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中棒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56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中棒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伞的中棒,特别指伸缩中棒内外节管的结构改进。
广泛使用的各种折伞的中棒结构被折伞从业者广泛研究与改进,本申请人曾提出过一种对多节折伞中棒的结构改进。其特点是在下巢挡器使用U形弹簧片,并在U形弹簧片的一端设一突出挡板,以减短下巢挡器的整体长度,用以配合多节折伞中棒的单节管,而中棒挡器则在U形弹簧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挡器,以与伸缩伞中棒所设的两孔相配合,企图达到双边双挡的目的,加强具阻挡功能。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设计的挡器即是管壁本身厚度,接触面积较小,因此首先是挡器与孔不易配合,其次管壁厚度太薄不能很好地来支撑挡器,所以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突缘和孔的设计,使中棒在伸长及收合时得到最稳定的配合。
本设计的方案是在内节管上,设有挡器置入孔和挡器卡掣孔,11该挡器置入孔与挡器卡掣孔的中轴并不在一根直线1,而相互垂直(从俯视图的方向看),且挡器置入孔朝内延伸一个突缘以增加支撑的稳定性。在挡器置入孔内置入带有弹簧的伸接挡器,在挡器卡掣孔内套入一根U形弹簧,该U形弹簧的一端设有一个突出挡器,然后把内节管套入外节管而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此外在外节管内设一个伸出孔和一个挡接部以使内外节管无论在开伞或收伞时的结合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其中


图1为现有伞中棒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设计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设计开伞时的剖视图;图4为图3转90°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设计收伞时的剖视图;图6为图5转90°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现有伞中棒挡器11现有伞中棒挡器12现有伞中棒挡器孔13现有伞中棒挡器孔20伞中棒改良结构30内节管31挡器置入孔32挡器卡掣孔34弹簧35伸接挡器36U形弹簧37突出挡器40外节管41伸出孔42挡接部
50下巢先请参阅表示现有技术的
图1,图中12和13表示现有伞中棒的挡器孔,10和11表示现有伞中棒的挡器。由图可见,显然挡器11仅受孔壁厚度的阻挡,易于脱落,组合不稳定。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伞中棒改良结构20表示两个节管套合组成的可伸缩形式。虽然
图1所表示的仅是两个节管的组合,无疑本设计的伞中棒改良结构可以适用于多节折伞的组合。如图所示,内节管30上设有一个挡器置入孔31和一个挡器卡掣孔32,上述两孔31和32的中心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如从俯视方向看两孔的轴线是相互垂直的。在挡器置入孔31内分别依次装入弹簧34和伸接挡器35。在挡器卡掣孔32内套有U形弹簧36(图3和图4),该U形弹簧36的一端带有一个突出挡器37。
外节管40设有一个伸出孔41和一个由冲压成形的挡接部42。在内节管30的挡器置入孔31中装弹簧34和伸接挡器35在挡器卡掣孔32中装上U形弹簧的突出挡器37后,内外节管套合并使外节管40的伸出孔41和挡接部42分别对应于伸接挡器35和突出挡器37之位置,则内外两节管组装完成(见图3和图4),特别由图3可见突缘33使伸接挡器35在组合中更加稳定。
请再参图3和图4,当内节管伸长时(即折伞开张状态),伸接挡器35及突出挡器37均同时弹出而分别伸出于挡接部42(图3)和卡入伸出孔41(图4),而使内节管与外节管的位置得以固定。由图3还见由于在挡器置入孔31设有突缘33,可使伸接挡器35更易伸出挡器置入孔31之外。
图5和图6表示收伞时,把下巢50下拉,当下巢50拉下后即可把伸接器35和突出挡器37内缩而顺利把内节管30收入外节管中,由于挡器置入孔31上的突缘33,使伸接挡器35不致于产生脱落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的改良结构,主要指四折伞的第二节骨,其特征为该伞骨(21)的中部截面呈扁平形(22),两端截面呈圆形(23),圆杆形的一端嵌入第三节主骨中,另一端与第一节主骨铆合。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改良结构,其特征为第二节主骨(31)的截面全长均呈扁平形,且在第二节主骨端部截面扭转90°(311)以与第一节主节(33)铆合,另一端嵌入第三节主骨(32)。
专利摘要一种伞中棒之改良结构,系由数节管体套组而成可伸缩之形式,而其控制伸缩卡固之结构则系设于内节管30与外节管40配合之处;其中,于内节管上设有一挡器置入孔31及一挡器卡掣孔32,该挡器置入孔与挡器卡掣孔之中心轴线未在一直线上,从俯视看两轴线相互垂直;该挡器置入孔朝内延伸有一突缘33,俾令伞中棒在伸长或收合时,使伸接挡器更易伸出于孔外及不虞产生脱落之现象。
文档编号A45B19/04GK2265107SQ9623485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6日
发明者刘振德, 郭基春 申请人:刘振德, 郭基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