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88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尤指一种可使该阳伞具有极佳的通风透气性的具极佳通风效果的阳伞。
伞具的种类依其用途基本可分为遮雨用的雨伞以及单纯遮阳用的阳伞两大类,其中用以遮蔽阳光的阳伞,早期的结构型态是具有一组可展开收合的伞架以及一片可遮蔽强光的伞布,其中伞架是于一伞杆上枢设数支活动式伞骨使其构成一可展开收合架构,而伞布是覆设于伞骨上,并可在伞架展开支撑下形成一阻隔面,藉以作为遮蔽强烈阳光之用。
由于阳伞是用以避免阳光直照人身上,故早期阳伞的伞布,多为单层式的不透光布体所制成,正为了使伞布达到不透光的目的,选用的伞布组织都较为细密,故其透气性较差,也因此,人们手持阳伞于阳光下行走时,其伞内的空气无法有效地对流,再加以阳光直照于伞布上而积聚高温,故而在伞内会形成一不通风闷热的状态,如此易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适感。
因此,为改善伞具的透气效果,目前,已有人开发设计出数种呈复层式伞布结构的通风阳伞,其中一种如图7所示,该阳伞的伞布3包含主伞布30及副伞布31,主伞布30为配合伞架40的主伞骨41展开后的全伞面型态,并于对应各相邻主伞骨41间的位置处形成一缺空部301;副伞布31小于主伞布30,且是与主伞布30同心覆设于伞架40的主伞骨41上,而副伞布31并于外侧遮蔽缺空部301,藉上述复层式的伞布3结构设计,当阳伞展开使用时,使空气可经由副伞布31的外环部311与主伞布30间的间隙流入,再经主伞布30缺空部301流入伞内空间,以达促进伞内空气流通的目的。
另一种通风阳伞,如图8所示,该阳伞的伞布5亦包含主伞布50及副伞布51,主伞布50为配合主伞骨61展开后的全伞面型态,其中段部位且设有一环圈孔目较大的纱网501;副伞布51小于主伞布50并与主伞布50同心覆设固结于伞架60的主伞骨61上,同时使主伞布50的纱网区501被副伞布51于外侧遮蔽,藉上述复层式的伞布5设计,于展开使用时,空气可经由副伞布51外周缘511与主伞布50间的间隙流入,并经主伞布50纱网区501流入伞内空间,以促进伞内的空气对流。
但是,上述二种具复层式伞布结构的通风阳伞,或许可达成促进伞内空气对流的目的,但由于其结构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该阳伞不仅无法提供最佳的通风效果,同时具有组装制造繁琐不便以及使用材料多等缺点,探其原因可归纳如下1、进风间隙过小,导致空气对流效果不佳上述二阳伞的主、副伞布是同心叠设固定于主伞骨上,当伞架展开时,伞布在展开的主伞骨撑持下,伞布呈紧绷状态,故使主、副伞布的重叠部位几乎平贴一起,使其进风间隙过于狭窄,加以伞布质地柔软,在无有效紧拉力作用下,当伞布受风时,主、副伞布即易因风力作用而平贴一起,导致对流空气无法大量地经该间隙进入伞内空间,故其伞内空气通风对流的效果不彰。
2、伞布所需的材料多该二阳伞的复层式伞布结构中,主伞布及副伞布均采用大面积的材料,且主、副伞间的重叠面积过多,造成伞布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并使伞具所需的材料成本偏高。
3、制造程序过于繁琐该二阳伞的复层式伞布结构中,为使伞布具有通风对流的效果,在其主伞布上开设数个缺空部或接设粗孔目的纱网,故此,伞布加工制造时工序繁杂,致使其加工制造的时间偏长,故有制造成本偏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改善传统通风阳伞设计上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拓宽进风口并能有效增进空气对流效果的具极佳通风效果的阳伞。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阳伞,包含伞架及伞布,其中伞架为一伞杆、数主伞骨、数侧伞骨等组件组成的可展开收合的结构,而组设于伞架上的伞布则为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复层式伞布所构成,其特点是固设于伞架上的主伞布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副伞布为配合于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其环形径向长度为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的长度,副伞布并于内周缘延设有与主伞骨对应数量的凸部,主伞布、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凸部且并合固结,而扩大主伞布与副伞布间的进风间隙者。
在上述的具极佳通风效果的阳伞中,副伞布的凸部可呈朝伞布中心的尖斜状;伞架可于各主伞骨末端设置连结至侧伞骨的补强绳;而且,伞架可为多折式的伞架结构;或为展开呈四边形伞面的伞架结构,而伞布中的副伞布凸部可延伸至伞布中央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可有效拓宽进风口,提升空气对流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藉伞布内侧的副伞布内周缘形成数个对应主伞骨的并贴缝合的凸部设计,使伞布展开时产生紧拉副伞布内周缘的作用力,而以强迫的方式拓宽主、副伞布间的进风口间隙,以利于更多的流通空气经由该大进风口流入,以提高伞具的通风对流的效果。
2、节省伞布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伞布设计,主伞布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而副伞布仅为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长度的环状型态,故本实用新型的主、副伞布均为小于全伞面的型态,故可使伞布所需的材料减至最少。
