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步调幅多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47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步调幅多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特别是一种伞具。
自伞被发明以来,无论其款式如何变化,以伞柄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架结构一直被延袭使用。车、步两用伞以前也有人做过尝试,但均因没能摆脱传统伞结构和没有解决易开合、易携带、无恙视线等难题而无法使其达到实用化的程度。虽然有人发明了无骨架伞及充气伞面结构,但因未能解决防风问题而不能用于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彻底革新改良现有伞结构的缺点,解决开合、防风、易携带、多用途化等方面的难题。
所述车、步调幅多用伞,包括伞柄、水平架、调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幅多用伞的伞柄由多节构成,其中第一节(1)是一长30公分四边形金属管,在该管顶端(17)以下15公分、20公分处各有一个步行档上开簧片(3)和骑车档上开簧片(27);伞面(15)为矩形;水平架(11)、(14)共有8根,由同侧两水平架内段(14)及外段(11)、交点(C)和两侧水平架内段连接点(D)连接构成两个连接的“X”状支架;二根位于伞面(15)长边侧调幅架长杆(6),六根位于伞面(15)短边侧调幅架长杆(5)、(9),四根调幅架短杆(7)、(8)以及六根斜垂架(10)、(16)共同构成调幅架;水平架内段连接点(E)有两个,水平架外段远端点(D)有四个,六根斜垂架(10)、(16)的中点分别连于其上;斜垂架(10)靠伞柄顶端(17)一端连于传动杆(12)的一端,传动杆(12)的另一端跨过水平架交点(C)连于水平架内段(14)的中点上;斜垂架(16)靠伞柄顶端(17)的一端连于传动杆(13)的一端,传动杆(13)的另一端连于位于伞面(15)长边一侧的调幅架短杆(7)的中点上;位于伞面(15)短边一侧的六根调幅架长杆(5)、(9)较位于伞面(15)长边一侧的二根调幅架长杆(6)为长,其两下段(5)的下端互呈180°角连于伞骨箍(4)上,两下段(5)的上端与四上段(9)的下端在(A)点相连,四上段(9)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水平架外段(11)的近端点(B)相连接。上段(9)与下段(5)可在(A)点向伞柄上方成角折迭;位于伞面(15)长边一侧的调幅架长杆(6)上端连接于水平架内段连接点(E)上,下端互呈180°连于伞骨箍(4)上并与两调幅架长杆(5)互呈90°角;四根调幅架短杆(7)、(8)的上端互呈90°角连于伞柄第一段顶端(17)上,另一端分别连于(A)点及调幅架长杆(6)之中点。
与现有伞技术比较,所述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携带方便、防风性能好,挺实耐用的特点。矩形伞面及偏置伞柄不但造形美,而且更加符合其遮阳避雨的功能需求。由于充分考虑到了自行车骑行和步行的不同要求,通过调节伞面形状及大小达到了在符合交通安全要求前题下的最大面积的遮盖。平坦的伞面下偏置伞柄既保证了良好的视线和最小的风阻又从根本上防止了伞柄处渗漏。伞座可卸结构可使使用者轻易地将伞拿离自行车或连同伞座中内层一并拿下插入松软土地内,从而充分达到了一伞多用的目的。


图1为所述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伞柄第一段,(2)为骑车档上开簧片,(3)为步行档上开簧片,(4)为伞骨箍,(5)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下段,(6)为位于伞面长边侧调幅架长杆,(7)为位于伞面长边侧调幅架短杆,(8)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短杆,(9)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上段,(10)为斜垂架,(11)为水平架外段,(12)、(13)为传动杆,(14)为水平架内段,(15)为伞面,(16)为水平架连接点(E)处之斜垂架,(17)为伞柄顶端,(A)点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中点,(B)点为水平架外段(11)近端点,(C)点为同侧两水平架内段(14)及外段(11)交点,(D)点为水平架外段(11)远端点,(E)点为两侧水平架内段连接点。
