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用安全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10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骑行用安全头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头盔,特别是一种骑行用安全头盔。
现在的安全头盔,多为摩托车骑行者使用的,而忽略了自行车骑行者的使用需要,但随着路面的改观,自行车速度的提高以及人身安全的实际需要,自行车骑行者安全头盔的使用是势在必行的,而现有的摩托车安全头盔又不适合自行车骑行者使用。
美国4493082号专利中提到了一种流线形安全头盔,其结构是在头盔顶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在骑车时,空气流进头盔内部,从而达到透气散热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头盔内没有流畅的空气通道,因此,通风透气效果不太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头盔本体壁面上开设有空气导流通道、通风透气效果好的骑行用安全头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帽壳本体下方有一容纳骑行者头部的上凹空间,在帽壳的后部有一沿壳壁贯通的导流槽道,该导流槽道与帽壳内壁上开设的上凹导流通道相贯通,导流通道可沿帽壳前后方向开设,也可沿帽体上下方向开设或两个方向同时开设构成一网状导流通道,当骑行时,外部空气很快通过导流槽道通入帽壳内部并在帽壳后部形成一具有负压抽吸作的抽引气流,使流入到网状导流通道内的空气快速地被吸引出来,达到了及时通风散热的目的。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1.导流槽道的开设具有负压抽吸作用,可尽快加速帽壳内表壁导流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有效地提高了效热透气的效果。
2.帽壳内壁表面导流通道的开设,使壳内壁与紧靠扣合的骑行者头部之间具有相互贯通,利于热气排散的通道,特别是通道内的气流在帽壳后下部抽引气流作用下呈流动状态,既提高了全头部的通气散热效果,又使人感到有一种流动的凉爽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沿
图1所示头盔前后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有一模压成型的帽壳本体10,帽壳本体10下方有一上凹的容纳头部的空间30,在头盔1的帽壳本体10下周沿两侧设置有系扣元件50,其特征在于在帽壳本体10长轴方向的后部21开设有一上下相贯通的空气导流槽道40,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上开口部位41位于帽壳顶部20的靠近本体10后部21,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下开口部位42位于帽壳本体10的帽尾11的帽缘12内侧,在帽壳本体10内部空间30的上凹表面31上开设有空气导流装置33,空气导流装置33与空气导流槽40相导通。参见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结构特征空气导流装置33是由开设在帽壳本体10上凹内表面31上的凹入的空气导流通道34构成,空气导流通道34中至少有一条通道与空气导流槽道40及帽壳本体10内部空间30相通。参见图3空气导流装置33是由沿帽壳本体10的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长轴方向开设的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及与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相贯通的第二导流通道35构成,第二导流通道35是沿上凹内表面31上下呈向后倾斜方向开设的。参见图3至图5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是间隔开设在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的短轴方向,第二空气导流通道35是间隔开设在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上并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相贯通,第一导流通道34中至少有一条通道的末端341与空气导流槽道40相通。参见图3至图5第一导流通道34和第二导流通道35相互导通并构成叉状相交的网格状,在第一导流通道3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与帽壳本体10顶部20曲面的导流凹槽24相贯通的进气口23。参见图2和图3在帽壳本体10的顶部20的曲面的沿长轴方向开设有空气导流凹槽24,空气导流凹槽24沿帽壳本体10的外曲面的短轴方向间隔开设数条并与帽体中前部位的各进气口23相贯通。参见
图1和图2蛋形扣碗状的帽壳本体10内的内凹表面31上设置有数条缓冲垫,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下开口42的断面形状呈舌片32,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上开口41位于空气导流凹槽24末端内。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原理如图6所示当骑行者戴上本头盔1后,外部气流通过帽壳本体10外曲面的导流凹槽24及与导流凹槽相通的帽体前部分22的各进气口23流入相互导通的第一导流通道34和第二导流通道35组构成的导流通气网沟中,在此同时,进入空气导流槽道40内的气流则由上向帽体帽尾后下方流动并形成一向后流动的负压气流,该气流使与导流槽道40相导通的通气网沟中的气流被向后引吸,以尽快排出并不断流动,因而使帽体内部30的上凹曲面31与骑行者相扣合的头部表面之间有多股流动气流形成,起到了散热通气的目的。
权利要求1.骑行用安全头盔,有一模压成型的帽壳本体(10),帽壳本体(10)下方有一上凹的容纳头部的空间(30),在头盔(1)的帽壳本体(10)下周沿两侧设置有系扣元件(50),其特征在于在帽壳本体(10)长轴方向的后部(21)开设有一上下相贯通的空气导流槽道(40),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上开口部位(41)位于帽壳顶部(20)的靠近本体(10)后部(21),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下开口部位(42)位于帽壳本体(10)的帽尾(11)的帽缘(12)内侧,在帽壳本体(10)内部空间(30)的上凹表面(31)上开设有空气导流装置(33),空气导流装置(33)与空气导流槽(40)相导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空气导流装置(33)是由开设在帽壳本体(10)上凹内表面(31)上的凹入的空气导流通道(34)构成,空气导流通道(34)中至少有一条通道与空气导流槽道(40)及帽壳本体(10)内部空间(30)相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空气导流装置(33)是由沿帽壳本体(10)的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长轴方向开设的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及与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相贯通的第二导流通道(35)构成,第二导流通道(35)是沿上凹内表面(31)上下呈向后倾斜方向开设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是间隔开设在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的短轴方向,第二空气导流通道(35)是间隔开设在上凹内表面(31)的曲面上并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空气导流通道(34)相贯通,第一导流通道(34)中至少有一条通道的末端(341)与空气导流槽道(40)相通。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通道(34)和第二导流通道(35)相互导通并构成叉状相交的网格状,在第一导流通道(3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与帽壳本体(10)顶部(20)曲面的导流凹槽(24)相贯通的进气口(23)。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在帽壳本体(10)的顶部(20)的曲面的沿长轴方向开设有空气导流凹槽(24),空气导流凹槽(24)沿帽壳本体(10)的外曲面的短轴方向间隔开设数条并与帽体中前部位的各进气口(23)相贯通。
7.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骑行用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蛋形扣碗状的帽壳本体(10)内的内凹表面(31)上设置有数条缓冲垫,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下开口(42)的断面形状呈舌片(32),空气导流槽道(40)的上开口(41)位于空气导流凹槽(24)末端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行用安全头盔,在帽壳本体下方有一容纳骑行者头部的上凹空间,在帽壳的后部有一沿壳壁贯通的导流槽道,该导流槽道与帽壳内壁上开设的上凹导流通道相贯通,导流通道可沿帽壳前后方向开设,也可沿帽体上下方向开设或两个方向同时开设构成一网状导流通道,当骑行时,外部空气很快通过导流槽道通入帽壳内部并在帽壳后部形成一具有负压抽吸作用的抽引气流,使流入到网状导流通道内的空气快速地被吸引出来,达到了及时通风散热的目的。
文档编号A42B3/04GK2156702SQ93203128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7日
发明者郑源铭 申请人:郑源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