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19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并非必须设置保持解除机构部16,本发明的旅行箱,只要在箱主体2的缘部处具有沿箱主体2的厚度方向Z的轴体,并能够使支承部围绕轴体转动,由此将握持部调节到与使用者的体型合适的高度或角度即可。
[012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对支承部4不折曲而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但是,如图17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支承部4还能够以在其长边方向途中部分折曲成大致直角的方式构成。该情况下,轴体59被配置在从箱主体2的缘部的上端下降的位置即上下方向途中部。支承部4具有轴体侧杆状部4A和握持部侧杆状部4B。收纳姿势I时,轴体侧杆状部4A在箱主体2中的相对于轴体59的上侧部分中沿上下方向X,握持部侧杆状部4B在箱主体2中的上缘中沿前后方向Y。使用姿势U时,轴体侧杆状部4A及握持部侧杆状部4B都从箱主体2分离。
[0122]通过这样将轴体59配置在从箱主体2的缘部的上端下降的位置,与轴体59位于箱主体2的缘部的上端的情况相比,轴体59接近旅行箱I的重心。因此,尤其在箱主体2中收容有重物的情况下,更容易搬运旅行箱I。
[0123]保持解除机构部16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图18至图21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旅行箱I具有构成为利用正齿轮机构对支承部4的转动进行保持或解除的保持解除机构部16。即保持解除机构部16具有大径正齿轮42 (相当于太阳齿轮)和小径正齿轮43 (相当于行星齿轮),还具有在小径正齿轮43与大径正齿轮42啮合的状态下,对小径正齿轮43的旋转进行保持(阻止)或解除的连杆机构部44。连杆机构部44连结在摆动操作杆78上。大径正齿轮42的直径和小径正齿轮43的直径被任意设定,大径正齿轮42和小径正齿轮43被设定为任意的齿轮比。
[0124]大径正齿轮42介由相当于沿厚度方向Z的轴体的第一中心轴45安装在箱主体2上,如图19所示,大径正齿轮42通过螺栓47被固定在箱主体2上。如图20及图21所示,第一中心轴45配置在箱主体2的缘角部。小径正齿轮43以第一中心轴45为中心与大径正齿轮42的齿啮合的同时进行转动。即,小径正齿轮43没有被固定在箱主体2上,小径正齿轮43的第二中心轴46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中心轴45的周围的轨道上移动(围绕第一中心轴45转动)ο
[0125]连杆机构部44具有:从前后方向Y与小径正齿轮43的齿自由地啮合、脱离的被操作体;对被操作体进行操作的操作体。被操作体具有在小径正齿轮43的相反侧相对地配置的一对被操作片48。在各被操作片48的前端侧(大径正齿轮侧)形成有与小径正齿轮43的齿啮合的旋转止齿49。被操作片48分别被自由摆动地安装在配置于前端侧和基端侧之间的途中部分的摆动中心轴50上。被操作片48的前端侧形成为与大径正齿轮42的曲率相应的圆弧状。
[0126]在各被操作片48的基端侧安装有被摆动操作轴51。连杆机构部44还具有摆动操作片52。在各被摆动操作轴51上自由转动地安装有摆动操作片52的前端部侧,摆动操作片52的基端部被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摆动操作片52共用的摆动操作轴53上。在摆动操作轴53上连结有摆动操作杆78。摆动操作杆78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向正齿轮机构侧施力。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构成的保持解除机构部16配置在箱主体2的厚度方向Z的两侧。
[0127]如图19至图21所示,具有相当于支承部4的罩54。如图19所示,罩54彼此介由移动用握持部3被一体地连结。各罩54在其内表面具有支承板55。第一中心轴45的一端部贯穿箱主体2地被支承,另一端部插穿支承板55地被支承。第一中心轴45的一端部通过卡环56在箱主体2上被防脱。第一中心轴45、第二中心轴46及摆动中心轴50贯穿罩54地被支承。第二中心轴46及摆动中心轴50不能移动地被罩54支承。
[0128]大径正齿轮42的一部分、小径正齿轮43、摆动中心轴50、连杆机构部44及杆状部件41被罩54覆盖。被摆动操作轴51以在罩54内自由地接近分离的方式设置。摆动操作轴53被设置成能够在杆状部件41的长边方向上移动。此外,移动用握持部3中内装有利用图10及图11说明了的操作部77、摆动杆35、端部销35a、途中部销35b。
