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845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生活日用品类,尤其涉及一种鞋的附助品。
现代人讲究尽善尽美,很多的人都非常讲究居室地面卫生,于是进门就得换一双托鞋,以免弄脏地毯或地面,客人来往如不换鞋又显得不尊重主人的劳动,但是换托鞋既不方便也很容易传染脚气。且天冷容易使人受凉感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携带方便的鞋底套,将鞋套入鞋底套可防水、防磨,起到保护鞋底及鞋帮底部的作用,且鞋底套单独清洗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由以鞋底底面形状为准的底板和上翻边组成,底板与上翻边连为一体,上翻边包括一组护边及卡沿。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薄平跟鞋图图2低后跟鞋图图3厚平底鞋图图4高跟鞋图图5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横剖面)图6鞋底套使用状态示意图(横剖面)图7护头尖形状示意图图8护跟形状示意图图9带护头尖及护跟的鞋底套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中段局部剖面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断面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使用状态示意图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鞋类,主要分为四大类,如
图1、2、3、4所示,它们都具有共同点由鞋帮、鞋底周边及鞋底底面构成外部形状。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主要类型鞋的构成特点而设计成一个鞋底套,该鞋底套结构如图5所示,由与鞋底底面形状一致的鞋底板1和护边2及卡沿3组成,鞋底板和护边、卡沿三者连为一体,应采用具有很好弹性和硬度的橡皮及牛筋制作。使用时参见图6,将套的护边及卡边向外翻,将鞋塞进,与鞋底板对齐,这时鞋底套的护边紧卡住鞋的外沿,卡沿则贴紧鞋帮,紧固住鞋不会相互滑动,为防穿上后与地面打滑,可将鞋底板与地面接触面制成齿状。
为适应一些剧烈活动的场合,如打球登山跑步,需进一步提高鞋底套对鞋的夹紧力,可参见图7、图8、图9,在鞋底套卡沿的头端及后跟端增设一护头尖4及护跟5,为牢固套住鞋,还可在鞋底套的中部加上两条护带,套上后,用护带扣紧。以防鞋尖从套尖运动时挤出或鞋后跟部从套后跟部用力过猛时挤出。
为考虑将鞋套入或取出时较方便,可在鞋底套板最宽点处将护边及卡沿开口。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如
图10所示,鞋底套的底板为平面型,环式的护边2及卡沿3的剖面形呈C形,这类鞋底套可通过限定护边2的高度来用于薄或厚平底鞋的配用,对于斜平底鞋,可将护边设计为前低跟部高,斜度与鞋的斜度一致。
实施例2如
图11,本实用新型护边纵剖面为直线型,舍去了卡沿,这类鞋底套为一种简易型,主要考虑制作简便,套用方便。
实施例3如
图12,该类型鞋套基理同实施例1,其特点将鞋底套的底板设计为两头低,中间弧形上拱,护边及卡沿剖面形同实施例1,护边及卡沿与底板连成一体后,形成一个中间部上拱的鞋底套。该类型鞋用于各种类型。
实施例4如
图13,根据高跟鞋的特点,可将底板设计成头至跟中间弧型上拱,跟部有回旋窝6,回旋窝6的内沿构成的形状与鞋高跟形状一致;考虑鞋的后部较高,不易受污染,可将鞋底套的护边及卡沿制成半环式(即能包住鞋的头部),使用状态参见
图14。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套,由以鞋底底面形状为准的底板(1)和上翻边组成,底板与上翻边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上翻边包括一组护边(2)及卡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地面接触面呈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套卡沿的中部有两条护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套底板最宽点处将护边及卡沿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环形的护边(2)及卡沿(3)的纵剖面呈C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两头低,中间弧形上拱。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鞋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头到跟中间弧型上拱,跟部有回旋窝(6),回旋窝的内沿构成的形状与鞋高跟形状一致。半环式的护边及卡沿的纵剖面呈C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套,它是由以鞋底面形状为准的底板和上翻边组成,且底板与上翻边连为一体,上翻边包括一组护边及卡沿。本实用新型使用、携带方便,可防水、防磨,起到保护鞋底及鞋帮底部的作用,单独清洗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A43B3/16GK2210554SQ9520510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1日
发明者谭强 申请人:谭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