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53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化妆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刷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简单的操作能改变其长度以提高使用和保管方便性的化妆刷组件。
当女性用常规化妆刷组件自我化妆时,她先把保护刷子的盖子打开,而后把刷子露出外面;用过后将盖子与刷体合在一起保存。为了使用方便,最好使用时化妆刷组件的长度比保管时长。但这样使常规的刷子结构复杂化而且造成制造时的种种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能增大其长度并且结构简单的化妆刷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刷组件包括第一中空圆柱形壳体、第二中空圆柱形壳体、刷子部件,其中,第二中空圆柱形壳体的长度比第一壳体小且内装第一壳体下部并可在其中滑动,而刷子部件装在第一壳体中也可滑动。刷子部件的上端是刷子而其下端边缘有许多连接件。
本发明还包括长度可变部件和一圆柱形连接部件,长度可变部件的端部固定到上述刷子部件底面的中央而圆柱形连接部件固定到第一壳体下部内圆周中。连接部件在其顶端有许多连接件,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可分别与刷子部件的各连接件相啮合。本发明还包括与长度可变部件的另一端固定的固定板,此固定板装配到第二壳体下端的内圆周中。
刷子部件的连接件与连接部件的连接件之间的啮合及这种啮合的松开是根据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向上和向下运动实现的,而长度可变部件的长度是根据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运动而变化的,以便刷子部件的刷子伸出或缩入第一壳体。
在本发明的化妆刷组件中,连接部件在其下部外周上有许多孔,每个孔接收弹性件的突起部分,使弹性件在连接部件装入第一壳体中时定位于连接部件和第一壳体之间,从而防止连接部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
连接部件的各个连接件从连接部件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而且从其上端水平方向伸出一延长部分,而刷子部件的各个连接件在此刷子部件下端边缘往下伸出并且有一水平延长部分从下端沿与连接件的各延长部分伸出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因此,在上述刷子部件的所述各连接件与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互相啮合时,刷子部件的各连接件的延长部分的位置分别在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的延长部分的下面。
本刷子组件包括许多弹性薄片,每个弹性薄片被插进连接部件并固定,它还与连接部件的连接件的各延长部分的端部对应。
本发明采用的长度可变部件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组件。各组件能装进相邻的组件中,以使长度可变部件的长度能够改变。每个组件都在总长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形成有凹坑,使其凹坑重叠在相邻组合部件的凹坑上。因此,在外力作用于长度可变部件的任何一端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各组合部件单独转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而变得更清楚,附图中图1是展示构成本发明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表示组装部件的截面图,为了方便起见其中未展示盖子,而第一及第二壳体被剖开展示;图3示出将第一壳体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上移动以便使用时的状况,其中第一及第二壳体被剖开展示;
图4示出使用中的状态,其中部件被组装在一起,第一及第二壳体被剖开展示;图5是表示刷子部件的连接件与连接部件的连接件啮合情况的放大视图;图6是表示位于连接部件和第一壳体中间的弹性件的放大视图;和图7是表示固定到连接部件上端的弹性薄片的放大视图。
诸图中相同零件用了相同的标号。
本发明将参照附图在下面作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组成本发明部件的分解图。本发明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位于第一壳体10中的刷子部件30,和连接部件40。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在保管时保护刷子部件30的刷子31用的盖子60。各部件的结构可参看图1和显示组装部件的图2加以说明。
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及第二壳体是中空圆柱形部件,第二壳体20的长度约为第一壳体10长度的一半,并且第一壳体10装在第二壳体20内可以滑动。
刷子部件3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10中的刷子部件30包括圆柱体32、刷子31、长度可变部件36和固定板37,其中,刷子31形成在圆柱体32的上端,圆柱体32的下端固定着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固定板37固定在长度可变部件36的另一端。
圆柱体32位于第一壳体10中并可滑动,刷子31固定在圆柱体32的上端。圆柱体32的底面边缘上固定着一些长度恒定的连接件33、34和35(见图1,虽然图上只示出三个连接件,但本实施例可以有四个连接件,而且不受此数目的限制),且每个连接件33、34、35上有一从这些连接件下端水平伸出的延长部分33A、34A。这些延长部分33A和34A全部形成在相同的方向。
在圆柱体32的底部中央固定着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该长度可变部件36在其两端有外力作用时长度会增加。长度可变部件36的结构原理和常规天线相同,因而其说明从略。
长度可变部件36的另一端固定到盘形固定板37的中央,固定板37的外圆周装配到第二壳体20下端的内圆周中。
