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制面搭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61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制面搭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搭扣,其中,在基片上通过挤压成形或注模法模制有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的扣接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制的面搭扣,它的短钩既有足够的柔软度又有足够的强度,并且非常耐用,与此同时保证有高的扣接率。
在例如美国专利4,984,339中公开了一种用挤压成形或注模法模制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的模制面搭扣,其中,基片和钩同时地并一体化地模制在一起。此类面搭扣已被日益广泛地用于作为工业材料、汽车或内装修、日用品以及甚至包括尿布在内的卫生用品等的搭扣。制造了适应使用需要的尺寸与形状不同的各种类型的面搭扣。
由上述美国专利文件还已知,与织网式面搭扣不同,任何模制式面搭扣由于模制法技术上的困难,所以不能获得形状准确的钩。再者,尺寸很小的钩尚不能模制,对于其尺寸与传统织网式面搭扣的单丝钩相同的钩,只能获得很低的强度,所以,制造的这种模制式面搭扣离令人满意地在实际中使用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按照传统的模制式钩的结构,钩的柄部具有简单的横截面形状,因此倾向于从它的根部沿侧向倒伏。其结果是,在重复使用后各柄部将不能恢复到它的原始姿态,于是和与之配对的面搭扣的环(圈)的扣接率降低。因此,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增大各个钩的尺寸是绝对必要的,这虽然提高了它们的刚度,但也减小了单位面积的钩数(钩的密度),降低了与相配环的扣接率。
作为存在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在例如美国专利5,131,119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钩结构,在与织网式面搭扣同样的扣接和剥离作业过程中,这种钩能平滑接触,柄部难以倒伏,以及,它增加了扣接率,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此美国专利中公开的模制式面搭扣中,如附图20和21所示,每一个钩10′有一个从柄11′的顶部向前延伸的钩状扣接部分12′,柄11′有一个从基片15′起沿光滑曲线倾斜上升的后面11′a,以及有一个从基片15′向上延伸的前面11′b,加强肋13′从柄11′的侧面凸起,钩10′的横截面积从钩状扣接部分12′的顶端起朝柄11′的根部逐渐增大。加强肋13′用来防止柄¨′侧向倒伏,并能将柄11′和钩状扣接部分12′的尺寸减到最小,与此同时保证有所需要的扣接强度。
另一种做法是,蘑菇状的扣接件可用来替代钩作为扣接件。因为这种类型的扣接件与相配环有大的扣接强度,因此即使其尺寸已减到最小也能保证有所要求的扣接强度,它适用于要求柔韧性的场合。
然而,按照包括上述美国专利文件的一个例子在内的传统模制式面搭扣,所有的钩模制成一个整体,并从基片的平直表面起直立着。为了使钩能可靠地插入相配环中,有必要在钩状扣接部分12′顶端的下面与基片15′表面之间设定一个距离L′,此距离L′至少为例如图20中相配多丝环(图中未表示)基本尺寸(直径)的若干倍。因此,传统的钩10′的尺寸取决于相配环的尺寸;例如,若模制的钩要有足够的柔软度和很小的尺寸以适用于一种纸制尿布或其类似物,就必须在钩状扣接部分12′顶端与基片15′之间为允许相配环套入选定一所需的最小距离。
换句话说,如果要保证规定的扣接强度,当然要选定钩10′的高度并因此不能设定为一个较小的值。此外,如果钩10′直接从基片15′的表面竖起,则整个柄11′露出基片15′的表面,所以面搭扣表面不能获得比较柔和的手感。若减小钩10′的尺寸,则整个钩状扣接部分12′被压下和向前折弯,从而使它不能与相配环进入扣接,其结果是显著地降低整个面塔扣的扣接率。
同时,在上述磨菇状扣接件的情况下,如果减小它的尺寸,它的柄部必然变细。因此,如果这种磨菇状扣接件与相配环因其结构而扣接成一种所谓的悬式接合,则扣接件易于在扣接部分与柄之间遭到损坏,并因而使耐久性减低。还有,若柄部做得较细,则扣接件在相配面搭扣的压力下容易弯曲,结果使扣接件很难能与环扣接。
