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4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伞具,尤指一种伞布的制造程序更加简化,且伞布可全面展开的改良设计。
为达到遮阳、遮雨的目的,伞具的使用相当普遍,且为了使伞具更具功能性,目前伞具的开发大多朝向于控制结构的改良,因此市面上已可见到自动开启、自动关闭的全自动伞具,而使使用者仅以单手即可控制开、关,达到相当便利的功效,但由于控制结构趋于复杂化,从而导致整个伞具的成本增加。
再者,目前制造手动、半自动伞具的业者,人力成本占据整个成本极大的比例。
而上述二种状况,主要在于人力成本方面。由于在控制结构方面,不论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伞具其控制结构均有特定的优点,故只有针对伞骨与伞布间的结构再作进一步改良,才能以此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而目前传统伞骨与伞布间的结构,为八伞骨支撑伞布的设计,而伞布80的结构是如图6所示的型态,是由八片呈近乎三角形的布体81以车缝方式形成多角形的伞布,而伞骨与伞布80间,请参看图7所示,除了在伞布80端边与伞骨90间以线体91圈置固定外,在伞骨90中央处更须再以线体92固定,因此整个制造过程须经多次裁切、车缝端边、布体衔接、缝制线体等程序,故使生产线过于繁杂,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传统伞布与伞骨间之所以在中央处再以线体固定,是因其整个伞布仅以八伞骨支撑,导致二伞骨间的距离过大,会产生伞骨移位的问题,故须再以线体固定,因此本发明人曾考虑以较多的骨架来支撑,但骨架一旦增加,便须将伞布再裁切成更多等分,使每一伞骨对应于伞布的衔接处,如此一来,会使伞布的制造程序更加繁杂,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功效;且因目前有部份厂商为达到促销的目的,要在伞布上印上商标或促销产品的代号,对此种须再经印制的伞具,在制造时,还须在各片伞布上印制对应的字母或图案,如此一来,不仅各别印制的程序较为繁杂,且在缝合时,更须依次序进行缝合,否则会产生字母、图案不连贯的情形。
再者,为美观以及使伞布端边不会形成线岔线,在伞布的端边要形成车缝边,然而在制造过程中稍有疏忽,在车缝边处便会形成皱摺,会导致伞布无法全面展开的情形,且在伞布表面明显形成皱摺,即使不会影响伞具的展开,也会给人品质差的感觉。
故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过程简化、伞骨展开时伞布可达到全面展开,并可在伞布上直接印制图案字母的改良型伞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伞具,该伞具由伞杆、数支伞骨及伞布所组成,伞骨由主伞骨与侧伞骨枢接而成,且与伞杆上的上下环巢枢接一起,而伞布则套掣在伞骨上,其弧形端边的端点处与伞骨固设一体,其特征在于伞布由片数较少的布体制成,周缘为弧形端边衔接而成,而与十六支伞骨配合,另在伞布的弧形端边形成中空部,中空部内穿掣一系绳。
实施上述方案时,伞布可为单一布体的设计。
实施上述方案时,伞布也可为二布体组合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与传统的伞具结构比较,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伞布为片数较少的布体裁切而成,因此制造时,可缩减数次裁切、车缝的程序,且与伞骨配合组装时,因本实用新型是由十六支伞骨来达到展开的效果,因此伞布与伞骨间无须再以线体固定,也能获得极佳的展开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利用伞布端边中空部与系绳的设计,当伞布展开时,利用系绳的拉伸即可达到全面展开的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因伞布为片数较少的设计,因此可在布体上直接印制商标及图案,因无缝合过程,故不会发生图案、字母有误的情形,更能达到制造简便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伞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布弧形端边处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布展开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传统伞具伞布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传统伞骨与伞布间的局部外观图。
请参看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由伞杆10、十六支伞骨20及伞布30所组成,伞杆10内设置控制结构,使伞具为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型式,而图上所示的伞具为手动式伞具,在伞杆10下端设有握把11,在上端形成上环巢12,中央处设有下环巢13,上、下环巢12、13间设有弹簧14,而伞骨20设置在上下环巢12、13间,伞骨20由主伞骨21及侧伞骨22所组成,主伞骨21的上端与上环巢12枢接,而侧伞骨22上端与主伞骨21中央处枢接,下端与下环巢13枢接,当推掣下环巢13往上作动时,即使伞骨20呈展开状。
伞布30可由单一布体或二布体裁切而成,图上所示为单一布体的设计,请参看图2所示,其裁切时是将单一布体反覆对折呈十六折的状态,在中央裁切穿孔31,在周缘形成弧形端边32,展开后,即呈图2所示的型态,而后以车缝方式使其端边32形成中空部33,如图4所示,且在车缝时,同时使一系绳34位于中空部33内。另如图2所示,可在布体上直接印制商标或图案。
伞布30以穿孔31穿掣在伞杆10上端处,而后在伞杆10上端固设一套帽40,如图3所示,之后将伞布30各端边32与各伞骨20的端部以线体固设一体,即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伞具。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伞具,由伞杆、数支伞骨及伞布所组成,伞骨由主伞骨与侧伞骨枢接而成,且与伞杆上的上下环巢枢接一起,而伞布则套掣在伞骨上,其弧形端边的端点处与伞骨固设一体,其特征在于伞布由片数较少的布体制成,周缘为弧形端边衔接而成,而与十六支伞骨配合,另在伞布的弧形端边形成中空部,中空部内穿掣一系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伞具,其特征在于伞布可为单一布体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伞具,其特征在于伞布可为二布体组合的设计。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型伞具,由伞杆、数支伞骨及伞布所组成,伞骨由主伞骨与侧伞骨枢接而成,且与伞杆上的上下环巢枢接一起,而伞布则套掣在伞骨上,其弧形端边的端点处与伞骨固设一体,其特征在于伞布由片数较少的布体制成,周缘为弧形端边衔接而成,而与十六支伞骨配合,另在伞布的弧形端边形成中空部,中空部内穿掣一系绳。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伞具制造过程简化,且伞在展开时,端边不易形成皱摺,而达到全面展开的状态。
文档编号A45B25/02GK2246412SQ9522137
公开日1997年2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8日
发明者林泰然 申请人:亚洲洋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