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56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
在旅行中带轮行李因为可以被拉着走而不需用手来提携,因此广为大众喜爱。为了减轻带轮行李的重量,多数带轮行李均使用一质地较轻的内部框架,再加上一层柔质的外皮包裹于其外。在这种设计中,内部框架便成为带轮行李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带轮行李的结构强度与制造成本。
在美国专利5,253,739号中揭示了一种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设计。该内部框架主要是由一个一体成型的塑胶底盘54以及一个安装于该底盘上的U形外框59所构成。在该底盘上设有二个滑槽84用来安装手拉杆的二根平行滑杆52。这种内部框架的结构非常简单实用而且又易于组装,但是它有以下几个缺点第一,由于整个底盘54都由塑胶材质所构成,因此它的抗扭性很差,当该带轮行李被推动或拉动的时候,它的箱体结构会因此而时常产生晃动的现象。第二,由于底盘54是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因此当客户需要各种不同尺寸的带轮行李时,生产厂商就需要制做许多不同的模具以生产各种不同尺寸的底盘,这种情形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各种不同尺寸的底盘之间也没有任何互换性。
鉴于上述产品的各种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用来解决前述带轮行李的抗扭力问题以及底盘尺寸不易改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其包含有一上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上方,该上角座包含有一前端及一位于其后侧的下端;一下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下方,该下角座包含有一前端、一位于其后侧的上端、以及一位于其后侧下方的略呈弧形的弯角,该弯角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缺口;二支撑管平行地安装于该上、下角座之间,该二支撑管的下端垂直地安装于该下角座的后侧上端,而其上端则垂直地安装于该上角座的后侧下端;一U型外框的二端安装于该上、下角座的前端以及二角轮,每一角轮均包含有一轮座以及一圆轮,该圆轮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轮座之下,该二角轮的轮座安装于该下角座的左右侧的缺口处以向上支撑该带轮行李。
该轮座包含有一略呈弧形的L型底板,以及一设于该L型底板的弯角处的向上凸起的凹槽,而该圆轮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凹槽之中。
该弧形的L型底板的一侧设有一凸缘以保护带轮行李的侧边。
该内部框架另包含有一手拉杆,该手拉杆包含有一把手以及二设于该把手的下侧的平行滑杆,该手拉杆的二平行滑杆以一种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前述二支撑管之内以使该手拉杆可上下滑动。
该下角座的弯角的二缺口的内缘各设有一加强部分以加强该弯角的结构强度。
该二缺口的内缘的加强部分为一向上凸起的凸缘。
该二支撑管为以金属制成的方形的长管,而该上角座的后侧下端以及该下角座的后侧上端各包含有二相对应的方形孔用来安装该二支撑管的上、下端。
为使有关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现以较佳的实施图例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轮行李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
图1所示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内部框架组成元件的示意图。
请参考
图1及图2所示,设于带轮行李10内的内部框架20包含有一个上角座22设于带轮行李10的后侧上方,一下角座24设于带轮行李10的后侧下方,二支撑管26平行地安装于上角座22及下角座24之间,一U型外框28安装于上角座22及下角座24的前端,以及二个角轮30安装于下角座24的左右两侧,一个手拉杆68以一种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撑管26之内。
请参考图3所示,该手拉杆68包含有一把手32以及二设于把手32的下侧的平行滑杆34,滑杆34以一种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撑管26之内以使手拉杆68可以上下滑动。该上角座22包含有一底座36以及一上盖38。
图1显示当带轮行李10组装之后,其最外层的外皮会被夹钳在上角座22的上盖38与底座36之间。
该下角座24包含有一前端52、一位于后侧的上端54,以及一位于后侧下方的略呈弧形的弯角46。该弯角46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缺口48用来安装二个角轮30,在每个缺口48的内缘都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凸缘50用来作为加强结构以加强弯角46的结构强度。
二根支撑管26都是用一种横截面呈方形的长金属管制成,例如铝管或是不锈钢管,这二根支撑管26的上端垂直地安装在底座36后侧下端的二个方形孔(图未显示)内,而其下端则垂直地安装在位于下角座24后侧上端的二个方形孔42之中。这二根方形的支撑管26结合上角座22以及下角座24的弯角结构使得内部框架20的抗扭性大为增强,因此当带轮行李10被推动或拉动的时候,它的箱体结构因震动而产生晃动的现象会大为减轻。此外,由上角座22、下角座24以及支撑管26所构成的带轮行李10后侧的支撑结构是一种非常模组化的设计,它除了可以节省开模的费用外,对不同尺寸的带轮行李而言,元件之间的互换性也很高。
该U型外框28的上下二端安装于上角座22及下角座24的前端。在上角座22的底座36的前端设有一个凹槽40用来固定U型外框28的上端,而在下角座24的前端则设有一个开口向前的凹槽44用来固定U型外框28的下端。
二个角轮30安装在下角座24的左右两侧,每一个角轮30均包含有一轮座56以及一圆轮58,该圆轮58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轮座56之下。每一个轮座56的底部都设有二个螺孔60用来将轮座56安装于下角座24左右二侧的缺口48之上以向上支撑带轮行李10。该轮座56包含有一略呈弧形的L型底板62,以及一设于L型底板62的弯角处的向上凸起的凹槽64,圆轮58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凹槽64之中。在两个L型底板62的外侧都设有一个凸缘66用来保护带轮行李10的侧边(请参考
图1)。二个角轮30用螺丝安装并嵌接在下角座24的弯角46的左右两侧的缺口48处,这是一种很容易安装而且又很牢固的设计。设于角轮30一侧的凸缘66除了可以用来保护带轮行李10的侧边外,亦可增强它本身的结构强度,这种强化的结构配合设于下角座24的弯角46的左右两侧的凸缘50,使得带轮行李10在被向后倾斜并且移动的时候,二个角轮30能和下角座24一起向上支撑带轮行李10的所有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上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上方,该上角座包含有一前端及一位于其后侧的下端;一下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下方,该下角座包含有一前端、一位于其后侧的上端、以及一位于其后侧下方的略呈弧形的弯角,该弯角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缺口;二支撑管平行地安装于该上、下角座之间,该二支撑管的下端垂直地安装于该下角座的后侧上端,而其上端则垂直地安装于该上角座的后侧下端;一U型外框的二端安装于该上、下角座的前端;以及二角轮,每一角轮均包含有一轮座以及一圆轮,该圆轮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轮座之下,该二角轮的轮座安装于该下角座的左右二侧的缺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轮座包含有一略呈弧形的L型底板,以及一设于该L型底板的弯角处的向上凸起的凹槽,而该圆轮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凹槽之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弧形的L型底板的一侧设有一保护该带轮行李的侧边的凸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内部框架另包含有一手拉杆,该手拉杆包含有一把手以及二设于该把手的下侧的平行滑杆,该手拉杆的二平行滑杆以一种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前述二支撑管之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下角座的弯角的二缺口的内缘各设有一加强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二缺口的内缘的加强部分为一向上凸起的凸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二支撑管为方形的长管,而该上角座的后侧下端以及该下角座的后侧上端各包含有二相对应的方形孔分别容置该二支撑管的上、下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二支撑管为金属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其包含有一上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上方,一下角座设于该带轮行李的后侧下方,以及一略呈弧形的弯角位于其后侧下方,该弯角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缺口,二支撑管平行地安装于该上、下角座之间,一U形外框安装于该上、下角座的前端,以及二角轮安装于该下角座的左右二侧的缺口处以向上支撑该带轮行李。
文档编号A45C13/38GK2283391SQ96206789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5日
发明者林哲宏, 陈文信 申请人:乔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