此外,若要求保证面搭扣的柔软性,而此时如上所述减小了钩或磨菇状扣接件的尺寸,则基片的厚度也应做得较薄。然而,若基片的厚度设计得较薄,则在制成的面搭扣的扣接件从连续成形的型腔拉出时,基片倾向于不均匀或不平整地伸长,因此,不可能获得准确的模制件。即使没有困难地完成了模制,但模制而成的基片成为波纹状的,并不能适合于实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的模制面搭扣,其中保证了扣接部分的厚度,而扣接件的高度却可以比传统的短,所以防止了扣接件向侧面和向前面过度倒状,而且这种面搭扣具有在重复使用下足够的耐用度,并与此同时,在保证与相配面搭扣的环圈有高扣接率的情况下,基片有所要求的柔软度和抗撕裂的强度。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模制的面搭扣来完成,这种而搭扣包括一基片和多个模制在基片上并从基片一个表面伸出的扣接件,其中,基片的一个面上在预定的地方制有要求数量的陷窝,每一个扣接件有一个从有关陷窝的底面向上升起的柄部,在柄的顶端形成一个环的扣接部分。每个陷窝有一个能使相配面搭扣上的环进入的宽度。
最好扣接件是一个钩,它有一个柄部,柄的后面平滑地向上斜升,柄的前面向上升起,钩状的环圈扣接部分从柄的顶端向前延伸,并从柄的顶端曲线状向下弯曲,而且至少在柄的一个侧面有一个加强肋。或许设置有多个从基片表面突起的加强肋,它们位于沿成排方向相邻的一对扣接件所确定的中间部分旁边。此外,或也可以省去制在钩侧面的加强肋,而只有一些独立的加强肋。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陷窝最好有一个从前面那个钩的后面朝后面那个钩逐渐增大的变化的深度。
此外较可取的是,扣接件做成一种磨菇状的扣接件,它有基本上垂直向上的柄,环的扣接部分突缘状凸出在与之成一体的柄的上端。独立的加强肋制在基片的表面上,位于由成对的相邻扣接件限定的一对间隙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虽然扣接件扣接部分的下面与柄的根部(陷窝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相同,但扣接件从基片表面伸出的量等于扣接部分的实际高度减去陷窝的深度。因此,尽管它与传统结构有相同的实际有效尺寸,但扣接件看起来比实际的要短些。当按本发明上述结构的面搭扣扣接件与配接环进入扣接时,环的顶端在有关陷窝的导引下从扣接件与环扣接部分的下面套入,并接着被导向扣接件柄的根部,使钩状的扣接部分平滑地插入环中,从而保证有与传统的相同的和环圈的扣接率。
此外,若扣接件是一个钩,则环自动地从钩的钩状扣接部分下面套入。也就是说,由于柄的后面从陷窝沿平滑曲线倾斜上升,所以当环被压在该后面上时沿此柄的后面进入陷窝之中。于是,此环便自动地在后面那个钩的钩状扣接部分下面套入。
还有,当钩被制成从柄的根部向钩状扣接部分顶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时,则钩在基片表面以上的伸出部分较细,其结果是,这种钩可以在与传统的完全相同扣接力的情况下具有柔韧性。钩还最好有一对加强肋,在柄相对两侧面上各有一个,因此它不会侧向倒伏。按照本发明,即使没有加强肋,由于钩的根部埋入陷窝之中,所以与传统的钩相比,这种钩横向倒伏的可能性极小。此外,在基片表面上所设的加强肋位于由一对相邻扣接件限定的中间区旁边的情况下,加强肋用来保证抗扣接件基片撕裂的强度,以及此加强肋还可作为导引件,以导引相配环到扣接件的扣接部位下面去。
在扣接件具有磨菇形状的情况下,即使柄的高度和尺寸与传统的相同,凸出在基片表面以上的扣接件部分也不会向侧向完全倒伏,因为柄的根部坐落在陷窝的底面上,也不会降低扣接率。此外,当加强肋制在基片表面上位于由相邻扣接件确定的中间区旁边时,在扣接件之间基片的抗撕裂强度由于有加强肋而得以保证,加强肋还用来作为导引相配环到扣接件扣接部分下面去的导引件。
下面借助于附图所表示的各种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按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局部侧视图2是图1的面搭扣局部平面视图;图3是图1的面搭扣局部前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第一种改型的局部平面视图;图5是图4的第一种改型局部前视图;图6是图1实施例的第二种改型的局部平面视图;图7是图6第二种改型的局部前视图;图8是图1实施例的第三种改型的局部平面视图;图9是图8第三种改型的局部前视图;图10是按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的局部侧视图;图11是图10面搭扣的局部平面视图;图12是图10面搭扣的局部前视图;图13表示模制面搭扣在模制过程中修正钩形状的方法;图14是按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局部侧视图;图15是图14面搭扣的局部前视图;图16是按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局部侧视图;图17是按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局部平面视图;图18是图17的局部侧视图;图19是沿图17中之II—II、III—III和IV—IV线的横截面图;图20是曲型的传统模制面搭扣局部侧视图;以及图21是是图20传统面搭扣局部前视图。
