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69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
目前的各类鞋只具有穿着作用,而无按摩保健作用。但是,足部是最容易产生疲劳的部位,因为,按照现代和传统医学的观点和实践证明,足部具有和人体各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一旦人体某部位出现病变,在足部相对应各部位均有不正常反映,而且,由于足部处于人体的最低点,是循环系统行程的最远点,也是易发生血液杂质沉积的部位,因此,对足底部实施刺压按摩有助于微循环的加强和改善,有助于减少杂质沉积而引起起的循环障碍和病变,对人体健康和克服行走站立的疲劳具有实际的积极效果。所以,目前出现了众多的脚踏按摩垫,但这类脚踏垫只能供人们回家休息时使用,而无法与鞋体相结合或装放到鞋内而供人们行走过程中按摩使用。再者,这种按摩垫的凸刺疏而粗大,不具备弹性,只能供短时间蹬踏使用,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此外,现有的鞋底内表面与人脚底部之间为直接贴磨接触,再加上鞋壳四周的封闭,其透气性很差,特别是在夏季,既容易出脚汗打滑,又容易发臭并引发脚病。而一些鞋壳上带有网眼的鞋又很不清洁,因为,尘土很易进入鞋内,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使人脚与鞋底之间有一弹度的排气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随时起到按摩保健作用,又利于排除鞋内污气的、带有尖刺疗效按摩保健垫层的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是由下面技术方案达到的,在鞋底内表面设置有一可和脚底部接触作用的带有密排均布的上凸尖刺的按摩垫层。该按摩垫层上的按摩尖刺为多棱形,其与垫层的底片相固连的部分截面积大,由下至上而截面积逐渐减小,到其顶点则呈尖形,而且单位面积内的按摩尖刺的个数是按人体行站时的下踏力的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而相应设计的,特别是按摩尖刺可在外力作用下向直立侧弯弹弓变,而当外力减少或消失后又恢复上凸直立状态。对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减少微循环病变有较好效果,既穿着舒适,又可去病保健。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显著的
第一由于在鞋内采用了与鞋体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带有的按摩尖刺的垫层,因此,在人们的行走或站立过程中可随时对脚底部起到按摩保健作用。
第二由于按摩尖刺是密排均布并可向一侧弹变或弓变的柔弹性结构,因此,富有很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可减轻人们行走过程的疲劳,可使行走更轻快。
第三由于按摩尖刺的密度是按一般人体自重的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而设计的,再加上其越往尖刺的顶端越具有弹性和柔感,所以,人脚踏于其上,既轻快,又舒适,同时,还感到均匀的柔触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
图1中垫层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尖刺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横截面形状图。
图5是图2中尖刺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6是图5的横截面形状图。
图7是力2中尖刺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8是图7的横截面形状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剖面图。
图10是图2中尖刺的第四种结构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鞋底1、与鞋底1相围连的鞋壳2,其特征在于在鞋底1内表面设置有一带有密排上凸尖刺4的垫层3,各尖刺4均有一个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尖刺的外形呈多棱体,各尖刺的横截面均是由根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变尖,其根部与垫层3的底片连固成为一与鞋内底形状相同的整体。参见
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a、密排均布且具有弹性的尖刺4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厘米9至30个,尖刺4的截面形状为三棱形或多棱形,其中一棱面呈直立面或斜度小于其它棱面的小斜度面4a。参见图2、图4和图6
b、在垫层3的密排均布的尖刺4顶部和周边粘绷有一开有透气孔5a的缓冲垫包层5,透气孔5a一般均布设置在顶平面。参见图9c、垫层3与鞋底1内表层粘固连接或直接活动垫放在鞋壳2内。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a、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一般位于尖刺的后面侧或前面侧,尖刺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6至25个。