图2为所述实用新型位于矩形伞面(15)短边侧调幅架侧视图。图中(1)为伞柄第一段,(4)为伞骨箍,(5)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下段,(8)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短杆,(9)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上段,(17)为伞柄第一段顶端,(A)点为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中点,(B)点为水平架外段(11)近端点。
图3为所述实用新型位于伞面(15)长边侧调幅架侧视图。图中(1)为伞柄第一段,(4)为伞骨箍,(6)为位于伞面长边侧调幅架长杆(7)为位于伞面长边侧调幅架短杆,(13)为传动杆,(16)为水平架连接点(E)处斜垂架,(17)为伞柄第一段顶端,(E)点为两侧水平架内段连接点。
图4为所述实用新型水平架、斜垂架局部侧视图。图中(10)为斜垂架,(11)为水平架外段,(12)为传动杆,(14)为水平架内段,(B)点为水平架外段(11)的近端点,(C)点为同侧两水平架内段(14)及外段(11)的交点,(D)点为水平架外段(11)远端点,(E)点为两侧水平架内段(14)连接点。
以下描述实施例。
所述实用新型的伞柄可分为三节,前面所述为第一节(1)。其下两节的形式可依实际需要而设。如下所介绍的是其下两节的实施例。
第二节为长35公分四边形金属管,紧套于伞柄第一节(1)外,第三节为一紧套于第二节外长为40公分的园形金属杆,该节下端有一可旋转伞把,伞把内藏有一双开向卡簧。
伞座由三层构成,最外层为塑料质带盖园筒,长50公分,可用固定件紧固于自行车前叉及三角架前端。中层处于内、外中间是一长45公分的金属管,下端45°角斜截面拨出后可直接插入松土地内。内层紧贴于中层内,包于伞把外。各段伞柄及伞座间均由双开向簧片或弹珠固定。
操作过程如下图1展现的是所述多用伞呈步行状撑开时的示意图。若调整为骑车档时,按下步行档上开簧片(3)使伞骨箍(4)下滑至骑车档上开簧片(2)上。此时,调幅架长杆(5)、(6)、(9)带动水平架(11)、(14)收拢进而带动传动杆(12)、(13)使斜垂架(10)(16)下垂形成一垂幔,伞面(15)隆重起绷直。若进一步收合伞,只需按下骑车档上开簧片(2),伞骨箍(4)则带动调幅架长杆(5)(6)(9)继续向伞柄(1)收拢,此时,水平架连接点(E)相对原撑开时的位置上移,水平架交点(C)相对原撑开时的位置下移,调幅架长杆(9)自(A)点向下折迭,调幅架长短杆均帖向伞柄(1),整把伞即收起。
如垂钓或需插地作阳伞用,可连同中内和层伞座一并拨出,展开后插入地内,伞面面积可达90×120平方公分,伞高可达1.9米以上。
权利要求一种车、步调幅多用伞,包括伞柄、水平架、调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幅多用伞的伞柄由多节构成,其中第一节(1)是一种长30cm四边形金属管,在该管顶端(17)以下15cm、20cm处各有一个步行档上开簧片(3)和骑车档上开簧片(2);伞面(15)为矩形;水平架(11)、(14)构成两个“X”形并通过两个水平架连接点(E)连接为一体;二根位于伞面长边侧调幅架长杆(6)、六根位于伞面短边侧调幅架长杆(5)和(9),四根调幅架短杆(7)、(8)以及斜垂架(10)、(16)构成调幅架;水平架连接点(E)有两个,两根斜垂架(16)的中点分别连于其上,水平架外段远端点(D)有四个,四根斜垂架(10)的中点分别连于其上;斜垂架(10)靠伞柄(1)一端连于传动杆(12)的一端,传动杆(12)的另一端跨过水平架交点(B)连于水平架内段(14)的中点、斜垂架(16)靠伞柄(1)一端连于传动杆(13)的一端,传动杆(13)的另一端连于伞面(15)长边一侧的调幅架短杆(7)的中点上;位于矩形伞面(15)短边一侧的六根调幅架长杆(5)和(9)以其中点(A)为关节,可向伞柄(1)一侧折迭。位于矩形伞面(15)长边一侧的二根调幅架长杆(6)较调幅架长杆(5)和(9)的长度之和为短,它们一端互呈180°连于伞骨箍(4)上,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架连接点(E)上;位于伞面(15)短边一侧的调幅架长杆下段(5)下端互呈180°角连于伞骨箍(4)上并与调幅架长杆(6)互呈90°角,调幅架长杆上段(9)上端连接在水平架交点(B)上;调幅架短杆(7)、(8)的一端互呈90°角固定于伞柄(1)的上端(17)上,另一端与调幅架长杆(6)的中点及(A)点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车、步调幅多用伞,包括伞柄、水平架、调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幅多用伞的伞柄由多节构成;伞面(15)为矩形;水平架(11)、(14)构成两个“X”形并通过两个水平架连接点(E)连接为一体,由调幅架长杆、短杆以及斜垂架构成调幅架;所述实用新型的矩形伞面及偏置伞柄结构不但造型美,而且更加符合雨伞遮阳避雨的功能需求;通过调节伞面形状及大小达到了在符合交通安全要求前提下的最大遮盖面积,风阻最小,视线良好,一伞多用。
文档编号A45B25/00GK2172978SQ93241940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云亭 申请人:王云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