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93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类中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和鞋靴有关,特虽是关于一种兼具吸震及透气效果的鞋类中底。
本发明人日前曾以室内鞋类中底向台湾专利局申请的专利已获批准,专利号为82205439。发明人在实际制造中发现,上述专利提出的鞋类中底虽然在透气效果上较常用的中底为佳,然因埋设于其内部的弹性吸震件为一种实心弹性体,故而在被穿着者脚部踩踏的过程中,其所发挥的透气吸震效果仍然有限。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鞋类中底,其可增强靴内外气体的循环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鞋类中底,其具有甚佳的吸震效果。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鞋类中底包含有一脚掌部;一脚跟部;一连接脚掌部及脚跟部的脚腰部;以及一装设于该脚跟部内的弹性吸震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吸震件具有一弧面状凸起部,一气室位于该弧面状凸起部下端;若干凹孔设于该弧面状凸起部周侧,各凹孔的开口端位于弹性吸震件的顶面上,若干第一通气道自各凹孔的孔壁往内延伸至与气室相通,以及若干贯孔自该弧面凸起部的顶面往下延伸至与该气室相通;脚跟部的顶面设有一对应该弧面状凸起部的开口,供该弧面状凸起部往外透出,以及若干对应于各凹孔的第二贯孔,供各凹孔与外界相通。借此,当脚跟踩踏该鞋类中底的脚跟部时,该弧面状凸起部将配合气室而产生泵式效应,促使鞋内、外的气体循环流通,再者脚跟部亦因此而具有较佳的弹性来减缓脚跟着地时的震动,换言之,即可产生吸震效果。
以下,兹以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于
图1中2-2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与鞋靴其他部位配合且供穿着时的横向剖视图,其中图3中的鞋类中底的脚跟部处于未受压状态,而图4中的鞋类中底的脚跟部处于受压状态;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与鞋靴其他部位配合且供穿着时的横向剖视图,其中图6中的鞋类中底的脚跟部处于未受压状态,图7中的鞋类中底的脚跟部处于受压状态。
首先,请参阅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中的鞋类中底10由EVA模塑成型,具有一脚掌部12,一脚跟部14,以及一连接脚掌部12与脚跟部14的脚腰部16,中底10的厚度自脚掌部12的起始端往脚跟部14的未端渐次增厚。
脚跟部14内埋设有一由弹性聚合物所制成的弹性吸震件20,该弹性吸震件20于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有一椭圆形的弧面状凸起部22,一形状对应于凸起22的气室24位于凸起部22下端,二组凹孔26、28位于凸起部22长轴方向的二侧,于本实施例中,每组凹孔26、28的数目为三个,各凹孔26、28的开口端位于该吸震件20的顶面202上,而其与气室24相邻的孔壁分别设有一第一通气道30、32,用以连通各凹孔26、28和气室24,凸起部22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一贯孔34,用以供气室24直接和外界相通。气室22内设有二组,每组二条的补强肋36、38,各补强肋36、38的上端与凸起22的底面连接,二侧端分别与气室24的二侧壁连接,其高度小于气室24的最大高度,用以使其下端呈开放状,当然最好具有呈凹弧状的端缘362、382,再者,同组的二补强肋相互平行,不同组的二补强肋垂直相交;借此,各补强肋36、38会与鞋靴大底形成一拱形空间,使凸起22除了可被下压外,在下压后亦可立即往上弹。
本实用新型制造上先成型弹性吸震件20,然后再将其置入成型中底10模具对应脚跟部14的位置内,待中底10成型后,弹性吸震件20即被埋设于脚跟部14内,当然中底10的顶面必须预留有一开口102供凸起部22往外透出,以及二侧的第二贯孔104、106用来与各凹孔26、28相通。
