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安全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14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的安全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伞具。
目前,习知的伞具,如图31所示,包括一中棒C,其上巢N枢接一顶骨T、一下支骨S枢接在顶骨T与下巢R之间,在开伞时,令下巢R为弹性设置在中棒上部的上弹节C1所卡持定位,而在收伞时,下巢的槽孔R为中棒下部的下弹节C2所卡扣定位,但是,开收伞时,用者手指压按上、下弹节易被锐利的弹节所刺伤。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安全伞具,它是利用拉索的张力透过下支骨向中棒传递张力,并向中棒上方产生一分力使开伞时伞骨总成能稳定地撑张在中棒上部,而在中棒下部弹性突设一圆弧形扣珠,使收伞时圆弧形扣珠卡扣下巢孔而得以稳定收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伞中棒、一扣珠、一伞骨总成及数根拉索,其中伞中棒包含顶部的上巢及下部的把手;扣珠凸设在伞中棒的下部;伞骨总成包含数根枢接在上巢的顶骨、多根下支骨及滑配合在伞中棒上的下巢,其中下支骨枢接在各顶骨与一下巢之间,而下巢上设有一扣合部、且该扣合部卡合伞中棒的扣珠;拉索的外索端系接在各顶骨外部,其内索端则系接在一套环上,并且该套环借张力弹簧顶持在伞中棒上部。
所述套环的张力弹簧的下簧端顶持在一固定器上,该固定器固定在伞中棒顶端。
所述下支骨与伞中棒的轴心朝着把手方向相交成接近直角的锐角。
所述伞中棒下部固设一扣珠座,该扣珠座中容置圆弧形的扣珠及一弹簧。
所述扣珠借一V型弹簧扣持在伞中棒之中、且扣珠突伸在伞中棒壁面外、又与下巢的一扣孔相卡后。
所述扣珠与下巢的下突缘环内的一扣孔相吻合。
所述扣珠的内端用钉茎钉扣入伞中棒内,而所述下巢下部切开呈一弹性垂片、且其中开设一扣孔,该弹性垂片的弧形下缘与圆弧形扣珠作弧形相切。
所述下巢具有一中孔,该下巢包括与下支骨枢接的一上箍环、用扭簧与连接上箍环相连接的内套筒、与内套筒外缘滑配合且互为单向联动的外套筒、扣接在内套筒下方的扣环,以及设置在内套筒邻近中孔下缘的斜坡块。
所述内套筒上筒缘环设一上棘齿圈及一外套筒上筒缘吻合的一下棘齿圈。
所述斜坡块斜切在扣珠挡钉的上方;且该斜坡块绕伞中棒轴心、沿逆时钟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扣环与外套筒的底槽中嵌套一螺旋弹簧。
所述伞中棒的伞尖连设一止滑塞、还在所述的钩状把手的钩尾连设一止滑塞。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免去上、下弹节,不会出现被锐利弹节刺伤的事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开伞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
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收伞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把伞骨缩向中棒的收伞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收伞时下巢下拉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6的下巢下移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下巢为扣珠第一种卡扣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8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拉索外端与顶骨的连接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拉索内端与套环串接的示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拉索与套环的另一固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拉索与套环的又一固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下巢与扣珠的第二种卡扣方式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下巢与扣珠的第三种卡扣方式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下巢与扣珠的第四种卡扣方式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开伞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图17的收伞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图19的局部放大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伞骨缩向中棒的收伞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下巢的另一分解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