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52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披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阳用具,特别是用于自行车或摩托车上的雨阳用具。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自行车或摩托车雨披,虽然折叠方便,但由于它的柔软性,遇风或大雨,则飘飞不定,让人难以控制,或紧贴人体,全身湿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披架,这种雨披架将雨披固定其上,可自动伸缩折叠,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支架和雨帽组成,支架由前撑杆和后撑杆构成,前后撑杆上端通过套环分别与雨帽帽圈的前后沿相连,形成“八”字形雨披架。前撑杆倾靠于自行车车筐上,后撑杆下端通过固定夹固定于自行车后架上,顶端延伸过雨帽帽圈形成帽顶,帽顶至帽圈之间覆盖透明塑料布。前撑杆包括前主杆和前副杆,后撑杆包括后主杆、后副杆和侧杆,副杆并列设置于主杆两侧,后主杆为伸缩式拉杆,各段之间通过伸缩接口连接,底端设一自动按钮,上端靠近帽圈处有一伸缩弹簧,前撑杆以及后副杆和侧杆各段之间均由折叠接点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后主杆伸缩接口示意图。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由支架和雨帽组成,支架由前撑杆和后撑杆构成,前后撑杆上端通过套环11分别与雨帽帽圈12的前后沿相连,形成“八”字形雨披架。前撑杆倾靠于自行车车筐上,后撑杆下端通过固定夹1固定于自行车后架上,顶端延伸过雨帽帽圈形成帽顶9,帽顶至帽圈之间覆盖透明塑料布。前撑杆包括前主杆16和前副杆14,后撑杆包括后主杆3、后副杆5和侧杆6,副杆并列设置于主杆两侧,后主杆3为伸缩式拉杆,各段之间通过伸缩接口7连接,底端设一自动按钮2,上端靠近帽圈处有一伸缩弹簧8,前撑杆以及后副杆和侧杆各段之间均由折叠接点15连接。前主杆16上端安装有一支杆13,支撑于自行车龙头上,支杆和后主杆上均设有活动旋钮4,用于调节雨披架的高度,前撑杆以及后副杆和侧杆各段之间均由折叠接点1 5连接。该雨披架若靠侧杆6支撑,雨帽可单独作太阳伞使用。图中10为帽沿。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雨披边缘固定在雨披架上,用手按一下自动按钮2,雨披架后主杆自动张开,同时副杆和侧杆张开,前撑杆越过帽顶倾靠在自行车车筐上;收缩时,按一下自动按钮,在弹力作用下,前撑杆自动折叠,越过帽顶,同时后撑杆自动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雨披架撑开后雨披与人体脱离,人的头部和身体可自由转动,透明度和透气度好,既可免受雨淋之苦,又能避免因看不清四周坏境而发生事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市售的各种雨披,携带方便、适用。
权利要求1.一种雨披架,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架和雨帽组成,支架由前撑杆和后撑杆构成,前后撑杆上端通过套环(11)分别与雨帽帽圈(12)的前后沿相连,形成“八”字形雨披架,前撑杆倾靠于自行车车筐上,后撑杆下端通过固定夹(1)固定于自行车后架上,顶端延伸过雨帽帽圈形成帽顶(9),帽顶至帽圈之间覆盖透明塑料布,前撑杆包括前主杆(16)和前副杆(14),后撑杆包括后主杆(3)、后副杆(5)和测杆(6),副杆并列设置于主杆两侧,后主杆(3)为伸缩式拉杆,各段之间通过伸缩接口(7)连接,底端设一自动按钮(2),上端靠近帽圈处有一伸缩弹簧(8),前撑杆以及后副杆和侧杆各段之间均由折叠接点(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雨披架,其特征在于前主杆(16)上端安装有一支杆(13),支撑于自行车龙头上,支杆和后主杆上均设有活动旋钮(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披架,由支架和雨帽组成,支架由前撑杆和后撑杆构成,前后撑杆上端通过套环分别与雨帽帽圈的前后沿相连,形成“八”字形雨披架。前撑杆倾靠于自行车车筐上,后撑杆下端通过固定夹固定于自行车后架上,顶端延伸过雨帽帽圈形成帽顶,帽顶至帽圈之间覆盖透明塑料布。撑杆各段之间通过伸缩接口或折叠接点连接,主杆上设自动按钮。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免受雨淋之苦,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A41D3/04GK2265090SQ9623354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9日
发明者许洪得 申请人:许洪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