现详细阐明按本发明的各种最佳实施例。图1是按本发明具有典型的钩结构的面搭扣局部侧视图。图2是图1的平面视图。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如图1至3所示,多个钩10成排地模制在基片15的一个表面上。在图示的举例中,在同一排中的钩10有共同的方向,而相邻排中的钩10有共同的相反方向。每个钩10和钩所在位置的基片15的部分在每一排中的结构相同,所以下面的说明只限于面搭扣的一部分。
在基片15的表面钩10排所在的地方制有基本上为矩形的陷窝15a,它们沿每一排按预定的距离排列。每个陷窝15a的底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包括每个相邻对的前钩和后钩10的前面11b和后面11a的根部。具体而言,如图1中虚线所示,在同一排中的两个相邻的钩10,后面的钩10柄11根部的前面从在基片15中的陷窝15a的底面起按预定曲线向后升,而前面的钩10柄11根部的后面从同一个陷窝15a的底面起按平缓的曲线向前上方升。而且,每个钩10有一个向下弯曲的钩状扣接部分12,它从柄11顶端起向前延伸,而柄11上面的大部分和整个钩状扣接部分12,突出在基片15的表面之上。
此外,在图示的举例中,钩10有一对第一加强肋13分别位于柄11相对的每个侧面上,每一个第一加强肋13具有在侧视图中所表示的山丘的形状。陷窝15a具有的宽度W1,与加强肋13两个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换句话说,按照这一实施例,如图3中从前面和后面看到的那样,在钩10中,包括对置着的加强肋13的钩的根部,成一体地从制在基片15中的陷窝15a底面向上突起。陷窝15a的底面的深度是变化的,它从钩10的后面11a朝着在后面的钩10逐渐增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当从钩10上剥离相配环圈20时,基片15可以承受剥离力,与此同时不会降低其强度。在下面所介绍的其他例子中,陷窝15a的底面基本上有相同的形状。
但陷窝15a底面的形状并不仅限于上述形状,它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相邻排中陷窝15a彼此可以完全分离。此外,陷窝15a也可以交错地排列在基片15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制在基片表面上位于由前、后钩10确定的中间区旁边的加强肋13a(对此下面将给以介绍)省略掉,在改进其柔韧性的同时,仍能保证有所要求的抗撕裂强度。
在此实施例的面搭扣中,虽然钩状扣接部分12顶端下面与柄11根部(陷窝15a的底面)之间的距离L′与传统的相同,但钩状扣接部分12顶端下面与基片15表面之间的距离L,则等于实际高度或距离L′和陷窝15a深度D之差。因此,尽管竖立在基片15上的钩10实际高度与传统的相同,但钩10露在基片15表面上方的外观高度,由于有陷窝15a的深度D,所以要小于实际高度。因此通过在基片上制有陷窝15a,尽管基片15的外观厚度与传统的相同,但能显著改进基片15的柔韧性。此外,当模制后将面搭扣脱模时,不会使基片15伸长或变得不平整。其结果是,此模制品不会变成波纹形,因此它们具有实际使用所要求的足够高的质量。
当具有上述结构的钩10与相配的环圈20彼此扣接时,环20的顶端在陷窝15引导下到达钩状扣接部分12的下面,并被导引到柄11的根部,于是,钩状扣接部分12平稳地插入环20中。因此,与传统的情况相此,在扣接率方面不应当有什么差别。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有利特征在于,环20在其自身作用下进入钩10的钩状扣接部分12的下面。也就是说,由于钩10柄11的后面11a沿一条平缓的曲线倾斜地上升,所以,向下压靠在后面11a上的环20,沿后面11a被引入陷窝15a之中,所以,处在钩10后面上的环20,将自身进入钩10的钩状扣接部分12的下面。
此外,若钩10具有一种变化的从柄11的根部向钩状扣接部分12的顶端逐渐减小的横截面积,则伸出在基片15表面以上的这部分钩10此较细,因此它在具有与传统的钩10′完全相同扣接力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柔软度。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钩10在柄1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有加强肋13,因此不必担心钩10会侧向倒伏。按照本发明,即使没有加强肋13,由于钩10的根部埋入陷窝15a中,所以与传统的钩10′相比,使钩10横向倒伏的可能性也很小。
