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97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骨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骨组合件,尤指一种易于枢接的组合件,其连接块的延伸板上所形成的凸柱,可轻易地穿入定位枢接块侧端定位框的孔槽中,且定位框的厚度形成宽幅状态,对于凸柱的枢接组合可形成一种稳定且不易断裂的效果。
现今的伞骨组合件,为求减轻重量及简化结构,有以玻璃补强塑料(FRP)成型为实心纵长形圆杆作为伞骨,配合参看图5及图6所示,该实心纵长形圆杆即为主伞骨60及支撑伞骨74等结构,于主伞骨60上设有定位枢接块50,支撑伞骨74两端及主伞骨60一端则分别设有相同形态的连接块70,支撑伞骨74两端的连接块70可分别枢设于定位枢接块50及下伞巢81中,而主伞骨60一端的连接块70则枢设于上伞巢80,形成可以下伞巢81的滑动推抵撑开或收合主伞骨60加以使用。
如图6所示的立体分解图,可清楚看出主伞骨60与支撑伞骨74利用定位枢接块50与连接块70的枢接形态,其中,中空的定位枢接块50周面设有贯穿而入的穿孔51,其侧周面上设有上、下相对的翼片52,翼片52中设有穿孔53,当主伞骨60穿过定位枢接块50时,可将黏剂注入穿孔51中,令其与主伞骨60互为黏结,中空的连接块70可套设于支撑伞骨74,其周面上所设置的孔71,亦可以黏剂注入的方式,将连接块70黏结于支撑伞骨74上,而于连接块70前缘则延伸出扁平状的延伸片72,延伸片72上设有穿孔73,延伸片72可置于定位枢接块50的两翼片52之间,利用铆钉54的穿设加以枢设固结。
其制造组装的过程中,最常见到的不便组合,即必需以人力将连接块70的延伸片72穿入定位枢接块50的两翼片52中,并且,操作者必需小心翼翼地穿设铆钉54,使得铆钉54可穿过翼片52的穿孔53及延伸片72上的穿孔53,再以机器冲压的方式将铆钉54定位枢设,此一过程中的组合设置,常有人工作业时的铆钉54掉落的困扰,因为铆钉54本身细小难以精确插设,并且,在插设的过程中尚需移位至机器加以压合铆接。
再者,于实际使用上,由于铆钉54本身为金属材料,对于伞骨结构的铆接枢设及长期使用上常会造成生锈,以及铆钉54长度不一致,导致当机械压合铆钉54时,使铆钉54弯曲而挤压连接块70上的铆钉孔造成破裂,使得连接块70脱落,以及注入黏剂时所产生的表面污秽等不良现象,加上开启伞具时,在枢接部位邻侧所产生推抵的剪力作用,更容易造成生锈铆钉54的断裂,配合参看图7所示的组合剖视,则更能清楚地看出此一易于损毁的不良形态,因为,扁平状的延伸片72在两翼片52间,对于穿设其中的铆钉54的使用,常在支撑伞骨74推动开启的顶抵,而在扁平状的延伸片72与翼片52邻接处,对于生锈的铆钉54形成一种集中的剪力效应的破坏,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组合件,通过其整体组合,达到避免传统金属材质铆钉易于生锈及受力挤压断裂的缺点,提高伞具制作品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伞骨组组合件,其中,中空的定位枢接块的管体中穿设主伞骨,连接块的管体固设于支撑伞骨一端,其特征在于定位枢接块的管体侧端设有定位框,定位框中形成孔槽,连接块的管体前端形成顶抵端部,顶抵端部上、下向外延伸出夹板及延伸板,夹板与顶抵端部接合处形成摺痕边,夹板上设有贯穿的孔,延伸板上设有凸柱,凸柱顶端形成圆弧凸部,连接块的凸柱可穿入定位枢接块的孔槽中,夹板下压可以孔套设于凸柱上,夹板形成向上的回复力而能更为紧密地抵掣于圆弧凸部底端。
所述的伞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顶抵端部侧面形成凹弧面。
所述的伞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与管体接合处形成贯穿的便于注入胶黏剂的沟渠。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便于组装其可以利用连接块的延伸板上所形成的凸柱,直接插入定位枢接块的定位框的孔槽中,并且,利用可向下弯折的夹板下压,而可以夹板上所设置的孔套设于凸柱,利用凸柱顶端所形成的圆弧凸部即可达到扣持枢设的目的。
2·套固组合稳固
