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雨水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5787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内聚雨水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聚雨水伞具,特别是指在收伞时,即可轻易达到将雨水聚集于伞篷中,对于想搭乘汽车或驾驶员,如遇下雨天可直接将伞具直立摆置于车挂架上,使雨水被集中内聚,避免雨水滴落在车内。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在下雨天,伞具在收合时皆会有雨水滴落情形,为此,许多公共场所皆会禁止携伞入内,特别是湿淋淋的伞具;或一些场所会提供伞套,将伞具封套避免雨水滴落。然而,对于搭乘汽车的人中或驾驶员,在下雨天使用伞进入车内后,通常没有一个良好的放置伞具的地方,因此,使雨水常常随着伞篷滴落车内,以致将车内地毯弄污损。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于先前发明了一种内聚雨水式伞具,该伞具具有可将雨水收集内聚的功能,该发明可大大提高伞具使用的便利性,可以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发明。
[0004]这种内聚雨水式伞具在收拢后,暂时收集于内外伞篷之间,不会泄露,但是,如果内聚雨水式伞具放置时间过长,尤其是放大车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不断抖动,如不及时将收集于内外伞篷之间的雨水清除,雨水也会慢慢地从伞篷缝接处,以及透过伞篷渗透出来,弄湿地面或车内地毯,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彻底解决伞篷渗水而弄湿地面或车内地毯问题的内聚雨水伞具。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聚雨水伞具,包括主支杆、伞骨架、双伞篷,和设置于所述主支杆尾端的伞柄,在所述主支杆上设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上设有与所述伞骨架连接的第一蜂槽和第二蜂槽,所述伞柄为圆筒形,在圆筒形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与所述主支杆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圆筒形的内底面的上部空间为容纳雨水的容置部。
[0007]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伞柄上设有用于排放所述容置部内的集水的排水机构。
[0008]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外底面上的容置部和出水孔,与所述容置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容置部的大小和形状吻合,在所述转动件上设有排水孔,当需要封住出水孔时,所述转动件平设在所述容置部内;当需要排除雨水时,转动所述转动件使所述转动件上的排水孔与所述出水孔贯通。为了方便掀起所述转动件,可在伞柄的与所述容置部相交处,设一凹陷部与所述转动件的搬手部相对应。
[0009]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外底面上的出水孔和出水孔盖,所述出水孔盖与所述伞柄的外缘绞接,当所述出水孔盖盖上时,将所述出水孔封住;当所述出水孔盖被掀起时,所述出水孔被打开。
[0010]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外底面上的出水孔和出水孔盖,在所述出水孔盖上设有内螺纹,在所述伞柄的外缘上设有外螺纹,当所述出水孔盖与所述伞柄拧紧时,所述出水孔被封住;当所述出水孔盖被拧下时,所述出水孔被打开。
[0011]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外底面上的出水孔和出水孔盖,在所述出水孔盖上设有排水孔,当所述出水孔盖盖在所述伞柄上时,所述出水孔中央的封堵柱插入排水孔内将排水孔封住;当松开所述出水孔盖时,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排水孔贯通。
[0012]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外底面上的容置部和出水孔,与所述容置部通过导槽活动连接的平推件,当需要封住出水孔时,将所述平推件滑入所述容置部内;当需要排除雨水时,将所述平推件朝外推,使所述出水孔露出。
[001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双伞篷结构,并且伞具在收伞时使下伞篷上翻,使干燥的伞篷面朝外,保持伞面的干燥,并可将雨水收聚于上伞篷与下伞篷构成的凹槽内,以利收集雨水,不致滴落于地面或车内;另外,采用可以收集雨水的伞柄结构,即使有少量的雨水从伞篷间渗漏出来,也可以收集于伞柄内,更不会滴落于地面或车内;在伞柄上设置排水机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及时排出伞柄内的雨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撑开时伞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伞篷)。
