防止连接套移动越位的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贯穿连接套的中部,所述金属垫片二滑动在连接杆的外部,所述胶垫二贯穿滑动在连接杆的外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垫片二,实现了限制连接套移动越位的作用,通过胶垫二起到缓冲金属垫片二和螺母一之间挤压力的作用。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设置在底撑的顶端,所述裙边设置在底撑的外部;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裙边,实现了连接套可以在底撑顶端转动的作用。

1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低顶端与底槽的内壁顶端相接触,所述弹簧的底端与金属垫片一的顶端相接触;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实现了提供缓冲和反弹力的作用。

17、进一步地,所述底撑和连接套均为橡胶材质,所述限位胶垫和胶垫二均为橡胶材质;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材质具有耐磨性佳、防滑、有弹性、不易断裂,柔软度好、延伸性好、收缩稳定,弯曲性好的特点,实现了设备具有弹性缓冲的作用。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撑、防滑纹、连接杆、限位胶垫、放置槽、金属垫片一、弹簧等结构,通过底撑和连接套均为橡胶材料设置,通过主杆与连接套在与连接杆相接处转动,通过弹簧反弹使转动复位,实现了手杖和底座之间的角度可任意转换的作用,使设备可在倾斜、坑洼等不平整路面的情况下使用。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套、底槽、上槽、金属垫片二、胶垫、螺母、锁紧螺母、主杆、把手等结构,通过主杆挤压连接套,通过连接套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反弹,实现了手杖减震的作用,提供弹性缓冲空间,减少肩膀、关节等处的负担,有利于使用者保持身体平衡。



技术特征:

1.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包括底撑(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纹(2),所述底撑(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外部滑动连接有限位胶垫(4),所述底撑(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垫片一(6),所述金属垫片一(6)的顶端设置有弹簧(7),所述底撑(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的内部下侧设置有底槽(9),所述连接套(8)的内部上侧设置有上槽(10),所述上槽(10)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垫片二(11),所述金属垫片二(11)的顶端设置有胶垫二(12),所述连接杆(3)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13),所述螺母一(13)的外部设置有锁紧螺母(14),所述连接套(8)的底端设置有裙边(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8)的顶端设置有杖身组件,所述杖身组件包括主杆(16),所述主杆(16)的底端卡合在上槽(10)的内部,所述主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设置在底槽(9)的内部,所述弹簧(7)设置在连接杆(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胶垫(4)设置在底撑(1)的顶端中部,所述限位胶垫(4)设置在弹簧(7)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贯穿连接套(8)的中部,所述金属垫片二(11)滑动在连接杆(3)的外部,所述胶垫二(12)贯穿滑动在连接杆(3)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8)设置在底撑(1)的顶端,所述裙边(15)设置在底撑(1)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低顶端与底槽(9)的内壁顶端相接触,所述弹簧(7)的底端与金属垫片一(6)的顶端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1)和连接套(8)均为橡胶材质,所述限位胶垫(4)和胶垫二(12)均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手杖领域,公开了一种角度可任意转换的手杖减震底座结构,包括底撑,所述底撑的底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底撑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限位胶垫,所述底撑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垫片一,所述金属垫片一的顶端设置有弹簧。本技术中,通过主杆与连接套在与连接杆相接处转动,通过弹簧反弹使转动复位,实现了手杖和底座之间的角度可任意转换的作用,使设备可在倾斜、坑洼等不平整路面的情况下使用;同时,通过主杆挤压连接套,通过连接套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反弹,实现减震的作用,提供弹性缓冲空间,减少肩膀、关节等处的负担,有利于使用者保持身体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瑞,李瑞连,刘晓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水卓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6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