图4和5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改型。按照这种改型,陷窝15a的宽度W2等于每个彼此对置的加强肋13宽度的一半与钩10宽度之总和,以及此陷窝位于钩排的中央。图6和7表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种改型。按照第二种改型,陷窝15a具有与第一种改型中陷窝15a相同的宽度W2,但是陷窝15a只包括对置加强肋13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并偏离钩排的中央朝相对侧的一侧偏置。此外,图8和9表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三种改型,其中,陷窝15a的宽度W3与钩10的宽度相同,并位于钩排的中央。
图10至12表示按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按照此第二种实施例,在基片15中的陷窝15a在结构上与上述第二种改型中一样,但在山丘状加强肋13与钩10之间设有第二加强肋14。第二加强肋14制在钩10柄的一个侧面上,位于偏离中央的地方并朝前方移置,它所具有的高度与钩10的顶点高度基本相等。
在图10至12中减小了第二加强肋的纵向宽度,顶点03的高度与钩状扣接部分12的顶点02的高度相等(见图13)。在图13中虚线表示的钩状扣接部分12的形状是钩10脱模后的形状。在这种整体式模制面搭扣中,当与模制在滚筒圆周面上的基片模制成一体的钩10,在滚筒旋转时拉出型腔后,各个钩10的钩状扣接部分12如图13虚线所示离开实线的状态。但是此钩状扣接部分12会恢复到与原始位置大体相同的型腔的弓弧形状。
如果钩没有恢复到它的原始形状而有一个略微直的形装,则可以在模制后加热此面搭扣和从上面压下已加热的面搭扣来修正钩的形状到所要求的弧形,在这时候钩状扣接部分12顶点02与基片15之间的距离被置于一个预定的距离。然而,在这种修正过程中要保持此距离为一个预定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按这种实施例的钩的结构,只有钩状扣接部分12可以修正到一个预定的弧形,以保持钩状扣接部分12的顶点02与基片表面有均匀一致的距离,因为第二加强肋14需处于直立着的姿态,所以当修正时加压设备只能压到第二加强肋14的顶点03接触为至。
此外,由于第一加强肋13位于第二加强肋14根部的侧面上,所以当钩10被带环圈的相配面的基片15从上面向下压时,即使第二加强肋14和柄11向这一侧或另一侧横向弯曲,它们也不会在设有第一加强肋13的根部折弯,所以整个钩10不会沿侧向完全倒伏。其结果是,一旦扣接环平稳地在钩的根部被引向第一加强肋13,就能准确地捕捉到钩状扣接部分12,使它们插入环圈,因此增加了扣接率。
图14和15表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按照这种实施例,在钩10的相对侧面上有第一至第三加强肋13、14、14′,以及,包括各加强肋13、14、14′在内的钩10整体式地模制在基片15上且埋入陷窝15a中。第一加强肋13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较低矮的山丘形状,第二加强肋14制在第一加强肋13与钩10之间,并从钩10柄11的根部向钩状扣接部分12的曲线12a延伸。第二加强肋14在从邻近柄11的中央到上端的范围内有大体相同的宽度,而从邻近柄11中央到根部,则向前和向后逐渐加宽。
如图1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在柄11的另一个侧面上,钩10有一个制在第一加强肋13与钩10之间的第三加强肋14′。第三加强肋14′的高度与钩状扣接部分12顶端的下表面的高度大体相等,并比制于钩10相对侧的第二加强肋14的高度低。每一个第一加强肋13与相邻的第一加强肋13,通过侧面连接在一起。
在图14和15所示的实施例中,尽管钩10的高度L′与传统的钩高度大体相同,但钩10突出于基片15表面以上的高度L,也是等于钩10的实际高度L′与基片15的陷窝15a深度之差。与上述实施例一样,钩10突出于基片表面以上的部分柔软性极好,并保持了传统的与相配环圈的扣接率和扣接强度。由于环被准确地引向钩10的钩状扣接部分12,所以扣接率略有增加。此外,由于钩10和加强肋13、14、14′的根部从陷窝15a的底面起伸出,所以钩10能完全避免从根部横向倒伏。
此外,图16表示了另一种实施例。按照图16所示,成对的加强肋13,13设在钩10的对置侧,而具有山丘形状的另一个加强肋13a,当从前侧面看时系独立地设在基片15表面上,位于由沿成排的方向相邻的一对钩10、10限定的中间区旁边。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有加强肋13a,所以基片15必然具有更大的抗撕裂强度,并且还能将相配环圈导向附近的扣接件。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可以省略与钩10两侧形成一体的加强肋13。