[0017]图4是图2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画出伞篷)。
[0018]图5和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和图8是一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图12是第二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3-图15是第三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6和图17是第四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8和图19是第五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0和图21是第六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2和图23是第七种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请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所揭示的是一种内聚雨水伞具,包括主支杆1、伞骨架2、双伞篷3、3’和提握单元4,其中主支杆I上下段处设有第二定位弹片112和第一定位弹片111,可相对于主支杆I上的滑动环11定位,所述滑动环11上设有第一蜂槽12和第二蜂槽13,供连接伞骨架2,在所述主支杆I尾端设有伞柄14。本发明中的主支杆I可以是多节的可收缩的中棒构成,用于制做多折伞具。
[0028]所述伞骨架2包括支杆21、撑张杆22和平撑杆25等,用于撑架起伞篷3,其中,平撑杆25与所述第一蜂槽12连接,支杆21与所述第二蜂槽13连接,而不论是支杆21或平撑杆25尾端均连接于撑张杆22上,平撑杆25呈水平支撑,而支杆21则介于撑张杆撑张杆22之间,当伞具收合时,撑张杆22弯折,而支杆21正好作为将撑张杆22下拉的力量;另,在平撑杆25及撑张杆22之间设有连接套件24,以及在撑张杆22与支杆21连接处前端的撑张杆22上套设有弹性元件23。在伞骨架2的撑张杆22和平撑杆25处设有伞篷3、3’,当撑伞时可由伞篷3予以遮蔽雨水,伞具收拢时伞篷3’外翻形成外伞部。
[0029]当将滑动环11下拉时,带动伞骨架2收缩,同时与伞骨架2连接的伞篷3也一并被收拢(如附图4所示),因此,在收拢的伞篷3可形成聚集雨水的凹槽,使雨水不会滴落至地面。而一般的伞具在使用后收拢时,雨水便顺势滴落到地面,造成地面湿滑、脏污。因此,本发明内聚雨水伞具可以基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0030]另外,本发明特于每一撑张杆22尾段设以第一弹性元件23,当所述滑动环11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3产生阻力,迫使所述连接套件24沿平撑杆25,而打开伞篷3。
[0031]再,本发明在平撑杆25与支杆21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弹性元件26 (本实施例中为8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撑杆25的靠近于所述滑动环11 一端,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杆2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6的作用在于当收伞时,可以使外翻的伞篷3’靠得更拢,以便收纳。
[0032]本发明中,在主支杆I的顶端设有提握单元4,在主支杆I的尾端设有伞柄14,其中,其伞柄14主要在平时撑伞时用或者雨后收伞之后用于收存从伞篷3,3’渗漏出来的雨水,而提握单元4主要在作为提伞时使用,两者功能不同。所述提握单元4包括可拆叠的把手44,提握时张开把手44,不提握时将把手44折叠于提握单元4的收容槽内。
[0033]请参见图5和图6,图5和图6中所不的伞具主体部分与图1_图4所不的伞具主体部分相同,它是一种内聚雨水伞具,包括主支杆1、伞骨架2、双伞篷3、3’,和设置于所述主支杆I尾端的伞柄14,在所述主支杆I上设有滑动环11,所述滑动环11上设有与所述伞骨架2连接的第一蜂槽12和第二蜂槽13 ;所述伞骨架2包括支杆21、撑张杆22和平撑杆25等,用于撑架起伞篷3,其中,平撑杆25与所述第一蜂槽12连接,支杆21与所述第二蜂槽13连接,而不论是支杆21或平撑杆25尾端均连接于撑张杆22上,平撑杆25呈水平支撑,而支杆21则介于撑张杆撑张杆22之间,当伞具收合时,撑张杆22弯折,而支杆21正好作为将撑张杆22下拉的力量;另,在平撑杆25及撑张杆22之间设有连接套件24,以及在撑张杆22与支杆21连接处前端的撑张杆22上套设有弹性元件23。在伞骨架2的撑张杆22和平撑杆25处设有伞篷3、3’,当撑伞时可由伞篷3予以遮蔽雨水,伞具收拢时伞篷3’外翻形成外伞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柄14为圆筒形,在圆筒形的内底面141上设有一与所述主支杆I连接的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