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435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包两用手携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它作包用;雨天,其外层可展开,作雨伞用。
现有的折迭伞,在缩小体积、方便携带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它没与包联系起来,且收起后仍有较大的体积,放在包内需占一定的位置,所以在携带上仍有不便。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伞包,它能实现伞和包两种功能,以解决雨具携带不便的问题。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伞包由里外两层组成,用按扣连为一体。内层为简易包,外层起支撑、保护内包的作用。通常伞包以包的形状存在;下雨时,可解开按扣,取出内包,将外层展为雨伞。伞包外层机构由连结件、伞把、主臂、横梁和支臂组成。连结件位于机构的中心部位,两条横梁关于连结件成中心对称。共有四条主臂,主臂的粗端铆在连结件上,另一端分别铆在两条横梁的四个端部。主臂为伸缩式,以便控制两条横梁之间的距离。共八条支臂,每两条一组,约成90°夹角,分别铆在横梁的四个端点上,铆接轴上都装有弹簧。伞把采用普通折迭伞的伸缩结构。不同的是,伞包的伞把与连结件之间不采用固定连结,需要时将伞把扶正、拉长,用连结件上的定位环将其定位;不需要时,先将伞把缩短,再推开定位环,可将伞把放倒。伞包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上有四条“角拉链”和两条“限宽拉链”。两条“限宽拉链”用来拉合一条“限宽布带”,以限定伞包处于包状态时包的最大宽度(不是高度)。四条“角拉链”用来控制八条支臂的开合。
通过改变主臂的长度,调整两条横梁之间的距离;通过“角拉链”的开合,控制支臂的开合,从而实现伞包外层形状的改变。
伞包的优点在于伞、包一体,便于携带。
下面根据


伞包的具体结构图1是伞包处于包形状时的示意图;
图2是伞包外层展成两伞后的俯视图;
图3是伞包机构处于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连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结件与伞把之间的位置变换示意图;
图6是主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横梁与支臂连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伞包是由伞包外层〔1〕,内包〔2〕组成的,由按扣〔3〕将两部分连为一体。虚线表示拉链。共有四条“角拉链”〔4〕(长为a)和两条“限宽拉链”〔5〕(长为2a+b)。在伞包外层展开时,需展开两条“限宽拉链”〔5〕,取下“限宽布带”〔6〕。
图2,伞包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在展开前,四块“角布料”〔7〕和布料〔8〕都折迭在内部。
图3,伞包外层机构的中心部位是连结件〔9〕,起连结伞把和伞顶机构的作用。它能使主臂组〔10〕-〔12〕和主臂组〔11〕-〔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还能使伞把放倒,当伞包处于包形状时,伞把处于A位。主臂〔10〕至〔13〕的粗端铆在连结件〔9〕上,另一端分别铆在两条横梁〔14〕的四个端部。主臂〔10〕至〔13〕为伸缩式,当伸至最长时,布料〔8〕被绷紧(参照图2)。在两条横梁〔14〕的每一端,分别装有两条支臂〔15〕、〔16〕,当“角拉链”〔4〕(见图1)被拉合或拉开时,支臂〔15〕、〔16〕并拢或自动张开。支臂〔15〕、〔16〕张开时,四块“角布料”〔7〕(见图2)被绷紧。伞把〔17〕为伸缩式,其结构采用折迭伞的结构形式,但顶端制成扁状,以便与连结件〔9〕配合,实现两者间的活连结。在伞把〔17〕顶端扁状部分的空腔内,嵌充有金属块,以增加连结处的强度。
图4,环形件〔18〕和件〔19〕以螺纹配合成一体,环形件〔20〕被夹于环形件〔18〕和件〔19〕之间,并能与部件〔18〕-〔19〕产生相对转动。主臂〔10〕、〔12〕铆于环形件〔18〕上;主臂〔11〕、〔13〕铆于环形件〔20〕上。件〔19〕的另一端带有扁槽〔21〕,以实现与伞把〔17〕的活连结。定位环〔22〕用来固定伞把〔17〕。
图5,定位环〔22〕处于A位时,伞把〔17〕可绕轴〔23〕旋转;当伞把〔17〕的轴心与定位环〔22〕的轴心重合时,使定位环〔22〕处于B位,伞把〔17〕则被锁住。
图6,横截面为U形的金属条〔24〕套在金属条〔25〕内,金属条〔25〕的两侧壁上各开有一条狭长的小窗〔26〕。金属条〔24〕的运动、锁住、释放由手柄〔27〕和小窗〔26〕共同完成。
图7,支臂〔15〕垂直于横梁〔14〕;支臂〔16〕在两条横梁〔14〕所确定的平面内的投影,与横梁〔14〕在一条直线上。每条支臂从合并状态到张开状态,围绕各自的铆结轴〔28〕所转过的角度为60°。铆结轴〔28〕上装有弹簧〔29〕,以便在“角拉链”〔4〕(见图1)拉开时,支臂〔15〕、〔16〕能自动张开。
伞包外层展为雨伞的过程如下先解开按扣〔3〕,将内包〔2〕取出,再将两条“限宽拉链”〔5〕和四条“角拉链”〔4〕拉开,取下“限宽布带”〔6〕推动主臂〔10〕至〔13〕上的操作手柄〔27〕使主臂伸至最长并锁住。至此,伞面布料已全部绷紧。最后扶正伞把〔17〕并拉伸至最长,用定位环〔22〕将其锁住。展开过程结束。
按上述过程进行逆操作,便恢复伞包原状。
权利要求
1.一个由伞包外层[1],内包[2]和按扣[3]组成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可展成雨伞。
2.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的布料展开后边缘为正八边形,布料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其上的四条“角拉链”〔4〕和两条“限宽拉链”〔5〕的开合实现的。
3.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的机构是通过下列构件实现变形的可使主臂组〔10〕-〔12〕、〔11〕-〔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并能使伞把放倒的连结件〔9〕;四条伸缩式主臂〔10〕至〔13〕;四组带弹簧〔28〕的支臂组〔15〕-〔16〕;可放倒的伸缩式伞把〔17〕。
4.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连结件〔9〕由环形件〔18〕和件〔19〕以螺纹配合成一体,并将环形件〔20〕夹于其间而制成的,环形件〔20〕与部件〔18〕-〔19〕之间能产生相对转动;件〔19〕的另一端带有扁槽〔21〕,以实现与伞把〔17〕之间的活连结。
5.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把〔17〕的顶端被制成扁状,扁状部分的空腔里嵌充有金属块,以实现与连结件〔9〕的活连结。
6.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伸缩式主臂〔10〕至〔13〕由两条尺寸不等的横截面为U形的金属条〔24〕、〔25〕套装在一起制成。金属条〔25〕的两侧壁上各开有一条狭长的小窗〔26〕,以实现手柄〔27〕的运动及定位。
7.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支臂〔15〕、〔16〕的铆结轴〔28〕上装有弹簧〔29〕,从合并状态到张开状态每条支臂绕铆结轴〔28〕转过的角度为6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伞包两用手携物品——伞包。
文档编号A45C15/00GK1058523SQ90105359
公开日1992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3日
发明者崔佃正 申请人:崔佃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