2的下巢剖视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收伞时下拉下巢与挡钉的初始位置关系断面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4的25-25剖视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下巢的斜坡块离开挡钉断面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6的27-27剖视纵剖视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下巢为挡钉所卡挡的断面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8的29-29纵剖视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伞尖与把手止滑机构剖视图;图中1.伞中棒2.伞具总成11.伞顶部12.把手13.扣珠14.扣珠座15.弹簧21.顶骨20.上巢22.下支骨23.下巢24.拉索25.套环26.张力弹簧231.上箍环232.下突缘233.扣孔234.内套筒234a.斜坡块234b.上棘齿圈236.外套筒236a.下棘齿圈237.扣环238.螺旋弹簧13a.扣珠钉13b.扣珠挡钉如
图1~16所示,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伞中棒1与一伞骨总成2含有数个顶骨21,各枢接在伞中棒顶端11的上巢20,与多数下支骨22各枢接在顶骨21与下巢23之间,该下巢23滑合在伞中棒1上,与多数拉索24各拉索在顶骨21与一套环25之间,该伞中棒1下部邻近把手12处突设一圆弧形扣珠13,各下支骨22与伞中棒1的轴心X(向着把手12的方向)宜交成锐角,当然交成直角亦可。
各拉索24可为尼龙绳或其他种材质质轻强度够的丝、线、绳、索等,包括一内索端241系在一套环25上,在开伞(如
图1所示)时,该套环25借张力弹簧26顶向上巢20,使拉索顶骨21向内形成向内挠弯的情况,使张力透过下支骨22传递向伞中棒,由下支骨的张力(F)在伞中棒1上形成一向上的分力(Fr),逐渐使伞骨总成2安稳顶持在伞中棒1的上部确保开伞的稳定状态,而此拉索24尚具有抗风作用,在强风吹扬伞布向上时,因拉索24内拉作用,可保护伞骨2、伞布不至“雨伞开花“,而向下吹的风则如前述拉索24的张力,可令下支骨22在中棒1处产生向上的分力,故伞骨总成2不会沿着伞中棒重力下落,而呈稳定的开伞。
上述套环25的张力弹簧26的下簧端借固定在伞中棒上部的固定卷或插销261所顶持,使弹簧26的弹力向上力顶套环25维持拉索24的张力,且可限制上巢23的上移。
纵然在收伞后,因张力弹簧26的张力作用,仍能拉撑拉索24,不致松驰、下垂造成攀扯纠缠的现象,而使各拉索24仍保持在直线状态,如图3~5所示,在收伞下,仍能保持有序地,平顺不乱地良好状况。
有关拉索24内索端241可串套241a在套环25的相邻索孔251中,如
图11所示,或在拉索内索端241结扎在索孔251中定位,如
图12所示,或如
图13所示,内索端241直接嵌扣入套环的狭槽252中以资固定。

图10所示,拉索外索端242系在一固定器27上,该固定器27固装在顶骨21的外部。
伞中棒1下部邻近把手12处弹性设置一圆弧形扣珠13,该扣珠13借弹簧15弹性系容在一扣珠座14中,该扣珠座14则固定在伞中棒1之中或采用钉结穿系或其他连接方式,将扣珠座14植入伞中棒1之中。
而下巢23包括一上箍环231以枢接一支骨22的内端,一下突缘环232位于下巢下缘,以及一扣孔233开设在下巢下部邻近下突缘环232,在收伞下拉下巢时,令不突缘环232先滑过、迫缩圆弧形扣珠13,使其压入扣珠座14中,如图6、7所示,继续下拉下巢23、扣珠13被弹簧15弹性顶出复卡扣入下巢扣孔233中,如图8、9所示,使下巢23卡扣、定位在收伞的位置,亦即如图5所示,稳定收伞状态。
需要重新开伞时,上升下巢23、下突缘环232再度迫缩扣珠13亦即由图8、7、6所示,逆向操作直至下巢23离开扣珠13的卡扣,终于能“无所拘绊”地上举下巢,张开伞骨2、伞布而为开伞。
由于伞中棒1上已不缘习知的伞具(如图31所示),而将上、下弹节除去,故不会受到锐利的弹节所刺伤。操作安全而顺畅,扣珠13具有圆弧状的扣珠头部、圆顺平滑,亦无伤人之事;一旦开伞,拉索24拉撑,内弯顶骨,下支骨受力稳稳撑住下巢23,故开伞亦呈稳定,而数根拉索24的拉系,兼具有防风、抗风效果,而收伞后扣珠13扣住下巢23,亦呈稳定的收伞状态,远远优于习用的伞具。

图14所示,下巢23的下突缘环232呈圆弧形镂空部呈“扣孔”,在收伞的合适地吻合、扣合圆弧形扣珠13,保持在稳定的收伞状态下,此时,下巢则免设扣孔233。

图15所示,扣珠13可以V型或U型弹簧15a弹性顶持在伞中棒1内,令扣珠13突出伞中棒壁面,以与下巢的扣孔233卡扣,以稳定收伞。

图16所示,扣珠13a内端以钉茎钉扣入伞中棒1之内,而下巢23下部切开呈一弹性垂片230,其中再开设扣孔233,于是,可令弹性垂片230的弧形下缘230a与圆弧表扣珠13a作弧形相切,以向外弹开垂片230然后再扣入垂片230上的扣孔233,亦能令扣珠13a卡扣下巢23的扣孔233。
第二实施例,如
图17~29所示,其中下巢23与扣珠挡钉13b,尤其如图22~29所示。
下巢23界定一中孔23a包括一上箍环231,以枢接下支骨22,一内套筒234与上箍环231间,以一扭簧235弹性连接,一外套筒236滑合在内套筒234之外,且与内套筒234互为单向联动,一扣环237扣接在内套筒234下方,以旋合外套筒236在内套筒234之外,以及一斜坡块234a设置在内套筒234邻近中孔23a下缘,以滑合横置在伞中棒1上的扣珠挡钉13b,于是,旋转下巢的套筒234、236,使扣珠挡钉13b卡扣在套筒斜坡块234a上一挡止部234r,以稳定收伞。
