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服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15375阅读:来源:国知局
间、开口部位于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 附近,直立运动时外部空气不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一般,骑行运动时 外部空气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较好。
[0022] 设置在腰部,具体位置设置在身体两侧的腰间,直立、或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能够 进入开口部,但阻力较大,流入衣服内的风量较小,冷却面积较小,冷却效果一般;而且影响 外观。
[0023]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立体构件优选设置在身体左右两侧的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 线(5)之间、或者肩线(5)与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其中,设置在身体左右两侧的乳 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时,优选开口部位于肩线(5)附近,适合直立运动状态;设置 在身体左右两侧的肩线(5)与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时,优选开口部位于肩肿骨下角 水平线(6)附近,适合骑行运动状态。
[0024] 本发明中,立体构件中的底面材料(2a)可W设置也可W不设置。其中,如果不设 置底面材料的话,风(外部空气)直接从人体皮肤表面诱导进入开口部,虽然可W获得一定 的引风效果,但侧壁材料与人体皮肤是分离状态,所引空气很容易从两者之间扩散开,大量 空气不能流入背风面,影响冷却效果,并且,将该部位的皮肤裸露在外会影响美观性。底面 材料(2a)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W是机织物、针织物及无纺布等,优选采用通气量较小的 材料。如果底面材料(2a)采用通气量较大的材料,虽然可W获得一定的引风效果,但所引 空气容易透过底面材料(2a)直接扩散至身体迎风的部位,不能流经背风面,影响冷却效果。 [00巧]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在IOOcmVcmZ ? S W下为 宜。考虑到人体出汗时的穿着舒适性,更优选通气量为10~50cmVcm2 -S。通气量是根 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通气性测定;A法)》标准测试。
[0026] 侧壁材料(2b)位于衣服的内侧,由机织物、针织物或无纺布包裹、压制、贴合等处 理方式,不直接接触皮肤。对侧壁材料(2b)的原料、形态等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使开口部 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的状态就可w。比如可W使用聚醋类、聚己帰醇类或聚離类等聚合物,W 及此类聚合物与各类酸醋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中,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聚氨醋泡沫 塑料是比较好的选择,更优的是聚氨醋海绵,海绵既可W吸收少量的汗水,又不会太硬影响 穿着舒适性。
[0027] 侧壁材料(2b)的高度根据空气流路的需要进行设计。侧壁材料可W是连续的也 可W是非连续的,其高度可W是一定的也可W是变化的。为了达到开口部最大截面积的目 的,侧壁材料(2b)的高度越高越好,送样外部空气就越容易进入开口部。为了降低空气流 动的阻力,优选侧壁材料(2b)的高度是变化的,比如从O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最大值。同 时,考虑到增加外部空气流入量及美观性,高度范围更优选为5~15mm。综上所述,侧壁材 料最优选为高度从O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的范围为5~15mm的材料。
[0028] 支撑材料(2c)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开口部发生弯曲变形。如果开口部不使用 支撑材料,在运动过程中,开口部的面料容易紧贴皮肤,影响外部空气的引入效果。其原 料、形态等没有特别限定,比如原料可W使用聚醋(PET)、聚氨醋(PU)、聚己帰(PE)、聚丙帰 (PP)、聚氯己帰(PVC)、聚苯己帰(PS)、聚丙帰腊(ABS)、聚甲基丙帰酸甲醋(PMMA)、聚氧甲 帰(P0M)、聚碳酸醋(PC)、聚醜胺(PA)、酪醒、氨基等塑胶原材料或塑料原材料,也可使用塑 胶原材料或塑料原材料与各种助剂或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当然,还可W使用各种材料制成 的无纺布;比如形态可W是采用机织物、针织物或无纺布包裹W上原料,或者各种纤维制成 的织带物。
[0029] 支撑材料(2c)可W直接设置于侧壁材料(2b)之上,位于开口部顶端,也可W在开 口部形成支撑环,让所引空气直接从环内进入衣服内。其中,热塑性聚氨醋弹性体(TPU)塑 胶材料制成织带在开口部形成楠圆形支撑环是比较好的选择,其宽度最好在10~20mm之 间、厚度最好在0. 2~0. 8mm之间。此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支撑效果好,对人体皮肤没 有伤害性。
[0030]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支撑材料(2c)的刚软度在5. OmN W上可确保开口部 不易发生弯曲变形。为了长时间保持不发生弯曲变形的状态,支撑材料(2c)的刚软度优选 在10.0 mN W上,更优选为10. 0~100.0 mN,此刚软度范围适合支撑材料(2c)形成楠圆形支 撑环。刚软度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8. 2. 2.1 A法刚软度 (Gurley法)》标准测试。
[0031] 本发明对于衣服本体(1)没有特别的限制,可W是市售的运动T恤、衬衫、夹克或 大衣等服饰,其中运动T恤可W是足球服、篮球服、网球服、步行服、慢跑服、跑步服、马拉松 月良、自行车骑行服、摩巧车骑行服等各类运动服装。其中,步行服适用于行走速度低于0. Sm/ S时的穿着,慢跑服适用于跑步速度在0. 8~1. 6m/s时的穿着,跑步服、马拉松服适用于跑 步速度在1. 6m/s W上时的穿着。
[0032] 为了更好的体现身体冷却效果,本发明W跑步用T恤或自行车骑行用T恤为优选。 T恤的纤维原料可W是棉、涂绝或其它适合制作运动服饰的材料。
[0033] 为了增加外部空气流入量,能够在服装内顺畅的流动并排出,本发明的冷却服为 步行服、慢跑服、跑步服或马拉松服时,侧壁材料(2b)可W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 (5)延伸至背部任意位置。
[0034] 其中,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腰围线(7)、或者臀 围线(8)处的话,空气在背部的流路顺畅,冷却身体的效果较好,但侧壁材料(2b)的用量 多,成本增加;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肿骨下角水平线 (6)处的话,侧壁材料(2b)的用量少,成本低,并且在人体直立运动时衣服与人体背部从肩 肿骨下角水平线(6)往下不会紧密贴合,留有一定的空间,即便不使用侧壁材料支撑空气也 能顺利流动。为了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侧壁材料(2b)需在肩肿骨上延伸,同时,为了达到 更大空气量的要求,最好沿着肩肿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 最大宽度。
[0035] 综上所述,侧壁材料(2b)优选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肿骨下 角水平线(6)处,更优选沿着肩肿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 最大宽度。比如根据日本男性1992年到1994年的身体测量资料可知,20~49岁日本男性 肩肿骨下角的平均间距大致为19cm,郝么在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处最大宽度可设计为 19cm。
[0036] 本发明的冷却服为自行车骑行服、摩巧车骑行服时,侧壁材料(2b)可W从肩线 (5)延伸至背部任意位置。
[0037] 其中,侦幢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处的话,此时开口部 位于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处,侧壁材料(2b)用量少,成本低,肩肿骨下角水平线(6)往下 没有侧壁材料(2b)的支撑,使得人体背部弯曲运动时,衣服与人体背部从肩肿骨下角水平 线(6)往下整体贴合,导致空气流动不畅;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腰围线(7)处的 话,空气从肩线(5)到腰围线(7)处可W顺利流动,但骑行服的下摆边呈缩紧状态,基本位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