本组合中,定位枢接块的定位框形成宽幅的厚度,配合连接块上的凸柱形成较大的圆截面积,因此,凸柱插入定位框的孔槽中的枢设,可形成一种较大面积的接触顶抵,令支撑伞骨的开启可形成更为稳定的推抵力量,并且,利用连接块上的夹板顶抵端部的摺痕边,于下压时夹板本身的向外张开的回复力,可更为紧密地抵掣于圆弧凸部底端,而形成一种更为紧密套固的卡合作用,因此,其套固组合稳固,不易断裂。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传统伞骨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6传统伞骨结构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7传统伞骨结构组合的纵剖示意图。
参看
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伞骨组合件中定位枢接块10及连接块20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定位枢接块10是一长形管体11,管体11侧边凸设出定位框13,定位框13中形成孔槽14,而于定位框13与管体11接合处则形成贯穿的沟渠12。
连接块20的管体21一端形成顶抵端部22,顶抵端部22一侧形成凹弧面222,顶抵端部22前缘上、下分别向外延伸出相对的夹板24及延伸板23,延伸板23上设有凸柱231,凸柱231顶端形成圈径较大的圆弧凸部232,夹板24与顶抵端部22接合处形成摺痕边241,令夹板24形成可适于向下弯折的形态,又,夹板24上设有孔242,此孔242于夹板24向下弯折时可对应于凸柱231顶端的圆弧凸部232,而可将圆弧凸部232扣入孔242中,使得凸柱231得以扣持于孔242,并且,夹板24根部所形成的摺痕边241可令夹板24于下压套入凸柱231时产生一向上回复的力量,而能更为紧密地以孔242周缘抵掣于圆弧凸部232底侧,达到更紧密的套设组合。
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其中,主伞骨40可穿入定位枢接块10的管体11中,且于长方型的孔槽14处涂注黏剂,令黏剂可随着贯穿的沟渠12进入定位枢接块10的管体11当中,而可将定位枢接块10与主伞骨40互为固结,又,连接块20的管体21中先注入黏剂再插设支撑伞骨30,而能将连接块20固结于支撑伞骨30一端,利用凸柱231穿入定位枢接块10定位框13的孔槽14中,再将夹板24下压,使得夹板24上的孔242可套合于凸柱231的圆弧凸部232,而将延伸板23与夹板24互为固结定位,令凸柱231在定位框13的孔槽14中形成枢设状态,而将支撑伞骨30枢接于主伞骨40上。
配合参看图4所示,由于定位枢接块10的侧边所形成的定位框13,及连接块20的顶抵端部22所形成的夹板24、延伸板23,彼此间的枢设是形成一种宽幅度的枢接状态,且由于定位框13的厚度所形成宽幅形态,孔槽14的侧面可对于凸柱231形成较大面积的顶抵贴合,而能减少枢接旋转及抵掣时对于凸柱231所产生的剪力作用的危害,圆截面积较大的凸柱231对于定位框13孔槽14的顶抵亦能形成更大的承受力量,及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因此,其枢接使用上,不仅可以直接扣合的方式达到易于装设的效果,更能因为连接块20与定位枢接块50的有效枢接,达到稳定枢设不易断裂的绝佳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组合件,其中,中空的定位枢接块的管体中穿设主伞骨,连接块的管体固设于支撑伞骨一端,其特征在于定位枢接块的管体侧端设有定位框,定位框中形成孔槽,连接块的管体前端形成顶抵端部,顶抵端部上、下向外延伸出夹板及延伸板,夹板与顶抵端部接合处形成摺痕边,夹板上设有贯穿的孔,延伸板上设有凸柱,凸柱顶端形成圆弧凸部,连接块的凸柱可穿入定位枢接块的孔槽中,夹板下压可以孔套设于凸柱上,夹板形成向上的回复力而能更为紧密地抵掣于圆弧凸部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顶抵端部侧面形成凹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与管体接合处形成贯穿的便于注入胶黏剂的沟渠。
专利摘要一种伞骨组合件,其定位枢接块可套固于主伞骨,连接块的管体套固于支撑伞骨一端,定位枢接块侧端形成宽幅厚度的具孔槽的定位框,连接块的管体前端形成顶抵端部,顶抵端部上、下延伸出夹板及延伸板,夹板与顶抵端部接合处形成摺痕边,夹板上设有孔,延伸板相对于孔处设有凸柱,凸柱上设有圆弧凸部,凸柱可穿过定位框的孔槽,且夹板下压可将孔套固于凸柱上,利用定位框的孔槽与凸柱形成较大面积的接触,可更为稳定地加以设置。
文档编号A45B25/02GK2279824SQ9624988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7日
发明者林耀钦 申请人:亚洲洋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