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93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圈,特别是一种不易变形、可组合成多种造形的发圈。
公知的发圈如


图1所示,由一板体50加热后弯折成形,其单一板体50无法做多种花样变化,若要生产不同花样的发圈,则必须在板体50成型时,在板体50上做出花样,因此每生产一种形式的发圈,必须开一付模具,生产成本较高,且惯用的发圈单一板体所变化的花样皆为平面式,变化性小,对于求变求新的市场而言,其应变能力及产品竞争力皆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发圈,特别是一种生产效率高且易于变换款式的发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圈,其主要由一本体及一饰板组成,所述本体为一长条板状,中央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部设有一贯穿本体的通孔;所述饰板是与本体凹槽长度及宽度相匹配的,且可套置于本体凹槽,两端部相对本体凹槽两端通孔处,各弯折成一U形勾部,饰板上两端部及中段适当间距并设有不同造形的饰体。本实用新型成型时,将饰板套置于本体凹槽内,再加热弯折后使饰板两端的勾部卡合于本体凹槽两端的通孔并使之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本体为单一款式,可配合不同的饰板组合,可节省大量的模具开发费用,并且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与饰板的卡合结构,可使饰板相当奇妙的与本体组合,改变饰板即可满足多款式的需要;且本实用新型的凹槽可限制饰板左右晃动,有效稳定地将饰板固定在本体上,并使整体发圈因饰板与本体的组合而更具有立体感,此外饰板上的花样皆为立体式,使人感到与传统发圈平面式花样完全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公知发圈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本体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本体与饰板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成型后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的一种成型实施例示意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圈的另一种成型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首先,请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本体10及一饰板20组成;所述本体10为一长条板状,中央设有一凹槽11,凹槽11两端部设有一贯穿本体的通孔12;所述饰板20为配合本体10凹槽11长度及宽度而设,可套置于本体10的凹槽11内,两端部相对本体10的凹槽11两端通孔12处,各弯折成一U形勾部21,饰板20上两端及中段适当间隔,并设有不同造形的装饰体22。
同时参见图3、4,本实用新型成型时,是将饰板20套置与本体10的凹槽11内,使饰板20两端的勾部21恰好位于本体10的凹槽11两端部的通孔12上,并使饰板20的侧边卡合于凹槽11内,再进行加热弯折,参见图5,弯折后,本体与饰板20因本体10位于弯折方向的内侧,固其弯折幅度较饰板20大,因此,饰板20两端的勾部21将由本体10的通孔12处往本体10中央方向位移紧撑,而与本体10稳定卡合,借助凹槽11的凹陷部,可使饰板20更为紧密地卡合于其上,不会移动,卡合后形成的通孔12位置则由饰板20端部的饰体22盖合。
参见图6、7,本实用新型的单一本体10可配合不同的饰板20做组合搭配,该本体10与饰板20的固定卡合方式是新颖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发圈,其主要由一本体及一饰板组成,所述本体为一长条板状,中央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部设有一贯穿本体的通孔;所述饰板是与本体凹槽长度及宽度相匹配的,且可套置于本体凹槽内,两端部相对本体凹槽两端通孔处,各弯折成一U形勾部,饰板上两端部及中段适当间距并设有不同造形的饰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圈是成型时,将饰板套置与本体凹槽内,使饰板两端的勾部恰好位于本体的凹槽两端部的通孔上,再进行加热弯折,借助弯折后本体与饰板的相当位移,使饰板两端的勾部将由本体的通孔处往本体中央方向位移紧撑,而与本体稳定卡合的发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圈,其主要由一本体及一饰板组成,所述本体为一长条板状,中央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部设有一贯穿本体的通孔;所述饰板是与本体凹槽长度相匹配的,且可套置于本体凹槽,两端部相对本体凹槽的通孔处,各弯折成一U形勾部,饰板上两端部及中段适当间距并设有不同造型的饰体;可配合不同的饰板组合,满足多款式的需要。
文档编号A45D8/36GK2293239SQ9721669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30日
发明者黄俊福 申请人:黄俊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