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72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设在吊袜卡的固定用具女性衣服下边的系结带的前端的夹子那样,主要通过衣服穿在人的身上的夹具,或洗衣夹,或其它类似的塑料夹。
作为上述用途塑料夹的代表有本发明者发明的和特公昭56-037801号及特公昭56-29525号。
前一个专利是将塑料制的轴与夹持体形成为一体,用以代替以前可回转地支撑一对夹持体的金属制销,同时利用塑料材质的特性将这个轴可转动地嵌入形成在另一夹持体上的轴孔里,通过介于销后部的两夹持体间的传动部件的回转操作,使夹持体的前端部张开,所以省略了金属制销,这是该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后一专利省略了上述轴,作为枢动连接部的构造是将一对夹持体的后部可摆动地使其交叉组合,通过介于后部两夹持体间的传动部件的回转,使夹持体的前端部张开,这是该发明的一大特征。
然而,前述无论哪一种形态夹子,都在一对夹持体前端开口部设置金属制的钳形弹簧,通过这个钳形弹簧的作用,夹持体的前端部通常被赋势处于开口状态。
这个金属制弹簧的存在影响有如下种种。
(1)存在弹簧从夹子里掉出来的可能性。
(2)即使不锈钢制的弹簧也可能会生锈。
(3)需要有把弹簧安装固定在夹子内的结构和空间。
(4)增加零件数量,也增加装配工时。
(5)由于对查核是否有针残留在衣料品中的检针器有反应,所以不能与其它衣料只同时放于检针器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塑料夹,其特征在于,省掉了过去必不可少的弹簧,在夹持板的安装结构上想办法,同时利用塑料材质的特性,即使不用弹簧也可使夹子前端部平时处于开口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下夹持板的斜视图;图2是上夹持板的斜视图;图3是操作板的斜视图;图4是夹子开口状态的中间纵向剖面装配图;图5是表示夹子开口状态时的合面和支持架状态中间纵剖面装配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开口状态的中间纵剖面局部剖面图。
图中L是标号15的顶面和标号14的里边下端之间的垂直尺寸,M是标号8的下面和标号6的上面间的垂直尺寸。
本发明的塑料夹如图1-图6所示,是塑料制的夹子。下夹持板1和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通过操作板20的回转操作开合。
下夹持板1,在基板2的后端两侧部为垂直的侧壁3,把3设计为长形,在3的上面跨设架桥板4,在该架桥板4的下部后方,设置了向后的支持架。
上夹持板10在基板11的后端中间,设计了侧面看凹状的辅助板12,其宽度比前述两侧壁3间隔稍窄,同时在它的后方上端部的内侧设置了合叶14。
操作板20是以横截面横长的横栈状的动作凸轮24架桥在左右臂21、21的上端部,所说臂21、21嵌在前述上夹持板10后部的辅助板12的两侧面和下夹持板1的两侧壁3的内面之间。
将上夹持板10后部的辅助板12的后端部,从下夹持板1的架桥板4的下前方插入,与此同时,使臂21垂直,把动作凸轮24从下夹持板1的后方嵌入前述辅助板12的上部状态,再将辅助板后方上端部的合页14的下面座在前述支持架6的上部,用前述架桥板4的后端部压紧辅助板12后上端部的后方或后面下端部,使装配后的上夹持板10和下夹持板1的前端部处在开口状态。由于操作板20的回转操作,改变动作凸轮24的方向,可将上夹持板10和下夹持板1的前端部闭合。
本发明涉及的夹子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下夹持板1后部的支持架6上的上夹持板10后部的合页14是利用塑料材质特性强迫插进而装上的,所以即使没有弹簧,也由于上下两夹持板的前端部塑料本身的弹力而相当于弹簧的存在从而保持开口状态。若将这一开口状态用手关闭后离开,就回到原来的开口状态。关于上述的作用,后面给出的各实施例,对提出的各项作用加以说明。