连接部件40连接部件40包括中空的圆柱体41和一些连接件43和44,这些连接件43、44形成在圆柱体41的上端。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3、44的数量和刷子部件30的连接件33、34、35的数量相同,但在图1中只示出其中的二个。
连接部件40的圆柱体41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下部的内圆周中,而固定在刷子部件30中的长度可变部件36定位于圆柱体41内。在圆柱体41上端的边缘有一些相隔恒定距离的连接件43、44,它们垂直向上延伸。在图1中,只示出二个连接件43、44,但本实施例有四个连接件,并且它们的数量不限于此数。
在各连接件43、44的顶部有水平沿伸的延长部分43A、44A,它们全部沿一个相同的方向形成。另一方面,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3、44上延长部分43A、44A的延伸方向与刷子部件30的连接件33、34、35上的延长部分33A、34A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连接部件40的圆柱体41下部的外圆表面上有许多孔(或凹坑)41A,它们分别接纳以后将说明的弹性件的突起部分。
现参照


包含上述部件的本发明的使用步骤。
图2示出使用前的状态,图3示出由图2所示状态将第一壳体往上推以便使用的情况,而图4示出使用时的状态。为了方便起见,将第一和第二壳体10及20剖开展示。
以下说明化妆刷组件在未使用时,即其初始阶段的情况。对盖子省去叙述,因为图1中的盖子60只是简单地盖到第一壳体10上。
在初始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壳体10的下部缩入第二壳体20中,而第一壳体10的下端与装配到第二壳体20中的固定板37相接触。当然,连接部件40的圆柱体41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下部的内圆周中,而与长度可变部件36(图2中由于有连接部件41因而看不到)下端固定的固定板37被装配到第二壳体20下端的内圆周中。刷子部件30的长度可变部件36处于其长度最小的状态,因此,刷子部件30完全缩入第一壳体10中,即刷子31不露出外面。
此外,在长度可变部件长度最短的初始状态中,每个连接件33、34、35(为了方便起见,图2只示出一个连接件34)定位在由连接部件40的二个连接件43、44形成的空间中。
为了化妆时将刷子部件30的刷子31露出第一壳体10以外,当使用者将第二壳体20以一个方向(图2中向右方向,此方向可根据连接件33A、43A上延长部分的延伸方向而改变)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时,装配到固定板37上的长度可变部件36便在第一壳体10中转动,结果与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固定的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也在第一壳体10中以相同方向转动。
因此,刷子部件30的连接件34和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4互相啮合,即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的各延长部分34A位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的各延长部分44A以下,如图5所示。这一动作同时发生在四组连接件中,但为了方便,只有一组连接件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此后,使用者握住第一壳体10,将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往下拉(参看图2)。于是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向下滑,与此同时,一端固定在固定板37上的刷子部件30的长度可变部件的长度增加,如图3所示。
即,因为与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固定的固定板37固定在第二壳体20下端的内周,而连接部件40的圆柱体41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所以当第二壳体20向下运动,并有外力作用到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时,长度可变部件36的长度加长。
这时,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和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4保持互相啮合的状态,因此,虽然外力作用于长度可变部件36,但由于连接部件40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因此刷子部件30不会在第一壳体10中移动。所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总长度的增加量和长度可变部件36增加的长度一样(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由于第一壳体10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0的下端重合,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总长度与第一壳体10的长度相同)。
此后,当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以与初始转动方向的反向转动时(图3中的箭头方向),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及固定到固定板37的长度可变部件36按图3所示方向转动。因此,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4由啮合状态松开。
在此情况下,当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作向下运动时,由于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与第一壳体10的内圆之间有间隙,所以当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维持这种状态时,固定到第一壳体10的连接部件40与第一壳体10一起向下运动,从而与刷子部件30分开。这时,由于加长的长度可变部件位于连接部件40的中空圆柱体41内,所以长度可变部件36不受连接部件40的向下运动的影响。