鞋类中底10在与鞋靴其他部位配合时借其顶面周侧的凸缘108与一鞋面40结合,其底面则贴合一橡胶大底42,如此即可构成一完整的鞋靴,当穿着者的脚部2穿着前述鞋靴时,随着脚跟的踩踏,吸震件20的凸起部22及气室24将产生泵式效应,如图3所示,凸起部22往上弹起至原位置时将产生一股吸力,使气体自各凹孔26、28经各通气道30、32进入气室24内,然后再由各贯孔34往外排出;反之,如图4所示,当凸起部22被下压时,将产生一股与前述吸力相反的力量,使气体自各贯孔34进入气室24内,然后再经各第一通气道30、32而由各凹孔26、28往外排出。此种泵式效应除了可强制地使鞋靴内、外的气体循环流通外,而且,中底10亦因有此泵式效应而增加脚跟部14的弹性,使得穿着者脚部2着地时所产生的震动大部分会被该弹性吸震件20所吸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底10由于具有补强肋36、38以及其凹弧状端缘362、382,因此,不但可使凸起部22具有一被下压的拱形空间,而且在被下压后可立即的往上弹起,换言之,即可将前述泵式效应确实有效的发挥出来。
再请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中的鞋类中底10′与较佳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在弹性吸震件20′的周侧边设有对应于各凹孔26′、28′的第二通气道44、46,各第二通气道44、46的开口端位于弹性吸震件20′的周侧边且往内延伸至与各凹孔26′、28′相通,另外,中底10′的脚跟部14′对于各第二通气道44、46的部位分别设有一椭圆状凹入部48、50,借此,弹性吸震件20′产生泵式效应时,鞋靴内外的气体将有较短径的路来循环流通(如图6和图7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鞋类中底对室内、室外的鞋靴均可适用,另外以塑胶材料成型一套塞52,该套塞52具有一对应各凹入部48、50形状的塞入部54,以及一位于该塞入部54的环缘56,借此,当穿着具有鞋类中底10′的鞋靴已欲至室外时(特别是下雨时),可将该套塞52的塞入部54嵌入各凹入部48、50内并使环缘56紧贴于脚跟部14′的周边,如此即可防止雨水污物由各凹入部48、50进入鞋靴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吸震和透气效果,且结构简单,极具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鞋类中底,它包含一脚掌部、一脚跟部、一连接脚掌部及脚跟部的脚腰部,以及一装设于该脚跟部内的弹性吸震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吸震件具有一位于其顶面中央处的弧面状凸起部,一气室位于该弧面状凸起部下端,若干凹孔设于该弧面状凸起部周侧,各凹孔的开口端位于该弹性吸震性的顶面上,若干第一通气道自各凹孔的孔壁往内延伸至与该气室相通;以及若干第一贯孔自弧面状凸起部的顶面下延伸至与气室相通;该脚跟部的顶面设有一对应弧面状凸起部供弧面状凸起部往外透出的开口,以及若干对应于各凹孔供各凹孔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贯孔。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中底,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吸震件于弧面状凸起部的底面设有若干往下延伸的补强肋,各补强肋的高度小于气室的最大高度。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中底,其特征在于该补强肋的下端缘呈凹弧状。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中底,其特征在于各补强肋分成二组,同组的各补强肋相互平行,不同组的各补强肋垂直相交。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中底,其特征在于弹性吸震件还设有若干第二通气道,各第二通气道自弹性吸震件的周侧边往内延伸至与各凹孔相通,脚跟部的侧面相对于各第二通气道的位置设有若干用以供各第二通气道与外界相通的凹入部。
6.依据权利要求所述的鞋类中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若干用以嵌入各凹入部内的套塞。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鞋类中底,其脚跟部埋设有一弹性吸震件,该弹性吸震件具有一自该脚跟部的顶面透出的弧面状凸起部,一气室位于该凸起部下端,若干凹孔设于该凸起部周侧,各凹孔的开口端位于吸震件的顶面且借由脚跟部顶面所设的贯孔与外界相通,若干第一通气道自各凹孔的孔壁往内延伸与该气室相通,若干贯孔自该凸起部顶面往下延伸与该气室相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鞋类中底具有良好的吸震和透气效果。
文档编号A43B13/18GK2167566SQ93224689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1日
发明者黄刘淑满 申请人:黄刘淑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