下面列举本发明有代表性的实际例实施例1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夹子的塑料制的下夹持板的斜视图。该下夹持板将其前端部分做成略带圆弧形,在长方形基板2的后端部两侧,设置了垂直形状的两侧壁3,在此两侧壁3的上面跨架着架桥板4,因此,架桥板4的下部就形成空隙部分7,整个下夹持板制成一个整体。
在架桥板4的后部中间保留了保护部分8,在它的左右两边开有一定宽度的切口5、5,同时,在这个切口5里边下方,设置了支持架6,另外,如图4所示,在两侧壁3的里边,设有在下方和后方下半部具有方形开口的工艺槽9。另外,19是在基板2的前方上面设置的夹持齿。
图2是组成本发明夹子的上夹持板的斜视图。该上夹持板10在前端制成略带圆弧形的上述下夹持板1与大致对称形的基板11的后端中央,没有比前述下夹持板1的两侧壁3的间隔宽度小的、从侧面看呈凹状的辅助板12,同时,在其后方上端部的内侧左右设有侧面看从里边下部向外边上部的前低的斜面13,嵌在上述缺口5、5处的宽度大致呈扇形的合叶14形成为一体。
合页14、14的中间部分与前述下夹持板1后部中央的保持部8相对应,形成凹陷部15,此凹陷部15的上面的后方部呈高山状,此山状顶面和合页14的内下端间的垂直尺寸L比前述的下夹持板后部的保护部8的下面与支持架6的上面间的垂直尺寸M稍大。
因此,使上夹持板10的后部从下夹持板1的架桥板4的前下方插入,如图4所示,若将合页14、14的下面装在支持架6的上面,则由于上述尺寸L和M之差,上夹持板10的后端上方的凹陷部15的山状顶面就被压下夹持板1后部的保护部分8的下面推压,所以能避免合页下面的前低斜面13的后方与支持架6间的间隙,合页向后倾斜,如图4(开口状态的中间纵剖面的装配图)所示,上夹持板10的前端被维持在开口状态。
另外,17是设于辅助板12两侧后下方的缺口,18是设于基板10前方下面的夹持齿。
图3是本发明夹子的塑料制操作板的斜视图,左右臂21的上端形成为宽幅,其后部形成J状壁27,在该臂21、21的后方上端部,设有斜面22,其横截面呈横长形,是从内方下部向外方下部的后低的斜面,使前后面大致为垂直面,用横栈状的动作凸轮24进行架桥,该凸轮在下面后端部带有圆弧部23,臂21、21的下半部设有通带槽。另外,图中的28是在两臂内面设置的突起,其与前述辅助板12的缺口17相对应。
因此,横栈状的动作凸轮24的下部成了窗口,形成此窗口26的左右臂21、21嵌在前述的下夹持板1的两侧壁3、3的内壁与上夹持板10和凹状辅助板12的两侧面之间,可回转大约90°。
用于本发明夹子的上述各部件的塑料材质设有特定的限制、最好象聚碳酸酯那样有弹力和耐久性。
下面叙述一个装配顺序。
将上夹持板10后部的辅助板12的后端部从前方插入下夹持板1的架桥板4的下面,使操作板20的臂21为垂直,如图4所示,从下夹持板1的后方卡进辅助板12和架桥板4之间,在插入状态下,使上夹持板10后端的两合页14、14的下面载置在支持架6、6的上部。这时臂21、21的上端宽幅部也同时嵌入侧壁3、3内面的槽9、9中。上述嵌入时虽有很大的阻力,但是,合页14的内侧上部一面沿支持架6的后方下部的斜面16滑动,一面利用塑料的弹力,合页14嵌入支持架6的上面。
此时,由于上夹持板10后部的合页14的下端和凹陷部15上面的山状顶面间尺寸L比下夹持板1后部的保护部8的下面与支持架6的上面间的尺寸M稍大(约1.5毫米),所以通常在保护部8的下面推压凹陷部15的上面的山状顶面,在这种状态下,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如图4那样维持开口状态。
上述的上夹持板前端部处于开口状态下,操作板20的臂21处于垂直状态,即,上端部的动作凸轮24从侧面看为横长状的状态,其被夹持在上夹持板10后部的凹状辅助板12的内部后方和下夹持板后部的两侧壁3、3内面的槽9、9的内部后方之间。
从图4所示的上夹持板10的开口状态,若把操作板20的处于垂直状的臂21向后方转动,变成如图5表示开口状态的合页和支持架的状态的中央纵剖装配剖面图所示的水平状态,则通过臂21的J状部分和侧壁内面的后方中央内面肩部29的系合,臂21的上端部一边回转一边向前移动,侧面看为横长状的动作凸轮24也回转90°,同时稍移向前方变成纵长状,由于架桥板4和辅助板12的上下间隔展宽,所以,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向下,开口闭合。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上夹持板10以合页14的前方下端与支持架6的接触点为支点反时针回转,后端的山形顶面推压保护部8的下面,该推压力由保护部8及其前方的架桥板4中的塑料弹力承受。