内套筒234上筒缘环设一上棘齿圈234b,以吻合外套筒236上筒缘所环设一下棘齿圈236a,于是,含内套筒234相对于外套筒236作逆时钟方向旋转,而外套筒236则依逆时钟方向可联动、推转内套筒234。
斜坡块234a在自开伞而为收伞时,斜切在扣珠挡钉13b的上方,如图24、25所示,该斜坡块234a绕着中棒轴心X沿着逆时钟方向R1向下倾斜,在收伞、下拉(D)下巢23时,斜坡块234a受扣珠挡钉13b的挡、推而呈逆时钟方向R1旋转,而离开挡钉13b,如图26、27所示,并且一并带动扭簧235蓄积其弹性能,然后扭簧235释放其弹性能,自动依顺时钟方向R2回转内套筒,但是,挡钉13b已易至斜坡块234a的上缘(如图28、29所示)挡止部234r,卡扣下巢23在收伞的稳定位置。
欲再开伞时,则逆转R1外套筒236,连动且旋转内套筒234,使挡钉13b离开斜坡块234a上缘,然后上升U下巢23,以挺张伞骨2、伞皮而为开伞。
扣环237与外套筒236的底槽236b中,可嵌套入一螺旋弹簧238,使在收伞、下拉下巢23时,可使外套筒棘齿圈236a与内套筒棘齿圈234b解离,以利斜坡块234a被挡钉13b所推离后,斜坡块234a不复为挡钉13b所挡,容许扭簧235迅速、自动回转内套筒234,使挡钉13b卡位在斜坡块234a上缘挡止部234r。
上箍环231有一突耳231a在内套筒235的凹槽234c中限制地移位,如图22所示,于是限制了套筒旋转的内角角度,以利套筒与挡钉的卡扣或解扣的控制。
如上述的扣珠挡钉13b,其扣珠向外突出部分亦呈圆弧状、且微微突伸在伞中棒壁面,不会伤害到用,也无损及伞具外表的美观。
如图30所示,可在伞尖111处加套一小套筒112可制自塑胶,再嵌塞式固接一止滑塞113或制自橡胶,于是,把作为一拐杖时,可在地面上发生止滑作用,又在钩状把手12的钩尾部设一套孔121,旋接或嵌置一铜质(或金属或塑胶)小套筒122,再嵌塞或固接一止滑塞123,于是,可倒挂在桌(台)面上,不会滑溜掉下。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伞中棒、一扣珠、一伞骨总成及数根拉索,其中伞中棒包含顶部的上巢及下部的把手;扣珠凸设在伞中棒的下部;伞骨总成包含数根枢接在上巢的顶骨、多根下支骨及滑配合在伞中棒上的下巢,其中下支骨枢接在各顶骨与一下巢之间,而下巢上设有一扣合部、且该扣合部卡合伞中棒的扣珠;拉索的外索端系接在各顶骨外部,其内索端则系接在一套环上,并且该套环借张力弹簧顶持在伞中棒上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套环的张力弹簧的下簧端顶持在一固定器上,该固定器固定在伞中棒顶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支骨与伞中棒的轴心朝着把手方向相交成接近直角的锐角。
4.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伞中棒下部固设一扣珠座,该扣珠座中容置圆弧形的扣珠及一弹簧。
5.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扣珠借一V型弹簧扣持在伞中棒之中、且扣珠突伸在伞中棒壁面外、又与下巢的一扣孔相卡扣。
6.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扣珠与下巢的下突缘环内的一扣孔相吻合。
7.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扣珠的内端用钉茎钉扣入伞中棒内,而所述下巢下部切开呈一弹性垂片、且其中开设一扣孔,该弹性垂片的弧形下缘与圆弧形扣珠作弧形相切。
8.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下巢具有一中孔,该下巢包括与下支骨枢接的一上箍环、用扭簧与连接上箍环相连接的内套筒、与内套筒外缘滑配合且互为单向联动的外套筒、扣接在内套筒下方的扣环,以及设置在内套筒邻近中孔下缘的斜坡块。
9.按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筒上筒缘环设一上棘齿圈及与外套筒上筒缘吻合的一下棘齿圈。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斜坡块斜切在扣珠挡钉的上方;且该斜坡块绕伞中棒轴心、沿逆时钟方向向下倾斜。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扣环与外套筒的底槽中嵌套一螺旋弹簧。
12.按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安全伞具,其特征是所述伞中棒的伞尖连设一止滑塞、还在所述的钩状把手的钩尾连设一止滑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伞具。它主要是伞中棒包含顶部的上巢及下部的把手;扣珠凸设在伞中棒的下部;伞骨总成包含数根枢接在上巢的顶骨、多根下支骨及滑配合在伞中棒上的下巢,其中下支骨枢接在各顶骨与一下巢之间,而下巢上设有一扣合部、且该扣合部卡合伞中棒的扣珠;拉索的外索端系接在各顶骨外部,其内索端则系接在一套环上,并且该套环借张力弹簧顶持在伞中棒上部。从而,可免去上、下弹簧,不会出现被锐利弹节刺伤的事件。
文档编号A45B25/02GK2371844SQ9921401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4日
发明者林俊光, 张荣仁 申请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