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25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手杖。
可转变为座椅的手杖问世已久。一种市售的这类手杖如


图15和
图16所示,包括手杖主体21、分别位于该主体左右两侧的一对支角一个带有滑槽的座板;所述二支角的下部对称于所述手杖主体弯折一角度并与该手杖主体枢轴连接;所述座板也与该手杖主体枢轴连接;所述二支角的上端可在上述座板的滑槽内移动。
图15为这种手杖折叠状态时的视图,
图16为这种手杖展开为座椅时的视图。
上述折叠式手杖基本上代表了可转变为座椅的手杖的现有技术。这种手杖为老年人和旅游者带来了方便,但存在如下缺陷第一,这种手杖用作座椅时或者手杖主体的仰角太大,实际上几乎不能倚靠,或者凳面很小,坐时不舒适;第二,手杖主体只是一根杆,这也不便于倚靠,所以这种手杖实际上只能转变成座凳;第三,手杖主体与二支脚构成的三个支点不够稳定,坐时容易摔倒;第四,座板大大增加了手杖的重量。
针对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的折叠式手杖,它用于座椅时比现有的可转变为座椅的手杖舒适、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它不仅可用作手杖和座椅,还可在不增加构件的情况下用作行李车,在只增加两条背带的情况下可用作行李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旅行手杖,其重量轻于现有的可转变为座椅的手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它包括一个主架、一个后腿架、一手杖腿、一座框、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一对小连接板和一对固定板。所述主架的主体为一长环形,该长环形的一短边的中点处有一轴线为该长环形的纵向中心线的套管,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杖腿;所述后腿架的主体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和一根垂直于这两根纵梁并靠近其一端的横梁,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两根纵梁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一轮轴,该轮轴也垂直于所述两根纵梁,并且在该两根纵梁的外侧延伸相同的距离,在所述轮轴的这两段距离相同的延伸段上各装有一脚轮;所述后腿架的两根纵梁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主架的横向距离,在靠近其上端的部位上与所述小连接板枢轴连接,该小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在与小连接板连接点的下部一点上,该后腿架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腿架上还有一滑块装于该后腿架与外推拉连接件的铰接点下部并靠近该铰接点处;所述固定板包括一滑道,上述后腿架上的滑块可在该滑道内移动,该固定板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外推拉连接件上;所述座框包括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及两根固定连接在该内推拉连接件上并与其垂直的平行横梁,一对与该一对平行横梁枢轴连接的C形折叠梁,连接方式为每个所述C形折叠在离其各端点较近处分别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中的不同根横梁枢轴连接,从而当该一对折叠C形梁展开为与所述一对平行横梁在同一平面时构成一口字形,该一对C形梁的尺寸应使其完全折叠时不超过手杖主架的宽度,以恰好等于手杖主架的宽度为好;所述一对内推拉连接件是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固定连接的两根平行杆,其上各有一条沿该杆纵向延伸的棱和与该棱平行的限位导槽;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为两根平行杆,每根上有一沿杆纵向延伸的导轨,该导轨的尺寸应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上的所述棱能够卡入并沿其作往复运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上有三个铰点,第一铰点在该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铰点该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后腿架枢轴连接,第二铰点在上述第一铰点和第三铰点之间,通过第二铰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一对固定板中的一个枢轴连接,通过第三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其连接点在主架与小连接板的连接点之下。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的另一端上固定一元宝螺栓,该元宝螺栓伸入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限位导槽内,并可沿该限位导槽相对内推拉连接件移动,在该元宝螺栓附近,所述纵向延伸的导轨截断,留出一定距离的平行段,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在从该推拉连接件的导轨内抽出到极限位置时可转动90°,然后在适当调整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位置并紧固所述元宝螺栓后,可利用该元宝螺栓和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上的导轨的终端作为支点使该内推拉连接件保持在与外推拉连接件垂直的位置。
在所述主架的两侧各固定两个背带吊环,并配备两条背带,则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可用作行李背架。
当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杖用行李车时,除需将座框翻转90°外,所述手杖腿还应从所述主架下端的套管的下面卸下,翻转180°后插入套管的上面并固定。套管与手杖腿的连接可采用任何可拆卸连接方式,最好采用螺纹连接,即套管上、下端各有一内螺纹与手杖腿上部的螺纹相配合。