图17至19表示本发明另一种典型实施例的模制面搭扣。图17是面搭扣的局部平面视图,图18是图17的侧视图,以及,图19表示沿图17中II—II、III—III和IV—IV线的横剖面图。
在此实施例中,制在基片中的多个陷窝15a,如同前面的那些实施例那样,沿纵向和横向有预定的间距。蘑菇状扣接件16从每个陷窝15a的底面起直立着。图中举例表示的蘑菇状扣接件16包括一个具有前、后裙边的圆柱形柄17,以及一个具有蘑菇头形状的环圈扣接部分18,此扣接部分18位于柄17的顶端。蘑菇状扣接件16的形状不仅限于图示的例子,环扣接部分18例如可设计为简单的圆盘形、球形或贝蕾帽形。柄17的横截面并不一定是圆的,柄17可以是棱柱形、截锥体形或截棱锥形。此外,陷窝15a的分布不仅限于棋盘式排列方式,在棋盘式排列时,陷窝沿纵向和横向按有规律的间距排列,但它们也可以交错的方式排列。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山丘状加强肋19从前侧面香去它们沿纵向设在基片上,位于按成排的纵向相邻的一对扣接件中间区内陷窝15a的旁边。不过,加强肋19对本发明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图中表示的具有上述结构的例子中,尽管扣接件的外观高度与前面的那些实施例一样比较低,但扣接件可具有与传统的相同的实际高度。因此,相配环的用于套钩的环长度可以比较长,所以保证了扣接强度,并且改善了扣接率,使之优于传统的情况。此外,由于有上述的加强肋19,必然提高了基片15的抗撕裂强度,与此同时,可以完成准确的模制,以及,相配的环圈被导向附近的扣接件16。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在本发明中可以提出许多其他的改型。例如,陷窝15a的形状可以改变为不同的式样,以满足钩10的使用目的。对于加强肋,也可提出不同的形状和各种组合,当然,也可以省略加强肋。
由上述说明,显然,按本发明的模制面搭扣,部分是由于在基片表面有多个陷窝,它们每一个都有这样的尺寸和形状,即,相配面搭扣的环圈可被引入陷窝中,而部分是由于扣接件与陷窝底面制成一体并从此底面向上升起,所以尽管扣接件的实际高度与传统的相同,但在基片上方的扣按件外观高度,比扣接件的实际高度小一个陷窝的深度。因此,就有可能不仅保证基片本身的柔软性,以及在面搭扣有整体式模制扣接件和扣接件的一部分突出在基片表面上方时整个面搭扣有柔软的手感,而且可使环圈准确地进入陷窝。此外,由于扣接件的根部从陷窝的底面起上升,所以扣接件即使在没有加强肋时也能免于横向倒伏,而向前侧的塌落受基片表面的限制,因此会增大扣接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制的面搭扣,它包括一个基片和多个模制在基片上并从此基片的一个表面突出的扣接件,其中在基片的一个表面上预定位置处有所要求数量的陷窝,每一个扣接件有一个从有关的陷窝底面向上伸的柄,在柄的顶端分别制有钩状的环圈扣接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每个陷窝有一个可将相配面搭扣的环引入的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包括有多个独立的加强肋,它们位于由按成排方向相邻的一对扣接件限定的中间区的旁边,且从基片表面突起。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扣接件是一个钩,它有一个具有平缓斜升的后面和向上升起的前面的柄,此钩状的环圈扣接部分从柄的顶端向前延伸并向下弯曲。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每一个钩至少在柄的一个侧面有一个加强肋。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每个陷窝具有变化的深度,它从在前面的那个钩的后面朝在后面的钩逐渐增大。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模制面搭扣,其特征为扣接件是一种蘑菇状扣接件,它有一个基本上垂直升起的柄,环圈的扣接部分在柄的上端与柄成一体呈凸缘状突出。
全文摘要
在按本发明的面搭扣结构中,在基片的表面上有多个陷窝,每个陷窝界定了一个有足够大的尺寸以容纳相配环圈的凹穴,扣接件与陷窝的底面模制成一体并从此底面起竖立着。按本发明的面搭扣,钩的外观高度较小,并保证模制面搭扣的柔软度,以及,钩可免于横向和向前方过分倒伏,所以可获得为重复使用所要求的足够的耐用度,改善了基片的柔软性和模制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保证了与相配面搭扣环圈的扣接强度和高的扣接率。
文档编号A44B18/00GK1128118SQ95119989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日
发明者明野满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