3、制作简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伞布仅需将主伞裁切制成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副伞布制成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长度的环状型态,即可覆设于伞架上,并于副伞布凸布略为并合缝固,即可于伞面上形成大进风口,而无需于伞布上剪出数通风的缺空部或接设透气的纱布,故在制造上具有简便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伞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补强绳伞架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伞架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四方形伞架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传统阳伞结构(一)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8是传统阳伞结构(二)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阳伞包含一组可展开收合的伞架1及一复层式伞布2,其伞架1是一伞杆10配合上环巢、下环巢、数主伞骨11及数侧伞骨12等组合成一可展开收合的架构。
复层式伞布2包含主伞布20及副伞布21,其主伞布20小于主伞骨11展开后的全伞面且大于侧伞骨12,并枢设于主伞骨11的位置,其基本为全伞面的3/4至4/5间为最佳实施状态;副伞布21呈一配合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型态,其环形径向长度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20外周缘201间的长度,又,副伞布21于其内周缘211处凸设数个与主伞骨11对应数量的凸部212,该凸部212并呈朝伞布中心尖斜的型态,使该凸部212于其近副伞布21内周缘处具有较大的宽幅。
组设时,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主伞布20与副伞布21同心覆设固结于伞架1的主伞骨11上,其中主伞布20位于外侧并以其外环部小面积地覆盖于副伞布21的内周缘211部上,副伞布21的各凸部212并分别对应各主伞骨11,其次,将副伞布21各凸部212两端予以拉合并贴,再于凸部212较宽部位予以缝合固结,即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阳伞结构。
经以上的结构设计,当阳伞展开时,伞布2即在伞架1的主伞骨11撑持下呈平展紧绷状,此时,位于伞布2内侧的副伞布21,因其凸部212较宽部被缝合固定下产生紧拉的作用力,强迫副伞布21于各凸部212两侧分别形成较大的空间,同时在该紧拉作用下,使位于两相邻主伞骨11间的副伞布21内周缘211被拉离主伞布20,藉此使主、副伞布20、21间的进风间隙得以被拓宽增大,进而使空气得以大量、顺利地经该间隙直接流入伞内,而能有效增进伞内空气对流的效果,且可藉此减轻在烈阳下伞内的闷热现象。
另,本实用新型的伞架亦可如图4所示的架构,其是伞架1的各主伞骨11末端设有连结至侧伞骨12的补强绳13,经由该补强绳13的设置,使该伞架1具有强化抗风能力的效果;又,本实用新型的伞架亦可如图5所示的多折式伞架结构,其中伞架1可为二折式伞架及伞杆结构,或可为三折式伞架及伞杆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阳伞可折叠收合成较小的体积,以利于使用者的携带、收藏;另,本实用新型亦可应用如图6所示的四方形伞架1结构,其伞布2中副伞布21的凸部212可延伸至伞布2中央处,且凸部212两侧较宽边部位呈局部翻摺固定,藉以在主伞布20及副伞布21间形成一较大的进风口。
权利要求1.一种阳伞,该阳伞包含伞架及伞布,其中伞架为一伞杆、数主伞骨、数侧伞骨等组件组成的可展开收合的结构,而组设于伞架上的伞布则为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复层式伞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设于伞架上的主伞布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所述副伞布为配合于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其环形径向长度为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的长度,副伞布并于内周缘延设有与主伞骨对应数量的凸部,主伞布、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凸部且并合固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伞布的凸部是呈朝伞布中心的尖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可于各主伞骨末端设置连结至侧伞骨的补强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可为多折式的伞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可为展开呈四边形伞面的伞架结构,而伞布中的副伞布凸部可延伸至伞布中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阳伞,该阳伞为一可展开收合的伞架上覆设一组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复层式伞布所构成,其中是令固设于伞架上的主伞布呈小于全伞面,副伞布为呈配合于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且副伞布于内周缘延设数个对应主伞骨数量的凸部,而主、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凸部且并合固结,以扩大主伞布与副伞布间的进风间隙,进而提高伞具通风对流的效果。
文档编号A45B25/18GK2378993SQ9920645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日
发明者林耀钦 申请人:亚洲洋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