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穿头合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6925发布日期:2024-04-08 11:3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穿头合牙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拉链穿头合牙机。


背景技术:

1、在生产拉链时,需要将拉链头穿设到一个布带上的方块与另一个布带上的插销组合至拉链头上,然后通过拉链头将两个布带上的链牙进行合牙,传统的操作方式为人工操作,操作效率较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一些可自动穿拉链头的机械,可将拉链头自动上料后穿入一个布带的链牙上,如此减少了工人的操作工序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生产效率提高有限,并且需要工人将拉链进行合牙操作,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因此,需要一种可高效地将拉链进行穿头合牙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穿头合牙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拉链穿头合牙机,包括:放链机构,其形成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放链区与后放链区;拉头上料机构,其具有可上下活动的上料模,所述上料模可向上移入前放链间与后放链区之间或向下移出所述前放链区与所述后放链区之间;拨料机构,其位于所述前放链区的前方,所述拨料机构具有可前后活动的拨块,所述拨块向后移入前放链区或向前移出前放链区;移料机构,其具有可沿上下方向旋转轴线转动的移料座,所述移料座内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正对于所述后放链区,所述移料座可向前转入所述后放链区或向后转出所述后放链区,所述拨块与所述移料座分别位于所述上料模的左右两侧。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放链机构的前放链区与后放链区内均用于输送带有链牙的布条,而位于后侧的布条在移送时还会经过移料座的限位通道,利用限位通道对布条的限位可提高布条移动时的稳定性,工作时,将前放链区与后放链区内的布条正向输送,使得两个布条上的上止移动至拉头上料机构旁侧,然后拉头上料机构内的上料模向上移入前放链区与后放链区之间,由上料模将拉头上料至两个布条之间,此时拨料机构的拨块向后移,将前放链区内布条的上止移向拉头一侧,接着前放链区内的布条与后放链区内的布条反向移动,前放链区内布条的上止穿入拉头,实现将位于前侧的布条与拉头相互连接,在前后两个布条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当前侧布条上的方块相抵于拉头时,位于前侧的布条停止移动,而位于后侧的布条继续移动,使得位于后侧布条上的插销移动至拉头的另一侧,此时移料座向前转入后放链区,使得位于后侧布条上的插销移动至正对拉头的另一侧,接着位于后侧的布条正向移动,使得插销穿入拉头后再与方块配合连接,完成后,前后两侧的布条同时正向移动,实现前后两侧布条的合牙,完成后,拉头上料机构内的上料模向下移出前放链区与后放链区之间,以准备下一个拉头的上料,如此实现了拉头穿设组合于两个布条上、然后进行合牙,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劳动成本,并且机械操作更加高效、稳定,有效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位于所述拨块右方的右定位机构,所述右定位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与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凹角,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可带动所述第一定位杆向左下方靠近所述前放链区或向右上方远离所述前放链区。当两个布条的上止移动到位后,右定位机构内的第一直线驱动带动第一定位杆向左下方移动,使得第一定位杆底端的定位凹角相抵于拉头,利用第一定位杆对上止进行限位,然后拨块再向后拨动上止,如此提高拨块对上止拨向至正对拉头一侧时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拨块对上止拨送时产生的扭转现象,最后右定位机构内的第一直线驱动带动第一定位杆向右上方远离复位,避免对布条移送产生干涉。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位于所述拨块左方的左定位机构,所述左定位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与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凹角,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可带动所述第二定位杆向右下方靠近所述上料模或向左上方远离所述上料模。将插销穿入拉头前,左定位机构的第二直线驱动带动第二定位杆向右下方移动,使得第二定位杆底端的限位凹角相抵于方块,利用第二定位杆对方块进行限位,当插销穿入拉头并配合连接至方块时,由于具有第二定位杆对方块的限位,提高了插销与方块配合连接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拉头与两个布条相互组合的连接效果。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模的顶侧设置有拉头定位区,所述上料模上连接有第一升降驱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转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升降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使得所述挡块转动至竖直状态的趋势,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可带动所述挡块向上移至所述拉头定位区旁侧或向下远离所述拉头定位区。