为了减轻重量,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的主架、后腿架及所述座框上的一对横梁和C形梁可采用薄壁钢管,所述外推拉件及内推拉件可由钢板弯制而成。座面可通过在座框的C形梁上套入一织物构成。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为
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
图1所示实施例展开为座椅时的立体图。
图4为
图1所示实施例展开为座椅时的侧视图。
图5为
图1所示实施例用作行李车时的立体图。
图6为
图1所示实施例用作行李车时的侧视图。
图7为将
图1所示实施例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装上背带时用作行李背架时的立体图。
图8为
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的后腿架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式手杖一实施例的座框的平面图。由于该座框左右对称所以只绘出一半。
图11为
图10所示座框的仰视图。
图12为
图10所示座框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式手杖一实施例的外推拉连接件的平面视图。
图14为
图13所示外推拉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5为现有技术的折叠式手杖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视图。
图16为
图15所示折叠式手杖展开为座椅时的视图。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各种状态。该实施例主要由主架、后腿架4、手杖腿3、座框5、小连接板9、固定板8和外推拉连接件10组成,其中主架与后腿架4分别与小连接板9的两端枢轴连接;后腿架包括两根互相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在这两根纵梁的下部焊接一与这两根纵梁垂直的横梁,在这两根纵梁的下端焊接一与上述两纵梁垂直的轮轴11,该轮轴11向后腿架的两外侧延伸相同距离,在这两个相同距离的延伸段上装有脚轮14,该后腿架4的所述两根纵梁分别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7的一端枢轴连接,此连接点位于该后腿架4与小连接板9的铰点的下面,在更下面一点上本实施例有一螺纹孔,一元宝螺栓10穿过固定板8的限位导槽旋入该螺纹孔内,由此构成上述本产用新型的后腿架上的滑块,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导槽通过在外推拉连接板上沿其纵向切除一长矩形孔制成。所述固定板8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外推拉连接件7上,外推拉连接件7还与主架枢轴连接,它通过其上的元宝螺栓限制座框的运动自由度,当用作行李车时,座框拉出到极限位置并翻转90°,当用作座椅和手杖时座框推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架顶部有一柔性材料制作的套管13。为了在安装时套入该套管,如图8所示,所述主架由用较细的半环形管1,制成的上部和用较粗的管制成的下部2组装而成,管1可套入主架下部2的管内,二者通过一旋入主架下部2的上端的螺纹孔中的紧固螺栓12连接。所述主架下部2底边的中央处有一轴线在该主架的纵中轴线上的套管6,该套管上、下口各有一内螺纹与手杖腿3上端的外螺纹相配合,使手杖腿3既可从所述套管6的下口旋入该套管,也可从其上口旋入。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架的每侧上固定两背带环,通过这些背带环安装左右各背带,则可用作行李背架。
为了减轻重量,后腿架4中的所述两根纵梁和所述横梁最好由薄壁钢管制成,其结构如图9所示,所述横梁焊接在两根纵梁上。最好将所述轮轴从所述两根纵梁中穿过焊接。

图10、11和12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座框结构。该座框由一对平行的内推拉连接件17,两根与该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垂直的平行横梁和两个C形梁构成,所述两根平行横梁焊接在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上,所述两个C形梁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两根平行横梁中的一根枢轴连接。为了减轻重量,这里的两根C形梁和两根平行横梁由薄壁钢管制成。

图11和
图1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内推拉连接件17可由两个互相平行的长折角部分171和172组成。折角部分171与上述座框的两根横梁焊接,折角部分172构成了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推拉连接件上的棱,沿其纵向切出一限位导槽18。这两折角部分纵向错开排列,这样在
图12中见到两个阶梯19和20,阶梯19的尺寸应使该内推拉连接件17在从外推拉连接件7中抽出到极限位置时能够翻转90°并推出到外推拉连接件的导轨端外一定距离,从而使该阶梯的边19顶住外推拉连接件导轨的端部,阶梯20的尺寸应使该内推拉连接件在折叠起来时不受所述主架下部2的阻挡。
图13和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推拉连接件的结构。该外推拉连接件7由一主板和两块与该主板垂直的边板构成,这两块边板形成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上的导轨,在主板上有三个铰接孔,通过这三个铰接孔该外推拉连接件7分别与后腿架4,定位板8和主架枢轴连接,在该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有一螺孔,通过该螺孔旋入一元宝螺栓,该元宝螺栓插入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限位导槽内,限定该内推拉连接件的移动范围。