因此,在第一壳体10的向下运动完成后,刷子部件30的刷子31露出第一壳体10的顶部以上的距离和长度可变部件36所增加的长度一样(图4中的情况)。
比较图2(使用前的状况)和图4(使用时的状况)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壳体10和20的状态没有改变,只是刷子部件30的刷子31露出第一壳体10以外。
在图4中,为了使刷子组件恢复到图2的初始状态,将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往下拉。因此,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向下滑,与此同时,与固定板37固定的长度可变部件36也向下运动。由于与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固定的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因长度可变部件36的向下运动也在第一壳体10中往下运动,所以,如图4所示的露在第一壳体10外面的刷子31滑入第一壳体10中,如图3所示。这时,因为第一壳体10及固定在其中的连接部件40保持图4所示状态,所以,向下运动的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位于连接部件40的二个连接件44和45之间的空间内。
此后,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作相对转动,即,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沿图2中箭头方向被长度可变部件36带动旋转,于是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沿图2中箭头方向转动,以便与连接部件40的各相应连接件44啮合,从而使连接部件40和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相啮合。在此情况下,当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向上运动时,与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的连接部件40相啮合的刷子部件30并不运动,同时,固定在第二壳体20下端的固定板37上的压力使长度可变部件36已经加大的长度减小。最终,当第一壳体10的下部完全缩入第二壳体20时,所有部件,包括第一壳体10在内,全恢复到图2所示的使用前的状态。此后,将盖子30盖到第一壳体10的上部上。
为了使上述本发明使用更方便,下列辅助结构可应用于各基本部件。
长度可变部件36如上所述,为了使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啮合或脱开啮合,刷子部件30必须在第一壳体10中转动,第二壳体20必须转动以便使刷子部件30转动。当第二壳体20转动时,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下端内周的固定板37及一端与固定板37固定的长度可变部件36转动。结果,与长度可变部件36的另一端固定的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在第一壳体10中旋转。
与无线电中使用的常规天线结构相同的长度可变部件36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组件组成,其原理是,通过使各组件缩入相邻的组件中来改变其长度。但是,如上所述,当长度可变部件36转动时,构成长度可变部件36的每个组件可以相对于相邻组件单独转动。这种情况下,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不能转动。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在构成本发明的长度可变部件36的每个组件表面上形成一条沿全长方向的沟槽36A。
也就是说,当长度可变部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各组件全部缩入相邻组件中,如图2所示;当长度可变部件处于使用状态,这时组件下部缩入相邻的组件中,如图4所示,以上二种情况,形成在各组件表面上的沟槽36A互相叠置。
因此,当有旋转力作用于长度可变部件36的一端时(即在固定板37转动时),长度可变部件36的各组件不会发生独立转动,而是整个长度可变部件36发生转动。
连接部件40和第一壳体10如上所述,圆柱形连接部件40固定在圆柱形的第一壳体10内。但这两个圆柱形部件不可能是一体的,因此,连接部件40以紧配合插入第一壳体10中。当外力作用于插进第一壳体10中的圆柱形连接部件40时,可以预期连接部件40会转动。为了防止连接部件40在第一壳体10内转动,本发明采用位于连接部件40和第一壳体10之间的弹性件48,如图6所示。
如图1所示,在连接部件40的圆柱体41下部外圆周上形成有许多小孔(或凹坑)41A,弹性件48的突起部分48A插入每个孔41A中。在此情况下,将连接部件40插入第一壳体10中作紧配合,连接部件40紧密地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
连接部件40如上所述,为了将刷子部件30的刷子31露出第一壳体10以便于化妆,使用者将第一壳体10沿一个方向对第二壳体20作相对转动,使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互相啮合。此后,要使第一壳体10向下运动,必须松脱刷子部件30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4之间的啮合。为此,第二壳体20应以和初始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再次作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转动。
使用者为使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啮合而将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作相对转动,这是必不可少的动作,但是,要使它们的啮合状态松脱而转动第二壳体20,这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结构免掉。
如图7所示,将弹性薄片49分别插入并垂直固定在圆柱体41与连接部件40的连接件44的延长部分44A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因此,各连接件34的延长部分34A的自由端面向各弹性薄片49。