反之,若将操作板20回转90°,使臂21垂直,如图4所示,动作凸轮24与前述相反稍稍移向后方成为横长状,由于推压前述保护部8的反力作用,上夹持板的前端部再次成为开口状态。
实施例2图6是本发明夹子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表示开口状态的中间纵剖局部剖面图,其基本结构虽与实施例1相同,但后端部的合页形态以及将上夹持板10装入下夹持板1上时的靠近下夹持板1的上夹持板的推压位置与实施例1不同。
即,在图6中,在下夹持板1后部的架桥板4的后端中央垂下状地设置了宽度比两侧壁3、3的间隔狭的舌片4a,同时,在架桥板4的后端上部中央设置一定宽度的支持架6a,另一方面,上夹持板10的后端部,在侧面看凹形的辅助板12的后立部分,设置用于嵌合前述舌片4a的开口窗12a,同时,把该开口窗的上缘部分形成在侧面看大致呈扇形的合页14a上。
前述下夹持板1后端的舌片4a的下端部呈稍向前方倾斜的形状,另一方面,在上夹持部10后端部的开口窗12a的下部外缘形成底部呈横长状的突出部12b,该突出部12b与前述舌片4a的下端内面对应压接。并且,在将上夹持板10装入下夹持板1之前的一般状态中,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前述突出部12b与前述舌片4a的下端内面产生干涉。
下面叙述一下装配顺序。
把上夹持板10后部的辅助板12的后端部从前方插入下夹持板1的架桥板4的下方,如图6所示,使操作板20的臂21垂直,将动作凸轮24从下夹持板1的后方卡进辅助板12和架桥板4之间,同时在舌片4a插入开口窗12a的状态下,把上夹持板10后端的合页14a的下面卡在支持架6a之上。
当嵌入时,因为舌片4a的下端内面和开口窗12a下部外缘的突出部12b发生干涉,所以存在很大阻力,但是,合页14a的内侧上部一边在舌片4a的后面滑动,一边借助塑料的弹力作用,合页14a嵌入在支持架6a的上面。
如图6所示,在上夹持板10装入下夹持板1的状态下,总是用舌片4a的下端部将突出部12b推向前方,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维持开口状态。
与实施例1同样,从图6的上夹持板10开口的实线状态开始,将操作板20的处于垂直状态的臂21向后转动至水平位置,则由于臂21的J状部和侧壁内面的后方中央内面的肩部29的系合,使臂21上端部一面向前方移动一面转动,侧面看呈横长状的动作凸轮24也回转90°,同时稍稍移向前方,如双点划线所示,呈纵长状,由于架桥板4和辅助板12的上下间隔变宽,所以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向下,开口闭合。
在这种状态下,上夹持板10以合页14的前方下端和支持架6的接触点为支点,在图6中作反时针回转,如双点划线所示,突出部12b推压舌片4a的下端内面,该推压力由舌片4a和位于其上方的架桥板4中的塑料弹性承受。
相反,若将操作板20回转90°使臂21垂直,则由于动作凸轮24和前述相反,稍稍移向后方,成为如实线所示的横长状态,由于推压前述舌片4a的下端内面的反力作用,上夹持板的前端部再度变成开口状态。
靠近上述夹子的下夹持部1的上夹持板10的推压位置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或实施例2记载的部位,若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的开口方向以合页14的前方下端为中心,即图4、图6中以合页14或14a的前方下端为中心的任意同心圆,把上夹持板后部的辅助板12和交点外面以顺时针方向压紧,不使合页从支持架6或6a上掉下来就可以。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下夹持板1和上夹持板10在其后半部交叉成X形,同时,因为合页支点靠近后端位置,对于夹子全长,可以有比较大的开口。
