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16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斗笠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生活用具。
斗笠和雨伞都是人们用来遮阳避雨的工具,斗笠不需手拿,可直接戴在头上,两手都可自由活动。因此,农民群众都乐意戴斗笠。缺点是体积大,所以人们都不愿意随身携带。伞虽具有能张能收,携带方便的优点,但使用时,必须用一只手拿,从而使一只手失去了自由,这是很可惜的。特别是一手拿伞骑自行车,骑车技术且当别论,而交通安全规则是不充许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综合斗笠和伞这两种遮阳避雨工具的优点,既可以戴在头上,又可以象普通伞一样用手拿,能张能收携带方便的斗笠伞。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普通折伞的伞骨固定点由伞尖顶处改为在下部原安装拉锁处固定。拉锁则装在伞面尖顶处,开伞手柄从伞面尖顶伸出。伞内装有可随伞面伸缩而张开或收缩的帽架和网帽。伞闭合时,伞面尖顶处的中空手柄和下部的帽架和网帽以及需要用手拿时拉出的伸缩杆全部折缩在伞内,再将其装入伞套。从而实现了能张能收、能戴能抬、携带方便的斗笠伞。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


图1绘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斗笠伞张开时的示意图。
斗笠伞是由伞骨(1),伞面(2),拉锁(3),中空手柄(4),防水胶帽(5),伞骨固定盘(6),爪形帽架(7),网帽(8),帽杆(9),伸缩杆(10),伞帽滑套(11),帽带(12)和弹簧(13)组成。
开伞时,一手握住中空手柄(4),另一只手握住拉锁(3),并将其往下推,伞就被打开,拉锁将其定位,使伞保持张开状态。在伞面(2)张开的过程中,藏于伞内的帽架和网帽随同伞面一起张开。如附
图1所示,就可象斗笠一样戴在头上。
由于使用者的情况不同,如有时需两人共用或者有的人不便将其戴在头上,(如戴硬边制帽的军警等)要用手拿时,可将藏于网帽上方中空手柄内的伸缩杆(10)拉出。再将帽杆(9)向内折,如附图2所示。就可象普通伞一样用一只手拿着使用。
收藏时,先把伸缩杆(10)推入中空手柄(4)内,再用一只手握住伸出伞面尖顶外的中空手柄(4),另一只手握住拉锁(3)并用姆指将其上的按键往下压,同时把空心手柄(4)推入伞内,伞面就会随之收缩,帽架和网帽也会随着伞面的收缩而退入伞内。
权利要求1.一个由拉锁(3),中空手柄(4),伞骨固定盘(6),爪形帽架(7),网帽(8),帽杆(9),伸缩杆(10),帽架滑套(11)和帽带(12)组成的斗笠伞,其特征在于伞骨(1)由伞骨固定盘(6)固定在中空手柄(4)的下部。拉锁(3)置于伞面尖顶处,伞面下设有爪形帽架(7)和网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在于爪形帽架(7)的上部与拉锁(3)连接,下面装有帽架滑套(11)。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在于帽杆(9)可折向伸缩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在于拉锁(3)的顶部装有防水胶帽(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在于帽杆(9)上装有帽带(12)。
专利摘要一种生活用具——斗笠伞,其特征在于具有装于伞尖顶处的中空手柄和藏于伞内、并可随伞面张开和收缩的爪形帽架和网帽。还备有手拿伸缩杆。伞面收缩后,可装入伞套。携带使用极为方便。
文档编号A42B1/00GK2040321SQ88215440
公开日1989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5日
发明者袁树云, 张琼芬 申请人:袁树云, 张琼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