在上料模中,拉头可放入至拉头定位区内定位,从而更好地保持拉头的位置,当插销穿入拉头前,第一升降驱动通过升降块带动挡块上移,使得挡块移动至拉头定位区的旁侧,然后将插销穿入拉头,在穿入拉头过程中,位于后侧的布条会相抵于挡块,随着插销逐渐配合至方块,布条会使得挡块转动,此时会使得连接于挡块与升降块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利用挡块的偏转,可方便确认插销在方块内配合到位,在实际使用中,可加装外设的感应器检测挡块是否偏转到位,从而自动判断插销是否安装到位,接着第一升降驱动通过升降块带动挡块下移,使得挡块与插销相互分离,此时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可带动挡块转动复位,以准备下一次拉链的穿头合牙。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头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与中转手,所述中转手具有可在所述振动盘输出端与所述拉头定位区之间来回活动的移送端。振动盘用于将拉头排列上料至其输出端,然后由中转手将位于振动盘输出端的拉头转移至上料模的拉头定位区处,在拉头定位区对拉头进行定位,如此完成拉头的逐个上料。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顶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前限位通槽与后限位通槽,所述前限位通槽位于所述前放链区内,所述后限位通槽位于所述后放链区内。位于前放链区的布条在移送时经过前限位通槽,由前限位通槽对布条的前后进行限位,以方便后续工序中拨块可对布条进行准确地拨送移动,同样的,位于后放链区的布条在移送时经过后限位通槽,由后限位通槽对布条进行前后限位,从而方便引导布条经过限位通道。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座上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压块上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使得所述压轮压向所述前限位通槽的趋势。在固定座上转动连接压块,由第二弹性件将压块拉向前限位通槽,从而使得压块上的压轮抵压于前限位通槽内移送的布条,提高布条在移送时的稳定性,有利于防止布条在移送时的上下跳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链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放卷座与右放卷座,所述左放卷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左转轮,所述左转轮的外侧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一轮槽与第二轮槽,所述左放卷座位于所述第一轮槽上方与所述第二轮槽上方的位置均设置有限位轮组,所述右放卷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右转轮,所述右转轮的外侧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三轮槽与第四轮槽,所述右放卷座位于所述第三轮槽上方与所述第四轮槽上方分别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带轮组,所述第一轮槽与所述第三轮槽之间形成前放链区,所述第二轮槽与所述第四轮槽之间形成后放链区。在右侧位置,位于前侧的布条经过右转轮上的第三轮槽,当位于前侧的带轮组向下活动,将布条向下抵压至第三轮槽中,可保证右转轮转动时可带动布条同时活动,当位于前侧的带轮组向上活动,撤去对布条的压力后,右转轮转动会与布条打滑,从而不带动布条移动,同样的,位于后侧的布条经过右转轮上的第四轮槽,由位于后侧带轮组向下活动,将布条向下抵压至第四轮槽,从而保证右转轮转动时可同时带动布条活动,当位于后侧的带轮组向上活动,撤去对布条的压力后,右转轮转动会与布条打滑,从而不带动布条移动,而在左侧位置,前后两个布条分别经过左转轮上的第一轮槽与第二轮槽,由左转轮在左侧对布条提供移动的动力,并由两个限位轮组分别将两个布条抵压于左转轮上,如此在左右两侧均具有动力传递至布条上带动其移动,从而带动布条平稳地左右移动,并且两个带轮组可选择地上下活动,从而可选择地对前后两个布条提供右移的动力,使用灵活、方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所述拨块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可带动所述拨块前后活动。由第三直线驱动对拨块提供前后活动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拨块向后移入前放链区或向前移出前放链区。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料机构包括基架与第四直线驱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的固定端与所述移料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四直线驱动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移料座上。由第四直线驱动对移料座提供转动驱动力,当需要带动移料座转入后放链区时,第四直线驱动的活动端向前靠近后放链区,并带动移料座在基架上转动以靠近后放链区,同样的,第四直线驱动的活动端向后远离后放链区,并带动移料座在基架上反转以移出后放链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