[0129]上述结构中,如图18A所示,在摆动操作杆78通过所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被向连杆机构部44侧推压的状态下,摆动操作轴53被向大径正齿轮42侧推压,摆动操作片52处于分离的状态,由此,被操作片48的前端侧围绕摆动中心轴50向接近的姿势摆动并保持该姿势。即,旋转止齿49与小径正齿轮43的齿啮合,小径正齿轮43的止转得以保持。换言之,使用者H不能够使摆动操作杆78 (将移动用握持部3设于前端的支承部4)转动,例如图20所示,支承部4及移动用握持部3保持以沿箱主体2的框壁9中的上壁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姿势I。
[0130]为了将支承部4及移动用握持部3从收纳姿势I切换为以支承部4的基端为中心立起的使用姿势U,使用者H对操作部77进行推压操作,于是摆动操作杆78被牵引,摆动操作轴53被向摆动操作杆78侧牵引,介由摆动操作片52连结于摆动操作轴53的被摆动操作轴51彼此接近,被操作片48的前端侧从小径正齿轮43分离,旋转止齿49和小径正齿轮43的齿的啮合被解除。若旋转止齿49和小径正齿轮43的齿的啮合被解除,则小径正齿轮43禁止旋转的状态被解除,其能够与大径正齿轮42的齿啮合,同时能够在第一中心轴45的周围移动。这样,使用者H通过使支承部4围绕第一中心轴45转动,而将移动用握持部3调节到与使用者H的体型合适的高度或角度(参照图20)。
[0131]然后,若使用者H解除操作部77的推压,摆动操作杆78通过弹簧的弹性而被向大径正齿轮42侧推压,被摆动操作轴51彼此分离,旋转止齿49与小径正齿轮43的齿啮合,使用姿势U被保持。
[0132]此外,通过大径正齿轮42和小径正齿轮43的直径的差异、即通过任意设定齿数,使用者H能够以较小的幅度对使用姿势U时的支承部4的倾斜角度进行变更,或以较大幅度进行变更。另外,变更支承部4的倾斜角度的机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能够使用被称作旋转缸的结构。
[0133]符号说明
[0134]I旅行箱2箱主体
[0135]3移动用握持部4支承部
[0136]7 一侧壁8另一侧壁
[0137]9框壁11把手
[0138]13转动部14转动用圆盘体
[0139]15轴心16保持解除机构部
[0140]19操作杆20操作部
[0141]22进退部件23进退机构部
[0142]25轴部30推压部件
[0143]33外框体35摆动杆
[0144]38被操作部39引导杆
[0145]41杆状部件42大径正齿轮
[0146]43小径正齿轮44连杆机构部
[0147]45第一中心轴46第二中心轴
[0148]48被操作片49旋转止齿
[0149]50摆动中心轴51被摆动操作轴
[0150]52摆动操作片53摆动操作轴
[0151]54罩55支承板
[0152]57保持机构部58解除机构部
[0153]59轴体60被操作体
[0154]63固定部件64凸轮部件
[0155]65凸轮片65a最小径端
[0156]65b最大径端66圆筒部件
[0157]67制动瓦68转动体
[0158]70间隙71凹部
[0159]72引导体73主体
[0160]74引导片76卡定片
[0161]77操作部78摆动操作杆
[0162]H使用者I收纳姿势
[0163]U使用姿势X上下方向
[0164]Y前后方向Z厚度方向。
【主权项】
1.一种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箱主体; 使箱主体移动时被握持的握持部; 将握持部设置于前端的支承部;以及 使箱主体移动时与路面接触并转动的脚轮, 箱主体具有: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的矩形板状的一侧壁、与一侧壁相对的矩形板状的另一侧壁、在一侧壁及另一侧壁的缘部且在厚度方向上连续的板框状的框壁, 支承部的基端围绕沿箱主体的厚度方向的轴体自由转动地被配置于箱主体的一侧壁及另一侧壁中的某一侧的外侧面, 设有围绕轴体对支承部的基端进行保持及解除的保持解除机构部, 设有操作部,该操作部进行通过保持解除机构部对支承部的基端进行的保持及解除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度方向上移动容易的旅行箱。本发明的旅行箱具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箱主体、使箱主体移动时被握持的握持部、将握持部设置在前端的支承部、使箱主体移动时与路面接触并转动的脚轮,箱主体具有: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的矩形板状的一侧壁;与一侧壁相对的矩形板状的另一侧壁;在一侧壁及另一侧壁的缘部且在厚度方向上连续的板框状的框壁,支承部的基端围绕沿箱主体的厚度方向的轴体自由转动地被配置于箱主体的一侧壁及另一侧壁中的某一侧的外侧面,设有围绕轴体对支承部的基端进行保持及解除的保持解除机构部,通过保持解除机构部对支承部的基端进行的保持及解除的操作由操作部进行。
【IPC分类】A45C5-04
【公开号】CN104738940
【申请号】CN201410796197
【发明人】山本英雄
【申请人】广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广和机械设计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公告号】EP2888968A1, US20150181998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