b、三角形尖刺3排列方式为直立面交错设置或相邻设置。参见
图10缓冲垫包层5的作用是为了对尖针按摩作用特别敏感的人设置的,因为包裹粘连上缓冲垫包层后,仍然可对脚底部起到按摩作用,因为此垫很薄,很柔软,而且均布开有透气孔5a,并不影响排气性。另外,尖刺3也可制成不很尖的平头,即利于与包层5粘合,又可与包层共同构成软内底鞋,以适应一些脚疾患者使用。
由于在鞋底内表面采用的是塑胶类材料压注而成的垫层3,垫层3上凸的密布的尖刺如同无数个柔软而又有按触作用的弹性支承点,因此,使得该鞋穿用后既柔软而又富有弹性,对尖刺每平方厘米的密度要求是为保证上凸尖刺能够承受人体自重,而又不至压折或压踏时因接触点少而到局部刺压过度,因为,密度太大不好加工生产。
尖刺的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的设计是为使尖刺在受力后能向一侧倾歪,而当外力消除后又能在其它大斜度棱面的牵拉下恢复原状,这样可使尖刺能随人行走的节奏而不断倾歪或弹起,使人感到既有均匀的弹性接触,又起到了辅助人行走的弹抬作用,可使人行走轻快自如。同理,尖刺下部截面积大,而上部截面积逐步减少并变尖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上述弹变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保证与底片连接的强度和加工脱模的需要,另外,上凸的尖刺层还可保证脚底与底片之间始终有间隙存在,故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排气性,可防止脚汗、鞋臭及脚气病。
图3和图4所示的是最常用的一种尖刺的结构,它为三棱形截面,其直立面4a位于后侧,另二个棱面相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面。
图5和图6所示的是尖刺的第二种结构形式,其直立面4a也在后侧,它的左右两棱面4b对称,前侧为大斜面4c,其截面为四棱形。
图7和图8所示的是尖刺的第三种结构形式,即菱形,它的小斜面4a在前侧,大斜面4c在后侧,后部左右也为大斜面4b,其受力后,尖刺向前侧弹弯变形。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多棱形。
图10所示的尖刺的排列组合方式的优点在于尖刺的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相邻设置,当受到下压力时,可形成对倾弓变弹变,可使弹性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足底按摩,对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病变发生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另外,对减少或缓解因长时间站立、行走导致的足腿酸胀及职业病也有较好的效果,还可适用于长跑、竞走等体育运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垫层可做为独立的鞋垫使用,此时,它与鞋底面不直接粘合为一体,而是直接垫放使用,同样也可达到上述效果。
权利要求1.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有鞋底1、与鞋底1相围连的鞋壳2,其特征在于在鞋底1内表面设置有一带有密排上凸尖刺4的垫层3,各尖刺4均有一个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尖刺的外形呈多棱体,各尖刺的横截面均是由根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变尖,其根部与垫层3的底片连固成为一与鞋内底形状相同的整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其特征在于a、密排均布且具有弹性的尖刺4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厘米9至30个,尖刺4的截面形状为三棱形或多棱形,其中一棱面呈直立面或斜度小于其它棱面的小斜度面4a;b、在垫层3的密排均布的尖刺4顶部和周边粘绷有一开有透气孔5a的缓冲垫包层5,透气孔5a一般均布设置在顶平面;c、垫层3与鞋底1内表层粘固连接或直接活动垫放在鞋壳2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其特征在于a、直立面或小斜度面4a一般位于尖刺的后面侧或前面侧,尖刺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6至25个;b、三角形尖刺3排列方式为直立面交错设置或相邻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尖刺疗效按摩保健鞋,其结构特点是在鞋底内表面设置有一可和脚底部接触作用的带有密排均布的上凸尖刺的按摩垫层。该按摩垫层上的按摩尖刺为多棱形,其顶点则呈尖形,而且单位面积内的按摩尖刺的个数是按人体的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设计的,特别是按摩尖刺可在外力作用下向直立侧弯弹弓变,而当外力减少或消失后又恢复上凸直立状态。对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减少微循环病变有较好效果,既穿着舒适,又可去病保健。
文档编号A43B7/00GK2102021SQ9122692
公开日1992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孙连江 申请人:孙连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