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式雨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953阅读:1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帽式雨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个人和家用物品的技术范围。是帽类的又一种新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进行工作、学习、野外考察和外出旅游等生产活动。但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遇到突然下雨,又忘了带雨具,必定会带来许多烦恼,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在现有雨具中,雨伞和雨披是用得最广的了,但这些雨具不可能随时都能带在身上,即使带上了,必定占用一定的空间,也颇感不便。介于此,本申请人着手设计了该实用新型产品。
这种帽式雨披的原理由人们在冬天穿的太空服构思而来。太空服的领颈下一般都有配置的帽子,可防止因风吹引起的感冒、鼻塞和头痛症。帽子和衣服之间被按扣连接起来,可随意安上或取下。要戴时顺手戴上,不戴时披于颈后,十分方便。既然帽子能成为衣服的配置品,那么反过来,衣服为什么不能成为帽子的配置品呢?基于这种想法,再联系到雨披,就产生了该实用新型产品。它能象普通的帽子那样随时戴于头上,从而防止了因突然下雨带来的烦恼,这就是该实用新型的目的。
帽式雨披制作简便,系用不透水的涂塑尼龙绸制成。尼龙绸色彩鲜艳,故帽子的颜色可随意制作。如


图1所示的帽子的外观,在外层(1)中部缝了一条塑料拉丝(2),可随意拉开合上,用来取出或放置雨披。如图2,由外向内看,帽子里面为内层(1),放置雨披的地方就是内层和
图1中外层之间的夹层。帽子制好后,下一步是在帽缘内侧(2)缝按扣(3)。按扣分为两半,一半是平滑带按槽的,即凹下去的部分;另一半是带按头的,即凸出的部分。在帽缘内侧缝制的为按扣平滑带按槽的那一半。首先在紧临帽沿(6)的两边缝上两颗按扣,以后按相等的距离在帽缘内侧缝上五颗,一共七颗。缝七颗按扣就正好合适,多了则影响美观。这步工序是该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再下一步是制作帽绊(5)。帽绊为一根长短粗细适中的橡筋绷带。帽绊的两头用一种可分叉的圆头针(4)由帽缘外侧(
图13)穿入,固定在帽缘内侧。帽绊的作用是在戴好帽子后可将其拉下来绷在下腭,从而稳固帽子。最后一步是做雨披。如图3所示的雨披的背面,该雨披同其它雨披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护头的顶部。就是说,它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同帽子结合后,才能成为一件雨披,这正是帽式雨披的显著特征。在雨披最前端的顶部(2)与帽缘内侧(图22)按扣相对应的位置缝上按扣的另一半,即按头部分(1),数量也是七颗。这样,该雨披就制好了。雨披制好后,全部工序就算完成,最后将雨披折好压紧,塞入夹层,合上拉丝即成。为了美观,可在帽顶前端安上装饰品(
图14)。该实用新型产品既可以作为帽子戴于头上,又可以作为雨披防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起到安全作用。由于尼龙绸色彩鲜艳醒目,所以制作帽子时颜色各异。黄色帽子适用中小学生使用,可作为安全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如遇下雨,可迅速取出雨衣扣在帽子上,即成为一件雨衣;待晾干后将雨衣折叠好塞入夹层,合上拉丝,即成为一顶帽子,随时戴于头上。该实用新型同现有雨披相比大为方便,是在现有雨披基础上的一大改进,它防止了人们遇到突然下雨的烦恼,同时又美观、新颖、经济、一物多用。适合城镇、乡村居民以及广大中小学生和野外工作者、旅游者使用。
由于该帽式雨披是由帽子和披身构成的,所以在制好帽子后,可利用现有的尼龙绸雨披,将其头部裁下,在前端缝上按扣即成,这是实现该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使制作者只需制帽子,而不需制雨衣。还有一点应注意帽子的颜色同雨衣的颜色要一致,这样才更能体现帽子同雨衣的结合。
权利要求1.该实用新型根据太空服上配置帽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方法反过来,使雨衣成为帽子的配置品,并且能将雨衣折叠起来放于帽内随时戴在头上,是一种将雨披分为雨帽和披身的分解。
2.使披身能随意扣在帽缘内或从帽缘内取下,其特征在于将帽子和披身之间用按扣连接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专利摘要该实用新型产品名称帽式雨披属于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个人和家用物品的技术范围,它防止了因突然下雨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并且能一物多用。其显著特征就是用按扣将帽子和雨衣连接了起来,并能随意安放。用公式表示,即帽子+披身=雨披,雨披-披身=帽子。适合城镇、乡村居民以及广大中小学生和野外工作者、旅游者使用。
文档编号A42B1/18GK2067067SQ90212590
公开日1990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25日
发明者严仲良 申请人:严仲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