当使用者将第二壳体20沿一个方向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使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发生啮合时,刷子部件30的所有连接件34都在转动,且当将弹性薄片49向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推动时,延长部分34A位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的延长部分44A以下,从而使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和连接部件40相应的连接件44处于啮合状态。
此后,当使用者停止转动第二壳体20时,刷子部件30的圆柱体32受弹性薄片49的弹性的作用沿着与初始转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啮合状态松开。因而可以去掉用于松开刷子部件30的各连接件34与连接部件40的各连接件44之间的啮合的转动第二壳体20的步骤。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缩入第一壳体中的刷子部件的刷子露出,具体地说,不必改变壳体全长就能使刷子外露以供使用,因而可预期在使用时具有增强易用性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当第二壳体20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时,可通过调节第二壳体20的移动距离,即调节长度可变部件36的伸长量来调节刷子31伸出第一壳体10的长度。
在上述说明中,化妆刷组件被当作例子,但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唇膏壳体等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虽然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上述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原理加以说明而已。应当理解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公开和说明的优选实施例。因此,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所作的一切适当的改进都应包括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壳体、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刷子部件和与所述壳体联结的盖子的化妆刷组件,包括第一中空圆柱形壳体;第二中空圆柱形壳体,其长度小于上述第一壳体的长度,并可滑动地容纳上述第一壳体的下部;刷子部件,它装在上述第一壳体中并可滑动,该刷子部件的上端是刷子而在其下端的边缘有一些连接件;长度可变部件,其一端固定到上述刷子部件底面的中央;圆柱形连接部件,它固定到上述第一壳体下部的内圆周上,该连接部件在其上端有一些连接件,并分别与上述刷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啮合;一固定板,固定到上述长度可变部件的另一端并且装配到上述第二壳体下端的内圆周,其中,上述刷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与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连接件之间的啮合或脱开啮合与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向上或向下运动相对应,而上述长度可变部件的长度随上述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的相对运动而变化,从而使刷子部件的刷子伸出或缩入上述第一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下部的外周上有许多孔,所述各孔接收各弹性件的突出部分,因此在上述连接部件装入所述第一壳体时上述的弹性件位于上述连接部件和上述第一壳体之间,这样可防止该连接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沿连接部件的上端外圆处向上伸出,并包括从其上端水平伸出的延长部分;及所述刷子部件的各连接件沿上述刷子部件下端外缘处向下伸出,各连接件有从下端水平伸出的延长部分,而此延长部分伸出方向与上述连接件的上述各延长部分的伸出方向相反,结果,在上述刷子部件的上述各连接件与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互相啮合时,上述刷子部件的各连接件的上述延长部分分别在连接部件的各连接件的所述延长部分的下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妆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组件还包括一些弹性薄片,所述各弹性薄片被插入上述连接部件并固定,并与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件的各延长部分端部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度可变部件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组件组成,所述每个组件都能装入相邻的组件中,因此该长度可变部件的长度可以变化,而所述各组件在整个长度方向同一位置上都有沟槽,以便所述沟槽重合在相邻组件的沟槽上,并且在外力作用到上述长度可变部件的任何一端时所述各组件不会发生单独转动。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刷组件包括第一中空圆柱形壳体;长度比第一壳体短并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下部中的第二中空圆柱形壳体;可装入第一壳体中可滑动的刷子部件。此刷子部件上端有刷子,而在其下端边缘有一些连接件。本发明还包括长度可变部件,其一端固定到所述刷子部件底面中央;圆柱形连接部件,它被固定在第一壳体下部内周中,可与刷子部件上的连接件啮合。
文档编号A45D44/18GK1274557SQ9911925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0日
发明者崔满秀 申请人:崔满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