本发明所提出的夹子,如前所述,因为在结构上取消了用于打开夹子前端的金属制弹簧,所以不用担心弹簧掉出来或生锈,另外由于也不需考虑在两夹持板上安装、固定弹簧的机构,所以,结构变得简单,进而因零件数目减少,组装工时比原来也减少,成本下降,经济效益也大。
并且,即使放于检针器上也不会有反应,所以可以与其它衣料一起进行检针作业,质量管理也有利。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夹,其下夹持板与上夹持板的前端部是操作板的回转动作开闭的;其特征在于下夹持板的结构在其基板后端两侧设有延长状的垂直的侧壁,同时设有架桥板跨设在该两侧壁上面,在此架桥板的下部后方设置了向后的支持架;上夹持板的结构在其基板的后端中央设有宽度比前述两侧壁间隔窄的侧面看呈凹状的辅助板,同时,在其后方上端部的内侧设置了合页;操作板的结构宽度方向设有左右臂,其嵌合在前述上夹持板后部的辅助板的两侧面和下夹持板的两侧壁的内面之间,所说左右臂的上端部用横截面为横长的横栈状的动作凸轮架桥;将上夹持板后部的辅助板后端部从前方插入下夹持板后部的架桥板的下面,使操作板的臂垂直,从下夹持板的后方半动作凸轮嵌入前述辅助板的上部,在嵌入状态下,将辅助板后方上端部的合页下面置于前述支持架的上部,在前述架桥板的后端部使辅助板处于推压状态组装成前述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前端部张开的状态,通过前述操作板的回转操作,改变动作凸轮的方向,使前述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前端部闭合。
2.一种塑料夹,其下夹持板和上夹持板的前端部是通过操作板的回转操作开闭的;其特征在于下夹持板的结构在其基板后端两侧设有延长状的垂直侧壁,同时,设有架桥板跨设在该两侧壁上面,在该架桥板的后端部中间留有保护部,在它的左右开有一定宽度的缺口,同时在该缺口的里边下方,设有向后的支持架;上夹持板的结构基板的后端中央设置了宽度比前述两侧壁的间隔窄的侧面看呈凹状的辅助板,同时在其后方上端部的内侧左右设有从侧面看从内方下部向外方上部倾斜有前低的斜面,设有嵌入前述缺口中、大致呈扇形的合页;操作板的结构宽度方向设有左右臂,其嵌合在前述上夹持板后部的辅助板的两侧面和下夹持板的两侧壁的内面之间,所说左右臂的上端部用横截面呈横长形的横栈状动作凸轮架桥,该凸轮在从内方下部向外方下部倾斜的后低的斜面上使前后面大致为垂直面;将上夹持板后部的辅助板的后端部从前方插入下夹持板的后部的架桥板的下面,使操作板的臂垂直,从下夹持板的后方将动作凸轮嵌入前述辅助板的上部,在嵌入状态下,将辅助板后方上端部的两合页下面置于前述支持架的上部,在前述架桥板的后端底部下面,由辅助板后方上端部的合页,使后方处于压接状态,这样,组装成使前述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前端部处于开口状态,通过前述操作板的回转操作,改变动作凸轮的方向,闭合前述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前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用金属弹簧的塑料夹,通过操作板20的回转操作,使下夹持板1和上夹持板10的前端开闭,在下夹持板1的后方设置支持架6,在上夹持板10的后方设置合叶14,在操作板20上设置动作凸轮24,当将下夹持板1和上夹持板10的后半部呈X状交叉组合时,在交叉部和后方部之间,把操作板20的动作凸轮24夹入,将合叶14以一定的推压状态系合在支持架6的上面,以便利用塑料的弹力使前述下夹持板1和上夹持板10的前端部处于开口状态。
文档编号A41F17/02GK1113729SQ9410645
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5日
发明者野田泰三 申请人:杰线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