在该螺栓的附近应当留出足够大的平板部分以使上述内推拉连接件在从该外推拉连接件抽出到极限位置时能够转过90°并将所述阶梯19的边卡住该外推拉连接件的所述两块边板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由于主架采用了双杆结构,主架与后腿架的铰接点高于与座框的铰接点,因此能够选择合适的尺寸,使这种多功能折叠式手杖用于座椅时靠背的仰角合适,再加之双杆结构本身更接近座椅靠背的形状,所以坐起来比现有的可转为座椅的手杖感到舒适;由于整体采用框架结构,用于座椅时比现有的可转变为座椅的手杖稳定,用于手杖时重量也轻;此外,不增加部件即可转变为行李车,只增加两条背带即可变为行李背架,这使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提高了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包括一主架、一后腿架、一手杖腿和一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的主体为一长环形,该长环形的一短边的中点处有一轴线为该长环形的纵向中心线的套管,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杖腿;所述后腿架的主体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和一根垂直于这两根纵梁并靠近其一端的横梁,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两根纵梁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一轮轴,该轮轴也垂直于所述两根纵梁,并在这两根纵梁的外侧延伸相同的距离,在所述轮轴的这两段距离相同的延伸段上各装有一脚轮;所述后腿架的两根纵梁间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主架的横向距离,在靠近其上端的部位上每一侧与一小连接板枢轴连接,该小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架的一侧枢轴连接;在与该小连接板连接点的下部一点上,该后腿架的每一侧与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中的一个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后腿架上还有一滑块装于该后腿架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的连接点下部并靠近该连接点处,该滑块可在一对固定板中的一个的滑道内移动,该固定板的一端枢轴连接在一个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上;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为两根互相平行的杆,每根上有一沿杆纵向延伸的导轨和三个铰点,第一铰点在该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铰点该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后腿架枢轴连接,第二铰点在上述第一铰点和第三铰点之间,通过第二铰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一对固定板中的一个枢轴连接,通过第三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其连接点在主架与小连接板的连接点之下;所述座框可通过所述外推拉连接件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由一对互相平行的内推拉连接件、两根垂直于该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并与其固定的平行横梁、一对与这两根平行横梁枢轴连接的C形折叠梁,连接方式为每个所述C形折叠梁在离其各端点较近处分别与上述两根平行横梁中的不同枢轴连接,从而当该一对折叠C形梁展开成与所述一对平行横梁在同一平面时构成一口字形,该一对C形梁的尺寸应使其完全折叠时不超过手杖主架的宽度,最好等于手杖主架的宽度,该一对C形梁上套着一织物;所述一对内推拉连接件的每一根的主体为一杆,其上有一条沿该杆纵向延伸的棱和与该棱平行的限位导槽,该棱能够卡入所述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有一元宝螺栓,该元宝螺栓穿过所述内推拉连接件的导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内推拉连接件由两个长折角部分171和172组成,所述内推拉连接件上的棱由折角部分172组成,在其一面上开有所述限位导槽18,所述折角部分171与上述座框的两根横梁焊接,所述两长折角部分171和172纵向错开排列,形成两个阶梯19和20,阶梯19的尺寸应使该内推拉连接件17在从外推拉连接件中抽出到极限位置时能够翻转90°并推出到外推拉连接件的导轨端外一定距离,从而使而使该阶梯的边19顶住外推拉连接件导轨的端部,阶梯20的尺寸应使该内推拉连接件在折叠起来时不受所述主架下部2的阻挡;在所述每根外推拉连接件的所述元宝螺栓周围留出一段平板段,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在从该外推拉连接件的导轨内抽出到极限位置时可转动90°,然后向后推一定距离后紧固所述元宝螺栓,使该内推拉连接件定位于与外推拉连接件垂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由用较细的半环形管1制成的上部和用较粗的管制成的下部2组装而成,所述上部的顶端套有一由柔性材料制作的套管13,管一可套入主架下部2的管内,二者通过一旋入所述主架下部2的管的上端的螺纹孔中的紧固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由用较细的半环形管1制成的上部和用较粗的管制成的下部2组装而成,所述上部的顶端套有一由柔性材料制作的套管13,管1可套入主架下部2的管内,二者通过一旋入所述主架下部2的管的上端的螺纹孔中的紧固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地连接手杖腿的套管上、下各有内螺纹与手杖腿上端处的外螺纹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地连接手杖腿的套管上、下口各自内螺纹与手杖腿上端处的外螺纹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每一侧固定两背带吊环,通过这些背带吊环连接左右各一条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手杖,包括基本为长环形结构的主架、带两个脚轮的后腿架及座框,一对外推拉连接件各分别与主架和一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有一滑道,后腿架上的滑块可在该滑道内移动,后腿架的上端通过一小连接板与主架连接,外推拉连接件上有一导轨,座框上的内推拉连接件可沿该导轨滑动,并可相对于外推拉连接件转过90°固定。
文档编号A45B3/00GK2074112SQ9022157
公开日1991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2日
发明者姜宝良, 陈兰英 申请人:姜宝良, 陈兰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