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三折手开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2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人三折手开伞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人折叠伞架,特别涉及三折手开伞伞架。
双人折叠伞是为解决大规格伞收拢后体积大携带不便而特殊设计的,它可供双人使用,遮挡面积比圆型伞约大37%。
经检索目前未发现有双人三折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三折手开伞伞架,它在使用操作方便的同时,能将双人伞收折成更精巧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由如下方式实现的,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包括有一可伸缩的伞杆、一控制开启或收折的圆托,其中还包括一对对称伞杆设置的伞骨下支杆和一对上支杆,两下支杆内端铰接于伞杆顶,两上支杆内端与圆托铰接,且上下支杆彼此一一交叉铰接于中部;上下支杆的外端设有上下伞骨骨盘,两骨盘相互配合而将常规圆伞伞骨加以连接。另外其外围还设有一连接件固定以一外伞骨,使伞骨结构构成由上下支杆为第一收拢段、常规圆伞伞骨架为第二收拢段、外伞骨为第三收拢段的三折手开伞。
为更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为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正视图;图2为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俯视图;图3、4为骨盘5、6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伞架收拢过程示意图。

图1所示,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包括有一可伸缩的伞杆1,一用手控制伞收拢或张开的圆托2。一对对称伞杆1设置的伞骨下支杆3和一对上支杆4彼此一一交叉铰接于中部(A点),两下支杆3内端共同铰接于伞杆顶(B点)、两上支杆内端分别与圆托2铰接。上下支杆4、3的外端设有上下伞骨骨盘5、6,二骨盘相互配合依其构造而将常规圆伞伞骨骨架7、8、9、10加以接连(其结构形状与常规伞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伞骨10外端与一伞骨连接件13铰接于C点,一伞骨11内端与伞骨8的外端部分铰接,而其外端与连接件13于近C点内侧的D点铰接,连接件13还固定有一向外延伸的伞骨12。
通过以上构件的组合即可获得双人三折伞伞架。
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骨盘5、6(它相当于CN87203501U中的伞骨支架)。参见图3、4注塑成型的骨盘包括有开口槽14、伞骨固定槽15、伞骨固定孔16、支杆固定槽17、支杆固定孔18。伞骨7、8插设于开口槽14,由铁丝穿过伞骨固定孔16并穿过半圆环形的伞骨固定槽15而将之固定。上下支杆可通过一销穿过支杆固定孔18而得以可转动地铰接于支杆固定槽中。这里,用于插入伞骨的开口槽14间隔设置有5个。当然也可开有四个、六个不等。视伞骨固定强度要求而定。
图1为伞开启状态。如若收折时,(见图5),手控将圆托脱离卡紧位下移,则上下支杆4、3绕铰A点分开朝伞杆内侧收拢,同时带动上下骨盘5、6上的伞骨7、8、9、10收拢。借助连接件13的构成关系,外伞骨12在伞骨10、11的扭转力带动下外端逆时针上转,与上下支杆、常规圆型伞骨7、8、9、10一道逐渐向伞杆1内侧收拢,直至叠合如图5所示状态。
权利要求1.三折手开伞伞架,包括一可伸缩的伞杆1、一圆托2,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对对称伞杆1设置的伞骨下支杆3和一对上支杆4,两下支杆3内端铰接于伞杆顶(B点),两上支杆内端与圆托2铰接,且上下支杆彼此一一交叉铰接于中部A;上下支杆4、3的外端设有上、下伞骨骨盘5、6,二骨盘相互配合将常规圆伞伞骨架7、8、9、10加以连接;另外,伞骨10外端与一伞骨连接件13铰接于C点,一伞骨11内端与伞骨8的外端部分铰接,而其外端与连接件13于C点近内侧的D点铰接;连接件13还固定有一向外延伸的伞骨12;藉以上构件之组合,即可构成上下支杆4、3为第一收折段、常规圆伞伞骨架7、8、9、10为第二收折段、伞骨12为第三收折段的三折手开折叠伞伞架。
专利摘要一种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包括对称伞杆设置的上下支杆4、3各一对,两下支杆3内端共同铰接于伞杆顶(B点),两上支杆内端分别与圆托铰接,且上下支杆交叉于中部(A点);上下支杆4、3外端设有上下伞骨骨盘5、6,二者相互配合将常规圆伞伞骨骨架7、8、9、10加以连接;另外外围还设有一外伞骨12。藉以上构件之组合即可得到以上下支杆为第一收拢段、常规圆形伞骨为第二收拢段,外伞骨为第三收拢段的双人三折手开伞伞架。
文档编号A45B25/02GK2074114SQ90221569
公开日1991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8日
发明者苏酝 申请人:苏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